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316节


看着面带忧色的县尊,就在李定义以为县尊必定会拒旨的时候,却又听县尊说道。

“此旨虽可致民风趋奢,但毕竟是陛下所发中旨,我等身为人臣,虽明知此旨不利于民,可若是抗旨,也就谈不上事君”

说了一圈大道理,最后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遵旨。其实,这恰恰就是官员们的特点,或许他们会反对某项宫中的旨意或者朝廷的政命,但是最终他们还会是选择接受,这既是出于自保,同样也有另一种心态把事情闹大。只要闹大了,才会证明他们的先鉴之明。

从六月初九通过电报发出中旨开始,在短短的几天内,山东、北直隶、河南以及京畿、南直隶等地回馈的消息,让朱明忠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随着一道中旨各地的夜市迅速热闹了起来,官府为了让夜市尽可能的吸引百姓,纷纷通过请戏班等方式来吸引百姓。

“即便是乡间百姓,亦欢致亥时”

特意从众多书中抽出了郯城的公,朱明忠的唇角微扬,他需要的就是入夜之后,百姓走出家门,而不是早早的睡觉。

郯城地震到底是在那一天的什么时间发生,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凭借着对曾经看过字的印象,可以断定应该是发生在晚上,而且应该是上半夜,毕竟遭遇地震的记载中有“对烛饮”之类的言语,这表明地震发生在上半夜,而且应该是刚入夜不久。

想办法,把百姓“赶”出门,让他们到街上去、到市集去,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百姓的伤亡,这也算是一种妥协吧!

“云婷,为什么你会说,他们肯定会千方百计的推波助澜,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尽办法让城镇市集的夜晚变得热闹非常?”

朱明忠看着宁云婷反问道,

“陛下,因为只有百姓皆沉迷于此,才能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一但天下的百姓皆是“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他们便可籍此为由抨击“世风日下,人心趋奢”,这样便可以把一切责任皆归于陛下了。”

宁云婷的声音不大,清脆而温婉的话声中,难免带着些许嘲讽。似乎是在讽刺着那些官员在推波助澜的时候,并不曾知道,他们越是如此,陛下恐怕就会越是高兴。

“那你为何不担心,这中旨发出之后,“世风日下,人心趋奢”呢?”

反问时,朱明忠的脸上带着笑容,宁云婷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臣只是女子,没有陛下的大智慧,即然陛下都不担心,那臣自然也就无须担心了”宁云婷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拍了一个马屁,她的马屁让朱明忠哈哈一笑,而在笑声之后,他又说道。

“传旨五军都督府,令其各地清点上报各地军需物资”

第172章 地震(第二更,求支持)

永历十六年冬天,为了让清河冬日漆黑的夜晚明亮起来,当时尚只是主政江北的朱明忠发布命令,要求居民住宅临街的窗户外必须安装照明灯具,也正是从那时起,清河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路灯。随后还正式颁布了城市道路照明法令,最终这一法令在兴乾后通行全国。具某些报纸上的说法,正是因为这部法令的颁布,兴乾年间才被称为“光明时代”。

尽管无论是百姓悬于窗边的灯笼,或是官府的路灯,因为只是采用普通的蜡烛和各种植物油,所以光亮有限,但是每到夜晚的时候,大明的城市、市镇都是一片灯火通明。正是这灯光通明,使得大明的夜市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最近,官府组织城内外的商家像元霄节时一般,在公园、街上悬起灯笼,请百姓猜起灯迷,加之又于公园中搭起了戏台,对于平素从没有丝毫娱乐的百姓来说,这个夏日似乎与往年不同,与其在家中忍受着闷热,倒不如于街边游玩。

一时间,这城中每天夜晚的时候,甚至显得比白天更为热闹,街头巷尾尽是人流熙攘的模样,不过,并非是所有的地方都是灯火通明,越往城外,那灯火就越发的稀少,今晚虽是十七,可月亮依然很圆,如银的的月光洒在街道上,那些几百年来不知被多少行人的步履磨平的青石板,宛如嵌于地上的铜镜似的,散发出淡淡的清辉。

街角的暗处站着一个少女,虽是光线昏暗,可她的身形依然被月光勾勒出婀娜的曲线,在黑暗中那身淡色的衣裙也甚是显眼。她的脸庞被阴影遮住,旁边不远处窗户上悬挂路灯散发的一点微弱的灯火照来,映出一张俏美的脸蛋。

只见她一个人孤零零站着角落里,似乎是在等着谁,偶尔的,她会有些焦急的看一下远处,只到隐约看到有人从巷子里走来的时,她那俏丽的面上才挤出一丝笑容。

“对不起,对不起,小婷,来晚了。”

王瘐一边抱歉,一边又说道。

“小婷,今天咱们去出云楼,听说那里挂着的灯迷,是梁进士为其出的,若是能连续猜中十个灯迷,可是有十钱的奖金,到时候,咱们也能买些街上的”

“还是用来买纸笔吧!”

李紫婷笑着说道,他们两人身上的衣裳,虽然看起来干净整洁,但是几个补丁还是道出了他们的家境并不宽裕。

当他们来到城中心的时候,看着那热闹的市街和熙攘的人流时,不知为什么,王瘐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他在书馆中看过的一本书,似乎几十年前的大明也是这般模样。

“小婷,你说,像这样酒庐茶肆,异调新声,市间百姓终日嬉戏如此,靡奢如此,又岂是国家之福。”

虽是年少,可是王瘐却仍然有他的看法,相比于他对未来的担心,李紫婷却是兴致勃勃的看着这热闹的市街。

“你瞧,这晚上比白天还要热闹一些,你再看看这街边摊贩的生意,好像也比白天要好”

尽管说是来猜灯迷,可慢的李紫婷却被眼前热闹的市集给吸引了。

“王瘐,你记得消夏闲记摘抄里,在松江府一位名叫陆楫的人曾认为人们享受奢靡的同时,所有与此种奢靡相关的生产服务,也都从中获利,得到了奢靡者之利,因此也便养活了许多小民,嗯,我想想“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过去,小妹还不知道陆楫为什么会这么说,你看这市场上不知多少小商小贩,因为夜市兴隆,才能维持生计,如此,岂不也算是好事?”

尽管李紫婷能够理解陆楫公开为奢侈消费辩护的理论,但却看不出消费市场的繁荣,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甚至这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力量。

就在话音落下的时候,原本正看着灯笼的王瘐感觉那灯晃了,与此同时,他的脚下也晃了起来

六月十七,晚上8点刚过的时候,朱明忠同样也在享受着他的夜生活,不过与普通百姓的不同的是,他是在皇宫的花园中,或许是因为觉得有些无聊,也可能是想要找回曾经的感觉,他和几个妃子、孩子一同于草地上,就像几百年后的人们一样,在那里享受着烧烤、啤酒,冻镇的啤酒在夏天喝起来,确实是再舒爽不过,就在喝完了一杯,正准备伸手再去拿一杯的时候,朱明忠忽然感觉地面似乎摇了起来。

没错,在这一瞬间,在地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他突然到了船上似的,大地突然摇晃了起来。

紧接着,他明显感觉地面开始抖动,而且抖动越来越剧烈。

“地震!”

视野里,大树甚至开始晃动了起来。

“地震”

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朱明忠连忙站起来,他刚想提醒身边的郑灵,就被地面的摇晃给晃倒在地上。

地震来了!

尽管在另一个时空中,朱明忠曾经经历过地震,但是相隔千公里之外,也就只是那一瞬间只是大脑感觉到有种晕船的感觉,甚至很多人包括父母在内的所人都不相信他会有那种感觉。
首节 上一节 1316/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