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35节
“如此一来,同时管理两县之地,一可使赵无忌得到磨炼,为明年接任知州做准备,二来赵无忌守城有方,有他镇守府谷县,想来鞑子若是再次来攻,也要掂量再三,三来如此安排后,虽然赵无忌没有升职,但是职权得到扩大,也可稍安功臣之心。”
崇祯皇帝闻言,一拍桌子,说道:“李尚书所言甚合朕意,便依李尚书所言行事罢。”
张凤翼看了李长庚一眼,心想那府谷县刚死了个知县,本来就是没人敢去的地方,李长庚这一招相当老辣,既同时讨好了温体仁,崇祯双方,也解决了他们吏部的一个大问题。
赏赐了手下之后,赵无忌便带着慕容先,唐维等人,还有一百多名护卫,前往榆林卫,去拜访指挥使萧远。
赵无忌一行人到了榆林城外,头一次看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坚城,不由得赞叹不已,果然是高城深池,固若磐石,榆林城位于陕西最北部,是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驻地,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城门前,赵无忌表明身份,当即就有人前往萧远处报信,待到赵无忌来到萧府,萧远早已出门迎接。
看到赵无忌,萧远哈哈大笑:“什么风把赵大人给吹来了?赵大人难得来我榆林一次,老夫已备下酒宴,一会你我不醉不休。”赵无忌连忙拱手施礼笑道:“萧大人折煞下官了,实不相瞒,下官此时有求而来,并非前来老将军府讨酒的。”
萧远哦了一声,表情讶异,但是他老于世故,并未做声,只是伸手把赵无忌引入府中,两人在客厅坐定,便有人送上香茶,喝了两口茶,萧远这才说道:“前日答应赵大人,火器与工匠,一会赵大人尽可去武库任意挑选,至于修缮神木城墙之事,老夫已安排好人手工匠,这几日便会前往神木,修缮城池。”
赵无忌连忙谢过,又说道:“实不相瞒,下官还有一事相求大人,事关重大,还请大人能够开恩。”
萧远听了,挥挥手让下人都退出客厅,眼见只有两人在场,这才说道:“赵大人才智高绝,文武双全,老夫实在想不出来你有何事需要我帮忙的。”
赵无忌低声把府谷县的惨状跟萧远说了一遍,萧远听了,气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鞑子安敢如此,真欺我大明无人吗!”赵无忌就又把自己的打算和萧远和盘托出,最后说道:“下官打算亲率大军出征,但是边防这边,还需要大人行使方便才好 。”
萧远沉思半晌,这才说道:“鞑子恶行,罄竹难书,若是老夫年轻二十年,估计也得像你一样,杀出关外,向他们讨还血债,可惜老夫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老夫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萧承勇,赵大人前途无量,将来飞黄腾达之时,能照顾他一点,就照顾他一点吧。”
赵无忌点头应允:“萧兄弟英雄豪杰,下官也是敬佩不已的,当时鞑子大军两万围我神木县,萧兄弟不惧鞑子势大,以四千之众,便敢援我突围之队伍,足见萧兄弟有胆有识,这援手之恩,赵无忌一直深记在心,不敢或忘,日后萧兄弟若是有用得着我赵无忌之处,赵无忌定然义不容辞。”
萧远点了点头,说道:“白石口关守将余浩,是我心腹,我会修书一封给你,你到时可去白石口,只要给他看了信,他自会协助与你。”
赵无忌连忙站起躬身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多谢老大人了。”当下萧远便唤人取来纸笔,当即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余浩尽力配合赵无忌,若有需求,尽力满足。赵无忌接过信,再三感谢。
赵无忌拿了书信,便向萧远提出,打算去武库看看,萧远笑道:“赵大人何必如此心急?不如吃了酒宴再去罢。”
赵无忌说道:“承蒙老大人厚意,然赵某有事在身,这酒宴,便改日再说罢。”
萧远见赵无忌态度坚决,也只好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便陪赵大人前往武库。”
榆林乃是九边重镇之一,位于大明抗敌的第一线,向来为朝廷所看重,所以凡有新式火器出现,则必然会给榆林下发一份,赵无忌进了榆林武库,只见种种火器排列一堂,只觉得目不暇给。
首先有一种火枪,侧面看与普通鸟铳无异,然自上往下看,才发现这种火枪有四个枪管并列一排,犹如四根铁管并排绑在一起一般。
眼看赵无忌对这个火器起了兴趣,随行的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工匠便开口说道:“大人,由于火枪装填繁琐,连续射击时不及弓箭快捷,故发明了这种火器,四根枪管,里面装有弹药,遇敌时,可以以火绳连续点燃四根枪管里的火药,便可快速实现射击四连发。”
赵无忌哦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一种提高火枪射速的办法,想到这里,他看向旁边的老工匠,说道:“请问这位师傅,尊姓大名?”
明朝工匠地位非常低,工匠也是有户籍在身的,一朝为工匠,则祖祖辈辈都是工匠,而待遇也只是一般,榆林卫由于朝廷重视,每月饷银从不拖欠,这里的工匠待遇相比较其他地方,虽然待遇一般,但是胜在每月都能按月发给。
第二百章工匠
这老工匠听闻赵无忌询问,不由得有些受宠若惊,急忙说道:“小老姓胡,别人都叫我老胡,大人唤老汉为老胡即可。”
赵无忌点了点头,看向身后的唐维,唐维走上前去,端详了一会这个火器,又拿起来仔细研究了半晌,这才说道:“只是简单的把四根枪管并列一起,并无新意,大人觉得这种火枪在战场上实用吗?”
赵无忌摇了摇头,这种形状火枪在后世并未流传下来,显然是有他的弱点,导致实用性不高,才被后世淘汰的,看到赵无忌摇头,唐维也就把手中火枪轻轻放了回去。
几人继续前行,没多久,赵无忌又看到一种火枪,这种火枪中部有个犹如盾牌一般的护盾,想来应是用来遮挡对方弓箭,保护已方枪手的,这种火枪,枪管较刚才那种更为夸张,足足十二个枪管,绑在一起。
枪管下面还有个支架,用于放在地上,支撑枪管,赵无忌料想是因为枪管太多,枪身过重,枪手无法端枪瞄准,所以只能加上支架,以稳定枪管。
赵无忌看了一会,心想这就是十二连发火枪罢,不过以多加枪管来提高射速,似乎不是正途,枪管越多,枪支便越重,不便于携带。
这种十二支枪管的火枪,再加上护盾,赵无忌估计运输时就需要两名士兵,并且枪管太多,对瞄准也有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射击精度,他看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向前走去。
前行不久,便到了火炮区,赵无忌发现这里的火炮种类也是不少,还有很多火炮带着炮架,架在车上,可以随意移动,倒是和自己所用的车炮差不多。
想到这里,赵无忌回首对老胡说道:“胡师傅,这车炮虽好,只是装填速度太慢,野战之时,敌情瞬间万变,本官当日在战场上使用,野外也仅仅来得及只开一炮。”
胡老说道:“既然如此,大人何不用子铳?”
赵无忌疑惑地问道:“子铳?”此时唐维却在后面兴奋地说道:“老师傅,您会制造子铳?”
老胡摸摸胡子,笑眯眯地说道:“我父亲曾随当年叶梦熊叶总督,制造出了叶公神铳,传到我这一代,手艺还没丢,大人若是想提高火炮射速,采用子铳乃是不二之选。”
唐维眼看赵无忌不甚明白,于是便为赵无忌解说起来,原来一般的火炮,每次发射前,都需要将火药装入炮膛内,再放入弹丸,最后以通条压实弹丸,方能燃放,若是已经放了一炮,则装药前,还需以毛刷清理炮膛,将残余的火药渣滓清扫出去,才能继续装填,正因如此,所以才降低了火炮的射速。
而采用了子铳之后,子铳内部装药,弹丸也在子铳之内,发射时,只需将子铳放入火炮点火即可,点火后,将子铳取出,再放入另一枚已装填好的子铳继续燃放,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火炮的射速。
赵无忌听了,暗暗点头,心想这子铳倒是与后世的炮弹差不多,发射后只需把弹壳取出即可,十分便利,想到这里,便对老胡开口说道:“胡师傅,你可会这子铳制造之术?”
老胡闻言,惴惴不安地看了萧远一眼,萧远温声说道:“赵大人乃是神木县知县,如今正在寻觅火器匠人,你若是想去,本官便去了你的匠籍,放你前去。”
大明军中工匠地位甚低,收入也少,很多工匠都不愿意干,奈何大明对工匠管理非常严格,每个工匠都有户籍在身,走脱不得,如今听闻脱籍有望,老胡忙不迭地对赵无忌说道:“赵大人,老汉不是夸口,这武库里的所有武器,老汉我都了若指掌,制造子铳之术老汉也会。”
赵无忌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胡师傅那便麻烦你了,再给我推荐一些火器师傅,火药师傅,冶炼师傅,要求手艺好的,薪水每月五两银子,若是有了发明改造,还会有奖金给你们。”
老胡闻言,欢喜不已,上前连连叩谢不止,赵无忌急忙拦住他,老胡又去萧远面前下跪,感谢脱籍之恩,萧远也笑着将他扶起,嘱咐他将来去了神木一定要好好做工,不要辜负了赵大人一番好意,老胡连连点头。
老胡见赵无忌对叶公神铳颇感兴趣,便将赵无忌领到叶公神铳面前,赵无忌定睛看去,只见此炮炮身修长,从炮口到炮尾,有五道宽箍,架在炮架之上,炮架两侧为巨大的车轮,炮口昂扬,炮身前高后低,外形与现代火炮也相差不多,不由得赞了一声。
看来老祖宗还是真有好东西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赵无忌暗暗想道。
武库里还有一些颇为奇特但也颇为好用的火器,比如一窝蜂,乃是一长方形木箱,里面排列大量火箭,遇敌时点燃后面火绳,瞬间几十根火箭向前发射,火箭前部装有火药,落地时爆炸伤敌。
崇祯皇帝闻言,一拍桌子,说道:“李尚书所言甚合朕意,便依李尚书所言行事罢。”
张凤翼看了李长庚一眼,心想那府谷县刚死了个知县,本来就是没人敢去的地方,李长庚这一招相当老辣,既同时讨好了温体仁,崇祯双方,也解决了他们吏部的一个大问题。
赏赐了手下之后,赵无忌便带着慕容先,唐维等人,还有一百多名护卫,前往榆林卫,去拜访指挥使萧远。
赵无忌一行人到了榆林城外,头一次看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坚城,不由得赞叹不已,果然是高城深池,固若磐石,榆林城位于陕西最北部,是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驻地,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城门前,赵无忌表明身份,当即就有人前往萧远处报信,待到赵无忌来到萧府,萧远早已出门迎接。
看到赵无忌,萧远哈哈大笑:“什么风把赵大人给吹来了?赵大人难得来我榆林一次,老夫已备下酒宴,一会你我不醉不休。”赵无忌连忙拱手施礼笑道:“萧大人折煞下官了,实不相瞒,下官此时有求而来,并非前来老将军府讨酒的。”
萧远哦了一声,表情讶异,但是他老于世故,并未做声,只是伸手把赵无忌引入府中,两人在客厅坐定,便有人送上香茶,喝了两口茶,萧远这才说道:“前日答应赵大人,火器与工匠,一会赵大人尽可去武库任意挑选,至于修缮神木城墙之事,老夫已安排好人手工匠,这几日便会前往神木,修缮城池。”
赵无忌连忙谢过,又说道:“实不相瞒,下官还有一事相求大人,事关重大,还请大人能够开恩。”
萧远听了,挥挥手让下人都退出客厅,眼见只有两人在场,这才说道:“赵大人才智高绝,文武双全,老夫实在想不出来你有何事需要我帮忙的。”
赵无忌低声把府谷县的惨状跟萧远说了一遍,萧远听了,气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鞑子安敢如此,真欺我大明无人吗!”赵无忌就又把自己的打算和萧远和盘托出,最后说道:“下官打算亲率大军出征,但是边防这边,还需要大人行使方便才好 。”
萧远沉思半晌,这才说道:“鞑子恶行,罄竹难书,若是老夫年轻二十年,估计也得像你一样,杀出关外,向他们讨还血债,可惜老夫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老夫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萧承勇,赵大人前途无量,将来飞黄腾达之时,能照顾他一点,就照顾他一点吧。”
赵无忌点头应允:“萧兄弟英雄豪杰,下官也是敬佩不已的,当时鞑子大军两万围我神木县,萧兄弟不惧鞑子势大,以四千之众,便敢援我突围之队伍,足见萧兄弟有胆有识,这援手之恩,赵无忌一直深记在心,不敢或忘,日后萧兄弟若是有用得着我赵无忌之处,赵无忌定然义不容辞。”
萧远点了点头,说道:“白石口关守将余浩,是我心腹,我会修书一封给你,你到时可去白石口,只要给他看了信,他自会协助与你。”
赵无忌连忙站起躬身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多谢老大人了。”当下萧远便唤人取来纸笔,当即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余浩尽力配合赵无忌,若有需求,尽力满足。赵无忌接过信,再三感谢。
赵无忌拿了书信,便向萧远提出,打算去武库看看,萧远笑道:“赵大人何必如此心急?不如吃了酒宴再去罢。”
赵无忌说道:“承蒙老大人厚意,然赵某有事在身,这酒宴,便改日再说罢。”
萧远见赵无忌态度坚决,也只好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便陪赵大人前往武库。”
榆林乃是九边重镇之一,位于大明抗敌的第一线,向来为朝廷所看重,所以凡有新式火器出现,则必然会给榆林下发一份,赵无忌进了榆林武库,只见种种火器排列一堂,只觉得目不暇给。
首先有一种火枪,侧面看与普通鸟铳无异,然自上往下看,才发现这种火枪有四个枪管并列一排,犹如四根铁管并排绑在一起一般。
眼看赵无忌对这个火器起了兴趣,随行的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工匠便开口说道:“大人,由于火枪装填繁琐,连续射击时不及弓箭快捷,故发明了这种火器,四根枪管,里面装有弹药,遇敌时,可以以火绳连续点燃四根枪管里的火药,便可快速实现射击四连发。”
赵无忌哦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一种提高火枪射速的办法,想到这里,他看向旁边的老工匠,说道:“请问这位师傅,尊姓大名?”
明朝工匠地位非常低,工匠也是有户籍在身的,一朝为工匠,则祖祖辈辈都是工匠,而待遇也只是一般,榆林卫由于朝廷重视,每月饷银从不拖欠,这里的工匠待遇相比较其他地方,虽然待遇一般,但是胜在每月都能按月发给。
第二百章工匠
这老工匠听闻赵无忌询问,不由得有些受宠若惊,急忙说道:“小老姓胡,别人都叫我老胡,大人唤老汉为老胡即可。”
赵无忌点了点头,看向身后的唐维,唐维走上前去,端详了一会这个火器,又拿起来仔细研究了半晌,这才说道:“只是简单的把四根枪管并列一起,并无新意,大人觉得这种火枪在战场上实用吗?”
赵无忌摇了摇头,这种形状火枪在后世并未流传下来,显然是有他的弱点,导致实用性不高,才被后世淘汰的,看到赵无忌摇头,唐维也就把手中火枪轻轻放了回去。
几人继续前行,没多久,赵无忌又看到一种火枪,这种火枪中部有个犹如盾牌一般的护盾,想来应是用来遮挡对方弓箭,保护已方枪手的,这种火枪,枪管较刚才那种更为夸张,足足十二个枪管,绑在一起。
枪管下面还有个支架,用于放在地上,支撑枪管,赵无忌料想是因为枪管太多,枪身过重,枪手无法端枪瞄准,所以只能加上支架,以稳定枪管。
赵无忌看了一会,心想这就是十二连发火枪罢,不过以多加枪管来提高射速,似乎不是正途,枪管越多,枪支便越重,不便于携带。
这种十二支枪管的火枪,再加上护盾,赵无忌估计运输时就需要两名士兵,并且枪管太多,对瞄准也有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射击精度,他看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向前走去。
前行不久,便到了火炮区,赵无忌发现这里的火炮种类也是不少,还有很多火炮带着炮架,架在车上,可以随意移动,倒是和自己所用的车炮差不多。
想到这里,赵无忌回首对老胡说道:“胡师傅,这车炮虽好,只是装填速度太慢,野战之时,敌情瞬间万变,本官当日在战场上使用,野外也仅仅来得及只开一炮。”
胡老说道:“既然如此,大人何不用子铳?”
赵无忌疑惑地问道:“子铳?”此时唐维却在后面兴奋地说道:“老师傅,您会制造子铳?”
老胡摸摸胡子,笑眯眯地说道:“我父亲曾随当年叶梦熊叶总督,制造出了叶公神铳,传到我这一代,手艺还没丢,大人若是想提高火炮射速,采用子铳乃是不二之选。”
唐维眼看赵无忌不甚明白,于是便为赵无忌解说起来,原来一般的火炮,每次发射前,都需要将火药装入炮膛内,再放入弹丸,最后以通条压实弹丸,方能燃放,若是已经放了一炮,则装药前,还需以毛刷清理炮膛,将残余的火药渣滓清扫出去,才能继续装填,正因如此,所以才降低了火炮的射速。
而采用了子铳之后,子铳内部装药,弹丸也在子铳之内,发射时,只需将子铳放入火炮点火即可,点火后,将子铳取出,再放入另一枚已装填好的子铳继续燃放,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火炮的射速。
赵无忌听了,暗暗点头,心想这子铳倒是与后世的炮弹差不多,发射后只需把弹壳取出即可,十分便利,想到这里,便对老胡开口说道:“胡师傅,你可会这子铳制造之术?”
老胡闻言,惴惴不安地看了萧远一眼,萧远温声说道:“赵大人乃是神木县知县,如今正在寻觅火器匠人,你若是想去,本官便去了你的匠籍,放你前去。”
大明军中工匠地位甚低,收入也少,很多工匠都不愿意干,奈何大明对工匠管理非常严格,每个工匠都有户籍在身,走脱不得,如今听闻脱籍有望,老胡忙不迭地对赵无忌说道:“赵大人,老汉不是夸口,这武库里的所有武器,老汉我都了若指掌,制造子铳之术老汉也会。”
赵无忌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胡师傅那便麻烦你了,再给我推荐一些火器师傅,火药师傅,冶炼师傅,要求手艺好的,薪水每月五两银子,若是有了发明改造,还会有奖金给你们。”
老胡闻言,欢喜不已,上前连连叩谢不止,赵无忌急忙拦住他,老胡又去萧远面前下跪,感谢脱籍之恩,萧远也笑着将他扶起,嘱咐他将来去了神木一定要好好做工,不要辜负了赵大人一番好意,老胡连连点头。
老胡见赵无忌对叶公神铳颇感兴趣,便将赵无忌领到叶公神铳面前,赵无忌定睛看去,只见此炮炮身修长,从炮口到炮尾,有五道宽箍,架在炮架之上,炮架两侧为巨大的车轮,炮口昂扬,炮身前高后低,外形与现代火炮也相差不多,不由得赞了一声。
看来老祖宗还是真有好东西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赵无忌暗暗想道。
武库里还有一些颇为奇特但也颇为好用的火器,比如一窝蜂,乃是一长方形木箱,里面排列大量火箭,遇敌时点燃后面火绳,瞬间几十根火箭向前发射,火箭前部装有火药,落地时爆炸伤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