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275节


走到河边,佟国东看着眼前这条已经“变成”为淮河的“黄河”,然后低声说道。

“当年,我们过来,是为了学大明的练兵造械,学不了练兵,那就学造械,可学了造械才知道,这造械并非仅仅只是造械,还有其它各种知识要学,从采矿到冶金,再到机械制造,如此种种,又岂只是照着葫芦画瓢那么简单,可是”

回头看着费之扬,佟国东苦笑道。

“待到回家之后,以我所学又如何造兵,如何造械强兵?”

所学的并不是造兵之术,自然不为朝廷所喜,到时候,自然不会受到朝廷的重用。甚至还有可能为朝廷所怪罪。

这也正是佟国东的无奈,尽管无奈,但他却不敢留在这里。按照大明的法律,他们在这里的行为就是敌国的间谍,这可是杀头的大罪,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间,最担心的事情,也就是有朝一日身份外泄。

“其实,即便是咱们回去了,又有什么用呢?”

手指着面前的淮河,佟国东的感叹道。

“你看,明人可以变黄为淮,可以让淮河两岸再为鱼米之乡,咱们能干什么?”

这么样的一番感叹之后,佟国东的神情变得有些落寞,最后他又在那里低声说道。

“咱们既便是咱们在这里苦学,将来回到了家里,以家里的情况,又岂能追得上大明?”

“那你想如何?”

费之刚盯着佟国东问道。

“难不成,你想投奔大明不成?”

第140章 盟友(第二更,求支持)

戌时,是宫门上锁的时候,太监手提着灯笼,满院的巡视,边走边在西安城内这并不大的宫城里头吆呼着。

“小心灯火哟”

尽管西安城里,也学着大明设立起了路灯,可是这皇宫里头,却并没有设立路灯,这究是是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楚,反正,现在这宫城里头,依然是靠太监提灯照路。

虽说宫门上了锁,可这个时候,倒也不妨碍王化行和索额图递牌子来见皇上,不但玄烨惊异,连在上书房值夜的明珠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忙提了一盏灯笼赶往来见皇帝。

作为大清国皇帝的玄烨论到勤政的话,确实比大明的皇帝更为辛勤一些,在几案上,炕上,来自各地的书、战报、各地的奏折堆得一堆一堆的,就像几座小山东一般。

几乎每天,玄烨都会批阅奏折到深夜,若是论勤政,他确实胜过大明的皇帝,可是论国势,依然与大明相差甚远。

明珠、索额图和王化行三人依次进来了。

看着三位心腹大臣,玄烨笑着问道。

“这个时候递牌子,朕想不出有什么要紧事。莫不是奏事匣子没递进来,怕朕责罚?”

王化行先将方才与索额图、多济商议的沿着兰州张嘉峪关等地沿路屯田驻屯的办法,一一奏明之后才缓缓奏道。

“臣等惊动圣驾,倒不为这些事。而是为了派人往明朝学习一事,请皇上圣裁!”随后王化行便将事情一五一十,详细奏明了皇上。

“陛下,这几年,明朝为何越来越强,其强就在于实学盛行,而我大清想要不惧明朝,就非得造火器不可,而造火器离不开实学,可明朝的实学又岂止火器一样?其强又岂仅只是因为火器?”

玄烨一直紧蹙眉头听着,听他这么说后,立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其实。这件事朕想着应分两层儿来瞧:一层,朝廷眼下无力去问其它事情,这几年,咱们为了练兵,不但用俄国人帮咱们练兵,还秘雇佣汉人帮咱们造火器,咱们眼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先能挡得住明朝的兵,而不是其它。至于这二层,实学看似包罗万象,可是其中却有许多都是无用的学问,就像那个什么星相算术,此等学问又有何用?”

明珠立即于一旁赔笑说道。

“主子说的极是。咱们学汉人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学明朝的实学,当然也是如此,臣听说,那明朝有一个什么牛教授,现在在那研究什么,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如此荒唐之事,居然可以登堂入室,以奴才看来,这明朝的气数也就是如此了”

王化行听了这话,心里对明珠的这番话自然很不以为然,涨红了脸冷笑一声道。

“陛下,奴才以为,或许研究这苹果为何落地,是不成体统,难登大雅的学问,可奴才所知,这实学实是包罗万象,我大清,若是只学一样造兵制械,总归是要吃亏的!”

因为与明珠是朋友的关系,所以王化行并没有说的那么直接,并没有直接出言讽刺,而只是提醒着皇上,只学一样肯定是不行的。

明珠在皇上眼前一向是打顺风旗的,揣测出皇上的心思后,便笑着奏道。

“王大人,现如今明朝之所以盛行实学,皆是其上所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就像那所谓星轨学问,还有那什么苹果为什么落下,而不飘于空中,之所以会有人研究,皆是因为其上所喜,以奴才之见,那明朝皇帝,当真是朱家皇帝的血脉,历代朱家皇帝,勤政者不过区区数人,修道、炼丹、深迷工匠之事,现在明朝皇帝又沉迷于这等无用之学,这不正是天佑我大明吗?”

索额图看了明珠一眼,便于一旁说道。

“皇上能以慧眼识得实学之中,何物可重,实是慧眼独道。”

索额图自然是站在皇上的一边,更何况这皇上还是他的女婿。而且在他看来,那些明朝的学问,也太过匪夷所思,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不落在地上,难不成要飘到天上才是正常?

不过,对大清国来说,那朱家皇帝玩物丧志倒也是好事。

皇上和索额图以及明珠的态度,让王化行无奈的于心底苦笑一声,他知道,很难说服他们像明朝一样接受实学,对此他也没有坚持,但随后,他又提到了那些留学归来的人。

“奴才以为,应该让他们再于明朝再呆上一两年,于工场之中学会造械之后,再回大清,总比他们一经书院毕业,就回大清更有用处。”

玄烨想了一会,然后说道。

“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能回来一个总归对朝廷来说是有好处的,朕听说,我大清的火药力不及明朝的八成,这事非得那些人回来解决不可,如果不然,我大清将来与明朝打仗,肯定是要吃亏的。”

他这边的话音一落,明珠那边立即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27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