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352节
次日一早,赵无忌吃过早饭,便打算出门,他这次想要去临淄工坊再看看,如今青州不比西北,在西北那边,他不过一知县,一知州,而在青州府,他却是堂堂四品知府,管辖的地方更多了,肩上的担子也重了,去临淄,他主要是想督促一下蜂窝煤和煤炉子的事情。
这次的蜂窝煤,将会在全青州府推广售卖,所需的煤炭和煤炉子的数量,更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关系到整个青州府民众百姓冬日的供暖,虽然顾炎武做事非常稳妥,但赵无忌还是想要去看一眼,方才放心。
赵无忌刚刚穿戴整齐,却见孙曦匆匆而来,一大早登门来寻自己,想必是有要事发生。
孙曦上前拱手一礼,“大人,属下有要事禀报。”
“怎么?城管大队那边有什么事情吗?”赵无忌不解地问道。
“哦不是,大人误会了,属下昨晚收到高苑县孙知县一封信,因属下与他有旧,故此他托我将此信转交给大人。”说罢,孙曦自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赵无忌。
拿着书信,赵无忌并未马上拆开,高苑县知县,孙铨,嗯,似乎有些印象,四十多岁,高高瘦瘦的一个人,文质彬彬,平时不苟言笑,很是严肃正直,甚至有些迂腐的一个人,却不知他给自己写信是什么意思。
“孙知县说道,他的父亲此刻正在高苑县,想与大人见上一面。”孙曦继续说道。
“他的父亲?”赵无忌隐隐把握到了事情的核心。
“正是,孙知县的父亲乃是孙承宗老大人,前任兵部尚书,想必大人还不知道罢。”孙曦恭敬说道。
“孙承宗!”赵无忌眼中蓦然闪出精光,天启皇帝的老师,明朝末年的文坛领袖,曾任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辽东督师,一手打造了关宁锦防线,无论在兵事上,还是在学问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其才能和人品,在后世常常为人所称道。
半个时辰后,赵无忌带着李定国等人,骑着马匆匆离开了青州府,他此番前去的目标不是原定的临淄,而是高苑县,能够得到孙承宗这样大佬级牛人的邀请,赵无忌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反正煤矿那边有顾炎武看着,先见孙阁老才是头等大事。
赵无忌等人都是骑马,马速甚快,当天晚上,赵无忌等人便到了高苑县,此刻天色已晚,于是便找了家客栈歇息,准备明日一早,再去登门造访孙承宗。
次日一早,梳洗打扮整齐后,赵无忌带着李定国前往县衙,去见孙承宗。
得知青州知府赵无忌亲自前来,高苑县知县孙铨急忙出门迎接,见了赵无忌,拱手说道:“下官见过赵大人。”
“孙知县免礼,请问令尊可在府中?相烦通传一声,就说赵某特意前来拜访。”
“家父如今正在书房相候,请大人随我来。”赵无忌的到来,孙承宗早已吩咐过了,于是孙铨领着赵无忌,穿过几处院落后,来到了后院一间幽静的房子面前。
很朴素的一间房子,前面栽着一小片竹林,旁边还开出了一小块菜地,不过如今已是深秋,菜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干枯发黄的植物根茎,不时有寒风吹来,黄色的枯草随风起伏。
孙铨上前,轻轻地敲了敲门,“父亲,赵无忌赵大人前来看您了。”
很快,屋子里传来了一道略带沙哑的声音,“请赵大人进来罢。”
孙铨上前推开门,恭恭敬敬地请赵无忌进去,赵无忌走了进去,只见一个须发俱白的老者,身材消瘦,青衫布衣,半眯着眼睛,正坐在一张竹制的椅子上,看着自己。
想来这就是孙承宗了,赵无忌当即举步上前,深施一礼,“下官赵无忌,见过孙阁老。”
老者淡淡地摆了摆手,“赵大人请坐吧,不必客气,老夫老了,如今也不是什么阁老,一介山村野人而已。”
赵无忌依言在一旁坐下,依旧恭恭敬敬地侧身看着孙承宗,昔日的文坛领袖,辽东军曾经的中流砥柱,对这样一个人,如何尊重,都不为过。
老者眯着眼睛打量了赵无忌几眼,微微点头,“不错,不错,有几分袁承焕当年的样子。”
赵无忌顿时便有些受宠若惊,“下官何德何能,敢与袁督师相比,孙阁老谬赞了。”
老者将目光自赵无忌身上移了开去,望向窗外蔚蓝的天空,语气中隐隐有些感慨之意,似是想起了曾经很遥远的一些往事,“袁承焕那个蛮子,当年他若是能有你的几分机变圆滑,又岂会是那样的结局,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
赵无忌脸上的神情依然恭敬无比,身子也坐得端端正正,“袁督师的气节和才能,下官一直都钦佩的很。”
老者依旧眯眼看着窗外,“少年人不错,这样的身姿和气度,倒是与当年的曹文诏仿佛相似,假以时日,必成我大明威震一方之悍将,如此良将,赵大人可要珍惜。”
赵无忌知他说的是侍立在自己身后的李定国,自己来自后世,因此才知道南明战神李定国的厉害,而孙承宗不过瞥了李定国一眼,就能看出李定国的不凡之处,这等看人的毒辣眼光,当真了得。
暗自惊叹孙承宗的眼光之余,赵无忌便以眼神看向李定国,“宁宇,还不谢谢阁老夸奖。”
李定国健步上前,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末将李定国,多谢阁老夸奖!”
孙承宗看向面前的李定国,语气中也带上了几丝温暖之意,“李将军请起,老夫老了,你前程远大,将来正是你们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时候。”说罢,他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赵无忌。
“赵大人果然不愧是深为皇上信重的肱骨之臣,甫来青州不到半年,先是斗倒了王廷锡,如今又揭发了李懋芳的谋反阴谋,一举将山东官场涤荡得干干净净,此时的青州府,再无人可对你进行掣肘,如今正是赵大人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老夫对赵大人,也有厚望焉。”孙承宗不疾不徐地说道,面带微笑。
“怕只怕,留给下官,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赵无忌幽幽说道。
老者半眯着的眼睛蓦然睁开,精光四射之下,顿时把赵无忌也吓了一跳,身子不禁往后靠了靠。
不愧是曾手握数十万大军的辽东督师,见惯了几万人的生死和血肉之躯的消散,孙承宗的眼中,当真是有万千杀气在内,他突然一睁眼,便是赵无忌,也有些经受不住。
老者眼中精光一闪即逝,重新又眯起了眼睛,摄人的杀气消散不见,赵无忌面前的,依旧只是个须发俱白的普通老头,声音沙哑,“我大明锦绣江山,兵多将广,却不知赵大人此言,从何说起?”
第四百九十六章好自为之
赵无忌看着面前的老者,温和的声音中带着坚定,“我大明如今有三大害,西北天灾,悍匪流贼,以及后金鞑子,若把我大明比作一个人,那就是一个体内生病的病人,而身旁还有豺狼窥伺在旁,虎视眈眈,处境已经岌岌可危。”
“洪承畴,卢象升都是我朝难得的贤臣名将,有此二人在,区区流贼,成不了大气候;后金鞑子远在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实力与我大明,相差不止一筹,想要蛇吞大象,仍是痴心妄想。”孙承宗缓缓说道。
“孙阁老所言有理,此两者单独算起,均是不足为患,然若是两者同时发难,阁老以为如何?双拳如何能敌四手?”赵无忌一边看着孙承宗,一面暗自叹了一口气。
明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偶然性占据了很大的因素,正巧遇上了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而巧之又巧地,经过大明开国三百多年的安定日子,华夏的百姓人口数量在这时也繁衍到了最高峰。
天灾导致粮食减少,这与日益增多的人口形成了相当尖锐的矛盾,老百姓吃不饱饭,造反也是一条生路,这也是流贼的起源。
而极其凑巧地,如今的火器发展也正好处于一个即将突破的瓶颈期,火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使用效果暂时比冷兵器还要稍逊一筹,这也使得明军的科技优势在后金鞑子面前无法完全施展。
这次的蜂窝煤,将会在全青州府推广售卖,所需的煤炭和煤炉子的数量,更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关系到整个青州府民众百姓冬日的供暖,虽然顾炎武做事非常稳妥,但赵无忌还是想要去看一眼,方才放心。
赵无忌刚刚穿戴整齐,却见孙曦匆匆而来,一大早登门来寻自己,想必是有要事发生。
孙曦上前拱手一礼,“大人,属下有要事禀报。”
“怎么?城管大队那边有什么事情吗?”赵无忌不解地问道。
“哦不是,大人误会了,属下昨晚收到高苑县孙知县一封信,因属下与他有旧,故此他托我将此信转交给大人。”说罢,孙曦自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赵无忌。
拿着书信,赵无忌并未马上拆开,高苑县知县,孙铨,嗯,似乎有些印象,四十多岁,高高瘦瘦的一个人,文质彬彬,平时不苟言笑,很是严肃正直,甚至有些迂腐的一个人,却不知他给自己写信是什么意思。
“孙知县说道,他的父亲此刻正在高苑县,想与大人见上一面。”孙曦继续说道。
“他的父亲?”赵无忌隐隐把握到了事情的核心。
“正是,孙知县的父亲乃是孙承宗老大人,前任兵部尚书,想必大人还不知道罢。”孙曦恭敬说道。
“孙承宗!”赵无忌眼中蓦然闪出精光,天启皇帝的老师,明朝末年的文坛领袖,曾任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辽东督师,一手打造了关宁锦防线,无论在兵事上,还是在学问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其才能和人品,在后世常常为人所称道。
半个时辰后,赵无忌带着李定国等人,骑着马匆匆离开了青州府,他此番前去的目标不是原定的临淄,而是高苑县,能够得到孙承宗这样大佬级牛人的邀请,赵无忌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反正煤矿那边有顾炎武看着,先见孙阁老才是头等大事。
赵无忌等人都是骑马,马速甚快,当天晚上,赵无忌等人便到了高苑县,此刻天色已晚,于是便找了家客栈歇息,准备明日一早,再去登门造访孙承宗。
次日一早,梳洗打扮整齐后,赵无忌带着李定国前往县衙,去见孙承宗。
得知青州知府赵无忌亲自前来,高苑县知县孙铨急忙出门迎接,见了赵无忌,拱手说道:“下官见过赵大人。”
“孙知县免礼,请问令尊可在府中?相烦通传一声,就说赵某特意前来拜访。”
“家父如今正在书房相候,请大人随我来。”赵无忌的到来,孙承宗早已吩咐过了,于是孙铨领着赵无忌,穿过几处院落后,来到了后院一间幽静的房子面前。
很朴素的一间房子,前面栽着一小片竹林,旁边还开出了一小块菜地,不过如今已是深秋,菜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干枯发黄的植物根茎,不时有寒风吹来,黄色的枯草随风起伏。
孙铨上前,轻轻地敲了敲门,“父亲,赵无忌赵大人前来看您了。”
很快,屋子里传来了一道略带沙哑的声音,“请赵大人进来罢。”
孙铨上前推开门,恭恭敬敬地请赵无忌进去,赵无忌走了进去,只见一个须发俱白的老者,身材消瘦,青衫布衣,半眯着眼睛,正坐在一张竹制的椅子上,看着自己。
想来这就是孙承宗了,赵无忌当即举步上前,深施一礼,“下官赵无忌,见过孙阁老。”
老者淡淡地摆了摆手,“赵大人请坐吧,不必客气,老夫老了,如今也不是什么阁老,一介山村野人而已。”
赵无忌依言在一旁坐下,依旧恭恭敬敬地侧身看着孙承宗,昔日的文坛领袖,辽东军曾经的中流砥柱,对这样一个人,如何尊重,都不为过。
老者眯着眼睛打量了赵无忌几眼,微微点头,“不错,不错,有几分袁承焕当年的样子。”
赵无忌顿时便有些受宠若惊,“下官何德何能,敢与袁督师相比,孙阁老谬赞了。”
老者将目光自赵无忌身上移了开去,望向窗外蔚蓝的天空,语气中隐隐有些感慨之意,似是想起了曾经很遥远的一些往事,“袁承焕那个蛮子,当年他若是能有你的几分机变圆滑,又岂会是那样的结局,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
赵无忌脸上的神情依然恭敬无比,身子也坐得端端正正,“袁督师的气节和才能,下官一直都钦佩的很。”
老者依旧眯眼看着窗外,“少年人不错,这样的身姿和气度,倒是与当年的曹文诏仿佛相似,假以时日,必成我大明威震一方之悍将,如此良将,赵大人可要珍惜。”
赵无忌知他说的是侍立在自己身后的李定国,自己来自后世,因此才知道南明战神李定国的厉害,而孙承宗不过瞥了李定国一眼,就能看出李定国的不凡之处,这等看人的毒辣眼光,当真了得。
暗自惊叹孙承宗的眼光之余,赵无忌便以眼神看向李定国,“宁宇,还不谢谢阁老夸奖。”
李定国健步上前,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末将李定国,多谢阁老夸奖!”
孙承宗看向面前的李定国,语气中也带上了几丝温暖之意,“李将军请起,老夫老了,你前程远大,将来正是你们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时候。”说罢,他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赵无忌。
“赵大人果然不愧是深为皇上信重的肱骨之臣,甫来青州不到半年,先是斗倒了王廷锡,如今又揭发了李懋芳的谋反阴谋,一举将山东官场涤荡得干干净净,此时的青州府,再无人可对你进行掣肘,如今正是赵大人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老夫对赵大人,也有厚望焉。”孙承宗不疾不徐地说道,面带微笑。
“怕只怕,留给下官,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赵无忌幽幽说道。
老者半眯着的眼睛蓦然睁开,精光四射之下,顿时把赵无忌也吓了一跳,身子不禁往后靠了靠。
不愧是曾手握数十万大军的辽东督师,见惯了几万人的生死和血肉之躯的消散,孙承宗的眼中,当真是有万千杀气在内,他突然一睁眼,便是赵无忌,也有些经受不住。
老者眼中精光一闪即逝,重新又眯起了眼睛,摄人的杀气消散不见,赵无忌面前的,依旧只是个须发俱白的普通老头,声音沙哑,“我大明锦绣江山,兵多将广,却不知赵大人此言,从何说起?”
第四百九十六章好自为之
赵无忌看着面前的老者,温和的声音中带着坚定,“我大明如今有三大害,西北天灾,悍匪流贼,以及后金鞑子,若把我大明比作一个人,那就是一个体内生病的病人,而身旁还有豺狼窥伺在旁,虎视眈眈,处境已经岌岌可危。”
“洪承畴,卢象升都是我朝难得的贤臣名将,有此二人在,区区流贼,成不了大气候;后金鞑子远在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实力与我大明,相差不止一筹,想要蛇吞大象,仍是痴心妄想。”孙承宗缓缓说道。
“孙阁老所言有理,此两者单独算起,均是不足为患,然若是两者同时发难,阁老以为如何?双拳如何能敌四手?”赵无忌一边看着孙承宗,一面暗自叹了一口气。
明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偶然性占据了很大的因素,正巧遇上了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而巧之又巧地,经过大明开国三百多年的安定日子,华夏的百姓人口数量在这时也繁衍到了最高峰。
天灾导致粮食减少,这与日益增多的人口形成了相当尖锐的矛盾,老百姓吃不饱饭,造反也是一条生路,这也是流贼的起源。
而极其凑巧地,如今的火器发展也正好处于一个即将突破的瓶颈期,火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使用效果暂时比冷兵器还要稍逊一筹,这也使得明军的科技优势在后金鞑子面前无法完全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