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968节
而孔有德也是不负多尔衮所望,花费了几个月时间后,带领着手下工匠日夜钻研,重赏之下,还真让他给仿制出来两支火枪。
是以孔有德便急忙向多尔衮禀报、邀功。
他可是知道火枪在这位摄政王心中的重要地位。
火器局外,戒备森严。
此地从外面看,便俨然是一座小小城池,当初孔有德驱使着数万奴隶,不惜工本地将火器局的外墙建造的坚固无比,此外城池中亦有一千精锐清兵,日夜把守不休,除非有多尔衮或是孔有德两人的命令,否则便是代善,多铎这样位高权重的满清贵族,也无法擅自入内。
这显然是吸取了原火器局被黑旗军偷袭毁灭的教训。
得知多尔衮前来,孔有德早已带人在城池大门迎接。
兴致勃勃的多尔衮当即被孔有德迎入了火器局之中,几人很快便来到一处校场上。
几名士卒戒备森严地把守在一张桌案周围,在桌子上,摆放着两把乌黑铮亮的三眼燧发枪。
多尔衮见到三眼燧发枪,顿时便是眼前一亮,孔有德会意,急忙殷勤上前,从桌上取了一把枪,恭恭敬敬递到了多尔衮手中。
双手持着手中长枪,手指在冰凉的枪膛上划过,感受着手中沉甸甸的分量,多尔衮一时之间,竟然有些失神。
连番败给赵无忌之后,多尔衮痛定思痛,也是下了狠心,决定全面效仿赵无忌,改变满清军队的作战方式。
多尔衮也准备大力发展火器。
辽东战场上,明军火枪手的强大威力给多尔衮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个优秀的火枪手,甚至可以同时对付七八名最精锐的满清弓箭手,其依仗的,便是手中的枪支。
多尔衮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手中的火枪,久久没有说话。
仅从外观上看,这支枪几乎与黑旗军使用的三眼燧发枪一模一样,也有三个枪管,采用燧石发火机构,尺寸大小也与黑旗军使用的枪支一致。
良久,多尔衮方才抬起头来,将火枪递给了孔有德,“恭顺王,试试此枪的威力罢。”
孔有德急忙接过火枪,随即他便前行几步站定,在他前方七十步处,有一个木质靶子。
孔有德端起火枪,屏气息声,双手稳稳不动,瞄准前方的靶子,靶子上面画着一个人形半身像。
呯的一声响起,孔有德扣动了扳机,火光闪过后,不远处的靶子上面,顿时便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弹孔,他击中了人像的左肩。
孔有德毫不迟疑地连续扣动扳机,很快又射出了两枪,只是因射速过快,后面的两枪都有些失准,虽然都打在了靶子上面,却没有击中上面的人像。
很快便有一名清兵士卒匆匆上前,将靶子取了来,带到多尔衮面前。
虽然距离有七十步之远,但铅子依旧击穿了这块约一指厚的木板。
看着被击穿的箭靶,多尔衮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清兵与黑旗军交战多次,最为忌惮和惧怕的,便是黑旗军的火器,尤其是黑旗军的三眼燧发枪,射程远,威力大,一直都让勇猛的清兵士卒,心悸不已。
更有一些汉军士卒,乃至部分清兵,一旦看到战场上出现了身披铁甲,手持三眼燧发枪的黑旗军士卒,军心马上就崩溃下来,甚至不战而逃,不敢和敌军交手。
因为对方枪支的射程实在太远,寻常弓箭的攻击距离在七十步,黑旗军的三眼燧发枪却可以在一百步的距离上,依旧拥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贯穿力。
并且燧发枪射击速度很快,双方同时冲锋的时候,清兵经常是还没能射出一箭,就已经遭到了敌方的三轮枪击,再加上黑旗军火枪手的枪法很准,基本上,数量相同的双方交战,清兵都是一个惨败的下场。
所以多尔衮才对孔有德能仿制出三眼燧发枪,而如此激动和兴奋。
手中的燧发枪,虽然射程近了点,威力也弱了点,但起码已经证明,明清两方在火器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像以往那种清兵被火枪单方面屠杀的情景,今后将不会再出现。
更何况,这两支枪只是第一批仿制品,可以想象,在满清工匠的继续钻研下,清军迟早也能装备上不次于黑旗军将士使用的那种燧发枪。
“恭顺王今日立下大功,小王该如何赏赐你?”多尔衮从孔有德手中取过燧发枪,爱不释手地抚摸着。
“末将不过做了些分内之事,岂敢要王爷赏赐。”孔有德垂下头,模样恭谨,“若不是王爷大力支持末将,人力财力皆是充足供给,末将也不能这么快,就将火枪仿制出来。”
“不,我大清向来是有功必赏,如此大功,本王又怎会吝惜赏赐?”多尔衮的目光依旧落在燧发枪上。
“嗯,如今我朝正是励精图强之际,金银却是不多,这样罢,暂且赏恭顺王白银五万两,日后待孤取了大明,定然还会重重有赏!”多尔衮终于抬起头来,毫不迟疑地说道。
孔有德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末将谢王爷厚赏!”
多尔衮仰天就是一阵哈哈大笑,笑得极为欢畅。
赵无忌,你倚为利器的三眼燧发枪,如今孤也有了!
听着多尔衮欢畅的笑声,不知为何,孔有德突然想起了他的前任上司,对他还算不薄的前登莱巡抚,孙元化。
这位大明难得的技术官僚,用在研制火器上的功夫,却比他花在官场上的功夫都多,当初在登州,孙元化也曾带人研制出种种非常先进的火枪和火炮,但是这些研制,不但没有为孙元化带来任何的赏赐,便是他们的生产制造,也遇上了极大的阻力。
那些古板守旧且又庸碌无能明廷武库官员们,对这些新式武器,几乎都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在那些早已老旧的兵器上安安稳稳地吃回扣,像老鼠一样偷工减料,损公肥私。
而那些研制火器的工匠们,在极低的待遇下,更是一个个活得跟叫花子一样,勉强只能混个温饱。
这腐朽的官员,以及那不公的环境,也是孔有德随后悍然造反的原因之一。
“对了,本王再赏银一万两,赏给那些造出火枪的工匠们,以资鼓励。”多尔衮说道,“这些钱一定要如数发放到位,不得有误,嗯,一律按照功绩发放,出力多的,便多发一些。”
“末将代他们谢过王爷厚赏。”孔有德急忙说道,“末将一定严格遵照王爷号令行事。”
是以孔有德便急忙向多尔衮禀报、邀功。
他可是知道火枪在这位摄政王心中的重要地位。
火器局外,戒备森严。
此地从外面看,便俨然是一座小小城池,当初孔有德驱使着数万奴隶,不惜工本地将火器局的外墙建造的坚固无比,此外城池中亦有一千精锐清兵,日夜把守不休,除非有多尔衮或是孔有德两人的命令,否则便是代善,多铎这样位高权重的满清贵族,也无法擅自入内。
这显然是吸取了原火器局被黑旗军偷袭毁灭的教训。
得知多尔衮前来,孔有德早已带人在城池大门迎接。
兴致勃勃的多尔衮当即被孔有德迎入了火器局之中,几人很快便来到一处校场上。
几名士卒戒备森严地把守在一张桌案周围,在桌子上,摆放着两把乌黑铮亮的三眼燧发枪。
多尔衮见到三眼燧发枪,顿时便是眼前一亮,孔有德会意,急忙殷勤上前,从桌上取了一把枪,恭恭敬敬递到了多尔衮手中。
双手持着手中长枪,手指在冰凉的枪膛上划过,感受着手中沉甸甸的分量,多尔衮一时之间,竟然有些失神。
连番败给赵无忌之后,多尔衮痛定思痛,也是下了狠心,决定全面效仿赵无忌,改变满清军队的作战方式。
多尔衮也准备大力发展火器。
辽东战场上,明军火枪手的强大威力给多尔衮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个优秀的火枪手,甚至可以同时对付七八名最精锐的满清弓箭手,其依仗的,便是手中的枪支。
多尔衮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手中的火枪,久久没有说话。
仅从外观上看,这支枪几乎与黑旗军使用的三眼燧发枪一模一样,也有三个枪管,采用燧石发火机构,尺寸大小也与黑旗军使用的枪支一致。
良久,多尔衮方才抬起头来,将火枪递给了孔有德,“恭顺王,试试此枪的威力罢。”
孔有德急忙接过火枪,随即他便前行几步站定,在他前方七十步处,有一个木质靶子。
孔有德端起火枪,屏气息声,双手稳稳不动,瞄准前方的靶子,靶子上面画着一个人形半身像。
呯的一声响起,孔有德扣动了扳机,火光闪过后,不远处的靶子上面,顿时便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弹孔,他击中了人像的左肩。
孔有德毫不迟疑地连续扣动扳机,很快又射出了两枪,只是因射速过快,后面的两枪都有些失准,虽然都打在了靶子上面,却没有击中上面的人像。
很快便有一名清兵士卒匆匆上前,将靶子取了来,带到多尔衮面前。
虽然距离有七十步之远,但铅子依旧击穿了这块约一指厚的木板。
看着被击穿的箭靶,多尔衮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清兵与黑旗军交战多次,最为忌惮和惧怕的,便是黑旗军的火器,尤其是黑旗军的三眼燧发枪,射程远,威力大,一直都让勇猛的清兵士卒,心悸不已。
更有一些汉军士卒,乃至部分清兵,一旦看到战场上出现了身披铁甲,手持三眼燧发枪的黑旗军士卒,军心马上就崩溃下来,甚至不战而逃,不敢和敌军交手。
因为对方枪支的射程实在太远,寻常弓箭的攻击距离在七十步,黑旗军的三眼燧发枪却可以在一百步的距离上,依旧拥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贯穿力。
并且燧发枪射击速度很快,双方同时冲锋的时候,清兵经常是还没能射出一箭,就已经遭到了敌方的三轮枪击,再加上黑旗军火枪手的枪法很准,基本上,数量相同的双方交战,清兵都是一个惨败的下场。
所以多尔衮才对孔有德能仿制出三眼燧发枪,而如此激动和兴奋。
手中的燧发枪,虽然射程近了点,威力也弱了点,但起码已经证明,明清两方在火器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像以往那种清兵被火枪单方面屠杀的情景,今后将不会再出现。
更何况,这两支枪只是第一批仿制品,可以想象,在满清工匠的继续钻研下,清军迟早也能装备上不次于黑旗军将士使用的那种燧发枪。
“恭顺王今日立下大功,小王该如何赏赐你?”多尔衮从孔有德手中取过燧发枪,爱不释手地抚摸着。
“末将不过做了些分内之事,岂敢要王爷赏赐。”孔有德垂下头,模样恭谨,“若不是王爷大力支持末将,人力财力皆是充足供给,末将也不能这么快,就将火枪仿制出来。”
“不,我大清向来是有功必赏,如此大功,本王又怎会吝惜赏赐?”多尔衮的目光依旧落在燧发枪上。
“嗯,如今我朝正是励精图强之际,金银却是不多,这样罢,暂且赏恭顺王白银五万两,日后待孤取了大明,定然还会重重有赏!”多尔衮终于抬起头来,毫不迟疑地说道。
孔有德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末将谢王爷厚赏!”
多尔衮仰天就是一阵哈哈大笑,笑得极为欢畅。
赵无忌,你倚为利器的三眼燧发枪,如今孤也有了!
听着多尔衮欢畅的笑声,不知为何,孔有德突然想起了他的前任上司,对他还算不薄的前登莱巡抚,孙元化。
这位大明难得的技术官僚,用在研制火器上的功夫,却比他花在官场上的功夫都多,当初在登州,孙元化也曾带人研制出种种非常先进的火枪和火炮,但是这些研制,不但没有为孙元化带来任何的赏赐,便是他们的生产制造,也遇上了极大的阻力。
那些古板守旧且又庸碌无能明廷武库官员们,对这些新式武器,几乎都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在那些早已老旧的兵器上安安稳稳地吃回扣,像老鼠一样偷工减料,损公肥私。
而那些研制火器的工匠们,在极低的待遇下,更是一个个活得跟叫花子一样,勉强只能混个温饱。
这腐朽的官员,以及那不公的环境,也是孔有德随后悍然造反的原因之一。
“对了,本王再赏银一万两,赏给那些造出火枪的工匠们,以资鼓励。”多尔衮说道,“这些钱一定要如数发放到位,不得有误,嗯,一律按照功绩发放,出力多的,便多发一些。”
“末将代他们谢过王爷厚赏。”孔有德急忙说道,“末将一定严格遵照王爷号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