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46节
赵无忌白天悠哉悠哉,看似逍遥快活,待到晚上,便是他头疼不已的时间了,因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一些人上门拜访他,令他不胜其扰。
在很多人看来,赵无忌年纪轻轻,便被皇上赏识,身居五品高官,户部重地,掌握一司之职权,可谓手握大权,前途似锦,将来出阁拜相,也未可知,于是这不论是有关系的,还是没关系的,都想前来和他搞好关系。
一些籍贯在南京的官员,以老乡之名,纷纷登门拜访,有人是有事想请他帮忙,有求于他;有的只为了在赵无忌面前混个脸熟,给今后结个善缘;
还有的来此拉关系之余,也在侧面展示自己的长处或是门路,希望能入得赵大人法眼,将来成为他夹袋里的人物,毕竟哪位大人物也不是独自一人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每一个政坛大佬,必然要有一群党羽,围绕在他身边,壮其声势,为其助力。
赵无忌在南京时,曾被府尹李诚德当做门下弟子,勉强算是李府尹的门生,于是另有一批李府尹的真正门生前来拜会他,张嘴闭嘴师兄师弟,言必谈及恩师李诚德,末了再夸赞一番他的年少有为,赵无忌也只好勉力跟他们敷衍一阵。
此外还有一些出身西北的官员,也来这里凑热闹,这些人的特点是,登门之初必先称道一番他的政绩,毕竟赵无忌在西北确实也是政绩斐然,这些出身西北的官员,比较了解情况,深知赵无忌是凭着过硬的政绩一步步走上来的,是以对他更加的高看一眼,内心对他皆都是心悦诚服。
还有一些便是因赵无忌目前的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的身份,有心托他办事的,这些人通常都会携带金银珠宝等贵重礼品而来,或是拿着朝中某位大人的亲笔书信,说话时也是要绕了半天之后才会步入正题,希望赵无忌利用他在户部的职权,行个方便。
赵无忌本想利用晚上的时间,静下心来,思索这赚钱理财之事,奈何天天晚上都有人来访,当真是让人头大无比。
这些人他还不能闭门不见,否则就会被人讲究,说他不讲情面,忘了根本,不合群等等,所以他也只好强打精神,面带温和的笑容,逐一接待这些上门的宾客。
来寻求帮忙的,赵无忌视情况能帮就帮,不能帮就说明原因,婉拒他们;来混脸熟的,和颜悦色地敷衍几句,也就他们打发走了;那些有一定能力和人脉的,想亲近自己,为自己效力的,他便也在其中特别留意了几人,记在心中,将来用人之时,或可从这些人中挑选一些,为自己的羽翼。
至于那些拿着大人物的书信,或是礼物和金银登门的,若是确实应该给他办事的,便好言退回礼物,答应解决问题;若是想贿赂自己,做一些违规之事的,赵无忌倒也不发火,只是很客气地表示自己初来乍到,对此无能为力,然后将礼物和金银退回,客客气气地将其送走。
这三四天里,可怜赵无忌没一天晚上是安静度过的,打算在晚上深入思考事情的想法也化为泡影,终日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如是几天下来,弄得赵无忌疲惫不堪,每日晚上回家都紧张万分,最怕的就是有人来访。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来访的人也越来越少,毕竟该来的也都来的差不多了,赵大人位高权重,日理万机,前去一次,混个脸熟就好,若是天天都去拜访,惹得大人厌烦,那就是不识趣了,这些人也都是人精,不会自讨没趣的。
一日晚上,赵无忌站在自家门口,依旧温和地笑着,同今日最后一个访客告别,这人是吏部一个主事,家也在南京,唤做邹亮,两人职位差不多,又是同乡,聊得还算投机,是以赵无忌也亲自送他出门。
含笑看着邹亮远去的背影,赵无忌长长地打了个哈欠,正要转身之时,月色之下,黑暗之中,却发现门前不远处的大树底下有个黑影突然动了一动,顿时就吓了一跳,喊了一声:“谁在那里!鬼鬼祟祟,意欲为何!”
商敬石此时正在他身后,他反应比赵无忌更快,赵无忌还没出声之时,他便已经冲了出去,瞬间便出了手,眨眼功夫便把那人带了过来,赵无忌一看,原来是个小老头。
这老头身材瘦小,被商敬石宛若老鹰抓小鸡一般地抓着衣领举了起来,他双手双脚胡乱挥动,磕磕绊绊地喊着:“赵大人,小老是来拜访您的,绝非歹人。”
小岛茂急忙拿个灯笼上前照明,赵无忌上前一看,只见大树下竟然有一盒点心,还有两条腊肉,都丢在地上,再看这老头,一脸文弱之像,应不是个歹人,这才急忙让商敬石放人。
小老头被商敬石放下后,双手捂着脖子一阵咳嗽,胸膛不住起伏,半晌方才缓缓停下,恢复了正常,他拂了拂自己的衣服,上前拱手见礼:“赵大人,嗯,这个,小老冒昧来访,还请赵大人见谅。”
赵无忌看他穿着一件青衫,已经洗得有些发白,脚下的鞋子有一只破了个洞,头上的发髻也有些散乱,又扭头看看树下的那两件寒酸的“礼品”,不禁皱了皱眉头。
小老头正欲说话,赵无忌叹了口气,说道:“这位,嗯,这位老先生,且先请进了屋子说话罢。”
赵无忌将小老头引入客厅,双方分宾主坐定,小老头似是有些拘束,一双眼睛不时到处瞟来瞟去,仿佛心虚一般,却不敢正眼看着赵无忌。
赵无忌叹了口气,心想这也是个奇葩人物,看着文弱的样子,举动却如此无礼,不由得有些后悔请他进来,心忖或许当初在门口就应该把他打发走。
两人就这么坐着,谁也不说话,气氛一时有些尴尬,赵无忌心中不由得有些生气,暗自想到,你既然来寻我,到我这里为何还不说话?
小老头也终于感觉不对,于是终于抬眼看向了赵无忌:“这个,小老略备薄礼一份,却是有事想请赵大人帮忙,还望赵大人能够行个方便。”
赵无忌想着那一盒点心和两条腊肉,只觉得啼笑皆非,他轻咳一声,无奈地望向小老头:“敢问这位老先生,高姓大名?”
小老头啊了一声,一拍大腿说道:“小老一时糊涂,竟然忘了向赵大人自我介绍,小老毕懋康。”
毕懋康,毕懋康……,好像有点耳熟,片刻之间,赵无忌似是想到了什么,猛然站起:“你,你说你叫毕懋康?”
第三百五十章可有意否
小老头疑惑地看着赵无忌,一脸茫然之色:“哦,赵大人听说过老夫?老夫早已退隐多年,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老夫的名字。”
赵无忌强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缓缓又坐了下去,看向小老头,笑容可掬地说道:“老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小老头的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之色,忸怩了半天,方才说道:“小老知道此事有些为难赵大人了,只是火器乃是军国大事,直接干系我大明边境安危,是以小老今日觍颜来此,备下些许薄礼,希望赵大人能行个方便,将小老发明的燧发枪列入户部军储仓明年的采购计划……”
燧发枪!燧发枪!果然是他!
赵无忌表面安然不动,神态自若,心中实则早已掀起滔天巨浪,不会错了,面前这位老者,便是大明又一位火器专家,据史书记载,他在崇祯八年,也就是今年发明了燧发枪,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乃是大明自赵士祯以后,又一位世界级的火器大师!
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改进了火绳枪惧怕风雨的弱点,由火绳点火,改为燧石发火,发射时只需连续扣动扳机,摩擦燧石,便可引燃枪内火药,发射铅子伤敌。
燧发枪的出现是火枪历史上意义最大的改进之一,毕懋康的发明,几乎是与欧洲同一时间,这说明,起码在当时,大明的火器水平,还是居于世界的前列的。
毕懋康还撰写了《军器图说》,在里面列举了种种火器,毒弩的种类与制造方法,详细描写了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与巨大威力,更是在其中点出“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样高瞻远瞩的论断。
这本书,随后还被一些留在大明的欧洲传教士所翻译,而后传回了欧洲,被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奉为武器制造的经典指导书籍,然而,就这样一本经典书籍,在满清统治的时期,居然被满清朝廷给禁毁了!禁毁了!
下达命令的就是被后世某些人美化成‘十全老人’的乾隆!
后金误国三百年啊,赵无忌叹了口气,为了少数人的统治,为了他们一己之私,他们采用了愚民政策,只是,把眼睛挡住,外面的世界便不存在了吗?把耳朵堵住,外面的声音就消失了吗?把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遏制住,那外界的其他国家便也不再发展科技了吗?
这和掩耳盗铃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是愚民政策,还是愚弄自己的政策啊?这样一群蠢材,又是如何窃据了华夏的正统,使华夏逐渐沉沦到了黑暗之中!
赵无忌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又看向桌子上那一盒点心,两条腊肉,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个,您还是拿回去罢,本官从不收礼的。”
毕懋康闻言,顿时心情跌到了谷底,他虽然已经退隐多年,早已不在朝中为官,然而他仍然惦记着前线将士们的火器装备问题,为了解决火绳枪阴雨天不能使用的重大弊病,退隐后,他苦心孤诣,独自一人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耗时五年之久,终于造出了可在雨天使用的燧发枪。
他便是在朝中为官之时,也是两袖清风,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为了研究燧发枪,他更是将这些年自己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到最后,枪虽然制造出来了,却也弄得自己一贫如洗,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了。
在很多人看来,赵无忌年纪轻轻,便被皇上赏识,身居五品高官,户部重地,掌握一司之职权,可谓手握大权,前途似锦,将来出阁拜相,也未可知,于是这不论是有关系的,还是没关系的,都想前来和他搞好关系。
一些籍贯在南京的官员,以老乡之名,纷纷登门拜访,有人是有事想请他帮忙,有求于他;有的只为了在赵无忌面前混个脸熟,给今后结个善缘;
还有的来此拉关系之余,也在侧面展示自己的长处或是门路,希望能入得赵大人法眼,将来成为他夹袋里的人物,毕竟哪位大人物也不是独自一人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每一个政坛大佬,必然要有一群党羽,围绕在他身边,壮其声势,为其助力。
赵无忌在南京时,曾被府尹李诚德当做门下弟子,勉强算是李府尹的门生,于是另有一批李府尹的真正门生前来拜会他,张嘴闭嘴师兄师弟,言必谈及恩师李诚德,末了再夸赞一番他的年少有为,赵无忌也只好勉力跟他们敷衍一阵。
此外还有一些出身西北的官员,也来这里凑热闹,这些人的特点是,登门之初必先称道一番他的政绩,毕竟赵无忌在西北确实也是政绩斐然,这些出身西北的官员,比较了解情况,深知赵无忌是凭着过硬的政绩一步步走上来的,是以对他更加的高看一眼,内心对他皆都是心悦诚服。
还有一些便是因赵无忌目前的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的身份,有心托他办事的,这些人通常都会携带金银珠宝等贵重礼品而来,或是拿着朝中某位大人的亲笔书信,说话时也是要绕了半天之后才会步入正题,希望赵无忌利用他在户部的职权,行个方便。
赵无忌本想利用晚上的时间,静下心来,思索这赚钱理财之事,奈何天天晚上都有人来访,当真是让人头大无比。
这些人他还不能闭门不见,否则就会被人讲究,说他不讲情面,忘了根本,不合群等等,所以他也只好强打精神,面带温和的笑容,逐一接待这些上门的宾客。
来寻求帮忙的,赵无忌视情况能帮就帮,不能帮就说明原因,婉拒他们;来混脸熟的,和颜悦色地敷衍几句,也就他们打发走了;那些有一定能力和人脉的,想亲近自己,为自己效力的,他便也在其中特别留意了几人,记在心中,将来用人之时,或可从这些人中挑选一些,为自己的羽翼。
至于那些拿着大人物的书信,或是礼物和金银登门的,若是确实应该给他办事的,便好言退回礼物,答应解决问题;若是想贿赂自己,做一些违规之事的,赵无忌倒也不发火,只是很客气地表示自己初来乍到,对此无能为力,然后将礼物和金银退回,客客气气地将其送走。
这三四天里,可怜赵无忌没一天晚上是安静度过的,打算在晚上深入思考事情的想法也化为泡影,终日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如是几天下来,弄得赵无忌疲惫不堪,每日晚上回家都紧张万分,最怕的就是有人来访。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来访的人也越来越少,毕竟该来的也都来的差不多了,赵大人位高权重,日理万机,前去一次,混个脸熟就好,若是天天都去拜访,惹得大人厌烦,那就是不识趣了,这些人也都是人精,不会自讨没趣的。
一日晚上,赵无忌站在自家门口,依旧温和地笑着,同今日最后一个访客告别,这人是吏部一个主事,家也在南京,唤做邹亮,两人职位差不多,又是同乡,聊得还算投机,是以赵无忌也亲自送他出门。
含笑看着邹亮远去的背影,赵无忌长长地打了个哈欠,正要转身之时,月色之下,黑暗之中,却发现门前不远处的大树底下有个黑影突然动了一动,顿时就吓了一跳,喊了一声:“谁在那里!鬼鬼祟祟,意欲为何!”
商敬石此时正在他身后,他反应比赵无忌更快,赵无忌还没出声之时,他便已经冲了出去,瞬间便出了手,眨眼功夫便把那人带了过来,赵无忌一看,原来是个小老头。
这老头身材瘦小,被商敬石宛若老鹰抓小鸡一般地抓着衣领举了起来,他双手双脚胡乱挥动,磕磕绊绊地喊着:“赵大人,小老是来拜访您的,绝非歹人。”
小岛茂急忙拿个灯笼上前照明,赵无忌上前一看,只见大树下竟然有一盒点心,还有两条腊肉,都丢在地上,再看这老头,一脸文弱之像,应不是个歹人,这才急忙让商敬石放人。
小老头被商敬石放下后,双手捂着脖子一阵咳嗽,胸膛不住起伏,半晌方才缓缓停下,恢复了正常,他拂了拂自己的衣服,上前拱手见礼:“赵大人,嗯,这个,小老冒昧来访,还请赵大人见谅。”
赵无忌看他穿着一件青衫,已经洗得有些发白,脚下的鞋子有一只破了个洞,头上的发髻也有些散乱,又扭头看看树下的那两件寒酸的“礼品”,不禁皱了皱眉头。
小老头正欲说话,赵无忌叹了口气,说道:“这位,嗯,这位老先生,且先请进了屋子说话罢。”
赵无忌将小老头引入客厅,双方分宾主坐定,小老头似是有些拘束,一双眼睛不时到处瞟来瞟去,仿佛心虚一般,却不敢正眼看着赵无忌。
赵无忌叹了口气,心想这也是个奇葩人物,看着文弱的样子,举动却如此无礼,不由得有些后悔请他进来,心忖或许当初在门口就应该把他打发走。
两人就这么坐着,谁也不说话,气氛一时有些尴尬,赵无忌心中不由得有些生气,暗自想到,你既然来寻我,到我这里为何还不说话?
小老头也终于感觉不对,于是终于抬眼看向了赵无忌:“这个,小老略备薄礼一份,却是有事想请赵大人帮忙,还望赵大人能够行个方便。”
赵无忌想着那一盒点心和两条腊肉,只觉得啼笑皆非,他轻咳一声,无奈地望向小老头:“敢问这位老先生,高姓大名?”
小老头啊了一声,一拍大腿说道:“小老一时糊涂,竟然忘了向赵大人自我介绍,小老毕懋康。”
毕懋康,毕懋康……,好像有点耳熟,片刻之间,赵无忌似是想到了什么,猛然站起:“你,你说你叫毕懋康?”
第三百五十章可有意否
小老头疑惑地看着赵无忌,一脸茫然之色:“哦,赵大人听说过老夫?老夫早已退隐多年,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老夫的名字。”
赵无忌强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缓缓又坐了下去,看向小老头,笑容可掬地说道:“老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小老头的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之色,忸怩了半天,方才说道:“小老知道此事有些为难赵大人了,只是火器乃是军国大事,直接干系我大明边境安危,是以小老今日觍颜来此,备下些许薄礼,希望赵大人能行个方便,将小老发明的燧发枪列入户部军储仓明年的采购计划……”
燧发枪!燧发枪!果然是他!
赵无忌表面安然不动,神态自若,心中实则早已掀起滔天巨浪,不会错了,面前这位老者,便是大明又一位火器专家,据史书记载,他在崇祯八年,也就是今年发明了燧发枪,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乃是大明自赵士祯以后,又一位世界级的火器大师!
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改进了火绳枪惧怕风雨的弱点,由火绳点火,改为燧石发火,发射时只需连续扣动扳机,摩擦燧石,便可引燃枪内火药,发射铅子伤敌。
燧发枪的出现是火枪历史上意义最大的改进之一,毕懋康的发明,几乎是与欧洲同一时间,这说明,起码在当时,大明的火器水平,还是居于世界的前列的。
毕懋康还撰写了《军器图说》,在里面列举了种种火器,毒弩的种类与制造方法,详细描写了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与巨大威力,更是在其中点出“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样高瞻远瞩的论断。
这本书,随后还被一些留在大明的欧洲传教士所翻译,而后传回了欧洲,被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奉为武器制造的经典指导书籍,然而,就这样一本经典书籍,在满清统治的时期,居然被满清朝廷给禁毁了!禁毁了!
下达命令的就是被后世某些人美化成‘十全老人’的乾隆!
后金误国三百年啊,赵无忌叹了口气,为了少数人的统治,为了他们一己之私,他们采用了愚民政策,只是,把眼睛挡住,外面的世界便不存在了吗?把耳朵堵住,外面的声音就消失了吗?把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遏制住,那外界的其他国家便也不再发展科技了吗?
这和掩耳盗铃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是愚民政策,还是愚弄自己的政策啊?这样一群蠢材,又是如何窃据了华夏的正统,使华夏逐渐沉沦到了黑暗之中!
赵无忌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又看向桌子上那一盒点心,两条腊肉,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个,您还是拿回去罢,本官从不收礼的。”
毕懋康闻言,顿时心情跌到了谷底,他虽然已经退隐多年,早已不在朝中为官,然而他仍然惦记着前线将士们的火器装备问题,为了解决火绳枪阴雨天不能使用的重大弊病,退隐后,他苦心孤诣,独自一人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耗时五年之久,终于造出了可在雨天使用的燧发枪。
他便是在朝中为官之时,也是两袖清风,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为了研究燧发枪,他更是将这些年自己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到最后,枪虽然制造出来了,却也弄得自己一贫如洗,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