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128节

应邀而来的徐晃,闹腾着让兵卒们把陈恒扔到半空好几次。而不请自来的郭嘉,鬼鬼祟祟的示意了下,拉着陈恒和徐晃钻进了军帐里,变戏法一样拿出来个酒囊。

曹老大军中是禁酒的,然而郭嘉竟然能带着酒,说明他不是一般的受宠。陈恒和徐晃的心有所悟,马上的,三人的气氛也热乎了好多。

至于是酒助人兴,还是人借酒兴,那就只有各自才知道了。反正从面上看,彼此交情跟可以同穿一条裤子了一样。

三个大男人的,一个酒囊是不能尽兴的。不过他们也没办法再喝了,因为曹老大派人来让陈恒和郭嘉去一趟中军帐。

这个点急招而去,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已经发生。陈恒与郭嘉不敢怠慢,连忙过去,而徐晃也急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军营待命。

曹老大的军帐中,还有荀攸和曹洪两人,三个人的脸色都有点沉重。

“恒见过主公。”

“嘉见过主公。”

一番见礼后,曹老大朝着荀攸点了点头,“公达,汝来说。”

“喏。”一个拱手,荀攸便给郭陈两人说起了缘由。原来是曹仁和荀彧的文书同时到了,带来了两个很不好的消息。

一个是刘表的援军兵分两路,一路拖着了曹仁,一路要断曹老大粮道。另外一个是袁绍叛逃过来的兵卒说,袁绍听从了田丰的计谋要袭击许昌抢夺天子。

“汝二人有何见解?”

曹老大眯着眼睛,问了一句。

第一零一章、归师勿掩

陈恒终于知道为什么曹老大第三次也打不垮张绣了。

原来是袁绍来了个神助攻。刘表援军来临是必然的结果,曹老大出征之前早就料到了,但袁绍想进攻许昌倒是意外。不过也对,他都已经灭了公孙瓒,统领四州,也应该兵锋指向黄河之南了。

不过历史上官渡之战应该没那么快开始啊,吕布不是还没死嘛,是历史轨迹改变了?还是谣言呢?陈恒琢磨不透,一时间也忘了回答曹老大的问话。至于郭嘉,早就做出了和荀攸一样的建议,撤军保卫许昌。

“子初,汝何所思?”

等了一会儿,曹老大又再一次问了。

“啊,哦!”

陈恒回过神来,心里一动,便拱了个手,“回主公,恒也以为该撤军回许昌。张绣与袁本初相比,不过是苔藓之患耳。恒所思者,是否能在撤军途中行个增兵减灶之计。”

大军回撤,刘表和张绣肯定会来追击的,毕竟南阳郡不是曹老大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增兵减灶之计,是战国时期齐国孙膑为了引诱魏国庞涓轻兵追击,故意每天都减少了军营做饭的灶,形成士兵逃亡的假象。

曹老大和荀郭三人一听,就明白陈恒想干嘛了。所以曹老大眯眼抚起了胡子,荀彧郭嘉则是目不斜视,陷入了沉默。

而陈恒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由咯噔了下,知道自己的提议是被否决了。如果他们认为可行的话,应该商讨下细节才对的。

“兵者,以正合,以奇胜。”

果然不一会儿,曹老大直接开了口,“子初,孤知道汝胸有韬略,善奇谋。然若是本末倒置了,出奇便是弄险了,日后多慎之。嗯,孤意已决,明日撤军。都下去吧。”

“喏。”

众人拱手告退。

出了营帐,曹洪对陈恒露出了个友好的微笑,郭嘉也是拍了拍他的背,两人离去之前都安慰了下。而荀攸则是拉着他的手,走远了点才解惑。

“子初,袁本初有四州之众,十倍于我军。若真是来袭许昌,主公需集所有人马以对,是故不用汝计。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时不宜与张绣刘表过多纠缠。”

好吧,陈恒明白了。曹老大不用他的计谋,不是觉得不好,而是不合时宜。

而且荀攸还提醒了曹老大的潜台词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说白了就是,陈恒你小子以后格局放大点,别就看眼前这么一块地方,要有大局观。

“喏。恒受教!多谢荀参军指点,恒日后必不再目光短浅。”陈恒心理很感激,很恭敬的拱手躬身表示。

“呵呵,同为主公效力,不必如此。”

笑着扶起,荀攸离去之前也勉励了一句,“子初年齿虽轻,然善奇谋,可见家学渊博,他日必然大有作为。”

家学渊博?我陈家虽是官宦世家,但祖上并没有出过赫赫战功的将领啊!

陈恒看着荀攸的背影有点愣。难道是客气了下或是弄错了?不对啊,他性格那么谨慎,怎么可能记错呢?

回到自己的军营里,陈恒依然百思不得其解,也就不想了。昨晚去伏击,几乎两天没合过眼,困得要死。而旁边的张仁,早就呼噜声大作。

细心的帮他盖了盖被子,陈恒整理下军塌躺了上去,酝酿起了睡意。脑海中想起了小陈仇哇哇大哭的场景,不由有点温暖。马上就回去了,小家伙长出第一颗乳牙的时候有没有发烧啊?现在应该会满地爬了吧!

今年除夕就带他回己吾一趟吧,也带去阿父坟茔那边拜拜,若是阿父泉下有知也会开心的。嗯,那时候小姐姐也会来陈家乌堡一趟吧?好久不见了

咦,小姐姐!陈恒猛然睁开了眼睛,他知道荀攸为什么说陈家是家学渊博了。小姐姐给陈家送了好多蔡邕之前的藏书。

难道荀攸是想让我抄一份给他?应该是了!蔡邕的藏书,几乎都是孤本居多,荀攸也是个士人嘛,眼馋也不奇怪。

这个时代的世家们做事就是扭捏,提点要求都要讲究个“闻弦歌而知雅意”的,真他大爷的烦人!不过也好,正好我愁着没机会和颍川世家打成一片呢!

娶了夏侯若君,就成了半个谯沛人,再借着荀攸融入颍川世家的圈子,曹老大手下两大派系都有人脉了,以后只要不犯什么错误,陈家就是权势路上的不倒翁了带着这样的美好的想法,陈恒在入睡前,特地在袖子里写上了“藏书”两个字。

建安三年,五月。
首节 上一节 128/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