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94节
高起潜起初看到素有辽东赵子龙美誉的吴三桂带着精兵来头,当即便是心花怒放,暗自庆幸自己保命的资本又雄厚了一层。
然而待到他听完吴三桂的来意之后,不可一世的高公公却犯了愁。
高起潜是崇祯信重的宦官,仗着皇帝的信任和手下统率的关宁军,他甚至敢和卢象升叫板,顶牛,能让他惧怕的人并不多,但赵无忌恰好是其中一个。
高起潜在赵无忌的手上可没少吃亏,更是曾被赵无忌亲自动手,拳脚交加,当众殴打了一番,事后高起潜跑到崇祯皇帝那里告了赵无忌一状,结果却被崇祯又给狠狠呵斥了一番。
从此之后,高起潜便对赵无忌怕得死心塌地,将赵无忌列入绝对不可得罪之人的名单内。
反复斟酌了半晌,生怕得罪赵无忌的高起潜,最终还是把吴三桂客客气气地送了出去,他想出来的借口是临清州城池太小,已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官军。
第六百四十一章君臣生隙
如今赵无忌总督山东兵马,吴三桂所部正在山东境内,归属赵无忌指挥乃是再正常不过之事,所以高起潜便主动把对吴三桂所部兵马的指挥权让了出去,让吴三桂依旧去寻赵无忌。
大感惊讶的吴三桂失望之余,只得怏怏不乐地再度前去投靠赵无忌,不过很快他便听说了赵无忌一直在率军紧追皇太极的主力部队,得知消息的吴三桂被吓得魂飞魄散,于是便故意在路上反复拖延耽搁,几天的路程硬是走了十多天还没到。
直到今日听闻赵无忌在德州击败清军,皇太极败走,吴三桂这才加快速度,率领手下骑兵赶到了德州。
看着面前一脸诚恳之色的吴三桂,赵无忌心中也犯了难,对方毕竟是主动前来投效自己,虽然也可以赶走他,但消息传播出去,难免会被人误会自己没有容人之量。
考虑到吴三桂手下的三千铁骑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实力比徐彪手下的三千骑兵还要强上几分,便是不直接上阵,拿来以壮声色也是好的。
于是赵无忌便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吴三桂,双方心照不宣地一番哈哈哈哈之后,吴三桂便告辞离开,去附近找结寨的地方去了。
吴三桂走后,明军营寨内又迎来了两位来自京城的钦差,两人出发时间本是有先有后,但因一路上的战乱兵火,耽搁之下,最终两位钦差竟然阴差阳错地同时到达此地。
于是赵无忌便摆下香案,准备迎接崇祯皇帝的旨意。
崇祯皇帝在第一份旨意中,宣布了对击败岳托,斩首九千清兵这一役的奖赏,陈国宝,李定国均因功被升为参将,刘芳亮,刘文秀则被升为游击将军,其他将士也皆有封赏,唯有身为主帅的赵无忌两手空空。
除此之外,在肯定了明军击败岳托的功绩后,崇祯皇帝语气严厉地继续催促赵无忌尽快与清兵决战,救出德王朱由枢。
内心一片惶恐不安的赵无忌接下了第一份旨意,紧接着便开始迎接崇祯派来的第二个钦差。
第二份旨意是在第一份旨意的三日之后发出,核心内容依旧只有一个,便是催促赵无忌尽快进兵,前去拯救德王,崇祯更是在旨意中言明,五十万百姓他自会派遣洪承畴和孙传庭前去救援,并以赵无忌兵力较少,不是皇太极对手为由,命赵无忌放弃皇太极,只需去迎战多尔衮,救出德王。
两位钦差离去后,赵无忌的脸色有点难看,大帐中,刚才一起陪同赵无忌接旨的诸将则各有心思。
吴三桂心中有些幸灾乐祸,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赵无忌吃瘪,他就觉得特别开心,他早年曾因长相俊美,勇猛善战而得了一个辽东赵子龙的美誉,然而在处处压他一头的赵无忌面前,他颇有些自惭形秽。
自己引以为傲的勇猛善战,在赵无忌面前也是不堪一提,起码吴襄吴三桂父子这些年杀掉的鞑子数目也才不过几百人,跟赵无忌的战绩比起来相差太多,再论文采,赵无忌也能甩他十条街。
幸灾乐祸之余,吴三桂也有些羡慕赵无忌手下的这些将领,几年前,陈国宝,李定国,刘芳亮等人皆都是籍籍无名之辈,自从跟了赵无忌之后,短短数年时间,人人都是名动天下,宇内闻名,更是接连不断地加官进爵。
李定国千里奔袭辽东,攻破满清前都城,以及刘芳亮率领五百骑兵,全歼瑚什三千清兵的事迹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尤其是李定国,率一偏师浮海而去,在满清腹地到处突袭,攻破东京城,拯救数万大明和朝鲜百姓,又攻取旅顺口,将这座坚城和良港再度收归大明麾下。
李定国因其辉煌战绩,已有人拿他与当初的大明第一良将曹文诏相比,将他视为新一代的大明第一猛将。
这个时候,在清军入侵时半点战绩也无的关宁铁骑俨然已经成了百姓心中的饭桶和笑话,至于那个什么辽东赵子龙,更是被人嗤之以鼻,认为吴三桂太过名不副实。
所以吴三桂对于赵无忌以及他手下的诸将,心中是又嫉又恨。
至于一旁的虎大威和猛如虎二人,心中则充满了羡慕,欣慰和惋惜等情感。
羡慕的是陈国宝,李定国等人的升迁,欣慰的是,跟随着赵大人,自己等人也终于立下战功,击败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主力,不但洗刷了巨鹿一役失败的耻辱,也算是替曾经的大帅卢象升报了一箭之仇,此战斩杀清兵四千余人,想来亦足以告慰卢督师的在天之灵。
高兴之余,他们又为两手空空的赵无忌感到惋惜,虎大威两人都是纯粹的武人,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两人既不擅长,也不想参与,为了避免赵无忌尴尬,虎大威两人便跟着面色如常,心内暗爽的吴三桂一起,匆匆向赵无忌告辞而走。
三人走后,徐怡也从屏风后面踱了出来,她深深地看了赵无忌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招呼上徐彪,低着头匆匆而去,说是要去看望在此战中的明军伤兵。
此时的营帐之中,便只有夏允彝,唐维,韩勇,以及为了接旨而赶回来的刘芳亮和始终侍立在赵无忌身后的商敬石。
除了心思单纯的韩勇,其他的人都从崇祯的旨意中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众人各怀心思,一时无言,赵无忌则皱着眉头,凝神思索着如今应对之策。
嗯,他目前的敌人,除了满清之外,大概率还要加上一位崇祯皇帝了。
想到这里,赵无忌的心中觉得有些悲凉。
在座众人中,以刘芳亮加入赵无忌麾下团体的时间最短,他为人机警,江湖经验也是丰富,从皇帝的旨意中,他已经看出来了一些东西。
崇祯旨意中的拉拢分化之意,刘芳亮心中雪亮,此时此刻,他晓得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是站皇帝这边,还是站大人这边。
答案简而易见,刘芳亮很快便做出了选择。
轻咳一声后,刘芳亮徐徐站起,面向赵无忌双手抱拳,“末将乃反贼出身,幸得大人不弃,简拔于微末之间,立下些许功劳,不足挂齿,末将此生惟愿跟随大人鞍前马后,唯大人马首是瞻,请大人放心。”
正在冥思苦想的赵无忌这才把注意力落回了营帐内,听完刘芳亮一席话,他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让人琢磨不透,略一沉吟后,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刘芳亮暂且坐下。
眼看营帐中的诸将都是赵无忌的心腹,并无外人,夏允彝斟酌良久,终于也缓缓站起,脸色肃然地看向赵无忌,“大人,皇上此举大有深意,诸将皆有封赏,却独独漏了大人一人,此中深意,请大人三思。”
“夏先生的意思是?”赵无忌望着夏允彝,幽幽问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今清兵尚在我大明境内,皇上便对大人起了猜忌之心,如此刻薄寡恩,居心叵测,大人不可不防。”夏允彝一字一顿地说道。
赵无忌迅速地瞥了夏允彝一眼,目光闪烁,却没有说话,夏允彝的这番话,若是落入旁人耳中,已颇有些大逆不道,帐中诸将却皆是脸色不变,人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态。
然而待到他听完吴三桂的来意之后,不可一世的高公公却犯了愁。
高起潜是崇祯信重的宦官,仗着皇帝的信任和手下统率的关宁军,他甚至敢和卢象升叫板,顶牛,能让他惧怕的人并不多,但赵无忌恰好是其中一个。
高起潜在赵无忌的手上可没少吃亏,更是曾被赵无忌亲自动手,拳脚交加,当众殴打了一番,事后高起潜跑到崇祯皇帝那里告了赵无忌一状,结果却被崇祯又给狠狠呵斥了一番。
从此之后,高起潜便对赵无忌怕得死心塌地,将赵无忌列入绝对不可得罪之人的名单内。
反复斟酌了半晌,生怕得罪赵无忌的高起潜,最终还是把吴三桂客客气气地送了出去,他想出来的借口是临清州城池太小,已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官军。
第六百四十一章君臣生隙
如今赵无忌总督山东兵马,吴三桂所部正在山东境内,归属赵无忌指挥乃是再正常不过之事,所以高起潜便主动把对吴三桂所部兵马的指挥权让了出去,让吴三桂依旧去寻赵无忌。
大感惊讶的吴三桂失望之余,只得怏怏不乐地再度前去投靠赵无忌,不过很快他便听说了赵无忌一直在率军紧追皇太极的主力部队,得知消息的吴三桂被吓得魂飞魄散,于是便故意在路上反复拖延耽搁,几天的路程硬是走了十多天还没到。
直到今日听闻赵无忌在德州击败清军,皇太极败走,吴三桂这才加快速度,率领手下骑兵赶到了德州。
看着面前一脸诚恳之色的吴三桂,赵无忌心中也犯了难,对方毕竟是主动前来投效自己,虽然也可以赶走他,但消息传播出去,难免会被人误会自己没有容人之量。
考虑到吴三桂手下的三千铁骑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实力比徐彪手下的三千骑兵还要强上几分,便是不直接上阵,拿来以壮声色也是好的。
于是赵无忌便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吴三桂,双方心照不宣地一番哈哈哈哈之后,吴三桂便告辞离开,去附近找结寨的地方去了。
吴三桂走后,明军营寨内又迎来了两位来自京城的钦差,两人出发时间本是有先有后,但因一路上的战乱兵火,耽搁之下,最终两位钦差竟然阴差阳错地同时到达此地。
于是赵无忌便摆下香案,准备迎接崇祯皇帝的旨意。
崇祯皇帝在第一份旨意中,宣布了对击败岳托,斩首九千清兵这一役的奖赏,陈国宝,李定国均因功被升为参将,刘芳亮,刘文秀则被升为游击将军,其他将士也皆有封赏,唯有身为主帅的赵无忌两手空空。
除此之外,在肯定了明军击败岳托的功绩后,崇祯皇帝语气严厉地继续催促赵无忌尽快与清兵决战,救出德王朱由枢。
内心一片惶恐不安的赵无忌接下了第一份旨意,紧接着便开始迎接崇祯派来的第二个钦差。
第二份旨意是在第一份旨意的三日之后发出,核心内容依旧只有一个,便是催促赵无忌尽快进兵,前去拯救德王,崇祯更是在旨意中言明,五十万百姓他自会派遣洪承畴和孙传庭前去救援,并以赵无忌兵力较少,不是皇太极对手为由,命赵无忌放弃皇太极,只需去迎战多尔衮,救出德王。
两位钦差离去后,赵无忌的脸色有点难看,大帐中,刚才一起陪同赵无忌接旨的诸将则各有心思。
吴三桂心中有些幸灾乐祸,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赵无忌吃瘪,他就觉得特别开心,他早年曾因长相俊美,勇猛善战而得了一个辽东赵子龙的美誉,然而在处处压他一头的赵无忌面前,他颇有些自惭形秽。
自己引以为傲的勇猛善战,在赵无忌面前也是不堪一提,起码吴襄吴三桂父子这些年杀掉的鞑子数目也才不过几百人,跟赵无忌的战绩比起来相差太多,再论文采,赵无忌也能甩他十条街。
幸灾乐祸之余,吴三桂也有些羡慕赵无忌手下的这些将领,几年前,陈国宝,李定国,刘芳亮等人皆都是籍籍无名之辈,自从跟了赵无忌之后,短短数年时间,人人都是名动天下,宇内闻名,更是接连不断地加官进爵。
李定国千里奔袭辽东,攻破满清前都城,以及刘芳亮率领五百骑兵,全歼瑚什三千清兵的事迹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尤其是李定国,率一偏师浮海而去,在满清腹地到处突袭,攻破东京城,拯救数万大明和朝鲜百姓,又攻取旅顺口,将这座坚城和良港再度收归大明麾下。
李定国因其辉煌战绩,已有人拿他与当初的大明第一良将曹文诏相比,将他视为新一代的大明第一猛将。
这个时候,在清军入侵时半点战绩也无的关宁铁骑俨然已经成了百姓心中的饭桶和笑话,至于那个什么辽东赵子龙,更是被人嗤之以鼻,认为吴三桂太过名不副实。
所以吴三桂对于赵无忌以及他手下的诸将,心中是又嫉又恨。
至于一旁的虎大威和猛如虎二人,心中则充满了羡慕,欣慰和惋惜等情感。
羡慕的是陈国宝,李定国等人的升迁,欣慰的是,跟随着赵大人,自己等人也终于立下战功,击败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主力,不但洗刷了巨鹿一役失败的耻辱,也算是替曾经的大帅卢象升报了一箭之仇,此战斩杀清兵四千余人,想来亦足以告慰卢督师的在天之灵。
高兴之余,他们又为两手空空的赵无忌感到惋惜,虎大威两人都是纯粹的武人,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两人既不擅长,也不想参与,为了避免赵无忌尴尬,虎大威两人便跟着面色如常,心内暗爽的吴三桂一起,匆匆向赵无忌告辞而走。
三人走后,徐怡也从屏风后面踱了出来,她深深地看了赵无忌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招呼上徐彪,低着头匆匆而去,说是要去看望在此战中的明军伤兵。
此时的营帐之中,便只有夏允彝,唐维,韩勇,以及为了接旨而赶回来的刘芳亮和始终侍立在赵无忌身后的商敬石。
除了心思单纯的韩勇,其他的人都从崇祯的旨意中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众人各怀心思,一时无言,赵无忌则皱着眉头,凝神思索着如今应对之策。
嗯,他目前的敌人,除了满清之外,大概率还要加上一位崇祯皇帝了。
想到这里,赵无忌的心中觉得有些悲凉。
在座众人中,以刘芳亮加入赵无忌麾下团体的时间最短,他为人机警,江湖经验也是丰富,从皇帝的旨意中,他已经看出来了一些东西。
崇祯旨意中的拉拢分化之意,刘芳亮心中雪亮,此时此刻,他晓得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是站皇帝这边,还是站大人这边。
答案简而易见,刘芳亮很快便做出了选择。
轻咳一声后,刘芳亮徐徐站起,面向赵无忌双手抱拳,“末将乃反贼出身,幸得大人不弃,简拔于微末之间,立下些许功劳,不足挂齿,末将此生惟愿跟随大人鞍前马后,唯大人马首是瞻,请大人放心。”
正在冥思苦想的赵无忌这才把注意力落回了营帐内,听完刘芳亮一席话,他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让人琢磨不透,略一沉吟后,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刘芳亮暂且坐下。
眼看营帐中的诸将都是赵无忌的心腹,并无外人,夏允彝斟酌良久,终于也缓缓站起,脸色肃然地看向赵无忌,“大人,皇上此举大有深意,诸将皆有封赏,却独独漏了大人一人,此中深意,请大人三思。”
“夏先生的意思是?”赵无忌望着夏允彝,幽幽问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今清兵尚在我大明境内,皇上便对大人起了猜忌之心,如此刻薄寡恩,居心叵测,大人不可不防。”夏允彝一字一顿地说道。
赵无忌迅速地瞥了夏允彝一眼,目光闪烁,却没有说话,夏允彝的这番话,若是落入旁人耳中,已颇有些大逆不道,帐中诸将却皆是脸色不变,人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