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13节
吴炳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妙的预感,是什么事情能让知县和县丞,主簿这样一个县的前三号人物都去忙?莫非难民暴动了?想到这里,他颤声说道:“可是难民造反了?”
那差人怔了一怔,显然是没想到知州大人会问出这种话,他急忙说道:“没有,没有,乃是赵大人,陈大人,喻大人正带领难民们开挖水渠,此刻都不在城中。”
“开挖水渠?”听闻不是难民造反,吴炳顿时放下心来,可是开挖水渠又是怎么回事?那差人见知州大人一脸迷惑的样子,急忙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与吴炳一一分说了一边,听完之后,吴炳一脸震惊之色,久久不语。
这赵无忌真的是个有大才的,明明一副必死之局,却被他咸鱼翻身,一招便逆转了局势,反而创下了偌大一份政绩。
他若是真能开垦良田五万亩,今年的吏部考评,少不得要给他一个最上等,作为一个弱冠少年,刚上任不到一年便能做到他这地步的,整个大明估计也没有几个人。
这一手连消带打,不止化解了难民危机,反手利用难民开创出五万亩良田,若是今年局势安定,不受流贼和蒙古袭扰,这神木县秋季的收成,想必会再度创下一个奇迹。
吴炳一时说不出话来,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从前他就非常欣赏赵无忌,认为他是个难得的干吏,如今看来,自己竟然还是小觑了他,吴炳宦海浮沉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出类拔萃之少年,可笑范仲平,贾垣二人被赵无忌耍的团团转而还不自知,就算是本朝当年的明相张居正在世,手腕也不过如是罢?
几位差人眼看知州大人良久不语,一时也不敢说话,吴炳沉默了半晌,方才说道:“起轿,回葭州。”伸手放下轿门的盖帘之后,吴炳把后背向后一靠,眼光深邃,喃喃自语道:“妖孽啊,妖孽。”
烈日当头,汗流浃背,任老三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咬着牙背着一袋土石,略有些摇晃地向前走着,他的工作是把这袋土石,运送到不远处的牛车上,然后这些土石,会被牛车拉到更远的地方,据说那里要修一座大坝。
任老三整个的大脑,用后世的话来说,已经懵逼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什么自己从张大帅麾下的头号探马,一步步下去,结果变成了为这个知县效力,帮他开挖水渠的民壮。
当那个管着全屋二十人的班长,给他们传达知县大人的命令的时候,他起初是拒绝的,老子来这里是要煽动难民造反的,不是来给你们干活的,然而当班长告诉大家,出去干活不仅仅有一日三餐可吃,并且每天必定会有一顿肉食,这是知县大人亲口说的,话说这位年轻知县,信用真是非常之好,他说过的话,就没有不兑现的。
任老三的心是傲娇的,几顿饱饭,加点肉就想打发老子?当老子没见过世面嘛?不过胃部不时传来的烧灼感提醒他,稀粥不能再喝下去了,他都不用摸自己的脸,就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消瘦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最后任老三终于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要造反也要有了力气才行嘛,如今两顿稀粥下来,哪里会有力气?自己去干活,不是为了给那知县效力,而是为了吃饱饭,恢复了力气,才能继续和这个阴险毒辣的年轻知县战斗下去。
在工地上干了几天活之后,吃了几天丰盛的伙食之后,任老三的脸色终于恢复了红润,体力也渐渐地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只是这活干着干着,他慢慢竟然找到了当初自己务农时的感觉。
他记得自己当年还小,那时还穿着开裆裤,自己父亲下地耕作,他便带着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妹妹,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帮着父亲在田里除草,捉虫,等到中午,母亲便会带着做好的饭菜来到田间,招呼他们一起吃饭,那时的饭菜虽然在他后来看来,都是一些最平常不过的粗茶淡饭,但是竟然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饭菜,一家人在田间和和睦睦,欢声笑语地吃饭的场景,在他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百六十六章农民任老三
而后世间事变化无常,任老三成为张献忠张大帅的手下,孑身一人,戎马半生,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涯,一晃,也有二十多年了。
任老三曾以为,自己年幼时的那段回忆,将永远被自己压在记忆的最深处,直到自己死于某个自己也不知道的战场之时,但是,这几天开挖水渠的经历,让他又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和父母亲一起下田耕作的情景。
多么熟悉的农活啊,他现在还记得父亲每天耕作完田地后,那副疲劳不堪却又充溢的希望和心满意足的表情,也记得父亲回到家中时,自豪地跟母亲说道今年将会多收成多少多少粮食的神态,他更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土地就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能有咱们一口饭吃。”
在工地的这几天,任老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农民的基因似乎被再度激活了,每天哪怕是再累再苦,他也甘之如饴,毫无怨言,他似乎感觉到,他正在走当年他父亲走过的道路,每当他背起沉重的泥土袋子时,他仿佛就能感觉到父亲在一旁看着他,骄傲地摸着他的头,夸他说道:“这小子,将来一定是个好把式!”
啊,父亲,母亲,不知您们如今在天上,过的可好,每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际,任老三想到此处,便不禁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压抑已久的感情一旦爆发起来,威力可是很大的,每天一早睁开眼睛,任老三最期盼的就是出去干活,因为只有拿起锄头,或是背起沉重的包裹时,他才能感觉到身边有父亲,母亲的气息,有时他会看着自己手中的锄头,痴痴地想着,想着或许这就是父亲当年用过的锄头罢。
就这样,探马任老三在歧路上越走越远,慢慢地变成了农民任老三……
为期一个月的水利建设终于要落下帷幕了,如今已是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也是农民春耕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年的收成,可都依赖于春季的耕作。
一万六千名难民,被赵无忌从中挑选出三千精壮,成为保卫神木县的乡勇,此外还有四千多人,积攒了足够的银钱之后,买下了自己亲手开垦出来的土地,正式地在神木县扎下了根。
此外,由于赵无忌今年兴修水利,很多荒地变为了良田,地主们也需要雇人去种这些土地,让这些土地闲着,那可是最大的罪过,于是地主们又拉走了一些人,而庆记的冶炼,火器,以及琉璃工坊,也招走了很多人。
与林丹汗的交易早已开始实施,源源不断的战马与羊毛被送到神木县,而白花花的粮食也一车车地运往蒙古,去解决林丹汗目前面临的缺粮困境。
于是难民中的不少妇女,便成为庆记纺织工坊的女工,通过制作毛线和毛衣,赚钱养家,至于小孩子和老人,也有敬老院和少年营在等待着他们,就这样,一万六千人,悄无声息地全部融进了神木县城,人人其乐融融,各有所归。
而此时,一列来自南京的车队,也进入了神木县城,领头之人,正是韩林。
韩林应赵无忌的要求,从南京来到了神木,他还带来了叶婉儿给赵无忌的亲笔书信,以及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此外,还有宋应星给赵无忌带来的一份蒸汽机改进型的图纸,而赵无忌在南京时的知己陈子龙,也随着车队一起前来了。
赵无忌看到陈子龙,非常欣喜,上前握着他的手说道:“懋中兄,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陈子龙自嘲地摇了摇头,原来他今年科举又未及第,连续考了好几次,他也有些心灰意冷,当他听说赵无忌在西北这边做的有声有色的时候,便来此投靠赵无忌,一来可以帮忙好友做一些事,二来也可以借机历练一下自己,为将来再度踏上仕途而做一些准备。
赵无忌亲热地握着陈子龙的手,说道:“懋中兄能来助我,赵无忌何其幸也。”夏允彝,顾炎武与陈子龙也一向交好,听闻他前来,也都是欣喜不已,陈子龙为人正直热血,也颇有才华,赵无忌便让他跟夏允彝一起,做一些县衙的日常工作。
韩林动身之时,叶婉儿即将分娩,她在心中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了一些南京这边发生的小事,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最后还让赵无忌给即将出世的子女取名字。
赵无忌与叶婉儿也已半年未见面了,看着书信,眼前又浮现起叶婉儿那温柔的笑容,赵无忌想了半晌,叹了口气,这才拿起纸笔,准备给叶婉儿回信,报了平安之后,赵无忌便想好了儿女的名字,在信中写道,若是男儿,便取名为毅,若是女子,便起名为萃。
那个洋人,原来是罗德里格斯返回欧洲之后,替赵无忌寻得的工匠,那时哥伦布早已发现美洲,欧洲人最想去的地方便是富饶的美洲大陆,大明虽然有灿烂的文明,但是吸引力较美洲大陆的富饶,还是差了一筹。
赵无忌所需的又都是武器方面的工匠,这年头欧洲的工匠们也都颇为抢手,在大航海时代的刺激下,各个王国都很重视手中的武器工匠,罗德里格斯费劲心力,终于替赵无忌寻得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把他带上船,一同来到了大明。
此人名叫乔治席尔瓦,他是个手艺高超的制炮工匠,因为投资失败而破产,欠了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走投无路之下,幸好被罗德里格斯发现,说服他来到了大明。
席尔瓦原本不会说汉语,然而在船上与罗德里格斯耳闻目濡四五个月,也慢慢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如今已经可以和人进行一般的交流。
赵无忌得知他是造炮的工匠,也是非常高兴,没想到当初自己随手布下的一步闲棋,居然也能开花结果,于是便让他跟着唐维研究火器,唐维长于火枪,火炮方面却是差了一些,席尔瓦正好能弥补上他的短板。
随从席尔瓦而来的,还有满满两大车玉米,赵无忌当初曾向罗德里格斯索要玉米种子,此时欧洲早已经发现了美洲大陆,玉米也已传入欧洲,弄些玉米种子倒不是什么难事,既然这位大明的年轻人想要玉米,罗德里格斯这次来到大明,便顺手为赵无忌携带了大量的玉米种子。
最让赵无忌惊喜的是宋应星送来的蒸汽机图纸,这是第一款蒸汽机的改进型,据宋应星在信中所说,按此图纸制造的蒸汽机,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了,效率也比第一款蒸汽机提高了很多,采用毛毡封闭,改善了气密性,也提高了做功效率。
据宋应星试验,这款蒸汽机虽然也是十分粗糙,并且每工作七八个时辰,便需要更换一些磨损的零件,但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作例如打铁,却是完全胜任并且效率惊人,宋应星用蒸汽机试验,以往需要工匠们费时一个多月才能打出来的百炼钢,使用蒸汽机,半晌便可完成,宋应星特意提醒,以此机器制造陌刀,则陌刀的生产速度将大大加快,比起以往速度至少要快了十倍有余。
第一百六十七章研制火炮
有了图纸,赵无忌便安排人按照说明和尺寸,把蒸汽机的各个部件逐一打造出来,最后装配成一处,得到一台高达三米多的蒸汽机。
那差人怔了一怔,显然是没想到知州大人会问出这种话,他急忙说道:“没有,没有,乃是赵大人,陈大人,喻大人正带领难民们开挖水渠,此刻都不在城中。”
“开挖水渠?”听闻不是难民造反,吴炳顿时放下心来,可是开挖水渠又是怎么回事?那差人见知州大人一脸迷惑的样子,急忙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与吴炳一一分说了一边,听完之后,吴炳一脸震惊之色,久久不语。
这赵无忌真的是个有大才的,明明一副必死之局,却被他咸鱼翻身,一招便逆转了局势,反而创下了偌大一份政绩。
他若是真能开垦良田五万亩,今年的吏部考评,少不得要给他一个最上等,作为一个弱冠少年,刚上任不到一年便能做到他这地步的,整个大明估计也没有几个人。
这一手连消带打,不止化解了难民危机,反手利用难民开创出五万亩良田,若是今年局势安定,不受流贼和蒙古袭扰,这神木县秋季的收成,想必会再度创下一个奇迹。
吴炳一时说不出话来,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从前他就非常欣赏赵无忌,认为他是个难得的干吏,如今看来,自己竟然还是小觑了他,吴炳宦海浮沉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出类拔萃之少年,可笑范仲平,贾垣二人被赵无忌耍的团团转而还不自知,就算是本朝当年的明相张居正在世,手腕也不过如是罢?
几位差人眼看知州大人良久不语,一时也不敢说话,吴炳沉默了半晌,方才说道:“起轿,回葭州。”伸手放下轿门的盖帘之后,吴炳把后背向后一靠,眼光深邃,喃喃自语道:“妖孽啊,妖孽。”
烈日当头,汗流浃背,任老三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咬着牙背着一袋土石,略有些摇晃地向前走着,他的工作是把这袋土石,运送到不远处的牛车上,然后这些土石,会被牛车拉到更远的地方,据说那里要修一座大坝。
任老三整个的大脑,用后世的话来说,已经懵逼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什么自己从张大帅麾下的头号探马,一步步下去,结果变成了为这个知县效力,帮他开挖水渠的民壮。
当那个管着全屋二十人的班长,给他们传达知县大人的命令的时候,他起初是拒绝的,老子来这里是要煽动难民造反的,不是来给你们干活的,然而当班长告诉大家,出去干活不仅仅有一日三餐可吃,并且每天必定会有一顿肉食,这是知县大人亲口说的,话说这位年轻知县,信用真是非常之好,他说过的话,就没有不兑现的。
任老三的心是傲娇的,几顿饱饭,加点肉就想打发老子?当老子没见过世面嘛?不过胃部不时传来的烧灼感提醒他,稀粥不能再喝下去了,他都不用摸自己的脸,就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消瘦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最后任老三终于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要造反也要有了力气才行嘛,如今两顿稀粥下来,哪里会有力气?自己去干活,不是为了给那知县效力,而是为了吃饱饭,恢复了力气,才能继续和这个阴险毒辣的年轻知县战斗下去。
在工地上干了几天活之后,吃了几天丰盛的伙食之后,任老三的脸色终于恢复了红润,体力也渐渐地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只是这活干着干着,他慢慢竟然找到了当初自己务农时的感觉。
他记得自己当年还小,那时还穿着开裆裤,自己父亲下地耕作,他便带着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妹妹,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帮着父亲在田里除草,捉虫,等到中午,母亲便会带着做好的饭菜来到田间,招呼他们一起吃饭,那时的饭菜虽然在他后来看来,都是一些最平常不过的粗茶淡饭,但是竟然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饭菜,一家人在田间和和睦睦,欢声笑语地吃饭的场景,在他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百六十六章农民任老三
而后世间事变化无常,任老三成为张献忠张大帅的手下,孑身一人,戎马半生,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涯,一晃,也有二十多年了。
任老三曾以为,自己年幼时的那段回忆,将永远被自己压在记忆的最深处,直到自己死于某个自己也不知道的战场之时,但是,这几天开挖水渠的经历,让他又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和父母亲一起下田耕作的情景。
多么熟悉的农活啊,他现在还记得父亲每天耕作完田地后,那副疲劳不堪却又充溢的希望和心满意足的表情,也记得父亲回到家中时,自豪地跟母亲说道今年将会多收成多少多少粮食的神态,他更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土地就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能有咱们一口饭吃。”
在工地的这几天,任老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农民的基因似乎被再度激活了,每天哪怕是再累再苦,他也甘之如饴,毫无怨言,他似乎感觉到,他正在走当年他父亲走过的道路,每当他背起沉重的泥土袋子时,他仿佛就能感觉到父亲在一旁看着他,骄傲地摸着他的头,夸他说道:“这小子,将来一定是个好把式!”
啊,父亲,母亲,不知您们如今在天上,过的可好,每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际,任老三想到此处,便不禁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压抑已久的感情一旦爆发起来,威力可是很大的,每天一早睁开眼睛,任老三最期盼的就是出去干活,因为只有拿起锄头,或是背起沉重的包裹时,他才能感觉到身边有父亲,母亲的气息,有时他会看着自己手中的锄头,痴痴地想着,想着或许这就是父亲当年用过的锄头罢。
就这样,探马任老三在歧路上越走越远,慢慢地变成了农民任老三……
为期一个月的水利建设终于要落下帷幕了,如今已是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也是农民春耕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年的收成,可都依赖于春季的耕作。
一万六千名难民,被赵无忌从中挑选出三千精壮,成为保卫神木县的乡勇,此外还有四千多人,积攒了足够的银钱之后,买下了自己亲手开垦出来的土地,正式地在神木县扎下了根。
此外,由于赵无忌今年兴修水利,很多荒地变为了良田,地主们也需要雇人去种这些土地,让这些土地闲着,那可是最大的罪过,于是地主们又拉走了一些人,而庆记的冶炼,火器,以及琉璃工坊,也招走了很多人。
与林丹汗的交易早已开始实施,源源不断的战马与羊毛被送到神木县,而白花花的粮食也一车车地运往蒙古,去解决林丹汗目前面临的缺粮困境。
于是难民中的不少妇女,便成为庆记纺织工坊的女工,通过制作毛线和毛衣,赚钱养家,至于小孩子和老人,也有敬老院和少年营在等待着他们,就这样,一万六千人,悄无声息地全部融进了神木县城,人人其乐融融,各有所归。
而此时,一列来自南京的车队,也进入了神木县城,领头之人,正是韩林。
韩林应赵无忌的要求,从南京来到了神木,他还带来了叶婉儿给赵无忌的亲笔书信,以及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此外,还有宋应星给赵无忌带来的一份蒸汽机改进型的图纸,而赵无忌在南京时的知己陈子龙,也随着车队一起前来了。
赵无忌看到陈子龙,非常欣喜,上前握着他的手说道:“懋中兄,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陈子龙自嘲地摇了摇头,原来他今年科举又未及第,连续考了好几次,他也有些心灰意冷,当他听说赵无忌在西北这边做的有声有色的时候,便来此投靠赵无忌,一来可以帮忙好友做一些事,二来也可以借机历练一下自己,为将来再度踏上仕途而做一些准备。
赵无忌亲热地握着陈子龙的手,说道:“懋中兄能来助我,赵无忌何其幸也。”夏允彝,顾炎武与陈子龙也一向交好,听闻他前来,也都是欣喜不已,陈子龙为人正直热血,也颇有才华,赵无忌便让他跟夏允彝一起,做一些县衙的日常工作。
韩林动身之时,叶婉儿即将分娩,她在心中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了一些南京这边发生的小事,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最后还让赵无忌给即将出世的子女取名字。
赵无忌与叶婉儿也已半年未见面了,看着书信,眼前又浮现起叶婉儿那温柔的笑容,赵无忌想了半晌,叹了口气,这才拿起纸笔,准备给叶婉儿回信,报了平安之后,赵无忌便想好了儿女的名字,在信中写道,若是男儿,便取名为毅,若是女子,便起名为萃。
那个洋人,原来是罗德里格斯返回欧洲之后,替赵无忌寻得的工匠,那时哥伦布早已发现美洲,欧洲人最想去的地方便是富饶的美洲大陆,大明虽然有灿烂的文明,但是吸引力较美洲大陆的富饶,还是差了一筹。
赵无忌所需的又都是武器方面的工匠,这年头欧洲的工匠们也都颇为抢手,在大航海时代的刺激下,各个王国都很重视手中的武器工匠,罗德里格斯费劲心力,终于替赵无忌寻得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把他带上船,一同来到了大明。
此人名叫乔治席尔瓦,他是个手艺高超的制炮工匠,因为投资失败而破产,欠了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走投无路之下,幸好被罗德里格斯发现,说服他来到了大明。
席尔瓦原本不会说汉语,然而在船上与罗德里格斯耳闻目濡四五个月,也慢慢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如今已经可以和人进行一般的交流。
赵无忌得知他是造炮的工匠,也是非常高兴,没想到当初自己随手布下的一步闲棋,居然也能开花结果,于是便让他跟着唐维研究火器,唐维长于火枪,火炮方面却是差了一些,席尔瓦正好能弥补上他的短板。
随从席尔瓦而来的,还有满满两大车玉米,赵无忌当初曾向罗德里格斯索要玉米种子,此时欧洲早已经发现了美洲大陆,玉米也已传入欧洲,弄些玉米种子倒不是什么难事,既然这位大明的年轻人想要玉米,罗德里格斯这次来到大明,便顺手为赵无忌携带了大量的玉米种子。
最让赵无忌惊喜的是宋应星送来的蒸汽机图纸,这是第一款蒸汽机的改进型,据宋应星在信中所说,按此图纸制造的蒸汽机,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了,效率也比第一款蒸汽机提高了很多,采用毛毡封闭,改善了气密性,也提高了做功效率。
据宋应星试验,这款蒸汽机虽然也是十分粗糙,并且每工作七八个时辰,便需要更换一些磨损的零件,但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作例如打铁,却是完全胜任并且效率惊人,宋应星用蒸汽机试验,以往需要工匠们费时一个多月才能打出来的百炼钢,使用蒸汽机,半晌便可完成,宋应星特意提醒,以此机器制造陌刀,则陌刀的生产速度将大大加快,比起以往速度至少要快了十倍有余。
第一百六十七章研制火炮
有了图纸,赵无忌便安排人按照说明和尺寸,把蒸汽机的各个部件逐一打造出来,最后装配成一处,得到一台高达三米多的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