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751节

当然了,曹洪没死。

虽然说朝中百官都谏言搭救,就连在荆南的狡狐陈恒,都上书为曹洪求情,都被天子曹丕大手一挥,让该干嘛干嘛去了。

但大魏太后,这位明事理的卞夫人,直接将曹丕骂了个狗血淋头,扔出了当年曹洪让马的旧事:“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

又去威胁郭皇后说,如果天子处死了曹洪,她就会逼迫天子以无子的名义,废了郭皇后。让郭皇后屡屡跑去找曹丕哭诉,为曹洪求情。

好嘛,天子曹丕一下子就后院起火,太后与皇后一个骂一个哭,不厌其烦之下就借驴下坡,赦免了曹洪的死罪。

嗯,只是免了死罪。

可怜的曹洪,为曹魏基业奋斗了一辈子,临到头来,却被削夺官位、爵号和封邑。就连家产都全部被没收了,变成了家徒四壁的穷光蛋。

朝中大臣们,看在眼里,叹息在心里。

而曹魏的宗室们看在眼里,悲伤在心里。

不过想想也对。

天子曹丕,对所有的血亲兄弟,无论是封了王爵还是公爵的,都当成了囚犯一样养着。对曹洪如此,也不意外了。

夏侯衡看在眼里,在和夏侯充惨惨戚戚的宴饮一番后,便来了封书信给呆在狡狐身边的夏侯荣。除去长兄如父的日常叮嘱外,还感慨了一句:“幼权,汝当年是对的。”

让夏侯荣隔着书信,都能感受到他大兄的寂寥心情;也让他觉得,自己的先见之明,是不负“神童”称号的!

第四九九章、昔日崔琰今鲍勋

处理完曹洪,出了一口恶气的天子曹丕,终于可以好好的和曹真商议进攻幽州之事。

他也觉得,此番是攻伐幽州的良机。就算不能一举攻灭,也能让幽州人心惶惶、削弱实力,为以后奠定灭亡的基础。

但是呢,群臣又是一致的谏言反对。

理由也很充分:曹魏如今的钱粮,也不充裕了。

去年曹休的败绩,让东线的钱粮都损耗一空;狡狐陈恒攻伐江东及蜀中,也将荆州、益州的赋税钱粮都投了进去。

冀州、并州和关中,一直都是重兵驻守的地方。他们粮秣在供应驻军将士后,每岁的结余,真不能支持得起曹真发动大战。

三个月。

这是朝廷积累的粮秣,能供给曹真大军发动幽州之战的时间。这点时间,对幽州发动攻击,又能取得什么战果呢?

万一,到时候幽州毫发无损,还趁着曹军粮尽撤退的时候衔尾追击,岂不是会有演变成为大败的危险?

其中,有一个人的谏言,尤其的不留情面。

是御史中丞鲍勋。

他丝毫不畏惧天子曹丕的权威,直接翻了旧账,说这次发动对幽州之战,和之前曹丕一意孤行去攻打江东没有什么区别。结果是无功而返,结局是劳民伤财、动摇曹魏的根基。

然后呢,他就被降职成为了治书执法。

但是呢,这只是事情的开始。

鲍勋是曹魏的元勋之后,鲍信之子鲍勋。

鲍信,是魏武帝的故交,也是当年力主迎接魏武帝入主兖州的人。后来在攻打黄巾的时候,更是为了救魏武帝而战死。

魏武帝当年,因为找不到鲍信的尸体,便以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下葬,洒泪祭之;还善待鲍信的家人。一直到当上魏王,都没有忘记过这份情谊。

结果呢,天子曹丕现在将鲍勋下了大牢。

理由是曹真攻伐了两个月,面对有诸葛亮驻守的幽州和张飞坐镇的并州,看不到一丁点破城的希望。便上书请罪撤兵,请求降职惩罚什么的。

鲍勋觉得曹真无罪。

他在朝廷上直言说,曹真身为大将军,抓住征战机会努力报效大魏是份内的事。此番徒劳无功的错,应该是朝廷决策不明的错。

毕竟曹真是请战,做出决策的是朝廷。

话是这么说没错,道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鲍勋忘了一点:天子曹丕的颜面。

当时群臣都是反对了进攻幽州的,而促成攻伐幽州,是一意孤行的曹丕。也就说,鲍勋等于当着朝中百官的面,直接指着天子曹丕的鼻子,大骂说竖子误国!

这样的情况下,天子曹丕会忍得下去吗?

他要能忍了,他也就不是曹丕了。

当即,就以诽议天子、挑唆君臣不和等等各种罪名,将鲍勋扔进了大牢里。以今日的权势与刚愎,也是因为旧日的怨恨。

好吧,鲍勋和曹丕也是有旧怨的。

鲍勋为人刚正不阿,和当初的崔琰一样,不结党、不徇私。出仕以后在每个职位上都尽心尽责;对君主任何不合理的地方,也都会忠心耿耿的谏言。

堪称士人为官的表率。

比如当年郭皇后的从弟,犯了法当死,身为魏国世子的曹丕去信求情,都不能阻止他秉公处理。
首节 上一节 751/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