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锦衣霸明

锦衣霸明 第565节

这消息对朱由校来说绝对是晴天霹雳!!!

愤怒之余朱由校一把夺过魏忠贤所呈军情,其目光汹汹的盯着手中奏折,在眼神深处存在着一丝希冀!

‘不会的,我师傅不会有事儿的……’

一目十行且仔细认真的看着手中这份军情,可当朱由校看完全部后那内心深处的一丝希冀却破灭了!

因为其看到了一句话!

经略言:‘广宁卫的陷落必定也宣告着辽阳等地已被建奴攻陷,而那些驻守辽阳、鞍山的将士必多部已战死沙场。’

多么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啊!

可这却彻底击碎了朱由校那内心深处的一丝希冀!

“该死的熊廷弼、王化贞!朕将辽东如此重要之地交付给你二人,可到头来却让朕得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内心已被这滔天怒火环绕,这也让朱由校怒睁双眸怒喝道,而这也让左右太监、宫女更为两股颤颤!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此时的朱由校脑海中浮现的皆是和秦锋相处的场景,那位跟哥哥一般陪着他度过难忘时光的秦锋就这样没了?

“嗯……”

朱由校因愤怒身体而颤抖着,手中紧紧捏着那军情,双眸赤红的怒视前方!

魏忠贤、李永贞等人在见到这等场面后一个个皆跪地不言,此刻触碰朱由校的霉头那无异于是找死!

“魏忠贤,摆驾乾清宫;朕要见一见大明的好‘忠臣’!!!”

朱由校此刻要见一见那些自诩是忠臣的官员,他倒是想知道这些忠臣得知辽东被攻陷的军情该是怎样的反应!!!

第098章:争(上)

求订阅,求订阅啊!求推荐票啊!求月票啊!



乾清宫。

朱由校面带怒焰的静坐龙椅之上,在其左右而立的分为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锦衣卫指挥佥事李明,且能看出李明那眉目间带有戾气,除英国公张维贤尚且站立外今在朱由校眼前跪倒着一应帝国高官!

内阁大学士:叶向高、魏广微、朱国祚、刘一燝、朱国桢、韩旷、左光斗;

六部尚书:吏部尚书周嘉谟,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孙玮,刑部尚书黄克缵,工部尚书张问达,礼部尚书孙如游;

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南星,右都御史姚宗文(浙党党魁,今归阉党);

在其后尚有左副都御史杨涟,吏部左侍郎邹元标,户部侍郎李长庚,兵部侍郎王在晋,兵部侍郎祁伯裕,刑部侍郎顾大章,刑部侍郎乔允升,工部侍郎陈道亨,工部侍郎董汉儒,礼部侍郎郑以伟;太常寺少卿亓诗教(齐党党魁,今归阉党),太常寺少卿吴亮嗣(楚党党魁,今归阉党),太常寺少卿官应震,光禄少卿高攀龙……

这些都是天启一朝的肱骨大臣!

叶向高他们在此已跪地半刻钟,双腿因久跪早已是微微发麻,但此刻他们却不敢言语一声!

辽东之地尽失让天子朱由校震怒!

更让朱由校心中怒焰不灭的原因在于其在紧急军情中得知师傅秦锋已战死沙场!

这怎能让朱由校不恼火呢!

而伴随天子左右的李明在得知此消息后久久不能言,在他脑海中徘徊的皆是自家锋哥的种种!

这他娘的根本就不是真的!

“砰!辽东发生如此巨变尔等在朝中担任重担却一无所知,你们来告诉朕!是不是这建奴要打到京城你们才知晓我大明要亡啊……!”看着这一位位朝臣,这其中超半数皆为东林党徒,这让朱由校心起怒焰而重拍龙案喝道!

朱由校心中对东林党出身的朝臣是愈发厌恶,尤其是看着这位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恨不能将其立即罢黜!

说来也为凑巧自内阁首辅方从哲辞官后,甄选入内阁者有叶向高、魏广微、刘一燝、韩旷、左光斗、朱国祚、朱国桢7人,但让朝野奇怪的是天子却未从其中钦点一人担任新任内阁首辅!

而伴随着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在外朝兴起也使得内阁中隐隐分为了三派:东林党、阉党、中立派;这伴随而来就是在朝堂之上演变为了两派:一派为东林党,一派则为阉党(投靠者皆为原齐楚浙宣昆诸党)。

在这短短时间内双方为了争权逐利斗的那叫一不亦乐乎!

因东林党在全力拥立朱常洛一事上占据大义,这也使得如今东林党在朝、在大明诸地拥有着很高的权势,但随着对朝局的掌控,自家师傅所传密奏让朱由校发现这些东林党多是些不务实事的存在!

这也让朱由校从心里开始厌恶东林党!

但天子毕竟是天子,想搞些手段必须要符合天子身份,因此绞尽脑汁之下这阉党便孕育而生了!

不同于东林党;阉党能出现那是因为朱由校不想看到东林党在朝一家独大,特授意魏忠贤搞出来的,而身为天子的朱由校则可以隐于幕后坐山观虎斗,按朱由校本意只需给他些许时间就能完成对东林党的制衡!

但辽东却……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别看朱由校是位少年天子可在场众臣却没一人敢小觑,毕竟他们已清楚这位少年天子的手段了,那叶向高为缓解朱由校怒焰遂跪地向前道:“皇上,今辽东局势尚不明朗,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元芳实属危言耸听,故,应派遣官员即可赶赴山海关查明真实性,待结果查明后再定商榷!”

要说这叶向高临场推事儿的本事确实是有一手的,如此一来至少现在是蒙混过关,即便是消息属实这一来一回也有月余时间商量对策,到那时即便是确定辽东之地尽失消息属实,他们也能商议出好的办法来应对!
首节 上一节 565/7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乡

下一篇:战国野心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