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306节
“本官打算在这边建几个工坊,所以就过来看看。”赵无忌直言不讳。
“大人的商才,有目共睹,若是来此开办工坊的话,想必临淄县的百姓也会受益匪浅,大人此举,实乃利国利民的行为。”果然猜中了赵无忌的来意,连元心中有些得意,急忙一记马屁送上。
“不知连知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本官?”赵无忌对他已有欣赏之意,于是打算考较考较他。
连元何等聪明,早已明白赵无忌之意,他想了一想,便说道:“下官以为大人的当务之急,应是尽快修缮道路,青州至临淄的这条官道,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车马坎坷难行,将来道路修好之后,大人工坊生产出的各类物品,才能方便运往我大明各地,只有道路畅通,方便商贾来往,商业方能发达,属下建议大人可以下令,命青州各地府县,于此农闲之时,募集人手,趁机修缮各地破败的道路。”
“哦。”赵无忌没有想到他竟然有此等见识,居然还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对他更是刮目相看,“连知县有心了,此番见识,恰与本官不谋而合。”
连元受到鼓励,心中更添了几分自信,“此外,下官听说大人一手创建了和记商行,还负有为皇上赚钱,解决财政缺口的任务?”
赵无忌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怎么,连知县对商业一道,也有研究?”
连元脸上一片谦卑之态,小心翼翼地说道:“下官不敢说有什么研究,不过偶然之间,替大人想出了一个赚钱的生意,不知大人可有兴趣。”
看着连元那张圆圆的胖脸,赵无忌内心深处当真是十分惊讶,大明的官僚,一向以商人为贱业,文人以经商为耻,本以为自己经营商业,已经算是大明读书人中的异类了,没想到在这临淄县,居然碰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异类。
这家伙,当真是儒家教育的进士出身吗?赵无忌暗暗想着,嘴上却说:“连知县既然有所得,不妨说来听听,本官向来赏罚分明,若是这生意当真赚钱,本官不会吝惜银钱,定会重金买下你的创意。”
连元微微一笑,不说那生意,却说起了报纸,“据下官所知,京城晚报和万达茶楼都是大人的产业,这临淄县内,也有京城晚报的驻点,每日从自京师运来一批报纸,在此地售卖,下官想来,这运送报纸的成本,不低罢?”
赵无忌心想这成本何止是不低,简直是很高,临淄一地,大约一千份报纸,需两匹快马驮运,自京师到此,每天一趟,成本可想而知。
“下官的意思,反正也是做了,不如就做个大的,如今大明境内,谁不知道和记商行是皇家的商行,有这层背景在,大人大可利用报纸的运输网络,开拓出一条通达大明全境的运输网络出来,不仅仅运送报纸,还可以将山东的特产,运往京师售卖,再将京师的特产,运来山东,异地交易本就利润惊人,和记有皇家背景,一路之上,谁敢对皇上的商行收税收费?如此一来,成本较其他商家更是低了一半有余,这节省下来的成本,岂不全都是利润?”
赵无忌听了,大喜过望,急忙起身指着连元道:“不错,利润绝对惊人,连知县,你这个建议,非常好!”
如今吏治败坏,贪官污吏一路设卡收费收税者多如牛毛,大大增添了商品运输的成本,因此在山东卖一文钱的东西,到了京师,售价往往就能翻上好几倍,若是能省下这些苛捐杂税,将其全部转化成利润,那显然不是一笔小数。
此外,如今世道颇不太平,商队出行通常都要雇佣保镖,也就是镖行,这又是一大笔成本,若是运气不好碰上大股贼人,丢失了货物还算是最好结局,最怕就是有心狠手辣的贼人,杀人灭口,人财两空,如此种种,导致商品运输的成本更是惊人。
运输安全对赵无忌来说,却也不是问题,他手下自有大批精兵强将,正好可以派出人手,充作免费的护卫,兼以练兵,此外,一般的贼人也不敢轻易动皇上的商行,李自成,高迎祥那样的悍匪除外,闯王高迎祥连崇祯的祖坟都敢刨,打劫个崇祯的商行一点压力都没有。
而普通的贼人就不同了,他们平时打劫商人商队,官府一般不爱管,也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但要是劫了皇上的商行货物,那性质可就是完全不同,到时他们便是拼着两败俱伤,也一定要打掉这群匪人的。
这是为何?和记是皇家产业,可轻易上达天听,若是这和记的掌柜,过年过节进宫时,无意中在皇上提一嘴,“某某地治安不好,和记的商队在那里经常遇袭。”之类的话,那当地的官员基本就要凉凉了,连地方的治安都搞不好,可见当地官吏之昏庸无能,皇上要你何用?罢官都是轻的,重者还要入罪呢。
所以只要不是脑子不清醒的山贼,就不会去袭击皇商,除非他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命长了。
连元提出的这个建议,非常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第四百三十三章办学
赵无忌看着眼前的连元,暗自赞许,不错,是个人才,有想法,有才干,这样的人,可以重用。
“你这个建议,本官很喜欢,作为回报,本官会赏赐你两千两银子,作为你献上良策的报酬。”赵无忌笑眯眯地看着连元。
“下官为大人效力,已经是难得的荣幸,哪里还敢让大人破费。”连元依旧是一副很恭敬的样子。
嗯,不但有能力,还很谦虚,“这个建议对本官很有用,连知县就不必推脱了,这是你应得的酬劳,两千两银子,稍后本官便会送到你的府中。”
“连知县,好好干吧,朝廷如今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勉励下级,却又像是隐晦地封官许愿。
连元似是心领神会,满脸的激动之色:“下官惶恐,还望大人多多栽培。”
如愿得到知府大人的赏识,升迁有望,又得了两千两银子的奖赏,连元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酒宴之后,他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一面派人前去县衙,将县衙内的县志取出,供顾炎武查阅临淄县矿藏的线索,一面又派了两个小吏和十多个衙役跟随顾炎武一起行动,为他勘探矿藏提供方便。
工坊的选址要在确定了矿藏的位置之后才能确定,总是要选在离矿藏近一些的地方,这样运输也方便,顾炎武带着一群工匠前去找矿,赵无忌眼看已无事可做,便辞别了连元,带人返回了青州府。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者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后者说明教育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本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赵无忌打算尽快把学校建立起来,于是第二天,整个青州府都在流传着一则消息,江南有名的大豪商庆记商行,将建立一所免费教学的学院,由青州知府赵无忌赵大人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学院招收八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入学,免费提供食宿,每月还有五百文钱的补贴,唯一的条件是学业结束后,必须与庆记商行或和记商行签订一份长达二十年的长约,为两家商行工作。
青州府的万达茶楼全面开动起来,每个茶楼都在传播着这条消息,并且特意说明,外地的小孩也可以入学,不限男女,无需任何条件,这也意味着,为那些家中有孩子的难民提供了一条生路。
学校选址在青州城的南阳河畔,所以赵无忌将其命名为南阳书院,工匠们连夜在这里建设起了几座小屋,作为报名处,小屋背后,一些工匠带着雇工们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开挖地基,准备开始建设这座南阳书院。
李谦吉曾送了赵无忌两万两银子,赵无忌拿出了五千两银子,他准备把这座书院建设成后世清华北大那种水平。
要是达不到北大清华的水平,那么达到蓝翔的标准也可以,这所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那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而是为了培养那种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业革命,所急需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消息传出的当天,报名处便被汹涌而来的民众挤爆了。
读书人基本对此都是不屑一顾,他们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谋得一官半职,而不是为了学成后加入庆记,成为庆记的雇工。
挤爆报名处的民众,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和那些难民们。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八岁到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生长发育的需求,饭量也是极大,家里穷一些的家长早就为他们的饭钱发愁了。
听闻南阳书院招收学生,包吃包住,免费教授学业,每月还发钱,学成之后还会被安排进庆记商行,捧上金饭碗,这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条件了。
这年头,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的,要么去做小生意,早早地开始赚钱,要么去做学徒,以期学得一门手艺谋生,学徒可是很苦的,没工钱不说,地位也极为低下,师父打死徒弟都不用偿命,与师父家的奴仆无异,学成之后还要为师父免费干若干年的活,虽然当学徒很不划算,但还是有很多穷人迫于无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学徒。
至于那些难民,家中有一个孩子上学,去学习本领,不但省去了孩子的伙食,还能给家里带来五百文钱的额外收入,要知道一般的市井小贩,辛苦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一两贯钱而已,若是再刨去吃穿住行的费用,净收入到手,未必比五百文多多少,所以报名的人十分踊跃,城外的难民几乎占了六成,还有四成是青州本地的百姓。
赵无忌对学生不限名额,在他看来,工业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越多越好,这些人将来都是工业革命的火种,哪怕是烧掉再多的钱,赵无忌也要做下去,正如那句话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一天就招了七百多人,赵无忌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吩咐手下尽量加快建设书院的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南阳书院建设好。
“大人的商才,有目共睹,若是来此开办工坊的话,想必临淄县的百姓也会受益匪浅,大人此举,实乃利国利民的行为。”果然猜中了赵无忌的来意,连元心中有些得意,急忙一记马屁送上。
“不知连知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本官?”赵无忌对他已有欣赏之意,于是打算考较考较他。
连元何等聪明,早已明白赵无忌之意,他想了一想,便说道:“下官以为大人的当务之急,应是尽快修缮道路,青州至临淄的这条官道,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车马坎坷难行,将来道路修好之后,大人工坊生产出的各类物品,才能方便运往我大明各地,只有道路畅通,方便商贾来往,商业方能发达,属下建议大人可以下令,命青州各地府县,于此农闲之时,募集人手,趁机修缮各地破败的道路。”
“哦。”赵无忌没有想到他竟然有此等见识,居然还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对他更是刮目相看,“连知县有心了,此番见识,恰与本官不谋而合。”
连元受到鼓励,心中更添了几分自信,“此外,下官听说大人一手创建了和记商行,还负有为皇上赚钱,解决财政缺口的任务?”
赵无忌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怎么,连知县对商业一道,也有研究?”
连元脸上一片谦卑之态,小心翼翼地说道:“下官不敢说有什么研究,不过偶然之间,替大人想出了一个赚钱的生意,不知大人可有兴趣。”
看着连元那张圆圆的胖脸,赵无忌内心深处当真是十分惊讶,大明的官僚,一向以商人为贱业,文人以经商为耻,本以为自己经营商业,已经算是大明读书人中的异类了,没想到在这临淄县,居然碰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异类。
这家伙,当真是儒家教育的进士出身吗?赵无忌暗暗想着,嘴上却说:“连知县既然有所得,不妨说来听听,本官向来赏罚分明,若是这生意当真赚钱,本官不会吝惜银钱,定会重金买下你的创意。”
连元微微一笑,不说那生意,却说起了报纸,“据下官所知,京城晚报和万达茶楼都是大人的产业,这临淄县内,也有京城晚报的驻点,每日从自京师运来一批报纸,在此地售卖,下官想来,这运送报纸的成本,不低罢?”
赵无忌心想这成本何止是不低,简直是很高,临淄一地,大约一千份报纸,需两匹快马驮运,自京师到此,每天一趟,成本可想而知。
“下官的意思,反正也是做了,不如就做个大的,如今大明境内,谁不知道和记商行是皇家的商行,有这层背景在,大人大可利用报纸的运输网络,开拓出一条通达大明全境的运输网络出来,不仅仅运送报纸,还可以将山东的特产,运往京师售卖,再将京师的特产,运来山东,异地交易本就利润惊人,和记有皇家背景,一路之上,谁敢对皇上的商行收税收费?如此一来,成本较其他商家更是低了一半有余,这节省下来的成本,岂不全都是利润?”
赵无忌听了,大喜过望,急忙起身指着连元道:“不错,利润绝对惊人,连知县,你这个建议,非常好!”
如今吏治败坏,贪官污吏一路设卡收费收税者多如牛毛,大大增添了商品运输的成本,因此在山东卖一文钱的东西,到了京师,售价往往就能翻上好几倍,若是能省下这些苛捐杂税,将其全部转化成利润,那显然不是一笔小数。
此外,如今世道颇不太平,商队出行通常都要雇佣保镖,也就是镖行,这又是一大笔成本,若是运气不好碰上大股贼人,丢失了货物还算是最好结局,最怕就是有心狠手辣的贼人,杀人灭口,人财两空,如此种种,导致商品运输的成本更是惊人。
运输安全对赵无忌来说,却也不是问题,他手下自有大批精兵强将,正好可以派出人手,充作免费的护卫,兼以练兵,此外,一般的贼人也不敢轻易动皇上的商行,李自成,高迎祥那样的悍匪除外,闯王高迎祥连崇祯的祖坟都敢刨,打劫个崇祯的商行一点压力都没有。
而普通的贼人就不同了,他们平时打劫商人商队,官府一般不爱管,也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但要是劫了皇上的商行货物,那性质可就是完全不同,到时他们便是拼着两败俱伤,也一定要打掉这群匪人的。
这是为何?和记是皇家产业,可轻易上达天听,若是这和记的掌柜,过年过节进宫时,无意中在皇上提一嘴,“某某地治安不好,和记的商队在那里经常遇袭。”之类的话,那当地的官员基本就要凉凉了,连地方的治安都搞不好,可见当地官吏之昏庸无能,皇上要你何用?罢官都是轻的,重者还要入罪呢。
所以只要不是脑子不清醒的山贼,就不会去袭击皇商,除非他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命长了。
连元提出的这个建议,非常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第四百三十三章办学
赵无忌看着眼前的连元,暗自赞许,不错,是个人才,有想法,有才干,这样的人,可以重用。
“你这个建议,本官很喜欢,作为回报,本官会赏赐你两千两银子,作为你献上良策的报酬。”赵无忌笑眯眯地看着连元。
“下官为大人效力,已经是难得的荣幸,哪里还敢让大人破费。”连元依旧是一副很恭敬的样子。
嗯,不但有能力,还很谦虚,“这个建议对本官很有用,连知县就不必推脱了,这是你应得的酬劳,两千两银子,稍后本官便会送到你的府中。”
“连知县,好好干吧,朝廷如今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勉励下级,却又像是隐晦地封官许愿。
连元似是心领神会,满脸的激动之色:“下官惶恐,还望大人多多栽培。”
如愿得到知府大人的赏识,升迁有望,又得了两千两银子的奖赏,连元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酒宴之后,他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一面派人前去县衙,将县衙内的县志取出,供顾炎武查阅临淄县矿藏的线索,一面又派了两个小吏和十多个衙役跟随顾炎武一起行动,为他勘探矿藏提供方便。
工坊的选址要在确定了矿藏的位置之后才能确定,总是要选在离矿藏近一些的地方,这样运输也方便,顾炎武带着一群工匠前去找矿,赵无忌眼看已无事可做,便辞别了连元,带人返回了青州府。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者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后者说明教育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本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赵无忌打算尽快把学校建立起来,于是第二天,整个青州府都在流传着一则消息,江南有名的大豪商庆记商行,将建立一所免费教学的学院,由青州知府赵无忌赵大人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学院招收八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入学,免费提供食宿,每月还有五百文钱的补贴,唯一的条件是学业结束后,必须与庆记商行或和记商行签订一份长达二十年的长约,为两家商行工作。
青州府的万达茶楼全面开动起来,每个茶楼都在传播着这条消息,并且特意说明,外地的小孩也可以入学,不限男女,无需任何条件,这也意味着,为那些家中有孩子的难民提供了一条生路。
学校选址在青州城的南阳河畔,所以赵无忌将其命名为南阳书院,工匠们连夜在这里建设起了几座小屋,作为报名处,小屋背后,一些工匠带着雇工们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开挖地基,准备开始建设这座南阳书院。
李谦吉曾送了赵无忌两万两银子,赵无忌拿出了五千两银子,他准备把这座书院建设成后世清华北大那种水平。
要是达不到北大清华的水平,那么达到蓝翔的标准也可以,这所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那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而是为了培养那种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业革命,所急需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消息传出的当天,报名处便被汹涌而来的民众挤爆了。
读书人基本对此都是不屑一顾,他们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谋得一官半职,而不是为了学成后加入庆记,成为庆记的雇工。
挤爆报名处的民众,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和那些难民们。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八岁到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生长发育的需求,饭量也是极大,家里穷一些的家长早就为他们的饭钱发愁了。
听闻南阳书院招收学生,包吃包住,免费教授学业,每月还发钱,学成之后还会被安排进庆记商行,捧上金饭碗,这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条件了。
这年头,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的,要么去做小生意,早早地开始赚钱,要么去做学徒,以期学得一门手艺谋生,学徒可是很苦的,没工钱不说,地位也极为低下,师父打死徒弟都不用偿命,与师父家的奴仆无异,学成之后还要为师父免费干若干年的活,虽然当学徒很不划算,但还是有很多穷人迫于无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学徒。
至于那些难民,家中有一个孩子上学,去学习本领,不但省去了孩子的伙食,还能给家里带来五百文钱的额外收入,要知道一般的市井小贩,辛苦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一两贯钱而已,若是再刨去吃穿住行的费用,净收入到手,未必比五百文多多少,所以报名的人十分踊跃,城外的难民几乎占了六成,还有四成是青州本地的百姓。
赵无忌对学生不限名额,在他看来,工业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越多越好,这些人将来都是工业革命的火种,哪怕是烧掉再多的钱,赵无忌也要做下去,正如那句话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一天就招了七百多人,赵无忌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吩咐手下尽量加快建设书院的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南阳书院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