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第82节
随便找个借口,也能来个满门流放,那才是万劫不复呢。
所以,瞬息间,屋内只剩下童贯高俅两个。
童贯道:“太尉,说起来你与太子间并无深仇大恨,其实不必行螳臂当车事。”
“吾儿被废,不能为男人,其中痛苦,枢密想来能够理解,如何不是大仇?”
“区区假子罢了,何足道哉!”童贯不以为意,道:“即便感情深厚,待时机合适接回来安养便了。
再不济,送其进宫,未必不能如咱家一般执掌权柄,却不是一番造化?”
“吾意已决,枢密不必多言。”高俅拒绝道。
两人位高权重,又得赵佶信重,只要东宫不再紧盯高达,随时可以接回来过好日子。
哪怕这个日子里缺了“日”,富贵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即如此。”童贯沉思片刻,道:“若有需要,着人递句话,吾自当给你方便。”
顿了顿,童贯又道:“其实太师他们,也是忧惧东宫非常,只是忌惮,不敢挑明。
若是有那暗中需要时,想来他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多谢泾国公指点。”高俅谢了。
凭他一个人想扳倒东宫,其实真的是痴心妄想。
但是有诸多人襄助,却未必没有可能。
只是宋朝传统使然,其实众人不觉得有废太子的可能,因此不会光明正大的支持。
三十三 收之桑榆
“见过太子殿下。”
以宿元景、滕和为首的二十多个官员,齐齐向赵桓行礼问好。
赵桓回礼道:“日头毒辣,有劳各位于宫门外等候,小王实在铭感五内。”
“殿下雄心振作,我便是吃些日晒,又有何妨?”宿元景道。
“殿下作为,实让我等欢欣鼓舞,只恨官职低微,不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刘韐惭愧道。
平身第一次,这个淡泊名利的忠直之士,痛恨自己官位不够高。
在场的除了滕和、宿元景,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
五品官,放在地方上掌管一方时,确实位高权重,在朝堂上,却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
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发言,而是需要获得准许。
便如李纲,只因擅自插话,直接被撵了出去。
制度使然,赵桓当然不会怪他们未曾发声附和。
赵桓团团拱手,谢道:“诸位于此等候,足见关切,朝堂之事何足道哉。”
滕和道:“殿下虽然振作,然操之过急,不免打草惊蛇,以后再想整顿禁军,怕是难觅良机。”
“原想趁其不备掩饰时,检点禁军以查出问题,严加整顿,却不想父皇不允,徒呼奈何。”赵桓卖了波可怜。
果然,宿元景道:“官家营建艮岳耗资颇多,其中一部款项,便来自禁军供给。
且其中劳力,大多出自禁军,因此官家不欲整顿,实在情理之中。”
哎……赵桓叹了口气,道:“宫门外聚集,于礼不合,不宜多谈。
明日恰逢小王生辰,特邀请诸位过府一聚,未知诸位尊意如何?”
趁此机会,赵桓发出了邀请。
今天站在这里的,有认识有不认识的,然而确定的是,绝大部分都会成为太子最忠实的拥趸,赵桓自然要好好笼络。
正好明日十八岁生日,发出邀请再好不过。
当然,只有明天确实赴席的,才能引为心腹。
只是派人送来贺仪却未亲自前来的,便可用而不可信。
人不到礼不到,不提也罢。
“殿下有请,自无推却之意。”众人纷纷应下。
“足感盛情。”赵桓又道:“只是诸公名姓多有不知,实在失礼,劳烦各位自通名姓,何如?”
“此乃应该,我便为太子引荐。”滕和指向一人,道:“这位乃礼部侍郎张叔夜。”
“下臣张叔夜见过太子殿下。”张叔夜正礼拜下。
所以,瞬息间,屋内只剩下童贯高俅两个。
童贯道:“太尉,说起来你与太子间并无深仇大恨,其实不必行螳臂当车事。”
“吾儿被废,不能为男人,其中痛苦,枢密想来能够理解,如何不是大仇?”
“区区假子罢了,何足道哉!”童贯不以为意,道:“即便感情深厚,待时机合适接回来安养便了。
再不济,送其进宫,未必不能如咱家一般执掌权柄,却不是一番造化?”
“吾意已决,枢密不必多言。”高俅拒绝道。
两人位高权重,又得赵佶信重,只要东宫不再紧盯高达,随时可以接回来过好日子。
哪怕这个日子里缺了“日”,富贵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即如此。”童贯沉思片刻,道:“若有需要,着人递句话,吾自当给你方便。”
顿了顿,童贯又道:“其实太师他们,也是忧惧东宫非常,只是忌惮,不敢挑明。
若是有那暗中需要时,想来他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多谢泾国公指点。”高俅谢了。
凭他一个人想扳倒东宫,其实真的是痴心妄想。
但是有诸多人襄助,却未必没有可能。
只是宋朝传统使然,其实众人不觉得有废太子的可能,因此不会光明正大的支持。
三十三 收之桑榆
“见过太子殿下。”
以宿元景、滕和为首的二十多个官员,齐齐向赵桓行礼问好。
赵桓回礼道:“日头毒辣,有劳各位于宫门外等候,小王实在铭感五内。”
“殿下雄心振作,我便是吃些日晒,又有何妨?”宿元景道。
“殿下作为,实让我等欢欣鼓舞,只恨官职低微,不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刘韐惭愧道。
平身第一次,这个淡泊名利的忠直之士,痛恨自己官位不够高。
在场的除了滕和、宿元景,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
五品官,放在地方上掌管一方时,确实位高权重,在朝堂上,却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
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发言,而是需要获得准许。
便如李纲,只因擅自插话,直接被撵了出去。
制度使然,赵桓当然不会怪他们未曾发声附和。
赵桓团团拱手,谢道:“诸位于此等候,足见关切,朝堂之事何足道哉。”
滕和道:“殿下虽然振作,然操之过急,不免打草惊蛇,以后再想整顿禁军,怕是难觅良机。”
“原想趁其不备掩饰时,检点禁军以查出问题,严加整顿,却不想父皇不允,徒呼奈何。”赵桓卖了波可怜。
果然,宿元景道:“官家营建艮岳耗资颇多,其中一部款项,便来自禁军供给。
且其中劳力,大多出自禁军,因此官家不欲整顿,实在情理之中。”
哎……赵桓叹了口气,道:“宫门外聚集,于礼不合,不宜多谈。
明日恰逢小王生辰,特邀请诸位过府一聚,未知诸位尊意如何?”
趁此机会,赵桓发出了邀请。
今天站在这里的,有认识有不认识的,然而确定的是,绝大部分都会成为太子最忠实的拥趸,赵桓自然要好好笼络。
正好明日十八岁生日,发出邀请再好不过。
当然,只有明天确实赴席的,才能引为心腹。
只是派人送来贺仪却未亲自前来的,便可用而不可信。
人不到礼不到,不提也罢。
“殿下有请,自无推却之意。”众人纷纷应下。
“足感盛情。”赵桓又道:“只是诸公名姓多有不知,实在失礼,劳烦各位自通名姓,何如?”
“此乃应该,我便为太子引荐。”滕和指向一人,道:“这位乃礼部侍郎张叔夜。”
“下臣张叔夜见过太子殿下。”张叔夜正礼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