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523节


其制度源远流长,前唐时,有十七任皇帝出现太子监国事,累计监国的时间长达二百余年,比国朝立国时间还长。

本朝时,太子监国事较少,只有太宗亲征时由亲王监国,其原因在于政局稳定,皇帝较少外出。

此刻,赵佶垂死,太子监国合情合理合法。

在皇后郑氏提议,政事堂郑居中、范致虚二人附议下,太子监国事迅速通过。

正德殿已经被清扫干净,赵桓堂而皇之地坐在龙椅上。

对此,无人表示反对。

迟早的事情罢了。

即便赵佶突然好转,必然只能做太上皇。

若是其不识相,非要做皇帝,那么也只能坐先帝。

从内心来讲,赵桓是希望蔡京把赵佶和郑氏一并干掉的。

可惜,没能如愿。

赵佶病危之初,蔡京等人只是矫诏拥立赵杞,并不认为自己乃是谋反。

因此,军纪控制的甚严,皇宫内自然未有滋扰。

随后太子来的太快,蔡京虽然据守皇宫,却也没有纵兵作乱。

但不是说军兵都很老实,而是时间太短,没有反应过来。

前后不过一天,大军攻进皇城,叛军不过将将醒悟过来罢了。

所以,其实皇宫内并未大乱。

仔细统计,水门爆破中死去的太监宫女,比死于乱军中的多了许多。

至于其他人,都是安然无恙。

所以,赵桓看了赵佶后,直接就进了正德殿处理政务。

赵桓看着下面,道:“寡人年轻,世事经历不多,如何治理国政,须得各位爱卿鼎力相助。”

“此乃臣之本分,定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多大臣表明了态度。

本来就是支持太子的,就等着施展本事呢。

赵桓微微颌首后,道:“蔡京等人挟持君上,矫诏谋逆,擅杀亲王,实乃国朝之首例,影响极其恶劣。诸卿以为,此事当如何善后?”

“殿下。”郑居中出列,道:“蔡京等人倒行逆施,确是大逆不道,然当务之急,乃是补全各官,以保证中枢运转效率。”

政事堂原有六位相公,郑居中、余深、王黼、冯熙载、范致虚、张邦昌。

其中,余深、王黼因为赵楷身死之事被连累,都被撸了,冯熙载与平叛中生死身死当场。

张邦昌这货在蔡京等人造反时保持了中立,未曾被关押,也未曾上班,只宅在家里,此时倒是来了。

因此,政事堂需要补三个人。

六部之中,户部尚书唐恪、兵部尚书赵遹、刑部尚书郑寻从贼,唐恪、郑寻被生擒,赵遹身死,显然是要补充的。

至于其下的侍郎等佐官,同样空了一半。

大理寺卿郭光被关押了,倒是无恙,奈何其手下也没了一半,其他各衙门都是差不多。

最惨的是枢密院,佥书以上,只有一个谭稹在外躲过一劫,其余全军覆没。

朝堂真的是空了一半。

政务倒是能够运转,只是效率不会太高,军事则彻底瘫痪了。

“殿下,填补缺员非急迫事!”滕和出列道:“当务之急,乃是昭告天下,宣示正统,以安天下人心。”

“此言有理!”罗从彦附和道:“请殿下降诏,昭告天下。”

“善!”赵桓点头,道:“范致虚,立刻起草诏书,待寡人过目后,便行昭告天下。”

“臣遵旨!”范致虚美滋滋地接了这活。

虽然只是起草诏书,确实太子信重的表现。

这是一个信号,范致虚地位即将超过郑居中的信号。

对此,郑居中心中吃味,却只能忍着。

范致虚一直力顶东宫,当然要给予嘉奖。

本来嘛,郑居中以为赵佶起码有三二十年好活,待太子登基,早致仕回家颐养天年了,因此对东宫的态度游弋不定。

现在嘛,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什么叫计划没有变化快。
首节 上一节 523/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