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04节

贵奇恰看了一眼淑济,开口说道:“粮食越多越好,如果赵大人能拿到万石以上的粮食,我们愿意按一匹马换二十石粮食的价格,与你交换。”

赵无忌迅速在心里算了一下,一匹马大概七八十两银子,粮价按二两银子一石计算,这样一匹马应该可以换三四十石粮食,贵奇恰肯以一匹马换二十石粮食来交换,显然林丹汗部落缺粮已经到了极限。

赵无忌沉吟片刻,方才开口说道:“本官需要战马两千匹,不知贵部是否能够办到?”

听到这么大的数字,贵奇恰一时犹豫起来,于是便看向淑济公主,淑济公主咬了咬牙,沉声说道:“只要赵大人能拿出来四万石粮食,两千匹战马那不是问题。”

赵无忌点点头,想了想,又说道:“本官秉着汉蒙友好的原则,同时也深深地明白贵部缺粮的处境,所以,本官决定,若是这笔买卖成交,本官将会额外赠送两万石粮食给贵部,也就是说,只要贵部拿出来两千匹战马,本官便会将六万石粮食双手奉上。”

听闻赵无忌此言,淑济公主与贵奇恰两人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惊喜,贵奇恰沉声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赵大人,那就如此说定了?”

赵无忌微微一笑,说道:“一言为定!”

贵奇恰顿时哈哈大笑,离席走向赵无忌,低下身子给了赵无忌一个大大的拥抱,说道:“赵大人,你永远是我们察哈尔部最尊敬的朋友,无论何时,察哈尔部都是你最忠诚的盟友。”

赵无忌知道蒙古人一向豪爽开朗,于是也便站了起来,与贵奇恰拥抱了一下,贵奇恰对那些蒙古武士们喊道:“你们下去吧,另外吩咐厨子做上两只烤全羊,我要招待我们最尊贵的朋友。”

赵无忌有心结交他们,于是便也含笑不语,没过多时,就有人把两只烤的焦黄的,吱吱作响,闪着油光的烤全羊端了上来,又有人端上了马奶酒。

酒席之中,双方又商讨了具体如何交易的问题,由于数量太过庞大,双方决定把粮食及马匹分成一批批的,一点一点进行交换,为了表示诚意,赵无忌提出交换地点可以在塞外。

双方谈妥了交易之后,心中欢喜,赵无忌也不由得多喝了几杯,淑济公主也喝了几杯酒,白皙的脸上不禁浮出了一抹嫣红,更显得美人如玉,楚楚动人。

赵无忌眼看宴席中的气氛已经非常热烈了,于是便举杯说道:“其实本官以为,大明与蒙古,都有共同的敌人——后金,我们双方是友非敌,更应携起手来,共抗后金,而不能自相残杀,让那皇太极捡了便宜。”

贵奇恰闻言,面色一暗,林丹汗纵横蒙古,然而在后金皇太极面前却总是缺了三分底气,几乎是每战必败,如今倒是有大半个蒙古,都已被皇太极征服,林丹汗所掌控的蒙古部落已经不多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各有招数

赵无忌趁热打铁,接着说道:“蒙古本应属黄金家族所有,如今皇太极野心勃勃,最近几年不但频频犯我大明边疆,也经常劫掠蒙古部落,我大明与大汗本无根本冲突,如今正应捐弃前嫌,合力对抗皇太极的狼子野心。”

“如今天气变化不定,不止是贵部所在的草原有天灾,我大明西北,也是年年旱灾不断,大明、蒙古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度此难关,若是大汗缺粮,可尽管使人来寻赵某,以物易物,各取所需,以免两边刀兵相见,最后两败俱伤被那皇太极所趁。”

贵奇恰沉吟片刻,方才说道:“赵大人所言极是,某回蒙古后,定会禀报大汗得知,将大人的主张说与我家大汗得知。”

赵无忌眼看目的已达,于是也不再多谈,只是和贵奇恰说一些闲话,又喝了一阵酒,这才回去。

吴堡县内,知县范仲平在县衙中坐立难安,心事重重,由于澄城一带的战乱,最近前来吴堡县逃难的难民越来越多了,原本城外便有千八百名难民聚集,这几日难民人数越来越多,看样子已经有两三千人之多了。

这么多的难民,进城必然生乱,所以范仲平不敢放这些难民进城,于是这些难民就在城外自行搭起了窝棚,聊做栖身之所,远远看去,乱七八糟的窝棚处处皆是,离近了,臭气熏天,让人望而却步。

前几日葭州知州吴炳,前来吴堡县视察,自从有了赵无忌这个标杆模板,对比之下,吴知州对吴堡县的观感就非常不好,别的不说,你看人家神木县城外干干净净,一片整洁,让人看着就感觉舒服,吴堡县呢,都不用进城,只要一看城外那些遍地都是的难民窝棚,就让人连进城的心思都没有了。

是以整个视察过程中,吴知州就没给过范知县好脸色看,话里话外,时不时便提起神木县的赵无忌,说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一名难得的干才,隐隐有让范仲平向神木县学习取经的意思。

范仲平乃是万历三十七年的进士出身,今年三十九岁,虽然资格很老,然而能力平平,在吴堡县做了多年知县,也没有得到提升。

在范仲平心里想来,那赵无忌不过是个秀才出身,侥幸得到皇上赏识才得了一个知县,年纪比自己还小上十几岁,如今自己竟然被这样一个人给比下去了,心中觉得颇为不忿。

他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却嫉恨赵无忌,认为此人哗众取宠,善于做面子上的工作,讨取上官欢心。

只是如今城外难民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是有碍观瞻的问题了,如此之多的难民,若是安抚不好,万一出了几个类似陈胜,吴广之类的人,利用难民们对官府不满的心理,登高一呼,煽动百姓造反,那事情可就大了。

想一想城外的几千难民,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几千农民军,范仲平心里便跟灌了铅一样,沉重无比,但是一时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可想。

他的心腹幕僚王师爷,见自己上司满面愁容的样子,他跟了范仲平七八年了,此刻一眼望去,心里倒也把这位上官的心思猜出了八九分,他皱眉想了一会,心里便有了计较,于是上前说道:“敢问大人,因何事发愁?”

范仲平重重叹了口气,方才说道:“李自成,张献忠作乱,澄城附近的百姓纷纷逃难,如今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本官却是无计可施,为之奈何啊。”

王师爷凑近了范知县,说道:“这难民问题,又不是只有大人这一处,如今西北各地,哪一城,哪一县没有难民存在?”

范知县闻言,说道:“话虽是如此说,只是难民人数多了,却是不可不防,若是爆发瘟疫,或是聚而作乱,那都是非同小可之事啊。”

王师爷呵呵一笑,说道:“属下刚刚收到的消息,听说府谷县城外的难民,已经被贾垣贾知县用了手段,皆都驱赶到他处去了。”

范仲平闻言,眼睛一亮,贾垣的施政手段,他是知道的,与自己半斤八两,相差不多,只不过直接驱赶难民,难免被人诟病,有伤天和,自己却是不敢这么做,于是便悠悠地说道:“这些难民也是可怜人,驱赶难民,本官却做不出这种事。”

王师爷阴阴一笑,说道:“大人,贾知县可是好手段呢,他的借口冠冕堂皇,他只说难民中有流贼的奸细混迹其中,想要伺机作乱,所以便派出手下差人和城中士卒,在难民中挨个搜索审问。”

“这些人胡乱抓一些难民,便诬陷他们是乱匪一党,不是入狱,便是当场活活打死,难民逃难到府谷县也只是为了求一条活路,如今一看这里的知县比贼军还凶,担心自己也被当成乱匪处理了,于是便纷纷逃离,如今府谷县外,干干净净,再无一个难民存在,偶有几个不怕死的,想要赖着不走,也早已被抓紧大牢,攀咬为贼人,屈打成招,定了罪名。”

范仲平听了,心中不由意动,他思忖了半晌,终究还是失望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此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若是被御史知道,参上一笔,后果不堪设想,轻则罢官,重则下狱,这贾垣却是莽撞了。”

王师爷也跟着叹了口气,说道:“贾知县也是逼于无奈,他那里靠近蒙古边境,蒙古人若是入侵,府谷县首当其冲,若是被攻破城池,性命难保,还管什么罢官不罢官的。”范仲平听了,也是跟着叹了一口气。

王师爷眼珠一转,便说道:“其实难民之事,要解决其实也有办法,在下有一计,可解大人之忧。”

范仲平闻言大喜,连忙说道:“还请王先生见教。”王师爷神秘一笑,便上前附耳对范仲平说道只需如此如此,听得范知县连连点头称善,最后范仲平一拍桌子,喜笑颜开地说道:“王先生此计甚妙,便如此办理罢。”

当日下午,吴堡县外的难民中,便有流言在其中传播,说道河南匪患甚急,五省总督陈奇瑜大人有意调左良玉前去河南,围剿闯王高迎祥,又有人说道左良玉若去,则单凭贺人龙,万万抵挡不住李自成和张献忠,老回回的三万大军,届时贺人龙若败,则流贼的第一个目标便会是吴堡县。

那张献忠在传言中被描绘的甚是凶恶,据说每天要吃活人心肝十个充饥,吴堡县外的难民们没想到这里也将成为战场,张献忠若要攻城,则城外的难民必然难以幸免,人心惶惶之下,纷纷卷起包裹,再度开始逃难而去,一夜之间,吴堡县外的难民散了一大半。

第一百五十三章粮草被劫

次日,又有吴堡县内的富户在城外搭设粥棚施粥,施粥之时,便有富户的家丁说道,家中主人眼看战火即将烧到吴堡,家中主人怜惜难民,故此施粥,只盼难民吃饱之后,有了力气,也好尽快远走他乡,免得在此沦为战场冤魂。

难民们吃了粥后,于是也就不敢在此多加耽搁,便纷纷离去了,此时城外只剩下稀稀拉拉不到百人还未走,范仲平便派出差人,恩威并施,连唬带吓,把这些难民皆给赶走了,一时间,吴堡县外的难民全部远走,只留下一堆堆空无一人的窝棚,范仲平急忙命令差人尽快拆除掉这些窝棚。
首节 上一节 104/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