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235节

陈恒嘴角含笑,让人如沐春风。

他想清楚了,贾逵是河东人。河东士人和并州士人在未来是抱团取暖的,并没有依附在颍川士人之下。后来是因为河内司马懿成为颍川士人的领袖,才依附过去了一部分。比如贾逵的儿子贾充、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昶。不过同为太原王氏出身的王凌,却和司马氏刀兵相对。

现在他和颍川士人已经有了裂痕,还不如先卖个好给贾逵,以后也能和并州士人结个善缘。

但贾逵是没有想到这一层的。毕竟并州依然在袁绍的手中。

所以他不由有些感动,还带点愧疚,很恭敬的行了一礼,“逵谢督军提携之恩。他日某若有所成就,必然不忘今日之事。”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陈恒笑得很灿烂,还走过来亲昵的拍着贾逵的肩膀,“梁道言重了!你我在淆水边生死与共,何必还说此生分之话!哈哈哈...”

贾逵自然是心照不宣,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过呢,笑了一会儿,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来,又一记拱手,“督军之前曾言,受曹司空之命,将要去攻打并州?”

“正是,梁道是有教于我?”

陈恒脸上露出点兴奋了。他知道贾逵的家乡临汾和并州接壤,既然提到这茬了,说不定是有什么良谋能攻入并州呢!

“不敢。”

贾逵连忙摇头。

原来贾逵早年,和王凌、司马朗(司马懿的哥哥)为好友,如今司马朗早就去曹操麾下当值,而王凌依然在太原闲着。

所以就想去一封书信给王凌,看王凌愿不愿意到陈恒手下出仕。也问下陈恒愿不愿给个仕途的起点。

王凌,是故大汉司徒王允的亲侄子。

对送来的人才,陈恒自然是无所不可。王凌这位历史名人,他可是还记得的。

得到肯定答复的贾逵,也很开心,还可惜了一声。说另外一个好友孙资孙彦龙,很早之前就被王允举荐为县令在并州任职了。并州现在隶属袁绍,不好给陈恒引见结识一番什么的。

陈恒脸色如常,口里说不碍事,以后会有机会见面的云云。

但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

这是太原孙资啊!

历史上和刘放一起改变了魏明帝曹叡托孤旨意,将托孤大臣曹宇(曹操的儿子、曹冲的胞弟)变成了曹爽。而且还是抓住曹睿的手,写下的托孤诏书!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孙资和刘放,未来司马氏还不一定能代替曹氏呢!

就这样,两个人的一场谈话,聊得兴高采烈的。还生出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果然,各得所需的利益,才是天底下最牢固的友谊。

等贾逵离去后,陈恒便陷入了沉思。

他此刻深深的体会到,在这个时代,乡党的力量是仕途上必不可缺的。

比如以荀彧为领袖的颍川士人;比如年轻时穷得连棉裤都没有的贾逵,随便扔出几位朋友,都是未来的大神!

唉,文惠(高柔),你在并州可安好?我的乡党,也就你一个人了...

翌日,贾逵带着夏侯霸与文钦取道河内郡,折回雒阳往许昌。陈恒和文稷率领一千兵卒,杀去了闻喜县。

第一八二章、桌底下的沆瀣

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形多样,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但卫固这些天,并没有在守卫,而是攻打着卫凯在的安邑。直到文丑落败的消息传来,他才引军回了闻喜固守。

所以陈恒引军到了闻喜县外扎住。并没有一到就急哄哄的准备攻城,而是在等人来访。比如卫凯,比如卫固,或者两者都来。

因为河东郡的战事已经明朗了。

文丑身死,残兵退回上党借道回河北。而郭援与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那一路,渡河之时被也钟繇与马超击败。郭援被庞德杀了,单于呼厨泉退守平阳,钟繇与马超继续追了过去,试图趁着大胜一举平定整个司州。

据说钟繇还抱着外甥郭援的脑袋哭了几嗓子,然后很大义凛然的说什么郭援是国贼,嘉奖了庞德一番。嗯,就是不知道等兵事结束了回到家里,他妻子郭氏会不会让他进房...

如此情况下,卫固就困在了死地。

他以闻喜县当成进身之阶,投靠了并州高干,想借此当上家主。结果袁军两路都被杀退,形势一下子就逆转。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无非是投降,或者是拼死一搏。

去并州是不可能的。去了以后就成为无根之萍,当财力物力被高干榨完了,末日也就到了。

卫固不想死。或者说是不敢就这么死去。支持他当家主一群人,利益前途都绑在他身上,他如果死了,卫凯绝对毫不留情面的打压,不死也残。

陈恒的到来,恰是时候。

让卫固看到了一线生机。如果投降给陈恒,或许能将他这一支血脉传承下来。毕竟,陈恒是率领的人马是打着朝廷旗号,并不在乎谁是河东卫家的家主。

“唉,卫仲坚,你必须死的。”
首节 上一节 235/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