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87节

赵无忌走后不久,杜红儿这才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恨恨地往赵无忌消失的方向看了一眼,这才起身而去,不多时她便来到了府内一间书房门口,直接推门进去,只见苏文卿正在窗户边上,阳光之下,靠着书桌,拿着一本书正看得入神,哪里有一丝半点喝醉的样子?

苏文卿看到杜红儿,吃了一惊,说道:“怎么这么快?”

杜红儿沮丧地说道:“这个赵大人明明是个守身如玉的君子,相公,你原来的判断可是错了。”

苏文卿讶异地看着杜红儿,良久方才说道:“他年少气盛,如夫人陈圆圆也是江南有名的花魁,秦淮八艳之一,我看他那个丫鬟春桃也甚是妖娆,为何他会对你无动于衷?”

杜红儿怒道:“我怎么知道?上次那个罗知县,当着你的面就对我动手动脚,这次的赵知县,却是位正人君子,你看错了人不打紧,妾身这张脸,这下可往哪放!”说罢,怒气冲冲,转身而去,苏文卿皱着眉头,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一百二十四章制作蜂窝煤

张羽终于被当众斩首了,血淋淋的头颅滚落在地上,顿时就震慑住了城内的一众流氓地痞,神木县的百姓们终于知道了,这位笑起来很和气的知县大人,出手却是十分凶猛,嫉恶如仇。

赵无忌又在城内贴满告示,宣布严查寻恤滋事,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欢迎百姓举报,一旦查实,严惩不贷,同时他又派差人们每日上街巡逻,震慑歹徒,一时之间,神木县城的治安形势一片安定,众多地痞流氓,要么远遁他乡,要么只好蛰伏起来,以躲避知县大人的锋芒。

秋天终于远去,铁灰色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鹅毛般大小的雪花,神木县城的百姓们,也迎来了崇祯六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雪花飘落下来,给整个大地都盖上了一层白色的棉被,陈圆圆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转身对赵无忌笑着说道:“如此美景,相公何不赋诗一首?”

赵无忌轻轻搂住陈圆圆的纤腰,故意说道:“诗词者,小道也,不值一提尔。”陈圆圆噗嗤一笑,轻轻推他一下,说道:“相公啊,你明明做得一手好诗,却偏偏要说诗词是小道。”

春桃在二人后面,感受着从窗外吹来的凉风,说道:“天冷了,一会我就让人出门买一些炭火回来取暖。”

陈圆圆回头看向春桃说道:“春桃,辛苦你了。”然后又转身对赵无忌说道:“这雪花虽然美丽,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今年冬天,又不知有多少穷苦人家要挨冻啊。”

赵无忌点点头,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于是对陈圆圆说道:“今日大雪,想来城内的穷苦人家,日子也颇为难熬,为夫突然有个好主意,可以解决取暖问题,我现在就去张堡和顾炎武商议。”

陈圆圆说道:“既然是涉及到百姓们的取暖问题,这是大事,相公便尽快去吧。”

于是赵无忌便带上几人,骑马飞奔,来到了张堡,赵无忌寻到顾炎武,便说道:“如今天寒地冻,百姓取暖是个大问题,我打算由咱们工坊制作一些煤炉子,以及蜂窝煤,平价卖给百姓取暖使用。”

顾炎武闻言不禁动容,说道:“大人心中常怀百姓,宁人佩服,不过这蜂窝煤又是何物?”

赵无忌当下就把蜂窝煤的制作方法告诉了顾炎武,蜂窝煤制作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取煤粉和黄土,按三比一的比例,加水搅拌后,最后用制作蜂窝煤的模具在煤堆上压一下,然后再把模具在地上一顿,提起模具之后,一块蜂窝煤就出现了,晒干之后即可使用。

煤炉子的制作也很简单,炉子是个圆筒形,中间用铁条架成两部分,上面为炉膛,下面悬空,作为通风供氧之用。

外面留一个风门,门开大点,进氧多,火就烧得旺;门开小点,进氧少点,火力就小点,炉子的外壳是两层的,中间的隔层内有黄土做隔热之用。

无论是炉子,还是蜂窝煤,生产起来都极为简单,于是顾炎武便派人去煤矿那里搭建了一个制作蜂窝煤的工坊,又在张堡的铁器工坊里分出一部分工匠生产煤炉子,要按赵无忌的要求,明日便要开始售卖。

次日一早,在神木县城的几个主要路口,都出现了一些庆记的伙计售卖煤炉子以及蜂窝煤,煤炉子按赵无忌的安排,以成本价五十文钱的价格出售,每个炉子还额外赠送蜂窝煤十块。

伙计们现场点燃煤炉子,给过往的百姓们示范,并向他们介绍,这蜂窝煤和煤炉子不但好烧,并且成本便宜,相比柴火取暖,蜂窝煤体积更小,不占地方,价格就比柴火贵一点点。

伙计们还对百姓们宣传,蜂窝煤和煤炉子是现任知县赵无忌赵大人亲自设计并委托庆记生产销售的,按照赵大人的要求,庆记生产的所有煤炉子都是成本价格出售的,不赚百姓一文钱,蜂窝煤的价格也仅仅比成本价高一点点而已,并且按赵大人的要求,即使是以后蜂窝煤也不会涨价。

百姓们观察之后,感觉这种炉子和样式奇怪的蜂窝煤确实好烧,赵无忌官声甚好,得知这是赵大人亲自设计,并且让庆记以平价销售的产品,价格确实也是很便宜,于是百姓们便纷纷购买,庆记首批制作出来的一千多只炉子,一个下午便销售一空,陈政和,喻文州为了表示对赵无忌的支持,二人带头各自都买了四五个煤炉子。

眼看煤炉子销售形势一片大好,顾炎武索性把铁器工坊的全部工匠都集中起来生产煤炉子,争取尽快让神木的百姓们都使用上这种抗寒的利器,庆记的杨掌柜,也在城中设立了几个专门销售蜂窝煤的地点,以方便百姓们就近购买。

百姓们使用了这种蜂窝煤和煤炉子之后,感觉确实好烧,燃烧时间长,花费也就比柴火贵那么一点点,既不占地方还干净,几块蜂窝煤,就能让屋子一整天都暖烘烘的,对赵无忌感激之余,也对这尚未正式在神木开业的庆记平添了许多好感。

煤炉子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城中也有商家打算通过仿造煤炉子赚钱,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制造的煤炉子,成本比庆记的煤炉子的卖价都高,于是也就断了仿造煤炉子赚钱的心思,消息传出去之后,庆记的煤炉子销售就更加火爆了。

神木的老百姓们都用上了煤炉子,住上了暖屋子,这让赵无忌很开心,不过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就是粮价的涨幅也慢慢大了起来,下雪之后,神木的粮价已经比秋天时上涨了两成,慢慢地开始有一些百姓囤积起粮食了,但是他们的抢购行为,反而推动了粮价的继续上涨。

周元辰上回来的时候,曾说过徐怡派徐彪护送两万石粮食和两万两银子前来神木县,支援赵无忌,可是不知为何,徐彪至今仍然是迟迟未到。

按照赵无忌的计划,若是这批粮食和银子能安然抵达神木县,自己再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应该可以遏制住粮食上涨的势头,只要粮价上涨不至于过猛,待到明年春天,土豆红薯栽种下来之日,明年的粮食危机将不会再度出现。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张声势之计

于是赵无忌便派人前去寻找徐彪,务必要弄清楚徐彪什么时候能赶到神木,另一方面,赵无忌也不想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徐彪身上,他必须也要做点什么,以应对粮价的上涨。

赵无忌打算采用苏文卿的建议,请神木的缙绅们募捐粮食,当赵无忌把缙绅们请到县衙,很客气的谈起最近粮价上涨之事时,善于察言观色的苏文卿当即带头表示了要募捐的意向,有了苏文卿带头,其他缙绅于是也多多少少地捐了一些粮食,最终赵无忌得到了三千多石的米粮。

三千多石粮食,不算多,但是也聊胜于无,有了这三千石粮食打底,赵无忌就开始在神木县限价卖粮,每户神木县的百姓,可以凭借里正出具的证明,每日购买粮食三斤,价格比市面上粮价低上两成。

赵无忌实行的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部分配给制,有钱人自然不屑于去占这点小便宜,并且购粮还需要里正出具手续,麻烦繁琐,但是这三斤便宜的米粮,却可能是有些穷人活下去的关键。

随后赵无忌又带人前去视察神木县内的粮仓,自古以来,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而受到历代皇帝和官员们的极大重视,神木县的粮仓位于神木县城北部,仓外搭建了一层厚重大砖砌就的围墙,从外面看去,犹如一座小城堡一般,戒备森严。

听闻知县来访,看守粮仓的庾吏急忙出来迎接,赵无忌进了粮仓,只见这粮仓外面的围墙,一共有两道门,东西各一道,端的是宏伟宽阔,看守粮食的庾吏向赵无忌介绍,神木粮仓共有十洞仓库,最多可容纳三万石粮食,如今库存有粮食五千石。

赵无忌抽查了几个仓库,只见里面一袋袋粮食,满满登登的一直堆到屋顶,他随意找了几袋粮食,打开之后,查看里面的粮食,确认没有发霉变质,这才放心。

赵无忌走出粮仓之后,看到粮仓大门前已经聚集了一些闻讯赶来的百姓,灵机一动,便故意大声询问粮仓的庾吏,说道:“如今城内粮价上涨,本官心内焦急,你做好准备,一旦得到本官派人通知,随时准备开仓出售粮食。”

那庾吏听了一怔,便凑近赵无忌,小声说道:“大人,开仓放粮需要有朝廷的许可……”

赵无忌摆摆手说道:“事急从权,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城内缺粮,饿死百姓可是大事,更何况目前粮价如此之高,出售粮食之后朝廷也能获利,你听我命令就好,万事有本官承担!”

赵无忌这番话很快就传遍了神木县城,神木县的百姓们听说赵知县随时准备开仓放粮,心内也就安定下来,抢购粮食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那些趁机炒作粮价,准备大发一笔的奸商,唯恐自己炒高了粮价,为赵无忌做了嫁衣裳,于是也便暂时停止了炒作粮食,如此一来,神木县的粮价就稳定住了。

神木县城内共有百姓五万多名,三千石粮食只能稍解燃眉之急,却不是根治之法,有心人早已测算到,三千石粮食,精打细算下来,顶多也就维持半个月,半个月后,没了粮食的赵无忌拿什么来打压粮价?
首节 上一节 87/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