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185节
这天晚上,吕安说了很多,但是朱明忠仍然一条条的反驳着他,而在反驳之中,朱明忠偶尔也会点着头,直到夜深之后,已经完全了解了吕安的想法之后,朱明忠才示意朱慈焕送客。
“好,吕公子的建议,确实不失有可取之后,本王自会考虑一二,即便是他日不能尽数采用,也可为我秦国拾遗补阙,若是如此,到时候,必定需要向吕公子征询,到时候,还请吕公子切勿推辞。”
“谢大王!”
从大王的话语中,吕安知道自己需要告辞了,便是起身向朱慈焕再行行揖。
“小民这就告辞了。”
然后又向朱明忠行揖道,
“黄公子,你我改日再见。”
“我送吕公子两步。”
朱明忠也起身。
“不敢。黄公子如此,实在是让小弟不安。”
吕安忙又一次长揖。
“无妨。”
朱明忠笑着说道。
“坐了这么长时间,我也要走动一下,活动一下身子骨。”
“如此便多谢黄公子了。”
吕安又一次揖礼道。
“边走边说!”
像入府时跟在他身后一样,吕安仍然跟在他的身后。
“不知黄公子送在何处?”
“暂时就住在王府内。”
说话间,二人来到王府前院,吕安再次请朱明忠留步。朱明忠这才点头说道。
“好吧,地我就不送了,你就静候佳音吧!”
这一声静候佳音让吕安的心情猛然一动,他甚至急忙转让身长揖道。
“黄公子,若是此事能成,在下必定有重谢!”
重谢
朕需要的那里是什么重谢啊!
看着吕安离去的背影,朱明忠于心底默默自语道,先前吕安的那番话,确实在他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波浪,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亲自送这个人出府。因为的他的那番话,给他带来的启示。
从古至今,这各国自然有各国的法度和选择,有的国兴盛了,有的国衰败了,有的国为人吞并,有的强大了。冥冥之中,似乎有神明相助,其实全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
对于将来各国会选择什么,朱明忠原本并不介意,子孙自有子孙福,自己的儿子,他都问不了那么多,更何况是那些宗室,之所以将他们分封出去。与其说是为了“镇蛮抚夷”,不如说是借着分封,让他们去传播华夏明,让华夏明在各地开枝散叶,这才是朱明忠的本意。
至于所谓的“球长”,朱明忠连想都没想过,一来是当不了“球长”,至于这二嘛,就是相比于实现的希望为零的“球长”,他更愿意建立一个全新的东方式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只是旧时的朝贡体系,而是建立在分封制上的朝贡,而大明的册封,是那些诸侯的合法性来源,为了换取这种合法性,他们则用朝贡的方式去表明对大服的臣服。
当然,在另一方面,这种册封的必然结果就是,国人会随着宗室的分封于世界各地,作为士卿、兵士以及平民前往各个分封地区,在那里建立起华夏明的分枝,那些明会自我发展,然后慢慢的具有部分自我特色,但是明的核心,依然是华夏明。
相比于秦国大一统一之后,那个故步自封的华夏明。在这种几十个、上百个诸夏明的竞争之中,华夏明才会永无止境的发展下去。
西方明为什么会在艺复兴之后,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后来成为世界明的主流,甚至重新标注了“明”的含义,让世人遵从于他们的法则,遵守着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有人说是因为科技发展,而这种科技上的发达恰恰来源于竞争,来源于欧洲各国争霸所带来的明进步的必然,但是本质上的欧洲明,又发源于那里呢?
古希腊明以及古罗马明。这是欧洲明的核心,只不过,最终他们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等数十个欧洲国家之中,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明,正是这些明的互相撞击、角逐、影响,最终创造出了所谓的“现代明”。
而朱明忠之所以选择分封,并不是为了“领土扩张”。因为那种蛮力的领土扩张,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大汉之强收不了西域,以大唐之盛吞不了高句丽,以大明之威亦难压安南。历史已经证明了,鞭长莫及的异域征服往往是很难持久的,几个贪官,就会让吞并毁于一旦。在朝廷发现的时候,恐怕就是为时已晚了。
既然如此,那就退居其次封邦建国!
封邦建国,或许是会带来分裂殖民地与本土的分裂,本土无法像控制殖民地一样,任命总督、官员,但是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发展和生存,会千方百计的吸引移民,会发展经济与本土贸易。
即便是相隔重洋的,竞争也会在各个诸侯国之间上演着,在未来的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尊皇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都会是各国的基本信条。他们会齐心协力的“攘夷狄”,当然,这个“攘”是扩张、是吞并。
强者日强,弱者日弱。
华夏明也会因此进入新的“竞争时期”,明的碰撞与竞争,会促进明的发展,而相对应的,也会有诸侯会竭尽所能的招揽人材,他们会像春秋战国时的君王一样,选择对国家最为有利的学说,他们会推行变法、改革,这甚至会让大明感受到压力,来自诸侯的压力。
那将是一个此邦不留可往彼邦的时代。
当今之世,非徒君择臣,臣亦择君!
三国时郭嘉所言,让朱明忠的唇角微微一扬,从此之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将会结束,一个全新的时代将会开启。那个时代是自由的,当然,也是让人期待的。
只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才会重现“百家争鸣”。而对于华夏明而言,这种内部的竞争,势必将会带来一个更为璀璨的华夏明。是由诸夏共同创造的明。
甚至在这个过程之中,士的精神也会被重铸,在科举制中被扭曲的士的精神,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会再那里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会为实现自我价值,奔走与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