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554节

“在他们的语言里,史密斯就是铁匠的意思,至于泰勒,则是看门人的意思,换句话说,刚才那两个夷人男子,一个名字叫铁匠,另一个名字叫看门人,怡儿,你还觉得他俩名字高大上么?”赵无忌面无表情地说道。

徐怡顿时便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居然会有人给自己取名叫铁匠,叫看门人?”

赵无忌嗯了一声,“这些夷人,有些人的名字便是他们祖先的职业,例如史密斯,他的祖先应该就是个铁匠,于是便以此自称,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泰勒的祖先,就是个看门人,也就是咱家的门子,他们的祖先也把这个职业作为名字,传了下来。”

“所以,怡儿,”赵无忌含笑看着徐怡,“以后不要再闹笑话了,史密斯,泰勒,打铁的,看门人,这两个名字高大上?呵呵,可千万不要这么想。”

“此外,倭国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比如叫松下的,是因为他家门口长了棵松树,门前有座山的,就姓山口,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还有一些姓氏更是随便,比如‘我孙子’,‘犬养’,‘猪手’等等,怡儿,将来若是有机会去倭国,你便能看到这些奇怪的姓氏了。”

徐怡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赵无忌,赵无忌心中暗喜,心想终于把刚才亲吻那名洋人女子之手的事情给蒙混过去了。

谁知徐怡猛然脸色又是一变,“不对,赵无忌,是不是是在骗我?你怎么知道史密斯是铁匠,泰勒是看门人的?你又没去过夷人那里。”

赵无忌叹了口气,上前揉了揉徐怡的脑袋,“你猜猜,刚才本官是如何看出来那夷人来自不列颠?”

“你天资一向聪明,看到锅盖上的砒霜,就能推导出投毒案的真相,怡儿想来,刚才你是注意到那夷人男子身上的一些细节了罢?然后从这些细节推导出此人的来历。”徐怡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这你可是说错了,本官刚才并没有仔细观察此人。”

“那你是?”

“刚才在客厅门口的时候,这几人说了两句话,恰好本官懂他们的语言,他们说的是英语。”

“英语?”

“嗯,英语,英格兰语,或者可以解释为不列颠语,所以本官知道,他们三人来自不列颠。”

辽东,盛京,而今七月,正是一年以来最热的季节,距离皇太极率军从大明境内悻悻而归的日子,已经过去四个月了。

尽管大清官方对外宣称此次明清战争再次取得大捷,但辽东的百姓已经从那些从明国回来的伤兵口中,断断续续地知道了一部分真相。

第六百九十八章战后的第一次朝会

尽管大清官方严禁民间私自谈论并传播有关这场战争的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百姓们,越来越感觉自家的军队,这一次很可能是打了一场败仗。

想要完全隐瞒住消息,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某些人眼中,受伤回来的清兵已经是值得羡慕的幸运者,因为还有更多的清兵,战死在了此次大明的土地上,再也没有回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往的战争结束后,最高兴的往往就是那些清兵的家属们,女真的勇士们,每次回来,都能给家中带来大量的牛羊牲畜,金银珠宝,以及一些健壮的男女奴隶,每次战争结束后的日子,对于家中有清兵的家庭来说,就好像是在过节。

然而此次与以往的几次战争截然不同,或是自家的儿郎永远地留在了大明的土地上,或是打开大门,结果迎来的是缺胳膊少腿的亲人,便是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家中的清兵,脸上也没有什么笑容。

而这次战争的奖赏,也迟迟没有下发。

清兵们的家属从三月等到四月,再从四月等到五月,六月,直到现在的七月,整整四个月过去了,然而依旧没有等来大清朝的奖赏。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失意,至少正白旗那一脉的人,如今日子过得还是十分滋润的,正白旗的旗主,睿亲王多尔衮,出于体恤下属的目的,自掏腰包拿出了一大笔钱,给属下的士卒们发了下去。

这使得多尔衮贤明宽厚的名声更盛。

此刻正是上午时分,是泰和轩酒楼一天中比较清闲的时刻,王喜坐在一楼柜台的后面,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时不时地和店里的小二说笑几声,他的心情很好。

前方真实的战况,他早就知道了,得知清兵被大人连番击败,死伤惨重,王喜的心中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不远处的一桌客人,一面心思重重地喝着酒,一面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几句什么,虽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是‘信’,“投降”,“勾结”这几个词依旧传入到了王喜的耳中。

王喜对此一脸的不在意,他甚至打了个哈欠。

街道上的行人突然乱了起来,闹哄哄的纷纷向道路的两旁开始躲避,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到近传了过来,这不知又是哪位大人物要出行了,王喜心中暗自想道,他的目光也便有意无意地向街道正中看去。

多铎坐在一辆黑色的四轮马车中,整个人都舒舒服服地靠在真皮沙发里,他紧紧抿着薄薄的嘴唇,目光阴鸷。

这辆马车也是在济南城的缴获,原主是德王朱由枢,乃是当初青州府临淄工坊生产出的最顶配马车,此刻马车的四面玻璃窗全部打开,顶上的玻璃天窗也已开启,明媚的阳光照射在车厢里,照耀在年轻而又强壮的豫亲王身上,路边的百姓们用羡慕而又崇拜的目光看着马车,看着马车里的多铎。

随着马车的前进,车厢也在不断慢地摇晃,多铎的目光随意地浏览着街景,突然,‘泰和轩’三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柜台后面那个一脸谦和的年轻掌柜。

两人的目光甫一接触,年轻掌柜便谦卑地低下了头,多铎扫了他一眼,并未在意。

今日的多铎,心情有些烦闷,严格来说,这几日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

清兵返回辽东之后,多尔衮把多铎私自留下来的银子分成四份,三兄弟一人一份,还有一份,被多尔衮秘密地送给了满清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与努尔哈赤的这些儿子们关系都很好,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他便是执掌国政的八大贝勒之一,便是皇太极对也一向是礼遇有加,在满清贵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多尔衮将银子送给济尔哈朗,也无非是看中了他的地位,想要拉拢他,济尔哈朗当时也是很欣喜地收下了。

多铎护送回的那五十万两黄金白银,则如数上交,其间皇太极也曾询问多铎,当时索海交给多铎的是百万两金银,为何只带了五十万返回辽东?

多铎的解释是他在路上遇上了明将李定国的偷袭,损失了一部分金银,把这件事,就这么暂时地掩盖过去了。

皇太极返回盛京之后,因身受重伤,所以一直都没有上朝,朝中的满清贵族们也慢慢地形成了两派实力,一派是如今满清贵族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多尔衮三兄弟,另一派则是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保皇势力,代善这边虽然军事实力没有多尔衮强,但政治上的盟友却是最多,济尔哈朗在中间态度暧昧,不过他的立场暗中还是倾向于多尔衮。

多铎心烦意乱的原因在于,最近这半个月来,盛京城乃至辽东地区,最近有一些流言传的特别厉害。

其中一则流言的内容,便是之所以出征大明之时,多尔衮的左翼军损失最小,乃是因为多尔衮事先和赵无忌勾结,双方约定彼此互不侵犯,立下了君子协议,也正因如此,没有后顾之忧的赵无忌才能集中全部兵力,在德州野外,一鼓作气地击破了皇太极的主力部队。

又有人夜间在盛京城各处发放传单,传单的内容竟然是大明兵部左侍郎赵无忌至辽东百姓的一封信。
首节 上一节 554/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