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第28节
弄了高达,怼了高俅,立起威严,连个杂吏都不愿意开罪的张明府,立刻前来赔罪。
赵桓略作思考,道:“请来相见……算了,毕竟是第一个,吾亲自出去迎接吧。”
这种墙头草,太子自然是看不上的,不过千金买马骨,该做的姿态还是要的。
到了府外,只见张明府端正地立着,哪怕斜阳日头仍毒也未动弹一下,尽显毕恭毕敬。
见到太子出来,张明府微微整理了官服,大礼拜道:“臣太府寺少卿张明府拜见太子殿下。”
赵桓赶上两步,扶起张明府道:“府邸私见,少卿何必如此拘礼?且请入内叙话。”
“多谢殿下。”张明府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别人不知道太子和高俅冲突的原因,他是门清。
得知高达被废流配沙门岛,高俅罚俸,太子只是闭门读书三天,张明府就知道,赵佶在有意树立太子威信。
显然,这种事情一个高俅是不够的,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定然还会有别的靶子。
他这个太府寺少卿不高不低,又曾对太子不敬,岂非正好树起来打?
到了会客厅落座,未等奉茶,张明府主动道:“下官愚昧,早间多有得罪,恳请殿下训责。”
“此事怪不得张公,实乃东宫积弱之故。”
张明府直接,赵桓也没藏着掖着,且给予了足够的尊敬。
礼贤下士,是储君必须的技能,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
张明府也彻底放心,说道:“下官此来,一为送递硝石,二乃告诉殿下,硝石仓库大使高衙儿索取贿赂,贪盗库存,已经移交有司查办。
目下库管未定,未知殿下可有见教?”
所谓见教,并不是推荐人,而是给东宫的职位。
“张公有心了。”赵桓略作沉吟,道:“吾府中有方五郎,颇通数学,为人持重,或可考虑。”
若是其它地方,太子自然不会插手,没必要。
硝石却不同,以后多有需要,能够插个人去,当然再好不过。
张明府也不问方五郎是谁,只让明天去少府寺报道便可。
喝了口茶,张明府继续道:“午间,圣上遣其贴身中官李彦至印书局,送了储君的丑奴儿。
下官有幸得见,实乃感慨颇深,趁此机会,厚颜求储君亲书一副,也好日日揣摩。”
看他情真意切的模样,赵桓差点就当真了。
不过,没必要拒绝,不是么?
“吾之字,相差父皇多矣,张公莫要笑话。”
“此言差矣,字重神,形乃次之,储君字体,已有大家风范,只是欠缺些许火候罢了。”
太子自谦,少卿瞎捧,气氛倒也融洽。
皇宫内,崇圣殿里,赵佶正在挥毫泼墨。
他本擅长绘画,不一刻,一幅少年卧床望窗外图完成。
那少年,和赵桓及其相似,脸上的病态也是惟妙惟肖。
“好图!”身后那人不禁赞叹。
细看这人,长相俊美,风仪卓越,妥妥得美男子。
他叫王黼,当朝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兼任侍读。
能够伺立赵佶身后,可见深得信重与喜爱。
听了他的夸赞,赵佶得意一笑,继续书写。
“丑奴儿病榻感怀少年说愁
少年不知愁滋味……
吾儿桓缠绵病榻,偶得,今日做此画以记之,政和八年夏四月。”
“此曲丑奴儿,确实极合少年情怀,难得太子有此才情,倒是有了几分官家真传。”王黼说道。
“哈哈……”赵佶开怀大笑,道:“原以为桓儿只是平常,却不想因祸得福,才学增进了不少。”
王黼道:“天佑之人,逢凶化吉实属平常。”
赵佶微微颌首,道:“来人,把此图装裱,送东宫送去。”
自有中官办理。
赵桓略作思考,道:“请来相见……算了,毕竟是第一个,吾亲自出去迎接吧。”
这种墙头草,太子自然是看不上的,不过千金买马骨,该做的姿态还是要的。
到了府外,只见张明府端正地立着,哪怕斜阳日头仍毒也未动弹一下,尽显毕恭毕敬。
见到太子出来,张明府微微整理了官服,大礼拜道:“臣太府寺少卿张明府拜见太子殿下。”
赵桓赶上两步,扶起张明府道:“府邸私见,少卿何必如此拘礼?且请入内叙话。”
“多谢殿下。”张明府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别人不知道太子和高俅冲突的原因,他是门清。
得知高达被废流配沙门岛,高俅罚俸,太子只是闭门读书三天,张明府就知道,赵佶在有意树立太子威信。
显然,这种事情一个高俅是不够的,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定然还会有别的靶子。
他这个太府寺少卿不高不低,又曾对太子不敬,岂非正好树起来打?
到了会客厅落座,未等奉茶,张明府主动道:“下官愚昧,早间多有得罪,恳请殿下训责。”
“此事怪不得张公,实乃东宫积弱之故。”
张明府直接,赵桓也没藏着掖着,且给予了足够的尊敬。
礼贤下士,是储君必须的技能,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
张明府也彻底放心,说道:“下官此来,一为送递硝石,二乃告诉殿下,硝石仓库大使高衙儿索取贿赂,贪盗库存,已经移交有司查办。
目下库管未定,未知殿下可有见教?”
所谓见教,并不是推荐人,而是给东宫的职位。
“张公有心了。”赵桓略作沉吟,道:“吾府中有方五郎,颇通数学,为人持重,或可考虑。”
若是其它地方,太子自然不会插手,没必要。
硝石却不同,以后多有需要,能够插个人去,当然再好不过。
张明府也不问方五郎是谁,只让明天去少府寺报道便可。
喝了口茶,张明府继续道:“午间,圣上遣其贴身中官李彦至印书局,送了储君的丑奴儿。
下官有幸得见,实乃感慨颇深,趁此机会,厚颜求储君亲书一副,也好日日揣摩。”
看他情真意切的模样,赵桓差点就当真了。
不过,没必要拒绝,不是么?
“吾之字,相差父皇多矣,张公莫要笑话。”
“此言差矣,字重神,形乃次之,储君字体,已有大家风范,只是欠缺些许火候罢了。”
太子自谦,少卿瞎捧,气氛倒也融洽。
皇宫内,崇圣殿里,赵佶正在挥毫泼墨。
他本擅长绘画,不一刻,一幅少年卧床望窗外图完成。
那少年,和赵桓及其相似,脸上的病态也是惟妙惟肖。
“好图!”身后那人不禁赞叹。
细看这人,长相俊美,风仪卓越,妥妥得美男子。
他叫王黼,当朝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兼任侍读。
能够伺立赵佶身后,可见深得信重与喜爱。
听了他的夸赞,赵佶得意一笑,继续书写。
“丑奴儿病榻感怀少年说愁
少年不知愁滋味……
吾儿桓缠绵病榻,偶得,今日做此画以记之,政和八年夏四月。”
“此曲丑奴儿,确实极合少年情怀,难得太子有此才情,倒是有了几分官家真传。”王黼说道。
“哈哈……”赵佶开怀大笑,道:“原以为桓儿只是平常,却不想因祸得福,才学增进了不少。”
王黼道:“天佑之人,逢凶化吉实属平常。”
赵佶微微颌首,道:“来人,把此图装裱,送东宫送去。”
自有中官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