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309节
“哦,是不是你们很疑惑,为何为师向这些商户征收了大量的税费,结果他们的销售额反而大幅增长,赚的钱也比从前多了?”
“正是,实不相瞒,恩师连续对城中商户征收费用的做法,其实徒弟一开始心中是颇有微词的……”黄宗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赵无忌看了一眼自己的四个徒弟,又看了看孙曦,众人都是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赵无忌不慌不忙地端起茶盏,喝了口茶,这才开口跟他们解释了起来。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官以为,无论是多了还是少了,都不好。”
“我朝的商税一直都偏轻,而农税偏重,所以本官才会对这些商人征收城管费和卫生费,一来平衡商人和农民的税负,二来筹集资金,用于青州府城的建设,商人的税负本就偏轻,就算本官向他们加税,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本官并不担心会激起什么民变。”
“虽然向这些商人收取了十抽一这样的重税,然而这些商人的生意反而奇迹般的火爆起来,其关键,就在于本官忠实地遵循了‘用之于民’的理念,这些钱完全投入到了青州城的建设之中,而非用来中饱本官个人的私囊。”
“首先,本官打击了向商人吃拿卡要的不法官吏和敲诈勒索的地痞流氓,既减轻了这些商人的经营成本,也使得他们经商的安全感大大提升,使他们可以放心地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经营商铺中去。”
“随后,本官又用收来的费用,雇佣人手,清洁清扫街道,建立公厕,街道干净漂亮了,老百姓也愿意上街了,这样一来,这些商铺的客流量增加,所以销售额提升也不足为奇。”
“此外,本官还用这些钱,雇佣了大量的人手,修缮青州府外的官道,道路修好了,外地来青州府的客商和旅人也增加了,他们既然来到青州府,肯定多多少少都要消费一番,商铺,酒家,客栈等等都因此而受益。”
“最后,因为本官雇佣了大量的人手用来维护市政和修路,而这些人通过劳动获得了银钱,最终这些银钱他们也是要花掉的,比如说,原来他们没钱买米,如今有了活干,就有了钱,能买得起米了,这样一来,米行的生意就好了,原来没钱买漂亮衣服,如今有了钱,也能买衣服了,这样布行和丝绸庄的生意也好了。”
“所以说,本官向他们征收的这些税赋,其实是一种多赢,官府税收增加,百姓收入增加,商家的销售增加,这样不断循环,形成了一种向上的局面。”
“税收不是越少越好,而是看这些征收来的税费,最终是如何使用。”赵无忌最后总结道。
赵无忌这一番话说完,黄宗羲等人便都陷入了沉思,赵无忌的理论非常新奇,以前从未有人这么阐述过,然而实实在在的例子就在眼前,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第四百三十七章养殖的学问
“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多收税,对百姓也能有好处。”思考了半晌之后,归庄说道。
“税收太少肯定不好,就拿当今朝廷来说,,赈济灾民需要钱,养兵也需要粮饷,收税少了,可就没有钱去赈济和养兵;而税收重了也不行,税重伤民,如今朝廷征收的商税偏轻,而农税偏重,税赋全都压在农民身上,过重的税负导致农民造反的情况时有发生,高迎祥、张献忠等人莫不如此,税收的关键,在于收到的税费用于何处。”
“就以青州府来说,如今征收城管费、卫生费的结余,本官全部都妥善地留着,绝不私下挪用或是揣入自己的口袋,将来还是会以不同的方式,返回到民众手中,这样一来,收税对民众便是有利,这种情况下,本官收的费用越多,也越能为民众做更多的事,你们且耐心看,再过一年,青州府的城管费和卫生费还会大大增长,而青州府,也会变得更加繁华。”赵无忌信心满满地说道。
既然向商户收费,用收来的费用建设府县,进而反哺商业这种道路是可行的,赵无忌便准备把征收城管费和卫生费的范围扩大到整个青州府的各个县城,收了费也就有了义务,也就该干活了,于是不久,整个青州府到处都在轰轰烈烈地修路,清理街道,修建公厕,此外也有大量的贪腐官吏和地痞流氓被打击。
趁着冬天还未到来之际,赵无忌命令青州府内的所有县城,都要抓紧组织人手修缮道路,与以往官府的徭役不同,这次修缮道路的行为,是给钱的,也就是花钱雇工,至于工钱则从各个府县收上来的卫生费和城管费里出,钱不够的话,赵无忌会替他们补上,反正随着经济的繁荣,这些钱早晚都会回来的。
如今已是崇祯八年的九月,此时秋收已过,粮食早已收获完成,农民们正处于比较得闲的一种状态,百姓们都晓得修路是一件好事,又有钱拿,所以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估计十月之前,差不多能把整个青州府的道路全部修缮完成。
其实也是就把道路简单修缮下就好,起码要把道路上的坑洼之处填平了,利于车马的行走,待到明年开春之时,到时水泥工坊也该早已建好,赵无忌打算修建几条水泥路,水泥路又结实又平坦,首先一定要修建在比较重要的地方。
南阳河畔,学院的校舍和教室已经建设完毕,因工期紧,所以建设得比较简易,赵无忌的意思,也是等到明年开春后,待到砖窑建好,水泥工坊投产之后,再用砖头和水泥,把学院好好地重新翻修一遍。
南阳学院后面,也有一大片空地,此时周围已经建好了围栏,里面更是盖起了一排排简陋的房子,此时赵无忌正带着他手下的四个弟子,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几百只鸭子。
眼前的这些鸭子,花色不一,大小不一,并且从模样上来看,品种也是各自不同,这些鸭子都是赵无忌吩咐赵宁自各地采购而来,每个种类鸭子都买了二三十只。
青州府这里,水源众多,河流密布,非常适合养鸭,赵无忌记得后世饲养的鸭子,只需四十多天便可出栏,是非常好的肉类来源。
不过这个年代大明的鸭子似乎没有像后世那样生长的那么快的,听赵宁说,这些鸭子里面,生长最快的也要七十天出栏,相比后世,足足慢了一个月。
看着眼前这几百只嘎嘎叫着不停的鸭子,黄宗羲皱了皱眉,疑惑不解地向赵无忌问道:“弟子等人编纂书籍正在紧要之处,不知恩师为何将我等唤来此地?恩师如此看重这些鸭子,可有何深意?”
赵无忌回头看了几人一眼,点了点头:“今日为师带你们来的这个地方,便是一处巨大的畜牧场,规模大概是南阳学院的三倍之多,这里一共分成三大部分,最大的两部分乃是养鸭场和养猪场,养鸡场的规模稍微小一点,此处正是养鸭场。”
黄宗羲呵呵一笑:“恩师把弟子等人带到这里,郑重其事,莫非这养鸭养猪,也有学问不成?”
赵无忌正色说道:“这是自然,这里不但有学问,学问还很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太冲,你可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黄宗羲是有名的大儒,学术造诣极深,这点常识可难不倒他,“这句话出自史记,郦食其向汉高祖刘邦进谏,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不错,为师以为,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官,就是好官,想让老百姓满意,就一定要让他们吃好,吃饱,如今陕西遍地反贼,不就是因为他们吃不上饭所以才起来造反吗?若是他们能够吃饱,谁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你们说,养鸭,养猪重不重要?”
黄宗羲脸色微微一红,歉意地说道:“恩师说的对,是学生思虑不周。”
“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让鸭子长得又快又肥,下蛋也多,让民众吃到大量便宜的鸭肉和鸭蛋,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众人都点了点头,李定国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鸭子,说道:“徒儿愚钝,请问恩师,又该如何让这些鸭子长得又快,下蛋又多呢?”
“这就要看遗传了。”
“遗传?”
“不错,父母和子女的容貌往往相似,父母的一些特长和特点,子女也往往会继承下来,这就是遗传,鸭子也一样,有的鸭子天生便长得快,有的鸭子则天生长得慢,请看这里大概有几十种不同的鸭子,若是将其中生长最快的两种鸭子进行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会出现什么现象?”赵无忌一副循循善诱的老师样子。
归庄反应最快,“学生明白了,这样鸭子的下一代,想必也会遗传父母生长快速的特点。”
“不错,正是如此,若是就这样不断反复下去,每一代都挑选生长最快的两种鸭子进行繁殖,持续五六代之后,便可以得到一种生长速度快速无比的鸭子,这就是本官所说的,长得又快又肥的鸭子。”
李定国出身农家,年少时也曾饲养过鸡鸭,相对其他三人来说,对农活比较熟悉,于是问道:“徒儿当年也曾养过鸭子,从小鸭长成大鸭,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不知恩师所说的这种鸭子,生长速度有多快?”
赵无忌伸出四根手指,轻轻摇了摇:“若是为师估算不差的话,四十天,只需四十天,鸭子便可生长到四五斤,便可以出栏食用。”
众人顿时都是吃了一惊,四十天,把鸭子的生长期足足缩减了一半,众人都是头脑敏锐之人,很快便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黄宗羲喃喃说道:“这岂不是说,三个月内,可以养两次鸭子?这样一来,岂不是当年饲养的鸭子,数量便可翻上一倍。”
第四百三十八章再赴临淄
“格物致知,研究万物之理,研究如何让鸭子快速生长,这也是一门大学问,孔子曾经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先让老百姓吃饱饭,随后在教育他们,才会水到渠成,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这也是大智慧,大学问。”
“正是,实不相瞒,恩师连续对城中商户征收费用的做法,其实徒弟一开始心中是颇有微词的……”黄宗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赵无忌看了一眼自己的四个徒弟,又看了看孙曦,众人都是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赵无忌不慌不忙地端起茶盏,喝了口茶,这才开口跟他们解释了起来。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官以为,无论是多了还是少了,都不好。”
“我朝的商税一直都偏轻,而农税偏重,所以本官才会对这些商人征收城管费和卫生费,一来平衡商人和农民的税负,二来筹集资金,用于青州府城的建设,商人的税负本就偏轻,就算本官向他们加税,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本官并不担心会激起什么民变。”
“虽然向这些商人收取了十抽一这样的重税,然而这些商人的生意反而奇迹般的火爆起来,其关键,就在于本官忠实地遵循了‘用之于民’的理念,这些钱完全投入到了青州城的建设之中,而非用来中饱本官个人的私囊。”
“首先,本官打击了向商人吃拿卡要的不法官吏和敲诈勒索的地痞流氓,既减轻了这些商人的经营成本,也使得他们经商的安全感大大提升,使他们可以放心地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经营商铺中去。”
“随后,本官又用收来的费用,雇佣人手,清洁清扫街道,建立公厕,街道干净漂亮了,老百姓也愿意上街了,这样一来,这些商铺的客流量增加,所以销售额提升也不足为奇。”
“此外,本官还用这些钱,雇佣了大量的人手,修缮青州府外的官道,道路修好了,外地来青州府的客商和旅人也增加了,他们既然来到青州府,肯定多多少少都要消费一番,商铺,酒家,客栈等等都因此而受益。”
“最后,因为本官雇佣了大量的人手用来维护市政和修路,而这些人通过劳动获得了银钱,最终这些银钱他们也是要花掉的,比如说,原来他们没钱买米,如今有了活干,就有了钱,能买得起米了,这样一来,米行的生意就好了,原来没钱买漂亮衣服,如今有了钱,也能买衣服了,这样布行和丝绸庄的生意也好了。”
“所以说,本官向他们征收的这些税赋,其实是一种多赢,官府税收增加,百姓收入增加,商家的销售增加,这样不断循环,形成了一种向上的局面。”
“税收不是越少越好,而是看这些征收来的税费,最终是如何使用。”赵无忌最后总结道。
赵无忌这一番话说完,黄宗羲等人便都陷入了沉思,赵无忌的理论非常新奇,以前从未有人这么阐述过,然而实实在在的例子就在眼前,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第四百三十七章养殖的学问
“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多收税,对百姓也能有好处。”思考了半晌之后,归庄说道。
“税收太少肯定不好,就拿当今朝廷来说,,赈济灾民需要钱,养兵也需要粮饷,收税少了,可就没有钱去赈济和养兵;而税收重了也不行,税重伤民,如今朝廷征收的商税偏轻,而农税偏重,税赋全都压在农民身上,过重的税负导致农民造反的情况时有发生,高迎祥、张献忠等人莫不如此,税收的关键,在于收到的税费用于何处。”
“就以青州府来说,如今征收城管费、卫生费的结余,本官全部都妥善地留着,绝不私下挪用或是揣入自己的口袋,将来还是会以不同的方式,返回到民众手中,这样一来,收税对民众便是有利,这种情况下,本官收的费用越多,也越能为民众做更多的事,你们且耐心看,再过一年,青州府的城管费和卫生费还会大大增长,而青州府,也会变得更加繁华。”赵无忌信心满满地说道。
既然向商户收费,用收来的费用建设府县,进而反哺商业这种道路是可行的,赵无忌便准备把征收城管费和卫生费的范围扩大到整个青州府的各个县城,收了费也就有了义务,也就该干活了,于是不久,整个青州府到处都在轰轰烈烈地修路,清理街道,修建公厕,此外也有大量的贪腐官吏和地痞流氓被打击。
趁着冬天还未到来之际,赵无忌命令青州府内的所有县城,都要抓紧组织人手修缮道路,与以往官府的徭役不同,这次修缮道路的行为,是给钱的,也就是花钱雇工,至于工钱则从各个府县收上来的卫生费和城管费里出,钱不够的话,赵无忌会替他们补上,反正随着经济的繁荣,这些钱早晚都会回来的。
如今已是崇祯八年的九月,此时秋收已过,粮食早已收获完成,农民们正处于比较得闲的一种状态,百姓们都晓得修路是一件好事,又有钱拿,所以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估计十月之前,差不多能把整个青州府的道路全部修缮完成。
其实也是就把道路简单修缮下就好,起码要把道路上的坑洼之处填平了,利于车马的行走,待到明年开春之时,到时水泥工坊也该早已建好,赵无忌打算修建几条水泥路,水泥路又结实又平坦,首先一定要修建在比较重要的地方。
南阳河畔,学院的校舍和教室已经建设完毕,因工期紧,所以建设得比较简易,赵无忌的意思,也是等到明年开春后,待到砖窑建好,水泥工坊投产之后,再用砖头和水泥,把学院好好地重新翻修一遍。
南阳学院后面,也有一大片空地,此时周围已经建好了围栏,里面更是盖起了一排排简陋的房子,此时赵无忌正带着他手下的四个弟子,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几百只鸭子。
眼前的这些鸭子,花色不一,大小不一,并且从模样上来看,品种也是各自不同,这些鸭子都是赵无忌吩咐赵宁自各地采购而来,每个种类鸭子都买了二三十只。
青州府这里,水源众多,河流密布,非常适合养鸭,赵无忌记得后世饲养的鸭子,只需四十多天便可出栏,是非常好的肉类来源。
不过这个年代大明的鸭子似乎没有像后世那样生长的那么快的,听赵宁说,这些鸭子里面,生长最快的也要七十天出栏,相比后世,足足慢了一个月。
看着眼前这几百只嘎嘎叫着不停的鸭子,黄宗羲皱了皱眉,疑惑不解地向赵无忌问道:“弟子等人编纂书籍正在紧要之处,不知恩师为何将我等唤来此地?恩师如此看重这些鸭子,可有何深意?”
赵无忌回头看了几人一眼,点了点头:“今日为师带你们来的这个地方,便是一处巨大的畜牧场,规模大概是南阳学院的三倍之多,这里一共分成三大部分,最大的两部分乃是养鸭场和养猪场,养鸡场的规模稍微小一点,此处正是养鸭场。”
黄宗羲呵呵一笑:“恩师把弟子等人带到这里,郑重其事,莫非这养鸭养猪,也有学问不成?”
赵无忌正色说道:“这是自然,这里不但有学问,学问还很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太冲,你可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黄宗羲是有名的大儒,学术造诣极深,这点常识可难不倒他,“这句话出自史记,郦食其向汉高祖刘邦进谏,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不错,为师以为,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官,就是好官,想让老百姓满意,就一定要让他们吃好,吃饱,如今陕西遍地反贼,不就是因为他们吃不上饭所以才起来造反吗?若是他们能够吃饱,谁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你们说,养鸭,养猪重不重要?”
黄宗羲脸色微微一红,歉意地说道:“恩师说的对,是学生思虑不周。”
“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让鸭子长得又快又肥,下蛋也多,让民众吃到大量便宜的鸭肉和鸭蛋,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众人都点了点头,李定国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鸭子,说道:“徒儿愚钝,请问恩师,又该如何让这些鸭子长得又快,下蛋又多呢?”
“这就要看遗传了。”
“遗传?”
“不错,父母和子女的容貌往往相似,父母的一些特长和特点,子女也往往会继承下来,这就是遗传,鸭子也一样,有的鸭子天生便长得快,有的鸭子则天生长得慢,请看这里大概有几十种不同的鸭子,若是将其中生长最快的两种鸭子进行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会出现什么现象?”赵无忌一副循循善诱的老师样子。
归庄反应最快,“学生明白了,这样鸭子的下一代,想必也会遗传父母生长快速的特点。”
“不错,正是如此,若是就这样不断反复下去,每一代都挑选生长最快的两种鸭子进行繁殖,持续五六代之后,便可以得到一种生长速度快速无比的鸭子,这就是本官所说的,长得又快又肥的鸭子。”
李定国出身农家,年少时也曾饲养过鸡鸭,相对其他三人来说,对农活比较熟悉,于是问道:“徒儿当年也曾养过鸭子,从小鸭长成大鸭,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不知恩师所说的这种鸭子,生长速度有多快?”
赵无忌伸出四根手指,轻轻摇了摇:“若是为师估算不差的话,四十天,只需四十天,鸭子便可生长到四五斤,便可以出栏食用。”
众人顿时都是吃了一惊,四十天,把鸭子的生长期足足缩减了一半,众人都是头脑敏锐之人,很快便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黄宗羲喃喃说道:“这岂不是说,三个月内,可以养两次鸭子?这样一来,岂不是当年饲养的鸭子,数量便可翻上一倍。”
第四百三十八章再赴临淄
“格物致知,研究万物之理,研究如何让鸭子快速生长,这也是一门大学问,孔子曾经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先让老百姓吃饱饭,随后在教育他们,才会水到渠成,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这也是大智慧,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