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83节
团圆阁内供奉的乃是佛教的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救众生,三官庙乃是一座佛教道教相结合的庙宇,游走于道观之中,赵无忌居然还发现了一座戏楼,令他惊奇不已,这座庙宇给人的感觉似是无所不包一般。
房间早已拾掇完毕,于是赵无忌便辞了青云道长,回到了自己的屋子,他歇了一会,便使人前去唤来商敬石和夏允彝,吩咐将那状纸也拿过来。
赵无忌料定这个案子,必是王廷锡给自己安排下的又一难题,看张祥的神态,他应该是无力解决此案,案子这才拖了下来,直至他今日来到。
不多时,商敬石与夏允彝两人双双来到了赵无忌的房间之中,夏允彝拿着手中的状纸,眉头紧锁,看着赵无忌说道:“属下刚才粗略看了下这个状纸,又跟那李师爷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这个案子,当真是有些棘手,难怪张祥张大人,迟迟没有断案。”
“怎么,又涉及到了什么大人物?难道还是德王不成?”赵无忌故作轻松地开着玩笑。
夏允彝一脸严肃:“大人,这个案子倒是没什么背景,就是蹊跷古怪之极,属下一时也理不出头绪。”
第三百九十九章线索
案子是这样的,此案发生的地点正好就是赵无忌曾经路过的博兴县,受害人李大,是一名商人。
两个月前,李大打算前往江南做生意,于是和一个船夫谈定,坐他的船,前去江南,然而当天,到了约定的时辰很久,船夫也没有等到李大的来临,于是前去李大家中询问,李大的妻子周氏却说李大早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带着做生意的五十两银子本钱匆匆出门了,说是要前去江边坐船出发。
从此之后,李大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见踪影,李大的妻子,曾是青州府群芳阁的伶人,貌美非常,其后遇上李大,两人一见钟情,李大花费重金替她赎了身,两人这才成亲,李大失踪之后,顿时乡里谣言四起。
眼看李大失踪后久久不归,李大的弟弟李二,一纸诉状将嫂子周氏告上了县里,控告她勾结奸夫,图财害命,谋害亲夫,博兴县的陈知县见了状子,不敢怠慢,当即把李二,周氏及那个船夫一起传到了县衙大堂上。
周氏坚称丈夫一早便出了门,其后的事情她并不知道,船夫也是一口咬定从未见到李大前来,所以才前往李大家中询问,李二则认为嫂子一向不守妇道,必定是嫂子勾结奸夫,害了哥哥的性命。
博兴县的陈知县眼看三人都是言之凿凿,各执一词,颇为头疼,于是又派遣捕快前往李大住所附近明察暗访,发现并没有人看到李大前去江边,兼又见到周氏生的十分妖娆貌美,于是便采信了李二的说法,认为是周氏谋害亲夫,便将周氏严刑拷打,命她供出作案始末及李大的下落。
周氏虽然是一柔弱女子,性子却是十分强韧,历经十数次刑罚,依旧只是哭着喊冤,陈知县见她坚决不肯招认,也不敢再用大刑,唯恐她熬不住死过去了,由于没有犯人的招认口供,这案子没法结案,结果就这么一直拖下来了。
周氏有个哥哥,得知自己亲妹入狱,大惊之下前去探望,在牢里见了妹妹的惨状,兄妹两人抱头痛哭,周氏对哥哥坚称自己从未杀害亲夫,他哥哥从小与妹妹一起长大,自然便是深信不疑,出来之后,便是一纸诉状,上诉到了青州府。
青州府知府张祥见了状子,又询问了案情,也是头疼不已,这案子毫无线索可言,李大的尸体一直没有发现,周氏也坚决不招供,既无作案的证据,又无凶手的供词,张祥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得将此案暂时搁置不提。
这一晃便过了两个月,眼看新任知府大人到任,周氏的哥哥不知从何处得了消息,说是新任知府在登云楼赴宴,于是便早早来到登云楼外,待到赵无忌出来的时候,挺身出来替妹妹喊冤。
跟赵无忌讲述完案情后,夏允彝捻着胡子不住地摇头,“此案线索太少,并且已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收集线索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强,不过以属下看来,目前的情况对周氏很不利,她说丈夫一早便出了门,却没有人在她家到船夫处的路上看到李大,这一点殊为可疑。”
赵无忌皱着眉头想了半晌,说道:“也不尽然,李大要赶远路,出门之时必然极早,天还没亮的时候,路上行人本就稀少,再加上光线暗淡,看不清面目,便是没有被人看到,也是正常之理。”
夏允彝眉毛一挑:“难道是那船夫见财起意,谋财害命?”,他随即又摇了摇头,“不过,却没有证据,此案的线索实在太少了。”
赵无忌也是叹了一口气:“博兴县的陈知县此事做的欠妥,几乎没有收集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和证据,便匆忙断案,这案子拖了两个月,当时便是有些蛛丝马迹,此刻想必也已湮没不见,破案的难度大大增加。”
凝神想了一会后,赵无忌取了状纸,放在桌上细细观看,夏允彝捻着胡子,闭着眼睛,坐在椅子上思考破案之法,商敬石身为武将,破案他并不擅长,只是侍立在一旁,替赵无忌干着急。
李定国作为赵无忌手下的武将和弟子,一向跟随在赵无忌身前身后,他想了一会,便轻声说道:“师父,弟子以为,凶手应不是周氏,而是另有其人。”
“哦?你说说看。”赵无忌头也不抬,依旧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周氏哥哥递上来的状纸。
“周氏乃柔弱妇人,若是与人勾搭成奸,谋害亲夫,则必有奸夫出现,她一人很难既谋害了李大,又能将此事遮盖的天衣无缝,然而此案中,无论陈知县还是李二,都没有找到这个奸夫,因此弟子以为,周氏勾搭奸夫谋害李大,这一点是不成立的,周氏应该是冤枉的。”
商敬石听了,不赞同的摇了摇头:“宁宇,没有找到奸夫,并不是说奸夫就不存在啊。”
“可是,周氏若是有了奸夫,左邻右舍应该会有所察觉……”
夏允彝摇了摇头,“这个刚才李师爷和我说过了,李大的宅子在村中的位置比较偏僻,平时都很少有人路过那里,周氏便是有了奸情,也很难被发现。”
三个人慢慢开始在那里讨论起了案情,赵无忌对三人的声音恍若未闻,只是专心地看着那张状纸,目光如雄鹰般锐利无比,他似是想透过这状纸上的字字句句,一直看到最深处,拨开迷雾,看穿事情的真相,为死去的李大讨还一个公道。
蓦地,赵无忌的眼神一亮,他的目光在状纸上某一处停留了许久,慢慢地,嘴角浮现起了一丝神秘的微笑,喃喃说道:“原来真相是在这里,果然,魔鬼就隐藏在细节中!”
李定国听了,十分讶异,“师父,你说什么?你发现真相了?”
赵无忌转眼看向三人,眼中充满了兴奋和得意,“不错,凶手虽然狡猾,却在这份状纸上露出了马脚,若这份状纸为真,本官所料不差,凶手身份早已呼之欲出,宁宇,为师考一考你,你好好看看这份状纸,应该能看出来一些什么。”
随手将状纸递给了李定国,赵无忌又看向夏允彝:“夏先生,请你派人前去博兴县,将有关此案的一切卷宗,人犯周氏,被害人的弟弟李二,还有那个船夫都带到青州府来,另外请博兴县的陈知县,还有那个主簿孙曦,前来青州府,另外再传唤周氏的哥哥,三日后,本官要当众断案!”
第四百章不眠之夜
夏允彝、商敬石二人看到赵无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知他已有了对策,也是开怀不已,商敬石赞道:“还是大人厉害,一出手便找到了凶手,比之陈知县,张知府,高了不知多少筹。”
赵无忌笑着摇了摇头,“商将军,话不是这么说的,尺有所长,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比如张知府的道德文章和诗词,本官也是很佩服的。”
话音刚落,厢房外便传来一名小道士低低的声音:“赵大人,外面有几个文士求见。”
赵无忌上前推开房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小道士,便问道:“究竟是谁,前来求见本官?”
“一共四人,为首的是青州府有名大儒王吉之,这几人经常陪同张知府谈论文章的,他们得知大人乃是江南第一才子,仰慕大人的文名,特意前来拜访。”小道士很恭敬地回答道。
赵无忌的脸顿时便黑了下去:“不见不见,本官很忙,没时间和他们谈诗论词,请他们回去罢。”说罢,便关上了房门。
回头看到夏允彝和商敬石,赵无忌叹了一口气:“文章诗词不是不好,不过此时我大明内忧外患重重,正是危急存亡之秋,此时需要的乃是踏实实干,而不是锦绣文章。”
夏允彝点了点头:“大人所言极是。”
赵无忌看着墙角处厚厚的一堆书籍,又说道:“然而怎么干,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有的人会在河边,日积月累,将铁棒磨成绣花针,有的人却可以利用蒸汽机,快速地将铁棒在最短时间内捶打成铁针,这就是普通人和人才的区别。”
“山东向来是孔圣人的故乡,诗文飘香之地,书香教化之所,本官决定了,要在这里,教育出一批人才来,此外,教材的编写乃是第一要务,夏先生,本官打算与你,还有宋先生,宁人一同担此重任。”
夏允彝的目光也投向了那一堆书籍:“这莫非是大人自那钦天监色目人汤若望,那里讨要来的书?”
房间早已拾掇完毕,于是赵无忌便辞了青云道长,回到了自己的屋子,他歇了一会,便使人前去唤来商敬石和夏允彝,吩咐将那状纸也拿过来。
赵无忌料定这个案子,必是王廷锡给自己安排下的又一难题,看张祥的神态,他应该是无力解决此案,案子这才拖了下来,直至他今日来到。
不多时,商敬石与夏允彝两人双双来到了赵无忌的房间之中,夏允彝拿着手中的状纸,眉头紧锁,看着赵无忌说道:“属下刚才粗略看了下这个状纸,又跟那李师爷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这个案子,当真是有些棘手,难怪张祥张大人,迟迟没有断案。”
“怎么,又涉及到了什么大人物?难道还是德王不成?”赵无忌故作轻松地开着玩笑。
夏允彝一脸严肃:“大人,这个案子倒是没什么背景,就是蹊跷古怪之极,属下一时也理不出头绪。”
第三百九十九章线索
案子是这样的,此案发生的地点正好就是赵无忌曾经路过的博兴县,受害人李大,是一名商人。
两个月前,李大打算前往江南做生意,于是和一个船夫谈定,坐他的船,前去江南,然而当天,到了约定的时辰很久,船夫也没有等到李大的来临,于是前去李大家中询问,李大的妻子周氏却说李大早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带着做生意的五十两银子本钱匆匆出门了,说是要前去江边坐船出发。
从此之后,李大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见踪影,李大的妻子,曾是青州府群芳阁的伶人,貌美非常,其后遇上李大,两人一见钟情,李大花费重金替她赎了身,两人这才成亲,李大失踪之后,顿时乡里谣言四起。
眼看李大失踪后久久不归,李大的弟弟李二,一纸诉状将嫂子周氏告上了县里,控告她勾结奸夫,图财害命,谋害亲夫,博兴县的陈知县见了状子,不敢怠慢,当即把李二,周氏及那个船夫一起传到了县衙大堂上。
周氏坚称丈夫一早便出了门,其后的事情她并不知道,船夫也是一口咬定从未见到李大前来,所以才前往李大家中询问,李二则认为嫂子一向不守妇道,必定是嫂子勾结奸夫,害了哥哥的性命。
博兴县的陈知县眼看三人都是言之凿凿,各执一词,颇为头疼,于是又派遣捕快前往李大住所附近明察暗访,发现并没有人看到李大前去江边,兼又见到周氏生的十分妖娆貌美,于是便采信了李二的说法,认为是周氏谋害亲夫,便将周氏严刑拷打,命她供出作案始末及李大的下落。
周氏虽然是一柔弱女子,性子却是十分强韧,历经十数次刑罚,依旧只是哭着喊冤,陈知县见她坚决不肯招认,也不敢再用大刑,唯恐她熬不住死过去了,由于没有犯人的招认口供,这案子没法结案,结果就这么一直拖下来了。
周氏有个哥哥,得知自己亲妹入狱,大惊之下前去探望,在牢里见了妹妹的惨状,兄妹两人抱头痛哭,周氏对哥哥坚称自己从未杀害亲夫,他哥哥从小与妹妹一起长大,自然便是深信不疑,出来之后,便是一纸诉状,上诉到了青州府。
青州府知府张祥见了状子,又询问了案情,也是头疼不已,这案子毫无线索可言,李大的尸体一直没有发现,周氏也坚决不招供,既无作案的证据,又无凶手的供词,张祥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得将此案暂时搁置不提。
这一晃便过了两个月,眼看新任知府大人到任,周氏的哥哥不知从何处得了消息,说是新任知府在登云楼赴宴,于是便早早来到登云楼外,待到赵无忌出来的时候,挺身出来替妹妹喊冤。
跟赵无忌讲述完案情后,夏允彝捻着胡子不住地摇头,“此案线索太少,并且已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收集线索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强,不过以属下看来,目前的情况对周氏很不利,她说丈夫一早便出了门,却没有人在她家到船夫处的路上看到李大,这一点殊为可疑。”
赵无忌皱着眉头想了半晌,说道:“也不尽然,李大要赶远路,出门之时必然极早,天还没亮的时候,路上行人本就稀少,再加上光线暗淡,看不清面目,便是没有被人看到,也是正常之理。”
夏允彝眉毛一挑:“难道是那船夫见财起意,谋财害命?”,他随即又摇了摇头,“不过,却没有证据,此案的线索实在太少了。”
赵无忌也是叹了一口气:“博兴县的陈知县此事做的欠妥,几乎没有收集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和证据,便匆忙断案,这案子拖了两个月,当时便是有些蛛丝马迹,此刻想必也已湮没不见,破案的难度大大增加。”
凝神想了一会后,赵无忌取了状纸,放在桌上细细观看,夏允彝捻着胡子,闭着眼睛,坐在椅子上思考破案之法,商敬石身为武将,破案他并不擅长,只是侍立在一旁,替赵无忌干着急。
李定国作为赵无忌手下的武将和弟子,一向跟随在赵无忌身前身后,他想了一会,便轻声说道:“师父,弟子以为,凶手应不是周氏,而是另有其人。”
“哦?你说说看。”赵无忌头也不抬,依旧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周氏哥哥递上来的状纸。
“周氏乃柔弱妇人,若是与人勾搭成奸,谋害亲夫,则必有奸夫出现,她一人很难既谋害了李大,又能将此事遮盖的天衣无缝,然而此案中,无论陈知县还是李二,都没有找到这个奸夫,因此弟子以为,周氏勾搭奸夫谋害李大,这一点是不成立的,周氏应该是冤枉的。”
商敬石听了,不赞同的摇了摇头:“宁宇,没有找到奸夫,并不是说奸夫就不存在啊。”
“可是,周氏若是有了奸夫,左邻右舍应该会有所察觉……”
夏允彝摇了摇头,“这个刚才李师爷和我说过了,李大的宅子在村中的位置比较偏僻,平时都很少有人路过那里,周氏便是有了奸情,也很难被发现。”
三个人慢慢开始在那里讨论起了案情,赵无忌对三人的声音恍若未闻,只是专心地看着那张状纸,目光如雄鹰般锐利无比,他似是想透过这状纸上的字字句句,一直看到最深处,拨开迷雾,看穿事情的真相,为死去的李大讨还一个公道。
蓦地,赵无忌的眼神一亮,他的目光在状纸上某一处停留了许久,慢慢地,嘴角浮现起了一丝神秘的微笑,喃喃说道:“原来真相是在这里,果然,魔鬼就隐藏在细节中!”
李定国听了,十分讶异,“师父,你说什么?你发现真相了?”
赵无忌转眼看向三人,眼中充满了兴奋和得意,“不错,凶手虽然狡猾,却在这份状纸上露出了马脚,若这份状纸为真,本官所料不差,凶手身份早已呼之欲出,宁宇,为师考一考你,你好好看看这份状纸,应该能看出来一些什么。”
随手将状纸递给了李定国,赵无忌又看向夏允彝:“夏先生,请你派人前去博兴县,将有关此案的一切卷宗,人犯周氏,被害人的弟弟李二,还有那个船夫都带到青州府来,另外请博兴县的陈知县,还有那个主簿孙曦,前来青州府,另外再传唤周氏的哥哥,三日后,本官要当众断案!”
第四百章不眠之夜
夏允彝、商敬石二人看到赵无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知他已有了对策,也是开怀不已,商敬石赞道:“还是大人厉害,一出手便找到了凶手,比之陈知县,张知府,高了不知多少筹。”
赵无忌笑着摇了摇头,“商将军,话不是这么说的,尺有所长,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比如张知府的道德文章和诗词,本官也是很佩服的。”
话音刚落,厢房外便传来一名小道士低低的声音:“赵大人,外面有几个文士求见。”
赵无忌上前推开房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小道士,便问道:“究竟是谁,前来求见本官?”
“一共四人,为首的是青州府有名大儒王吉之,这几人经常陪同张知府谈论文章的,他们得知大人乃是江南第一才子,仰慕大人的文名,特意前来拜访。”小道士很恭敬地回答道。
赵无忌的脸顿时便黑了下去:“不见不见,本官很忙,没时间和他们谈诗论词,请他们回去罢。”说罢,便关上了房门。
回头看到夏允彝和商敬石,赵无忌叹了一口气:“文章诗词不是不好,不过此时我大明内忧外患重重,正是危急存亡之秋,此时需要的乃是踏实实干,而不是锦绣文章。”
夏允彝点了点头:“大人所言极是。”
赵无忌看着墙角处厚厚的一堆书籍,又说道:“然而怎么干,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有的人会在河边,日积月累,将铁棒磨成绣花针,有的人却可以利用蒸汽机,快速地将铁棒在最短时间内捶打成铁针,这就是普通人和人才的区别。”
“山东向来是孔圣人的故乡,诗文飘香之地,书香教化之所,本官决定了,要在这里,教育出一批人才来,此外,教材的编写乃是第一要务,夏先生,本官打算与你,还有宋先生,宁人一同担此重任。”
夏允彝的目光也投向了那一堆书籍:“这莫非是大人自那钦天监色目人汤若望,那里讨要来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