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18节
吴炳想了想,面带为难之色,缓缓对赵无忌说道:“赵大人,本官有个不情之请……”
吴炳此人,为官清正,廉洁自守,勤政爱民,赵无忌是知道的,吴炳是他的上官,既然说出这番话来,想必是有求于他。
于是赵无忌开口说道:“吴大人请讲,只要下官能做到的,下官必然不会推辞。”
吴炳微笑着看着赵无忌点点头:“如今我葭州一带,旱灾不断,粮食处处歉收,四县中只有你神木一县秋粮丰收,如今本官已上奏朝廷,申请朝廷赈济,只是远水不解近渴,赵大人,你看这神木今年的秋粮,能不能……”
赵无忌领会了吴炳的意思,他想了想,这才说道:“既然如此,那赵某便将神木县秋粮收入改为一万石,其余一万石交给大人,任由大人分配各县,用来救灾可好?”
吴炳的原意,是打算向赵无忌暂借两三千石粮食,帮助三县的饥民度过难关,待到朝廷赈济的粮食下来,再把借来的粮食还回去,没想到赵无忌竟然如此大方,直接赠送了一万石粮食出来。
若是有了这一万石粮食,三县的缙绅再捐助一些,那整个葭州的局面便可以稳住了,粮食的缺口也将得到弥补,只是这样一来,赵无忌的秋粮收入由两万石变成一万石,上报朝廷之时,他的政绩可是少了一半。
一边是彻底解决赈济问题,一边是自己最得力的下属的政绩,两边权衡不下,欢喜之余,吴炳却又一时踌躇起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豺狼来了
良久,吴炳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站起身来,走到赵无忌面前,郑重其事地鞠了一躬,赵无忌吓得赶紧将他搀起,说道:“吴大人万勿如此,折煞下官了。”范仲平与贾垣二人在一旁也是吃惊不小。
吴炳说道:“赵大人宅心仁厚,赠送粮食,解决我葭州百姓灾年的赈济问题,这一礼,你完全受得起,老夫代替葭州百姓感谢赵大人。”
吴炳停了停,又说道:“只是如今上报的秋粮少了一半,却是影响了赵大人的政绩,老夫在此承诺,来日定将想方设法,向朝廷举荐赵大人,断不会使明珠蒙尘,遗落人间。”
赵无忌心中感动,说道:“能遇上吴大人这样一心为民,而又心怀百姓,体恤下属的上官,乃是赵某的荣幸,吴大人不必介怀。”
敲定了粮食的事情,心事已了,座中众人谈笑风生,气氛也热烈了起来,吴炳说道:“范知县、贾知县你二人可要向赵大人多多学习,赵大人虽然年纪比你们都轻,治民施政之才,可是远超你二人。”
范仲平,贾垣两人讪笑不止,脸上尴尬,在心中也是腹诽不已,却不敢说出来,吴炳又说道:“本官今日带你二人前来,便是让你二人在神木多多观摩,多多学习赵大人的经验,明年也好依样画葫芦,让府谷,吴堡两地的农民,也有个好收成。”
两人闻言,纷纷站起说道:“还请赵大人多多指教。”
赵无忌只得也站起身来,说道:“两位大人不必多礼,神木县内,二位想去哪里,便去哪里,随意观看,至于这丰收的心得,赵某也略有领悟,今年所栽种的高产作物出力甚大,土豆,红薯都是产量一千多斤一亩,还有一种新作物唤做玉米的,产量也很高。”
范仲平便也躬身一礼,说道:“既如此,还请赵大人赠我一些粮种,还有栽种之法也请一并教之。”
贾垣也站起身来说道:“如此良种,我府谷县也想索要一份。”
赵无忌说道:“此事甚易,一会赵某叫陈子龙为两位大人安排此事,请两位大人放心。”
吴炳只觉得陈子龙这个名字耳熟,他想了一会,便说道:“赵大人所说的陈子龙,可是字懋中?松江华亭人?”
赵无忌说道:“正是,莫非吴大人与他有旧?”
吴炳摇摇头说道:“素不相识,不过神交已久,听闻此人极擅填词,号称我大明第一词人,想不到竟然为赵大人所用!”
范仲平与贾垣听闻此言,脸上也变了颜色,他们看赵无忌年轻,原本不太服气,没想到大明第一词人也来为赵无忌效力,看来这赵知县的实力果然深不可测,自己却是小觑了他。
赵无忌急忙说道:“懋中兄乃是赵某的知交好友,听闻赵某在这边为官,便千里迢迢赶来相助,此情此义,赵某不敢或忘。”
吴炳点头说道:“你们兄弟情深,也是一段佳话。”赈济灾民之事刻不容缓,赵无忌随后便派人运送粮食一万石至葭州,而吴炳也急忙赶回葭州,主持赈济事宜,范仲平,贾垣二人则在神木盘亘两日,去各地观摩一番之后,便也纷纷离去。
延安府知府马懋才收到神木县知县赵无忌的文书,已是三日之后,如今虽然正是秋收之时,但今年西北各地俱是遭了灾,处处都在伸手要钱要粮,请求朝廷赈济,各地不但秋粮收不上来,还需要倒贴粮食给他们赈济,马懋才也是焦头烂额。
而五省总督陈奇瑜正率兵追剿高迎祥,李自成等流贼,近日也在催促他尽快运送军粮,马懋才手中粮食不多,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置。
待到他收到赵无忌的文书时,顿时大喜过望,总算有一个县,不但不用赈济,还能上交商税和秋粮,虽然一万石不算太多,但是节省点用,也能给各地遭灾的县城及陈奇瑜有个交代,于是他便急令手下传信给神木知县赵无忌,命他速速将秋粮以及商税押解至延安府。
赵无忌得了命令,当下便点起白银五千两,粮草一万石,组织民壮,准备运送至延安府交差。
眼看车队即将启程,陈子龙对赵无忌说道:“如今西北乱民四起,此去延安府,路途遥远,车队于路上行进八九日,方能到达,若是不派一军队护送,只怕遇上匪人,被劫了去,反而不美。”
赵无忌深以为然,思忖一番后,便找来商敬石,命他率领步卒五百名,骑兵五百名,护送运粮车队一路南下,将秋粮与商税上缴至延安府,商敬石领命,当即点起兵马,即日上路不提。
崇祯七年七月,皇太极亲率代善,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孔有德,耿精忠等人,并蒙古诸部,分兵三路,进攻宣府、大同,阿巴泰所部一日之间攻破得胜堡,多尔衮率精兵攻破了上方堡,而山西商人则买通内应,里应外合,杀尽独石口守兵,放皇太极大军进入大明境内。
皇太极纠集十万之众,在宣府,大同,朔州,代州各地大肆烧杀抢劫,大明军将兵力不足,只能紧守城池,坐视皇太极在大明境内肆虐。
皇太极甚至放出狂言,严禁大明收留察哈尔部属,否则必率大军来攻,皇太极的大军,就如同进了羊圈里的饿狼一般,随心所欲地劫掠财物女子及人口,大明兵将只能严守坚城,却无力出击与皇太极对敌。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皇帝震怒之余,大发雷霆,说道:“养兵养兵,每年朕付出这么多的兵饷,为何临到头来,一个能用的没有?皇太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我大明境内,竟然还出言恫吓,让朕不得收留察哈尔部,宣大地区是朕的江山,还是他皇太极的?朕为什么要听他的?”
满朝文武如泥雕木塑一般,战战兢兢,无人说话,温体仁叹了一口气,身为首辅,别人可以沉默,他却不能不开口,他当即便开口说道:“请皇上暂息雷霆之怒,皇太极此来,无非为劫掠而来,待得几日,也便走了,到时我军再修缮堡垒,修补城池,亡羊补牢,犹不为晚。”
崇祯听了,脸色虽然依旧阴沉,但是温体仁却感觉到,皇上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第一百七十五章多铎入侵
温体仁能被崇祯任命为首辅,担任百官之首,能力自然是有的,揣摩上意也是极为擅长,崇祯之所以大发雷霆,在他看来,并非单纯因为皇太极劫掠了大明百姓,而是崇祯面对皇太极的强横兵力,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皇太极乘势直取京城,推翻他的大明江山。
皇太极在大明境内予取予夺,嚣张至极,而大明军将竟然只能坐视不理,这让崇祯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而温体仁的回答,则他起码是暂时的放下了心,既然皇太极不是来推翻大明的,那便最好,至于百姓的损失,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大明本就有长城之险,事后好好修缮城池,扎好篱笆,免得饿狼再度进来,也就是了。
其实直到现在,崇祯已经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有些指挥不动这个老大帝国了,前几年他想要处置失职的袁承焕,结果关宁铁骑的实力派祖大寿,得知消息后,竟然不顾后金大军就在京城附近的事实,带着自己的部队转身就走,返回关宁,任由后金骑兵在京城之外肆虐横行。
之后崇祯还不得不派人温言抚慰祖大寿,表明朝廷绝对不会动他的态度,又将饷银按期运送至山海关,这才算稳住了祖大寿,稳定了关宁铁骑,祖大寿这才率军勤王京师,与皇太极对峙。
军将如此跋扈,皇帝却无计可施,明知手下官员大多贪污腐败,皇帝也拿不住他们的把柄,想要做点事,总会有人用一些稀奇古怪,却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阻止。
想收税,就有人说皇上不应与民争利,然而谁是民呢?不就是这些官员背后的大地主,大缙绅吗?然而满朝文武都是如此,每人背后都有需要代言的势力,各个势力盘根错节,崇祯也不能把这些人统统杀掉不用,而他过于多疑和急于求成的性格,反而加速了局势的恶化。
吴炳此人,为官清正,廉洁自守,勤政爱民,赵无忌是知道的,吴炳是他的上官,既然说出这番话来,想必是有求于他。
于是赵无忌开口说道:“吴大人请讲,只要下官能做到的,下官必然不会推辞。”
吴炳微笑着看着赵无忌点点头:“如今我葭州一带,旱灾不断,粮食处处歉收,四县中只有你神木一县秋粮丰收,如今本官已上奏朝廷,申请朝廷赈济,只是远水不解近渴,赵大人,你看这神木今年的秋粮,能不能……”
赵无忌领会了吴炳的意思,他想了想,这才说道:“既然如此,那赵某便将神木县秋粮收入改为一万石,其余一万石交给大人,任由大人分配各县,用来救灾可好?”
吴炳的原意,是打算向赵无忌暂借两三千石粮食,帮助三县的饥民度过难关,待到朝廷赈济的粮食下来,再把借来的粮食还回去,没想到赵无忌竟然如此大方,直接赠送了一万石粮食出来。
若是有了这一万石粮食,三县的缙绅再捐助一些,那整个葭州的局面便可以稳住了,粮食的缺口也将得到弥补,只是这样一来,赵无忌的秋粮收入由两万石变成一万石,上报朝廷之时,他的政绩可是少了一半。
一边是彻底解决赈济问题,一边是自己最得力的下属的政绩,两边权衡不下,欢喜之余,吴炳却又一时踌躇起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豺狼来了
良久,吴炳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站起身来,走到赵无忌面前,郑重其事地鞠了一躬,赵无忌吓得赶紧将他搀起,说道:“吴大人万勿如此,折煞下官了。”范仲平与贾垣二人在一旁也是吃惊不小。
吴炳说道:“赵大人宅心仁厚,赠送粮食,解决我葭州百姓灾年的赈济问题,这一礼,你完全受得起,老夫代替葭州百姓感谢赵大人。”
吴炳停了停,又说道:“只是如今上报的秋粮少了一半,却是影响了赵大人的政绩,老夫在此承诺,来日定将想方设法,向朝廷举荐赵大人,断不会使明珠蒙尘,遗落人间。”
赵无忌心中感动,说道:“能遇上吴大人这样一心为民,而又心怀百姓,体恤下属的上官,乃是赵某的荣幸,吴大人不必介怀。”
敲定了粮食的事情,心事已了,座中众人谈笑风生,气氛也热烈了起来,吴炳说道:“范知县、贾知县你二人可要向赵大人多多学习,赵大人虽然年纪比你们都轻,治民施政之才,可是远超你二人。”
范仲平,贾垣两人讪笑不止,脸上尴尬,在心中也是腹诽不已,却不敢说出来,吴炳又说道:“本官今日带你二人前来,便是让你二人在神木多多观摩,多多学习赵大人的经验,明年也好依样画葫芦,让府谷,吴堡两地的农民,也有个好收成。”
两人闻言,纷纷站起说道:“还请赵大人多多指教。”
赵无忌只得也站起身来,说道:“两位大人不必多礼,神木县内,二位想去哪里,便去哪里,随意观看,至于这丰收的心得,赵某也略有领悟,今年所栽种的高产作物出力甚大,土豆,红薯都是产量一千多斤一亩,还有一种新作物唤做玉米的,产量也很高。”
范仲平便也躬身一礼,说道:“既如此,还请赵大人赠我一些粮种,还有栽种之法也请一并教之。”
贾垣也站起身来说道:“如此良种,我府谷县也想索要一份。”
赵无忌说道:“此事甚易,一会赵某叫陈子龙为两位大人安排此事,请两位大人放心。”
吴炳只觉得陈子龙这个名字耳熟,他想了一会,便说道:“赵大人所说的陈子龙,可是字懋中?松江华亭人?”
赵无忌说道:“正是,莫非吴大人与他有旧?”
吴炳摇摇头说道:“素不相识,不过神交已久,听闻此人极擅填词,号称我大明第一词人,想不到竟然为赵大人所用!”
范仲平与贾垣听闻此言,脸上也变了颜色,他们看赵无忌年轻,原本不太服气,没想到大明第一词人也来为赵无忌效力,看来这赵知县的实力果然深不可测,自己却是小觑了他。
赵无忌急忙说道:“懋中兄乃是赵某的知交好友,听闻赵某在这边为官,便千里迢迢赶来相助,此情此义,赵某不敢或忘。”
吴炳点头说道:“你们兄弟情深,也是一段佳话。”赈济灾民之事刻不容缓,赵无忌随后便派人运送粮食一万石至葭州,而吴炳也急忙赶回葭州,主持赈济事宜,范仲平,贾垣二人则在神木盘亘两日,去各地观摩一番之后,便也纷纷离去。
延安府知府马懋才收到神木县知县赵无忌的文书,已是三日之后,如今虽然正是秋收之时,但今年西北各地俱是遭了灾,处处都在伸手要钱要粮,请求朝廷赈济,各地不但秋粮收不上来,还需要倒贴粮食给他们赈济,马懋才也是焦头烂额。
而五省总督陈奇瑜正率兵追剿高迎祥,李自成等流贼,近日也在催促他尽快运送军粮,马懋才手中粮食不多,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置。
待到他收到赵无忌的文书时,顿时大喜过望,总算有一个县,不但不用赈济,还能上交商税和秋粮,虽然一万石不算太多,但是节省点用,也能给各地遭灾的县城及陈奇瑜有个交代,于是他便急令手下传信给神木知县赵无忌,命他速速将秋粮以及商税押解至延安府。
赵无忌得了命令,当下便点起白银五千两,粮草一万石,组织民壮,准备运送至延安府交差。
眼看车队即将启程,陈子龙对赵无忌说道:“如今西北乱民四起,此去延安府,路途遥远,车队于路上行进八九日,方能到达,若是不派一军队护送,只怕遇上匪人,被劫了去,反而不美。”
赵无忌深以为然,思忖一番后,便找来商敬石,命他率领步卒五百名,骑兵五百名,护送运粮车队一路南下,将秋粮与商税上缴至延安府,商敬石领命,当即点起兵马,即日上路不提。
崇祯七年七月,皇太极亲率代善,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孔有德,耿精忠等人,并蒙古诸部,分兵三路,进攻宣府、大同,阿巴泰所部一日之间攻破得胜堡,多尔衮率精兵攻破了上方堡,而山西商人则买通内应,里应外合,杀尽独石口守兵,放皇太极大军进入大明境内。
皇太极纠集十万之众,在宣府,大同,朔州,代州各地大肆烧杀抢劫,大明军将兵力不足,只能紧守城池,坐视皇太极在大明境内肆虐。
皇太极甚至放出狂言,严禁大明收留察哈尔部属,否则必率大军来攻,皇太极的大军,就如同进了羊圈里的饿狼一般,随心所欲地劫掠财物女子及人口,大明兵将只能严守坚城,却无力出击与皇太极对敌。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皇帝震怒之余,大发雷霆,说道:“养兵养兵,每年朕付出这么多的兵饷,为何临到头来,一个能用的没有?皇太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我大明境内,竟然还出言恫吓,让朕不得收留察哈尔部,宣大地区是朕的江山,还是他皇太极的?朕为什么要听他的?”
满朝文武如泥雕木塑一般,战战兢兢,无人说话,温体仁叹了一口气,身为首辅,别人可以沉默,他却不能不开口,他当即便开口说道:“请皇上暂息雷霆之怒,皇太极此来,无非为劫掠而来,待得几日,也便走了,到时我军再修缮堡垒,修补城池,亡羊补牢,犹不为晚。”
崇祯听了,脸色虽然依旧阴沉,但是温体仁却感觉到,皇上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第一百七十五章多铎入侵
温体仁能被崇祯任命为首辅,担任百官之首,能力自然是有的,揣摩上意也是极为擅长,崇祯之所以大发雷霆,在他看来,并非单纯因为皇太极劫掠了大明百姓,而是崇祯面对皇太极的强横兵力,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皇太极乘势直取京城,推翻他的大明江山。
皇太极在大明境内予取予夺,嚣张至极,而大明军将竟然只能坐视不理,这让崇祯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而温体仁的回答,则他起码是暂时的放下了心,既然皇太极不是来推翻大明的,那便最好,至于百姓的损失,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大明本就有长城之险,事后好好修缮城池,扎好篱笆,免得饿狼再度进来,也就是了。
其实直到现在,崇祯已经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有些指挥不动这个老大帝国了,前几年他想要处置失职的袁承焕,结果关宁铁骑的实力派祖大寿,得知消息后,竟然不顾后金大军就在京城附近的事实,带着自己的部队转身就走,返回关宁,任由后金骑兵在京城之外肆虐横行。
之后崇祯还不得不派人温言抚慰祖大寿,表明朝廷绝对不会动他的态度,又将饷银按期运送至山海关,这才算稳住了祖大寿,稳定了关宁铁骑,祖大寿这才率军勤王京师,与皇太极对峙。
军将如此跋扈,皇帝却无计可施,明知手下官员大多贪污腐败,皇帝也拿不住他们的把柄,想要做点事,总会有人用一些稀奇古怪,却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阻止。
想收税,就有人说皇上不应与民争利,然而谁是民呢?不就是这些官员背后的大地主,大缙绅吗?然而满朝文武都是如此,每人背后都有需要代言的势力,各个势力盘根错节,崇祯也不能把这些人统统杀掉不用,而他过于多疑和急于求成的性格,反而加速了局势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