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374节


“朝廷会不会把铁厂收走?”

索菲娅的问题,让王明恩一愣,然后他摇头说道。

“这不可能,朝廷是不会这么做的。”

对于朝廷,王明恩是深信不疑的,临出门的时候,他又停了一下,看着索菲娅说道。

“对了,下次这样的话不能乱说,知道吗?我是说你刚才说的话。”

“我知道了。”

在大明生活了几年之后索菲娅已经知道,在大明有些话是不能够说的。

“嗯,虽然没有什么,但总要注意一些。”

然后,王明恩走了出去,他还要去夫人那里。

他沿着走廊走着,此时他有些心烦意乱,倒不是因为去见夫人,尽管那个出身大户人家的夫人,对他同样是助力颇多,至少这家里的事大都是由她操持的。

他之所以感觉心烦意岙,是因为从那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中,他似乎感觉到几分不祥,为什么会这样的?

朝廷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时间他说不清,但是却总觉得有些不安。

在他来到书房的时候,一个仆人正在擦着窗户,和过去勋贵家庭蓄奴不同,兴乾朝是禁止蓄奴的,所有汉人家奴一率发还自由。因此各家各户只能雇佣仆人,当然,最近几年买卖海外奴婢也是极为流行的,但是相比于那些所谓的广南奴、色目婢,往往人们更愿意用本国的仆人,武宁伯府里也是这样,虽说有上百个广南奴、色目婢,甚至还有干力气活的昆仑奴女使,可是家中的仆人往往还都汉人,那怕是多花点钱也没有关系。王明恩认识这个仆人,虽说这个仆人很少来后宅,他曾看过他在镇子里参加过足球比赛那是一种从军队传出来的运动,现在于大明非常流行,他的球踢的相当不错。

“李敢,”

想起了他的名字,王明恩对他吩咐道。

“你去叫管家来书房一趟,还有,把最近几天的报纸都找过来,能找多少,就找多少,尽量找。”

报纸!或许能从报纸的新闻里所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一些信息吧!王明恩这么寻思着,因为曾经在军队服役的关系,所以他总感觉这件事里透着几分古怪,可一时间,他却又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他在那里翻着报纸,从报纸上找到一些信息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其实对铁进行统购,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铁的产量不够哇。”

作为皇帝的朱明忠看着手中的报纸。忍不住感叹道。

“今年咱们还要再修几百公里铁路。下来还要把铁路往陕西修,而且铁路只会越修越多。但是我们现在的铁产量却很有限。”

几乎是在蒸汽机车展现出他过人的潜力之后。修建铁路就成了朝廷里的一个共识。

反对修建铁路的人也被铁路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运力给折服了。其实那一日千里的速度。更是让每个人都看到了铁路所蕴藏着的力量。

现在在朝廷之中已经有了声音要把铁路修到东北,修到蒙古去的声音。古往今来,边疆之说以不稳固。根本的原因就是运输,运输制约了中原王朝对边疆的控制。

正因如此,当铁路和火车结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力量。这些遭受过甲申天变之后十余年异族奴役的官员,然而然地想到了要中铁路去巩固边疆的统治。

在他们看来,只要铁路能够修到边疆,那么。就可以阻止任何一个异族的崛起。

这种想法非常现实,有了铁路,军队可以朝发夕自在,随时随地投入到遥远的边疆。物资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

但是,落后的工业生产制约了修建铁路的速度。尽管现在在那些人的规划之中,也许已经规划了几千公里的铁路。

但是大明现在并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铁用来铺筑铁路。甚至就连迫在眉睫的铁路修建也要尽可能的集中全国的铁。

至少要把全国的铁都统一调度起来。又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接一下来的几年中。有足够的铁去修建陕西的铁路。

“陛下既然如此,那就建新的铁厂就是了。”

看着面带愁容的陛下。郑灵笑着说道。

“大明这么大,各地的铁矿那么多,只要就需要天下人肯定会办更多的铁厂。厂多了自然也就不愁铁不够用了。”

听着皇后的这个句话。朱明忠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

“请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现在自约生产的并不仅仅是工厂不够多,而是现在我们的炼铁炉技术落后。而且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铁矿产量限制了铁厂的产量,想要解决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不仅仅只是多建几个工厂。”

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就必须要设立新的效率更高的炼铁高炉,还有就是进一步增加铁矿石的产量。当然还需要提高煤矿的产量。相比之下,恐怕设计炼铁高炉是最简单的一件事了。

即便简单现在也来不及了,毕竟等下还有另一件事儿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

想到这,朱明忠的神色变得有些凝重。他看了一眼皇后,然后对她说道。

“灵儿,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我们就能把建奴彻底赶出去了。”

第216章 主与奴(求支持,求月票)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语道尽了天下兴衰,也道尽了天下兴衰中的百姓之苦。从古至今,于百姓而言,兴也好衰也罢,到最后总是要尝尽世间的苦楚,可若是有的选择的话,世间的百姓还是“宁为太平犬”。

即便是有时候,这“太平”也是自欺欺人的,不过就像在这潼关,于某种程度上而言,所谓的“太平”不过只是欺人之言,谁都知道,所谓的太平日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明军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潼关,杀入关中,对于陕西的百姓而言,这自然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可是对于满清而言,无疑就是恶梦,所以,这潼关在过去的几年间,总是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一但有变,那城门上的千斤匣随时都会放下来。

虽然这潼关隔开了大明与满清,但是实际上这潼关却是“开放”的,商贩们仍然可以源源不断的携带着各种货物往返两地,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似乎比烈皇帝那会要宽松许多。
首节 上一节 137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