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547节

就是说司马朗比不上司马懿的意思。对此,司马朗是不服气的,但是崔琰自始至终都坚持这个观点。

所以呢,司马懿被人流言是这样的“虎目虬髯已去,鹰视狼顾何人识邪?”

嗯,虎目虬髯,是崔琰的相貌特征;鹰视狼顾嘛,整个邺城就司马懿一个人,眼睛盯着前方的时候,眼角的余光还能看着两旁,有着跟狼一样的视线。

好嘛,看起来,好像对司马懿来说,没什么杀伤力。

毕竟伤感赏识自己的人亡故嘛,没有什么奇怪的。相反,还是这个时代士人的义理之一。

比如魏王曹孟德,当年还是雒阳的一只小虾米,无人赏识。而故大汉太尉乔玄见到了,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就让曹老大记了一辈子,无论身居何等高位,每次经过乔玄的坟墓,都必然去凄怆的祭祀一番。

但是呢,自从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中兴后,谶纬之学就大行其道。

其中有个说法天生异相之人,必然天赋异禀!

比如造字的圣人仓颉、三皇五帝之一的舜、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史书里都是记载着“重瞳”。

司马懿虽然没有重瞳,但狼顾之相,也很了不起了。

也能让引起,正操心着后代之事的曹老大,无限关注了。

狡狐陈恒,在听到自己的流言蜚语之后,当即就叹了口气。哪怕他自负才智过人,也对此无解。

流言这种东西,真不真实,并不重要。

而是在于,人们愿意不愿意去相信。

刚好,陈恒觉得,魏王曹孟德,肯定是愿意相信的。

因为在人们的劣根性中,如果做了什么对不住或者是损伤他人的事情后,就会习惯的去认为那个人会心存怨恨。

而且曹老大正好缺个很好的借口,将狡狐陈恒给雪藏起来;正好在找各种理由,将拥护曹丕的重臣给打压下去。

当然了,陈恒不用担心自己会和崔琰一样,被赐死。

不是因为这些年的功劳,而是因为他外舅是夏侯渊,因为丁夫人是魏王后。有这两个人说两句好话求个情,曹老大不会杀了他。

但是呢,和毛玠一样被废黜为白身,应该避免不了了。

也就是说,钟繇、卫凯、司马懿等政敌的期待,不日可期也!不过呢,他们如今可没有心情庆贺。

至少司马懿就没有。

他独自坐在府中,昂头看着无一颗星星的夜空,就着漫天的风雪,长叹不已。

以他的聪达大略,当然能想到,关于自己的流言是出自于谁之手。但是他弄不明白的是,这只狡狐怎么就盯上了自己呢?

针对他的政敌,是钟繇为首好吗?!

第三八二章、上辞表追服母丧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这一年,冀州邺城刚开春,就让人们觉得不是个好年头。

不光是因为肆虐无数天的风雪,更是因为魏王曹孟德的沉默。在针对世之狡狐陈恒、鹰视狼顾司马懿的流言都沸沸扬扬一个多月了,竟然还在沉默着。

完全没有当初处理崔琰、毛玠的果敢迅速。

也让这种诡异与压抑,蔓延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魏王曹孟德,这是要等谣言止于智者乎?亦或者将要大兴牢狱,来个十鼠同穴邪?

没人能猜得懂;也没有人敢猜得懂。

夏侯荣,这位神童近期在魏·右将军府内住下了,理由是和陈家嫡长子陈修一起读书。他阿母丁氏和大兄夏侯衡的决定。

用他的身份,代表夏侯氏的态度,冀望让魏王曹孟德对狡狐陈恒能高举轻放。

狡狐对此只是笑了笑,不做任何回谢之举。有些东西,记在心里就好了,流于表面,反而让人觉得虚伪。

所以呢,在夏侯荣入住了十数天后,他便抽空说了句“后,某将举家归陈留己吾,汝想去姊夫乡里看看否?”

夏侯荣当即就愣了下,扔下了句此事要回去征求生母丁氏的同意,就急匆匆的往家中赶去。以他的聪颖,不难听出姊夫陈恒的意思狡狐将要辞去官职,归乡里隐居了。

的确,陈恒已经作出了决定。

主动辞归。

一方面,是魏王曹孟德的态度慢慢明朗了;另一方面,是这场风波里他不败而败。

陈恒能想到魏王曹操一直迟迟未追究的原因。

不外乎是,在衡量得失而已。

崔琰、毛玠名望太隆,他们冤屈而亡故,让朝野都惋惜不已。

虽然没有人再说出口,然而曹老大自己心中有数。

他更知道的是,若是再继续以流言蜚语的诽谤罪名,将陈恒和司马懿都打下牢狱,那么他魏王的声望和当初的董卓一样,残暴!
首节 上一节 547/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