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740节

经历过数次征伐江东无功而返,和曹休的石亭大败后,他终于不再指望着一战就能灭掉江东了。也终于接受了,狡狐提出的徐徐图之的计划。

顿了顿,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急忙出声,“以子初之谋,南海郡等地,乃所有战略得以实施的基础!不知如今守军几何?可能守住否?”

看来汝个曹子桓,败仗吃多了,还是有了些长进的嘛!

狡狐陈恒心中赞了句,然后便将廖立、马谡和傅佥三部驻军的情况说了,“陛下,臣归来洛阳之前,在南海郡、临贺郡及零陵郡留了五万大军驻守。其中,零陵郡的傅佥部,乃是为了防止江东借道攻入交趾郡,将南海郡断了后援。在两年之内,可保无忧。”

“仅两年?!”

天子曹丕眉毛一扬,有些惊讶。

“然也。陛下,江东若是解决了山越的内患,必然大举进攻南海郡等地矣。”



天子曹丕明白了。

狡狐的战略,是因势利导,堂堂正正之谋,只要战略过人的统帅,看地图思虑一番就能想得到。比如陆逊,绝对能看得到江东未来的危机,也会建议孙权将危机灭在萌芽中。而出兵的时间,就是解决了山越的忧患后。

“陛下,这也是臣之前所说,将欲灭吴必先得蜀的缘由。”

狡狐陈恒又一记行礼,侃侃而谈,“若图荆南,必须要在巴蜀秘密建立水师。而马家军尚在蜀中,我军想保密太难。是故,臣以为正好趁着江东与山越纠缠之际,以马孟起求封王的背盟为理由,出兵夺回蜀中!”

“然!马孟起竟敢威迫于朕,其心当诛!”

说起马超以武力威胁请封王的事,曹丕就满脸的怒火。

不过呢,怒火才上来,他又努力的压下去了,语气有些担忧的问道:“只是马家军修生养息多年,子初有把握在江东解决山越之前,夺回蜀中否?若是不能,朕倒不吝啬一个王爵。至多,待江东灭掉后,再兴兵讨伐便是。”

“陛下勿忧!”

狡狐陈恒微微一笑,“臣并非是要灭到马家军,而是夺回来蜀中而已。有汉中郡切断马家军疆域南北,我军两年之内夺回蜀中,臣还是能做到的。不过,臣以为,陛下还是要封马孟起王爵为上。夺回蜀中后,再封。”

嗯?

天子曹丕又挑了挑眉毛。

旋即,便露出笑容来,亲昵的笑骂了声,“子初不愧狡狐之名也!”

夺回来了蜀中,也差不多到时间和江东大战了。封马超为王,是为了稳住马家军、避免曹魏多线开战。

看到了灭吴的曙光,曹丕心中高兴了,很难得的让陈恒提出要求,“善!子初此谋实施时,可还需朝中配合邪?一起道来,朕可先行调度之!”

说完,没等狡狐开口,他又殷殷叮嘱了一句,“子初乃大魏柱石,日后切莫再说乞骸骨归乡里之言了。”

这句话,也让陈恒原本明朗的面孔,挂上了一丝忧伤。

他深深的叹息了声,对着曹丕行礼,“陛下,灭吴少则需五年之功,多则需十年以上。若是十年之后,臣尚且有机会上书乞骸骨归乡里,乃幸事也。”

嗯?

顿时,天子曹丕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诧得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陈恒。

心中,也隐隐有了不详的预兆。

而狡狐陈恒沉默了一会儿,便收起了情绪,冲出曹丕挤出了一个笑容,“陛下莫是忘了?臣乃是早产儿,仅七个月便来到人世间。当时,先妣因为生下臣大出血亡故;而臣自幼也身体虚弱不堪。”

第四九二章、果真阴险

今日当值的太医,匆匆忙忙的被天子宿卫带着,来到了天子与狡狐的面前。还没来的及行礼,就被天子大手一挥给免了,让他立即为狡狐陈恒诊治。

然后呢,天子曹丕的脸,就随着太医将望闻问切一套流程走完,慢慢的变得阴沉不已。

他通过太医问的话题中,就隐隐猜到了狡狐的身体状况。

而太医诊治完了以后,一脸的忌讳为难也印证了他的猜想。

倒是狡狐陈恒,很看得开,直接宽慰太医了一句,“汝据实说便是。某在荆州之时,便有随身大夫为诊治过了。”

这句话,也让太医松了口气,先给狡狐行了个礼致谢,然后才大礼参拜天子曹丕,“陛下,骠骑大将军之疾,乃是先天不足,自幼虚弱;又多年为国事忧劳过度,故而催生身体每况日下。此疾非针药可医,若是静心休养,勿忧劳,便可缓解一二。”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便将脑袋伏了下去,声音很小很惶恐,“嗯,微臣此法乃是一时之计,待骠骑大将军花甲之年后,可再令医术高明者再诊治之。”

所以呢,天子曹丕就当场呆若木鸡。

他当然听出了,太医的言外之意:狡狐陈恒身体虚弱,心神也忧虑过度,恐怕很难活过六十(花甲)岁的年纪。

呆了好久,天子曹丕才反应过来。

当即就忿怒不已,一脚踢翻了太医,大声骂道,“庸才!素餐尸位之徒!朕要汝何用!来人,将此獠压下去!”

可怜的太医,当然是哀嚎着求饶不已。

尤其是,看到了长得雄壮无比的天子宿卫大声应诺着,正走过来。

直到狡狐出声为他求情,说什么杀了太医会让他于心不安、会折寿什么的,天子才放过了。但活罪难逃的被降职发俸。

这场闹剧过后,当殿内又变成了两人后,天子曹丕才一脸的戚容,走过来抓住了狡狐的手,“子初为国事忧劳多年,导致此疾,皆乃朕之过也!”
首节 上一节 740/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