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736节

孙权差点没气歪了鼻子!

江东危难当头,这些腰缠万贯的世家们,不思共赴时艰,反而来了个釜底抽薪!

什么叫供应不起私兵的衣甲用度了?

尔等世代传承了上百年,家族中积累的财富,他孙家都比不上呢!

无非是看到江东陷入危难,不想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玩起了蛇鼠两端的把戏吗?

孙权对此心知肚明,也忿怒不已,却无可奈何。

就算他是江东之主,也不能强令他们将私兵部曲都贡献出来。一旦做了,就会激起整个江东世家的反抗,后果是很严重的。

就连骁勇如他大兄孙策,这么做了,一样落了个被刺杀,英年早逝的结局。

不过呢,孙权觉得,为了孙家的基业,自己也必须要这么做了。

不能明着来,那就阴着来。

用软刀子,慢慢的切出肉来!

尔等这些世家硕鼠不是说,没有钱粮供应得起私兵部曲的衣甲用度了吗?

孤就给尔等钱粮!

孙权这是将主意,打到了铜钱及盐巴上。

在周瑜仍旧健在的时候,就给孙权提及了这样一句话:“铸山为铜,煮海为盐”。意思是江东得天独厚,有铜山与盐巴的收入作财力支柱。

但是呢,这些利益,在很早之前就被以张、顾、陆、朱为首的世家大族给瓜分了,孙权执政了二十多年都无法染指。

所以呢,他想到了董卓私铸小钱的例子。

当年,董卓为了牟利,将汉五铢改铸为小钱。此举让世家转为赤贫,百姓们卖儿鬻女无以存活,却能让董卓疯狂积累了物资财富。

孙权想效仿之。

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将孙家的府库丰盈起来,为了有充足的兵力抵御曹军。

至于百姓的困顿、世家财富被掠夺生出怨气,现在先顾及不上了。

毕竟保住基业才是首要考虑得问题。不然的话,江东都不姓孙了,治下黔首百姓再富足安稳,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快的,随着陆逊与朱然等人,返回荆南抵御狡狐的时候,建业也开始发行了一种“大泉五百”的货币(货币为东吴史实)。

这种货币,只不过比五铢钱重了两三倍,购买力却是五铢钱的五百倍!

而且在孙权的政令下,迅速流通了整个江东。

据说,“大泉五百”只是孙权第一步试探。如果效果很好,将来还要发行“大泉一千”、“大泉两千”等货币。

狡狐陈恒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大笑不已。

不带丝毫犹豫的,就大手一挥。就让人传令,给魏延、邓艾等各部将士,让他们都转为驻守,不再对江东发起进攻。

第四八九章、欲灭吴,先得蜀

战争,是两军的战场厮杀,更是双方国力的比拼。

就比如战国期间,秦国之所以能灭了六国一统天下,明面上是军功拜爵让黔首百姓奋勇杀敌;暗地里却是对农桑的重视,有充足的粮秣赋税支撑秦国屡屡对外用兵。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呢,当狡狐陈恒得知了江东发行“大泉五百”后,便直接下令将士不再攻伐,也不奇怪了。

一方面,是陆逊等人已经率领援军赶回来荆南,再攻伐也很难建功。

不如先按兵不动,消化攻下来的零陵郡、临贺郡和南海郡。等这些地方民心安定了,江东世家和黔首被“大泉五百”掠夺财富的怨气,也会积攒得够多了。

到了那个时候,再攻伐江东,遭遇的抵抗,就不会太激烈。

怎么说,都是历经三世的江东孙家嘛!哪有一蹴而就,一战就能灭掉的。此战狡狐陈恒的意图,本来就是想让孙家失去民心、让江东积弱而已。

嗯,建安郡没有归入曹魏治下。

那些山越部落首领,不出意外的拒绝接受曹魏官职,仍旧想着自力更生。狡狐大手一挥,就让邓艾率军回南海郡了,坐等山越被孙权大败,前来求曹魏授予官职的哪一天。

另一方面,则是大司马曹休的战败,引发的后果。

曹休的石亭之败,堪称是曹魏继魏武帝赤壁之败后,首屈一指的败绩。对曹魏的影响,也不亚于当年。

对于扬、豫和徐州这三个州来说,是粮秣军械的库存直接被挥霍一空。不光是曹军战败所丢弃的辎重,还有士兵伤亡的抚恤,以及重新训练新卒的费用。

至少在十年之内,就不要指望,从这三个州征调兵力去攻伐江东了。只求他们能够防御得住,江东的来袭就是万幸。

对于曹魏而言,则是陷入了内忧外患。

内忧,是朝野已经将曹魏宗室大将的无能,当成了铁一般的事实。
首节 上一节 736/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