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31节
刘芳亮脸上的青筋迸现,牙关紧咬,他心中突然一动,便开口道:“十九兄弟,能否在那边也为在下打开一条通道?”
“不行!”十九和王启年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刘芳亮是何等机敏之人,马上便明白了其中关键,顿时脸上满是颓然之色。
自己这五百士卒,是没法拯救这些可怜的百姓的,便是能偷营成功,到时一旦清军大军杀来,自己等人也只能退避三舍,而百姓们的双腿,又怎能逃得过鞑子士兵的战马?这样做的后果,只怕反而会激怒鞑子,断送了这些百姓的性命。
“刘将军,你可以回去了,记住敌军炮军营寨的位置,半个时辰后,飞雷炮响,就是你们行动之时。”十九的声音依旧冷漠,不带一丝一毫情感波动。
刘芳亮深吸一口气,和王启年对视一眼,两人默默记下敌军炮营的位置,又冲着十九点了点头,便转过身去,小心翼翼地自原路返回,看着刘芳亮两人的背影慢慢远去,十九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半个时辰后,距离清军营寨不远的一处小山坡上,五百枪骑兵默默伫立,在黯淡的月色下,锋利的陌刀寒芒闪烁,浑身上下的玄色战甲,使得在黑暗中的他们看上去像是一片钢铁丛林。
战马的蹄子上都包着布,嘴也被裹上了,以免它们发出声音,惊动了敌军。
刘芳亮骑在马上,手中提着陌刀,面无表情仿佛一尊塑像般,目光坚定地看着远处敌营中的朦胧灯火。
其实他的内心绝不像他外表那样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焦灼。
十九率领飞虎队负责发射飞雷炮,而他和王启年,则会在飞雷炮发动之后,率军急袭敌营,杀伤那些汉军的炮手。
五百枪骑兵夜半踹营,固然需要过人的勇猛和强悍的战力,但飞虎队的任务却更重要一些,他们不但要用飞雷炮摧毁敌军的火炮,还要用飞雷炮在防守森严的敌军营寨内炸出几条通道来,以供夜半踹营的明军出入。
想起那五十个粗大的‘铁水桶’,刘芳亮的心中总有些担忧,他担心这些飞雷炮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若是飞雷炮不能彻底破坏敌军的营盘,他们这五百骑兵想要袭破敌营,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命和力气,才能冲进去。
几乎是一瞬间,远处的清军营寨忽然传来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爆炸声此起彼伏,声势骇人,听着那剧烈的爆炸声,刘芳亮心中信心猛增,当下便提起陌刀,一夹马腹,率先冲了出去……
几百米的距离几乎转瞬即到,眼前的情景令刘芳亮和王启年几乎不敢置信,右边的清军火炮安放处,几乎被夷为平地,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左边的炮营里面也是一片狼藉,原本戒备森严的营寨,已经被炸出了好几个豁口,只要沿着缺口杀进去,里面便是一片坦途。
刘芳亮一挥陌刀,大喝道“诸君!随本将一起,杀光这群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歹人!”身后众人齐声应诺,或挥舞着陌刀,或端着三眼燧发枪,或举着手中弓矢,在刘芳亮和王启年的带领下,兵分两路,杀进了汉军炮营之中。
五百枪骑兵身披重甲,如虎入群羊一般,在敌营之中大肆杀戮!
第五百八十五章惶恐不安
次日上午,在千里之外的京师……
街道上的积雪已慢慢消融,和煦的春风温柔地吹进建极殿内,金色的朝阳也慷慨地将温暖的日光倾泻了进来,然而这些都无法抚慰到崇祯皇帝如今脆弱受伤的心灵。
他现在就像一只落入陷阱的受伤野兽般,惊恐而又徒劳地挣扎着,等待着不知潜伏在那里的强大敌人不可测算的攻击。
这种感觉让人绝望。
建极殿内,人头攒动,六部尚书、侍郎齐齐到场,更有一些武勋和权贵今日也来到此地,实在是清军此次行动搞得太大,说是几乎动摇国本也不为过,崇祯这才会召集他们齐齐到场,希望能商议出一个有效的章程出来。
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崇祯却感觉到了寂寞和孤独,这么多人里面,真正能为自己分忧的几乎是一个都无,礼部尚书杨嗣昌勉强算是一个。
卢象升也是一个能为君王分忧之人,可惜他已经死了,此外还有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不过他们还在增援京师的途中,并未到达,他们手下的秦军虽然锋锐,对上流贼屡战屡胜,但能否击败强大的清军,就连洪承畴自己心中都没有谱。
毕竟卢象升对流贼也是鲜有败绩,却轻易被清军包围歼灭。
自从登基以来,朕就没有过上哪怕是一天的好日子,时至今日,朕的这个天下,已经越来越像个笑话了,崇祯皇帝有些心酸地想道。
自清军入侵以来,朝局更是日益混乱,乱象频出,上至崇祯,下至群臣,俱是瞠目结舌,束手无策。
先是主持兵事的三人,杨嗣昌,卢象升,高起潜意见不一,各行其是,引得崇祯大发雷霆,一时恼怒之下,便剥夺了卢象升的总督天下兵马之权,降为兵部右侍郎。
眼看朝局如此颓败,一时激愤,首辅刘宇亮站了出来,自请去前线督师。
崇祯当即是喜出望外,宛若落水之人突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高兴之下,当即很是奖赏了一番,随后命他取代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
然而刘宇亮不过是个文官,他哪会打仗啊?他所想的,不过是去前线督查,替皇上查探虚实而已,也就是说,他想做监军的任务,如今崇祯命他总督天下兵马,他立即便慌了神。
皇上不懂兵,瞎指挥,但杨嗣昌多少懂一点,他也知道刘宇亮难当大任,于是便找来刘宇亮与次辅薛国观商议,最后商议的结果,依旧是刘宇亮总督,不过具体兵马的指挥权交给卢象升。
于是便由杨嗣昌上奏崇祯,把三个人商议的结果禀告给了崇祯,依旧是卢象升领兵,刘宇亮则负责督查天下援兵,崇祯大笔一挥,准了。
结果随后不久,上了清军当的卢象升带领天雄军,在巨鹿县遭到清军主力的包围,兵败身死,随着卢象升的败亡,高起潜率领的关宁军也跟着兵败如山倒,轻易被清军击溃,这样一来,前线总指挥的担子又落到了刘宇亮头上。
可刘宇亮实在不是领军的料子,听闻卢象升战死,他当即就吓得肝胆俱裂,接下来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内,他一直在河北保定和晋州之间磨磨蹭蹭,迟迟不去前线担负起指挥之责,要知道,这个时候清军可是在围攻济南呢。
刘宇亮不去山东,原本就处于劣势的明军更是群龙无首,人人都是战战兢兢只图自保为上,原本不多的兵力更是无法集中起来,形成有效的战力,只能各自据守一城,眼睁睁看着清军包围济南,至此山东形势已是一片糜烂。
事到如今,崇祯依旧对前线的真实形势所知不多,刘宇亮上奏说他正在晋州指挥战斗,崇祯居然也信了,晋州到济南六百多里地,又没有无线电和电话,战场形势瞬间万变,刘宇亮怎么指挥?
各种奏折雪片般地飞往崇祯的案头,上奏的人或是能力有限,或是敷衍塞责,又加上皇太极派遣小股部队到处佯攻,对明军实行战术欺骗,各地传来的种种真真假假的情报搅得崇祯和杨嗣昌的头脑犹如浆糊一般,宛若雾里看花一般,看不清楚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但他们也知道形势越来越严峻,己方几乎是节节败退,而清军则是连战连捷势不可挡。
于是在杨嗣昌的提一下,崇祯也顾不得剿匪的事宜了,急招洪承畴,孙传庭率领手下秦兵速来勤王,这也导致了其后李自成的死灰复燃。
殿下的群臣都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这个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尤其不能慌乱,崇祯强行压抑心神,阴冷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最终停留在了礼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杨卿,前方战局形势如何?”
杨嗣昌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兵部尚书张阁老身体越发的衰弱,已经卧床不起很长时间了,如今朝中主持兵事的,便是他,如果说刘宇亮是大明王朝的前线总指挥,杨嗣昌就是后方总指挥,总策划。
“启禀皇上,高起潜所部如今驻扎临清,颜继祖率三千士卒镇守德州,山东总兵倪宠,剿援总兵祖宽在滨州,如今正与包围济南府的鞑子形成对峙之势。”杨嗣昌低着头,额头上不断地渗出细小的汗珠。
“德王正在济南,城里如今只有一千士卒,张秉文已经给朕送来两封求援信了,为何这些人不速速增援济南?却要分兵处处把守?”崇祯皱着眉头,很是不满。
“不行!”十九和王启年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刘芳亮是何等机敏之人,马上便明白了其中关键,顿时脸上满是颓然之色。
自己这五百士卒,是没法拯救这些可怜的百姓的,便是能偷营成功,到时一旦清军大军杀来,自己等人也只能退避三舍,而百姓们的双腿,又怎能逃得过鞑子士兵的战马?这样做的后果,只怕反而会激怒鞑子,断送了这些百姓的性命。
“刘将军,你可以回去了,记住敌军炮军营寨的位置,半个时辰后,飞雷炮响,就是你们行动之时。”十九的声音依旧冷漠,不带一丝一毫情感波动。
刘芳亮深吸一口气,和王启年对视一眼,两人默默记下敌军炮营的位置,又冲着十九点了点头,便转过身去,小心翼翼地自原路返回,看着刘芳亮两人的背影慢慢远去,十九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半个时辰后,距离清军营寨不远的一处小山坡上,五百枪骑兵默默伫立,在黯淡的月色下,锋利的陌刀寒芒闪烁,浑身上下的玄色战甲,使得在黑暗中的他们看上去像是一片钢铁丛林。
战马的蹄子上都包着布,嘴也被裹上了,以免它们发出声音,惊动了敌军。
刘芳亮骑在马上,手中提着陌刀,面无表情仿佛一尊塑像般,目光坚定地看着远处敌营中的朦胧灯火。
其实他的内心绝不像他外表那样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焦灼。
十九率领飞虎队负责发射飞雷炮,而他和王启年,则会在飞雷炮发动之后,率军急袭敌营,杀伤那些汉军的炮手。
五百枪骑兵夜半踹营,固然需要过人的勇猛和强悍的战力,但飞虎队的任务却更重要一些,他们不但要用飞雷炮摧毁敌军的火炮,还要用飞雷炮在防守森严的敌军营寨内炸出几条通道来,以供夜半踹营的明军出入。
想起那五十个粗大的‘铁水桶’,刘芳亮的心中总有些担忧,他担心这些飞雷炮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若是飞雷炮不能彻底破坏敌军的营盘,他们这五百骑兵想要袭破敌营,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命和力气,才能冲进去。
几乎是一瞬间,远处的清军营寨忽然传来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爆炸声此起彼伏,声势骇人,听着那剧烈的爆炸声,刘芳亮心中信心猛增,当下便提起陌刀,一夹马腹,率先冲了出去……
几百米的距离几乎转瞬即到,眼前的情景令刘芳亮和王启年几乎不敢置信,右边的清军火炮安放处,几乎被夷为平地,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左边的炮营里面也是一片狼藉,原本戒备森严的营寨,已经被炸出了好几个豁口,只要沿着缺口杀进去,里面便是一片坦途。
刘芳亮一挥陌刀,大喝道“诸君!随本将一起,杀光这群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歹人!”身后众人齐声应诺,或挥舞着陌刀,或端着三眼燧发枪,或举着手中弓矢,在刘芳亮和王启年的带领下,兵分两路,杀进了汉军炮营之中。
五百枪骑兵身披重甲,如虎入群羊一般,在敌营之中大肆杀戮!
第五百八十五章惶恐不安
次日上午,在千里之外的京师……
街道上的积雪已慢慢消融,和煦的春风温柔地吹进建极殿内,金色的朝阳也慷慨地将温暖的日光倾泻了进来,然而这些都无法抚慰到崇祯皇帝如今脆弱受伤的心灵。
他现在就像一只落入陷阱的受伤野兽般,惊恐而又徒劳地挣扎着,等待着不知潜伏在那里的强大敌人不可测算的攻击。
这种感觉让人绝望。
建极殿内,人头攒动,六部尚书、侍郎齐齐到场,更有一些武勋和权贵今日也来到此地,实在是清军此次行动搞得太大,说是几乎动摇国本也不为过,崇祯这才会召集他们齐齐到场,希望能商议出一个有效的章程出来。
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崇祯却感觉到了寂寞和孤独,这么多人里面,真正能为自己分忧的几乎是一个都无,礼部尚书杨嗣昌勉强算是一个。
卢象升也是一个能为君王分忧之人,可惜他已经死了,此外还有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不过他们还在增援京师的途中,并未到达,他们手下的秦军虽然锋锐,对上流贼屡战屡胜,但能否击败强大的清军,就连洪承畴自己心中都没有谱。
毕竟卢象升对流贼也是鲜有败绩,却轻易被清军包围歼灭。
自从登基以来,朕就没有过上哪怕是一天的好日子,时至今日,朕的这个天下,已经越来越像个笑话了,崇祯皇帝有些心酸地想道。
自清军入侵以来,朝局更是日益混乱,乱象频出,上至崇祯,下至群臣,俱是瞠目结舌,束手无策。
先是主持兵事的三人,杨嗣昌,卢象升,高起潜意见不一,各行其是,引得崇祯大发雷霆,一时恼怒之下,便剥夺了卢象升的总督天下兵马之权,降为兵部右侍郎。
眼看朝局如此颓败,一时激愤,首辅刘宇亮站了出来,自请去前线督师。
崇祯当即是喜出望外,宛若落水之人突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高兴之下,当即很是奖赏了一番,随后命他取代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
然而刘宇亮不过是个文官,他哪会打仗啊?他所想的,不过是去前线督查,替皇上查探虚实而已,也就是说,他想做监军的任务,如今崇祯命他总督天下兵马,他立即便慌了神。
皇上不懂兵,瞎指挥,但杨嗣昌多少懂一点,他也知道刘宇亮难当大任,于是便找来刘宇亮与次辅薛国观商议,最后商议的结果,依旧是刘宇亮总督,不过具体兵马的指挥权交给卢象升。
于是便由杨嗣昌上奏崇祯,把三个人商议的结果禀告给了崇祯,依旧是卢象升领兵,刘宇亮则负责督查天下援兵,崇祯大笔一挥,准了。
结果随后不久,上了清军当的卢象升带领天雄军,在巨鹿县遭到清军主力的包围,兵败身死,随着卢象升的败亡,高起潜率领的关宁军也跟着兵败如山倒,轻易被清军击溃,这样一来,前线总指挥的担子又落到了刘宇亮头上。
可刘宇亮实在不是领军的料子,听闻卢象升战死,他当即就吓得肝胆俱裂,接下来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内,他一直在河北保定和晋州之间磨磨蹭蹭,迟迟不去前线担负起指挥之责,要知道,这个时候清军可是在围攻济南呢。
刘宇亮不去山东,原本就处于劣势的明军更是群龙无首,人人都是战战兢兢只图自保为上,原本不多的兵力更是无法集中起来,形成有效的战力,只能各自据守一城,眼睁睁看着清军包围济南,至此山东形势已是一片糜烂。
事到如今,崇祯依旧对前线的真实形势所知不多,刘宇亮上奏说他正在晋州指挥战斗,崇祯居然也信了,晋州到济南六百多里地,又没有无线电和电话,战场形势瞬间万变,刘宇亮怎么指挥?
各种奏折雪片般地飞往崇祯的案头,上奏的人或是能力有限,或是敷衍塞责,又加上皇太极派遣小股部队到处佯攻,对明军实行战术欺骗,各地传来的种种真真假假的情报搅得崇祯和杨嗣昌的头脑犹如浆糊一般,宛若雾里看花一般,看不清楚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但他们也知道形势越来越严峻,己方几乎是节节败退,而清军则是连战连捷势不可挡。
于是在杨嗣昌的提一下,崇祯也顾不得剿匪的事宜了,急招洪承畴,孙传庭率领手下秦兵速来勤王,这也导致了其后李自成的死灰复燃。
殿下的群臣都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这个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尤其不能慌乱,崇祯强行压抑心神,阴冷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最终停留在了礼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杨卿,前方战局形势如何?”
杨嗣昌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兵部尚书张阁老身体越发的衰弱,已经卧床不起很长时间了,如今朝中主持兵事的,便是他,如果说刘宇亮是大明王朝的前线总指挥,杨嗣昌就是后方总指挥,总策划。
“启禀皇上,高起潜所部如今驻扎临清,颜继祖率三千士卒镇守德州,山东总兵倪宠,剿援总兵祖宽在滨州,如今正与包围济南府的鞑子形成对峙之势。”杨嗣昌低着头,额头上不断地渗出细小的汗珠。
“德王正在济南,城里如今只有一千士卒,张秉文已经给朕送来两封求援信了,为何这些人不速速增援济南?却要分兵处处把守?”崇祯皱着眉头,很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