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第361节
太子这样说了,周云清还能说什么?
侧耳倾听片刻,果然有时断时续的啼哭声传来。
“殿下,啼哭声好似是从护城河里传来。”周云清道。
“护城河里?”赵桓大惊,喝道:“速去查探明白。”
亲卫分出一半,顺着声音寻找了片刻。
果然,一个木盆浮在水面上,一个襁褓清晰可见。
里面,不时传来哭声。
“好狠的父母,居然把孩儿放进水里。”
“估计是养不活吧。”
“闲话休说,且去几个人把孩子救上来!”
“我会水。”
嘈杂中,几个军兵剥了衣甲,噗通跳进水里。
不一刻,木盆被递到岸上。
盆里铺了一块旧布,孩子同样裹着一块破布。
那孩子,脸上还是皱巴巴的,指甲泛白,显然是刚出生就被抛弃了。
“哎呀,居然是个男婴!”梁红玉惊讶地说道。
众人同样惊讶。
从古至今,传宗接代的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
若是女婴,养不起或者不想养,扔了也便扔了,男婴,若非真是山穷水尽,谁都不会扔的。
“却不想,天下首善之地,居然也有弃婴。”刘罡感叹道。
“怎么,你家那边弃婴很多?”赵桓问道。
“我家在会州,可谓十年九旱,一户养一个孩子都吃力无比,因此多生的,只能送人。
大部分时候是送不出去的,好一些的遗弃荒野,是死是活看老天爷,狠一些的,直接就埋了。
想当年,我娘刚生下我时,我爹就要把我溺死在夜壶里,好在我爷说我面相富贵,才留了一命。”刘罡不胜感慨。
陈朕鹏笑道:“你跟了太子左右,大富大贵就在不远,岂非证明你爷的眼光?”
“是啊。”刘罡道:“只可惜我爷给我省了一口吃的,自己却饿死了。”
说的内容十分伤感,语气却不悲痛。
说明这样的情况,他在西北看的太多,已经习惯了。
前世今生,赵桓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事情,心情很沉重,问道:“弃婴溺婴,只是因为养不起么?”
“若是单纯的养大,其实也能做到,大不了就吃草根树皮,总能凑合着活下来的,只是丁口钱,确实没办法。”刘罡说道。
闻言,赵桓陷入了沉思。
丁口钱,最早可追溯到商鞅变法时,中央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以补国家收入。
汉初,汉高祖刘邦下令,确定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是为口算,亦即丁口钱,从此成为定制。
到汉武帝时,丁口钱的年龄从三岁起算。
也就是说,家里养了一个孩子,就要每年交一笔钱。
到了本朝,光明正大的丁口钱是没有,然而和丁口相关的税钱也不少。
比如有一种将食盐按人口俵散的制度,只要家里有人要吃盐,则按人户计丁纳钱或米,称为身丁盐钱或身丁盐米。
另外劳役也是按照丁口征发的,不论出钱还是出人,家里丁口越多负担越重。
如此,谁敢多生孩子?
这也是唐宋两朝极其发达,人口却只有五六千万的原因。
养不起,不敢生,人口自然难以增长。
一直到清朝时,实行摊丁入亩,事实上免了丁口钱后,人口才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就想刘罡说的,吃的总能找到的,特别是南方,树皮草根应有尽有,挣扎着能够活。
但是,税钱变不出来啊!官老爷又不收树皮草根,怎么办?
“殿下,这孩子也没什么标记,完全无法查明身份,如何处理?”周云清道。
侧耳倾听片刻,果然有时断时续的啼哭声传来。
“殿下,啼哭声好似是从护城河里传来。”周云清道。
“护城河里?”赵桓大惊,喝道:“速去查探明白。”
亲卫分出一半,顺着声音寻找了片刻。
果然,一个木盆浮在水面上,一个襁褓清晰可见。
里面,不时传来哭声。
“好狠的父母,居然把孩儿放进水里。”
“估计是养不活吧。”
“闲话休说,且去几个人把孩子救上来!”
“我会水。”
嘈杂中,几个军兵剥了衣甲,噗通跳进水里。
不一刻,木盆被递到岸上。
盆里铺了一块旧布,孩子同样裹着一块破布。
那孩子,脸上还是皱巴巴的,指甲泛白,显然是刚出生就被抛弃了。
“哎呀,居然是个男婴!”梁红玉惊讶地说道。
众人同样惊讶。
从古至今,传宗接代的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
若是女婴,养不起或者不想养,扔了也便扔了,男婴,若非真是山穷水尽,谁都不会扔的。
“却不想,天下首善之地,居然也有弃婴。”刘罡感叹道。
“怎么,你家那边弃婴很多?”赵桓问道。
“我家在会州,可谓十年九旱,一户养一个孩子都吃力无比,因此多生的,只能送人。
大部分时候是送不出去的,好一些的遗弃荒野,是死是活看老天爷,狠一些的,直接就埋了。
想当年,我娘刚生下我时,我爹就要把我溺死在夜壶里,好在我爷说我面相富贵,才留了一命。”刘罡不胜感慨。
陈朕鹏笑道:“你跟了太子左右,大富大贵就在不远,岂非证明你爷的眼光?”
“是啊。”刘罡道:“只可惜我爷给我省了一口吃的,自己却饿死了。”
说的内容十分伤感,语气却不悲痛。
说明这样的情况,他在西北看的太多,已经习惯了。
前世今生,赵桓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事情,心情很沉重,问道:“弃婴溺婴,只是因为养不起么?”
“若是单纯的养大,其实也能做到,大不了就吃草根树皮,总能凑合着活下来的,只是丁口钱,确实没办法。”刘罡说道。
闻言,赵桓陷入了沉思。
丁口钱,最早可追溯到商鞅变法时,中央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以补国家收入。
汉初,汉高祖刘邦下令,确定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是为口算,亦即丁口钱,从此成为定制。
到汉武帝时,丁口钱的年龄从三岁起算。
也就是说,家里养了一个孩子,就要每年交一笔钱。
到了本朝,光明正大的丁口钱是没有,然而和丁口相关的税钱也不少。
比如有一种将食盐按人口俵散的制度,只要家里有人要吃盐,则按人户计丁纳钱或米,称为身丁盐钱或身丁盐米。
另外劳役也是按照丁口征发的,不论出钱还是出人,家里丁口越多负担越重。
如此,谁敢多生孩子?
这也是唐宋两朝极其发达,人口却只有五六千万的原因。
养不起,不敢生,人口自然难以增长。
一直到清朝时,实行摊丁入亩,事实上免了丁口钱后,人口才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就想刘罡说的,吃的总能找到的,特别是南方,树皮草根应有尽有,挣扎着能够活。
但是,税钱变不出来啊!官老爷又不收树皮草根,怎么办?
“殿下,这孩子也没什么标记,完全无法查明身份,如何处理?”周云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