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89节
叶记停业之后,城内粮价涨势更猛,仅仅几天,粮价已经接近三两银子一石粮的去年高位了,一时间城中百姓人心惶惶,纵然粮价已高,每日一早仍然有大量百姓前往各大粮行门前排队,期待能以高价买上一点粮食,而城中的粮行也一如既往地,每日不到午时,粮食便已售罄,不再出售。
然而在城中粮价的一片上涨声中,官府售卖的平价粮食,却犹自巍然不动,宛若狂风中的一点烛火,看似岌岌可危,却令人诧异地一直没有被狂风给吹灭,每日都有大量的神木百姓,拿着里正开出的证明,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上自家的两斤半粮食的份额。
每日无论前来多少百姓,只要持有证明,都能买到两斤半粮食,如此情景,让钱定在等人恶意地猜测,莫非赵大人私自把官仓的粮食拿出来平抑市场,否则按常理计算,他募捐来的三千石粮食,应该已经卖完了。
对于神木县城的普通百姓来讲,虽然粮价涨到了三两银子的高位,但是他们并没有感觉有多么的切肤之痛,每日只要勤快点,前去官府排队,总能买到两斤半的口粮,虽然不多,但是总归不能让人饿死,只要能活着挺过这个冬天,明天开春,粮食就不是问题了。
去年粮价涨到二两多银子一石的时候,便已经有无数穷人买不起粮食,被迫将自家值钱的东西便宜贱卖了,只求能换取一点点果腹的口粮,更有甚者,家产变卖完了,只能被迫卖儿卖女,在痛哭流涕的依依不舍中,与亲子分离,只盼能不至饿死。
而今年,知县大人售卖的平价粮食虽然少,但是还可以让一家人活下去,华夏的老百姓,是最能忍耐的一群人,每日这两斤半粮食,就好像冬天的一点点篝火,温暖着这些百姓,让他们不至于在粮价高涨的寒冬中冻死。
是以如今虽然粮价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红着眼睛,饥肠辘辘等待腐尸的秃鹫们,却迟迟没有等到他们料想中的美味,老百姓们但凡有一线生机,谁肯贱卖辛辛苦苦置办下来的家业,出卖亲生骨肉!
粮商们炒作粮价之所以顺利,背后也有那些等待低价捡便宜的大户们的默默推波助澜,只是今年似乎有些出乎意料,眼看形势不对,粮商们又碰头了一次,这次他们决定一步到位先把粮价抄到三两五钱银子再说。
崇祯六年的十一月十七日,一个历史上平平淡淡的日子,然而这一天,注定要被所有神木的粮商们牢牢记住,因为当天上午,神木县的粮价正式突破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达到了三两六钱银子一石粮,然而,令人记忆深刻的并非只有这个。
午时,神木县城内的几乎所有粮行再度如往日一般,开始歇业,伙计们忙着关闭门窗,在店外挂出售罄的字牌,粮行掌柜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店铺,想着下午该去哪里休闲戏耍,还是约上三五好友小酌一番,然而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日子里,一只默默潜伏,耐心等待机会的猛虎,悄悄地弓起了身子,利爪悄然探出,露出了长长的獠牙,锐利雪白。
午时三刻,歇业已久的叶记粮行突然再度开张,门外的黑板赫然写着当日的粮价:“二两五钱银子一石”,整整比神木的市价要低出一两银子还多,不过这回附带了条件,必须是神木县的百姓,凭借里正开出来的证明,按户计算,每户人家可以购买粮食七斤,若是三口之家,这些粮食是完全足够一家人吃饱了。
开始只有叶记粮行附近的百姓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于是便有一些人陆陆续续地前来购买,随后随着消息的不断传播,购买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县衙里也派来了差人,前来维持秩序,由于购买的人数众多,叶记这次从午时开始营业,一直忙到酉时方才闭店。
粮商们在第一时间便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他们又纷纷聚集在了钱定在家中,商议对策,泰丰粮行的周掌柜在叶记吃货最多,他以二两七钱左右的价格,通过亲戚朋友陆陆续续从叶记买了七百多石粮食,如今叶记重新开张,是以他也最心急。
众人坐定之后,周掌柜当即问道:“钱员外,叶记又开张了,这可如何是好?”
钱定在也是心急如焚,但他仍然强作镇定地说道:“慌什么?先让他们卖罢,西北粮价都在涨,神木这么多人等着吃饭,他叶记还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一直卖下去吗?都不要慌,粮食都放好了,等涨价!”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粮商都吩咐自家的粮行,保持每石三两六钱的价格,对外出售,绝不降价,午时准时闭店,而庆记如昨日一般,一大早便继续以二两五钱银子的价格,大肆向百姓们抛售粮食,如此一连过了五天,据估计叶记这几天起码卖出了六七千石的粮食,然而仍然势头不减,每日继续面向全县百姓售粮。
这五天,也是其他粮商最为难熬的五天,整整五天,这些粮行没有一个顾客上门,老百姓买粮食就是果腹的,既然有叶记出售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粮食,谁又肯花高价去其他粮商处买粮呢?于是这五天里,叶记整整垄断了全城的粮食供应。
第六天,一列长长的运粮车队缓慢地驶入了神木县城,车队装载的绝大多数都是粮食,车队后面几辆大车拉的全是一些看似沉重无比的箱子,搬运的时候,一个脚夫偶然不小心将一个箱子碰到了地上,箱子上盖被撞了开来,里面白花花的银元宝顿时便洒了一地,这个愚笨的脚夫顿时就被守卫车队的士卒们狠狠地呵斥了一顿,而他们也飞快地把银子装回箱子,盖上了盖子。
运粮车队直接驶入了叶记粮行的大库房,而那些沉重的箱子,则被送到了赵知县县衙的后院,由赵知县亲自看管。
第一百二十八章出手(二)
很快,一股流言便在城中传开了,据说这个叶记粮行,跟庆记商行是一家,知县大人与庆记商行关系深厚,是以叶记粮行的老板,不远千里从江南运送粮食到西北,只为了支持赵无忌赵大人。
而今日进城的乃是第一批两万石的粮食,以及两万两白银,后续还会有大量粮食陆续从江南运来,至于银子,知县大人已经放出话,若是两万石粮食还压不住神木的粮价,就用这两万两银子,砸钱从外地购粮,一定要把粮价按住,一动不动。
而叶记粮行也适时地下调了粮食的价格,从二两五钱银子,变成了二两四钱银子,叶记的举措,以及昨日进城的运粮车队,彻底地粉碎了粮商们的信心,于是开始有粮行,按照庆记的价格,开始售粮了。
有了其一,就会有其二,兵败如山倒,用在生意场上也是贴切的,很快就出现了以二两三钱的价格售粮的粮行,而随着恐慌的继续蔓延,待到下午,所有粮商都改变了下午不卖粮的惯例,并且粮价最低时,曾有粮行以二两一钱银子的价格慌不择路地甩货。
叶记粮行第一次尝到了门可罗雀的滋味,因为这时,反而是叶记的粮行,粮价最高。
钱定在当晚紧急秘密召集粮商探讨对策,在他家的书房里,钱定在疯狂地冲着众人咆哮道:“你们慌什么慌?互相甩货的下场,就是大家一起死,粮食又不怕放!我们这么多商行在此,难道还斗不过一个庆记?如今离明年开春还有三个多月,你们什么时候见过冬天粮价会下跌的?”
取得了一致共识的粮商们,第二日终于稳住了阵脚,统一以二两四钱的价格,与庆记打擂台赛,双方战局暂时陷入了胶着,粮价就一直在二两四钱银子的地方,一动不动。
然而一周后,叶记粮行再次打破了平衡,这一次他们以二两一钱的银子售粮,原因是,又有一队运粮车队进城了……
神木县的茶馆,酒家,处处都在流传着有关叶记的消息,据说这个神秘的叶记,隶属于庆记的一部分,而庆记背后的股东势力极为雄厚,据说在江南一带的商场上,无人敢与庆记争锋,听说庆记一个月的利润,至少都有好几万两银子。
庆记背后的股东,与神木的赵大人相交莫逆,据说这次已经发下狠来,贩卖粮食,不为赚钱,只为支持赵大人施政,若是粮商们继续顽抗,不排除庆记背后的股东甚至亏本卖粮,打价格战的可能,毕竟庆记家大业大,对于一个月赚四五万两银子的商行来说,每个月赔上几千两银子那真是不算什么事情。
而神木县城内庆记商行的火爆局面,也间接证明了庆记的实力,每天都有外地客商仿佛不要钱似的拼命从庆记库房里面一车车地往外拉货;神木县的有钱人家小姐,谁要是没用过香水,立刻就会被人当做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而受到鄙视;而琉璃制品也格外受到欢迎,杨家城的城主杨怀居就花费了一千两银子,从庆记商行请到了一尊栩栩如生的琉璃佛像;而更不要说如今神木的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不可缺少的肥皂和香皂,都是只有庆记才有售卖。
第二批进城的粮队,彻底地撕裂了粮商们那松散的联盟,包括钱定在在内的所有粮商,如今都在疯狂地甩货,无论是谁,也不想面对庆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压倒性实力的面前,只有逃命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吃了大量货的泰丰粮行的周掌柜,终于被撑死了,当粮价崩溃到了一两八钱银子的时候,周掌柜一条白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吃货太多,存货也太多,为了吃货,他甚至还借了大量的高利贷。
周掌柜本想借着冬季,博出一番富贵,没想到,猎人成了猎物,高价收来的粮食,只能赔本往外卖,此外还要归还高额的利息,于是借了过多的高利贷的周老板,第一个爆仓了。
周掌柜死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很是可怜,然而他若是豪赌成功,恐怕就会有更多的孤儿寡母出现,所以,听闻了周掌柜的死讯,赵无忌并未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安。
神木的众多粮行一溃千里,尤其是一些小粮行,自忖无力对抗庆记这样的巨无霸,为长远计,纷纷挂出了转让的招牌,而西北的商人们,因为庆记的出现,也没有人想进入这样一个注定赚不到多少钱的市场,于是这些小粮行,最终纷纷都被叶记粮行给收购了。
神木县衙之内,赵无忌与夏允彝二人相对而坐,品尝香茗,谈笑风生,夏允彝说道:“恭喜大人,谈笑间,众粮商灰飞烟灭,大人运筹帷幄,智计百出,夏某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赵无忌也是微微一笑,说道:“夏先生过誉了。”随手端起一碗茶,吹了吹茶碗里漂浮的茶叶,这才轻轻呷了一口茶,眉宇间说不出的轻松写意。
夏允彝又说道:“如今大事已定,害虫已除,叶记并购了众多小粮行,以后神木的粮价,就是大人说了算了,再也没有宵小敢在粮食上兴风作浪了。”
赵无忌笑着摇摇头,说道:“大事已定?这可未必,若我所料不差,还会有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夏允彝一时疑惑起来:“大人的意思是?”
赵无忌笑了笑,说道:“佛曰,不可说……”
就在这时,就有差人前来禀报,说道:“大人,马光远马把总求见。”
赵无忌脸上露出了一幅了然于胸的神色,说道:“快请马将军进来。”
不多久,马光远健步走了进来,赵无忌当即命人给他看座,上茶,马光远坐定之后,说道:“实不相瞒,马某此来,乃是为了剿匪之事,今日一早,有人报告在县城外三十里处,发现了流贼薛红旗的踪迹,人数约二百余人,马某特来向知县大人请命,前往征讨流贼。”
然而在城中粮价的一片上涨声中,官府售卖的平价粮食,却犹自巍然不动,宛若狂风中的一点烛火,看似岌岌可危,却令人诧异地一直没有被狂风给吹灭,每日都有大量的神木百姓,拿着里正开出的证明,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上自家的两斤半粮食的份额。
每日无论前来多少百姓,只要持有证明,都能买到两斤半粮食,如此情景,让钱定在等人恶意地猜测,莫非赵大人私自把官仓的粮食拿出来平抑市场,否则按常理计算,他募捐来的三千石粮食,应该已经卖完了。
对于神木县城的普通百姓来讲,虽然粮价涨到了三两银子的高位,但是他们并没有感觉有多么的切肤之痛,每日只要勤快点,前去官府排队,总能买到两斤半的口粮,虽然不多,但是总归不能让人饿死,只要能活着挺过这个冬天,明天开春,粮食就不是问题了。
去年粮价涨到二两多银子一石的时候,便已经有无数穷人买不起粮食,被迫将自家值钱的东西便宜贱卖了,只求能换取一点点果腹的口粮,更有甚者,家产变卖完了,只能被迫卖儿卖女,在痛哭流涕的依依不舍中,与亲子分离,只盼能不至饿死。
而今年,知县大人售卖的平价粮食虽然少,但是还可以让一家人活下去,华夏的老百姓,是最能忍耐的一群人,每日这两斤半粮食,就好像冬天的一点点篝火,温暖着这些百姓,让他们不至于在粮价高涨的寒冬中冻死。
是以如今虽然粮价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红着眼睛,饥肠辘辘等待腐尸的秃鹫们,却迟迟没有等到他们料想中的美味,老百姓们但凡有一线生机,谁肯贱卖辛辛苦苦置办下来的家业,出卖亲生骨肉!
粮商们炒作粮价之所以顺利,背后也有那些等待低价捡便宜的大户们的默默推波助澜,只是今年似乎有些出乎意料,眼看形势不对,粮商们又碰头了一次,这次他们决定一步到位先把粮价抄到三两五钱银子再说。
崇祯六年的十一月十七日,一个历史上平平淡淡的日子,然而这一天,注定要被所有神木的粮商们牢牢记住,因为当天上午,神木县的粮价正式突破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达到了三两六钱银子一石粮,然而,令人记忆深刻的并非只有这个。
午时,神木县城内的几乎所有粮行再度如往日一般,开始歇业,伙计们忙着关闭门窗,在店外挂出售罄的字牌,粮行掌柜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店铺,想着下午该去哪里休闲戏耍,还是约上三五好友小酌一番,然而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日子里,一只默默潜伏,耐心等待机会的猛虎,悄悄地弓起了身子,利爪悄然探出,露出了长长的獠牙,锐利雪白。
午时三刻,歇业已久的叶记粮行突然再度开张,门外的黑板赫然写着当日的粮价:“二两五钱银子一石”,整整比神木的市价要低出一两银子还多,不过这回附带了条件,必须是神木县的百姓,凭借里正开出来的证明,按户计算,每户人家可以购买粮食七斤,若是三口之家,这些粮食是完全足够一家人吃饱了。
开始只有叶记粮行附近的百姓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于是便有一些人陆陆续续地前来购买,随后随着消息的不断传播,购买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县衙里也派来了差人,前来维持秩序,由于购买的人数众多,叶记这次从午时开始营业,一直忙到酉时方才闭店。
粮商们在第一时间便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他们又纷纷聚集在了钱定在家中,商议对策,泰丰粮行的周掌柜在叶记吃货最多,他以二两七钱左右的价格,通过亲戚朋友陆陆续续从叶记买了七百多石粮食,如今叶记重新开张,是以他也最心急。
众人坐定之后,周掌柜当即问道:“钱员外,叶记又开张了,这可如何是好?”
钱定在也是心急如焚,但他仍然强作镇定地说道:“慌什么?先让他们卖罢,西北粮价都在涨,神木这么多人等着吃饭,他叶记还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一直卖下去吗?都不要慌,粮食都放好了,等涨价!”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粮商都吩咐自家的粮行,保持每石三两六钱的价格,对外出售,绝不降价,午时准时闭店,而庆记如昨日一般,一大早便继续以二两五钱银子的价格,大肆向百姓们抛售粮食,如此一连过了五天,据估计叶记这几天起码卖出了六七千石的粮食,然而仍然势头不减,每日继续面向全县百姓售粮。
这五天,也是其他粮商最为难熬的五天,整整五天,这些粮行没有一个顾客上门,老百姓买粮食就是果腹的,既然有叶记出售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粮食,谁又肯花高价去其他粮商处买粮呢?于是这五天里,叶记整整垄断了全城的粮食供应。
第六天,一列长长的运粮车队缓慢地驶入了神木县城,车队装载的绝大多数都是粮食,车队后面几辆大车拉的全是一些看似沉重无比的箱子,搬运的时候,一个脚夫偶然不小心将一个箱子碰到了地上,箱子上盖被撞了开来,里面白花花的银元宝顿时便洒了一地,这个愚笨的脚夫顿时就被守卫车队的士卒们狠狠地呵斥了一顿,而他们也飞快地把银子装回箱子,盖上了盖子。
运粮车队直接驶入了叶记粮行的大库房,而那些沉重的箱子,则被送到了赵知县县衙的后院,由赵知县亲自看管。
第一百二十八章出手(二)
很快,一股流言便在城中传开了,据说这个叶记粮行,跟庆记商行是一家,知县大人与庆记商行关系深厚,是以叶记粮行的老板,不远千里从江南运送粮食到西北,只为了支持赵无忌赵大人。
而今日进城的乃是第一批两万石的粮食,以及两万两白银,后续还会有大量粮食陆续从江南运来,至于银子,知县大人已经放出话,若是两万石粮食还压不住神木的粮价,就用这两万两银子,砸钱从外地购粮,一定要把粮价按住,一动不动。
而叶记粮行也适时地下调了粮食的价格,从二两五钱银子,变成了二两四钱银子,叶记的举措,以及昨日进城的运粮车队,彻底地粉碎了粮商们的信心,于是开始有粮行,按照庆记的价格,开始售粮了。
有了其一,就会有其二,兵败如山倒,用在生意场上也是贴切的,很快就出现了以二两三钱的价格售粮的粮行,而随着恐慌的继续蔓延,待到下午,所有粮商都改变了下午不卖粮的惯例,并且粮价最低时,曾有粮行以二两一钱银子的价格慌不择路地甩货。
叶记粮行第一次尝到了门可罗雀的滋味,因为这时,反而是叶记的粮行,粮价最高。
钱定在当晚紧急秘密召集粮商探讨对策,在他家的书房里,钱定在疯狂地冲着众人咆哮道:“你们慌什么慌?互相甩货的下场,就是大家一起死,粮食又不怕放!我们这么多商行在此,难道还斗不过一个庆记?如今离明年开春还有三个多月,你们什么时候见过冬天粮价会下跌的?”
取得了一致共识的粮商们,第二日终于稳住了阵脚,统一以二两四钱的价格,与庆记打擂台赛,双方战局暂时陷入了胶着,粮价就一直在二两四钱银子的地方,一动不动。
然而一周后,叶记粮行再次打破了平衡,这一次他们以二两一钱的银子售粮,原因是,又有一队运粮车队进城了……
神木县的茶馆,酒家,处处都在流传着有关叶记的消息,据说这个神秘的叶记,隶属于庆记的一部分,而庆记背后的股东势力极为雄厚,据说在江南一带的商场上,无人敢与庆记争锋,听说庆记一个月的利润,至少都有好几万两银子。
庆记背后的股东,与神木的赵大人相交莫逆,据说这次已经发下狠来,贩卖粮食,不为赚钱,只为支持赵大人施政,若是粮商们继续顽抗,不排除庆记背后的股东甚至亏本卖粮,打价格战的可能,毕竟庆记家大业大,对于一个月赚四五万两银子的商行来说,每个月赔上几千两银子那真是不算什么事情。
而神木县城内庆记商行的火爆局面,也间接证明了庆记的实力,每天都有外地客商仿佛不要钱似的拼命从庆记库房里面一车车地往外拉货;神木县的有钱人家小姐,谁要是没用过香水,立刻就会被人当做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而受到鄙视;而琉璃制品也格外受到欢迎,杨家城的城主杨怀居就花费了一千两银子,从庆记商行请到了一尊栩栩如生的琉璃佛像;而更不要说如今神木的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不可缺少的肥皂和香皂,都是只有庆记才有售卖。
第二批进城的粮队,彻底地撕裂了粮商们那松散的联盟,包括钱定在在内的所有粮商,如今都在疯狂地甩货,无论是谁,也不想面对庆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压倒性实力的面前,只有逃命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吃了大量货的泰丰粮行的周掌柜,终于被撑死了,当粮价崩溃到了一两八钱银子的时候,周掌柜一条白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吃货太多,存货也太多,为了吃货,他甚至还借了大量的高利贷。
周掌柜本想借着冬季,博出一番富贵,没想到,猎人成了猎物,高价收来的粮食,只能赔本往外卖,此外还要归还高额的利息,于是借了过多的高利贷的周老板,第一个爆仓了。
周掌柜死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很是可怜,然而他若是豪赌成功,恐怕就会有更多的孤儿寡母出现,所以,听闻了周掌柜的死讯,赵无忌并未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安。
神木的众多粮行一溃千里,尤其是一些小粮行,自忖无力对抗庆记这样的巨无霸,为长远计,纷纷挂出了转让的招牌,而西北的商人们,因为庆记的出现,也没有人想进入这样一个注定赚不到多少钱的市场,于是这些小粮行,最终纷纷都被叶记粮行给收购了。
神木县衙之内,赵无忌与夏允彝二人相对而坐,品尝香茗,谈笑风生,夏允彝说道:“恭喜大人,谈笑间,众粮商灰飞烟灭,大人运筹帷幄,智计百出,夏某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赵无忌也是微微一笑,说道:“夏先生过誉了。”随手端起一碗茶,吹了吹茶碗里漂浮的茶叶,这才轻轻呷了一口茶,眉宇间说不出的轻松写意。
夏允彝又说道:“如今大事已定,害虫已除,叶记并购了众多小粮行,以后神木的粮价,就是大人说了算了,再也没有宵小敢在粮食上兴风作浪了。”
赵无忌笑着摇摇头,说道:“大事已定?这可未必,若我所料不差,还会有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夏允彝一时疑惑起来:“大人的意思是?”
赵无忌笑了笑,说道:“佛曰,不可说……”
就在这时,就有差人前来禀报,说道:“大人,马光远马把总求见。”
赵无忌脸上露出了一幅了然于胸的神色,说道:“快请马将军进来。”
不多久,马光远健步走了进来,赵无忌当即命人给他看座,上茶,马光远坐定之后,说道:“实不相瞒,马某此来,乃是为了剿匪之事,今日一早,有人报告在县城外三十里处,发现了流贼薛红旗的踪迹,人数约二百余人,马某特来向知县大人请命,前往征讨流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