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10节

按照陈太公的说法,是小陈恒当时不该上城墙。保家卫堡是私兵的事,小孩子不要掺和。刀剑无眼,打仗很危险,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等等之类。

说白了就是你小子的命很珍贵,危险的事交给别人去做,宁可死一条人命,也不愿意让你少了一根汗毛的意思,满满全是舔犊之情。

另一件事是陈太公可以下床走路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人老不以筋骨为能的陈太公还多养了两个月,终于把腿伤养好。只是走路一斜一歪的,需要杵着拐杖。好吧,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可怜的陈太公的腿瘸了。

对此,一向注重仪表的陈太公很沮丧,每天除了看小陈恒的时候会露出笑容外,基本都板着个脸不说话。

也不出门,怕一瘸一拐的样子被别人看到,郡里的好友、世家的各种做寿结婚节日聚会等等请帖都以腿伤未愈为由推掉了,巡视田亩的活也交给了陈坤——管家陈伯的大孙子代劳。

说得好听点,就是五十知天命,有点不理世事、退隐山林淡泊明志的味道。

但是作为儿子的小陈恒知道,他老爹是一个很传统、很爱惜羽毛的人,对家族的事务无比上心,有很重的土地情结。如今连巡视田亩的活都不亲力为之了,说明瘸了一条腿对他的打击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好吧,是时候发挥穿越人士的优势了。

小陈恒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木匠,给陈太公打造一辆只容一个人坐的四轮车,也就是纯木头的简易版轮椅。

在东汉末年,马车都是两个轮子的。但是两个轮子和四个轮子,在制造技术上,没有质的差别。既然能做出两个轮子的车,制造四个轮子的车,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对有点功底的木匠都没有什么挑战性。

四轮车比两轮车稳定,但中国古代没有发明前轮转向装置,四轮车转向困难,但是对财大气粗的陈家而言,是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安排两个健仆跟在小车后面伺候就行了。

在平路上,仆人可以用四个轮子推着走;不平的地方或需要拐弯的时候,只需要仆人可以将两个小轮压起来人力转弯掉头,完全没毛病!

历史上,最早坐四轮车的是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因为被庞涓陷害,变成残疾人,走路不能自理,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出发,就命人做出了一个只能容一人乘坐的小车。

这种四轮小车,也是罗贯中罗大大的春秋笔法中,诸葛大神晚年喜欢乘坐的四轮车,后世称为武侯车。但是诸葛大神在公元181年出生,现在不过三岁,距离被封侯的时候还需要好多年,后世应该就没有武侯车这个名字了

“对不起了,诸葛大神!让你流传后世的典故少了一个”,小陈恒一点诚意都没有的在心里默默道了声歉,“以后如果有机会见面,我会买块麦芽糖给你吃的”

“阿父,坐上去试试,看有哪里不舒服的,孩儿再让工匠们改”。小陈恒扶着陈太公来到院子中,然后就是四轮小车的闪亮登场。

扶手被磨得发亮,闪着光泽,坐垫、靠背和都用兽皮裹着,还有一张完整的白狐皮搭扶手上。这是坐上去后盖住双膝的,一看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儿,这是何物?”

“这是四轮小车,孩儿有一次看杂书,说当年孙膑坐过小车出行,所以就让工匠们也做了一个,以后阿父出门就可以不用拄杖了”。

“哦?”听到不需要用拐杖了,陈太公眼睛一亮,“快,扶我坐上去看看”。

陈太公很满意,虽然汉代都是跪坐的,这样子搭着两只脚的坐法还是第一次体验。但是并不妨碍他坐上去以后感觉很爽。

一方面是宝贝儿子一片孝心让他感到很欣慰;一方面是坐车出门别人完全看不出来他瘸了,仪表和面子全保住了。

至于要是有缺心眼的人问起为什么要坐车的话

竖子!老夫上了年纪,手脚不方便坐个小车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不尊老!没见识!少见多怪!

“嗯,很好,坐着很舒服,我儿有心了”,嘴上很淡然,表现却很激动。

陈太公一坐上去就不想下来了,让仆人推着在院子里连续转了几圈后,越来越满意,越来越兴奋。被憋在家里的一个多月的郁闷消失得无影无踪,整天阴着的满脸皱纹变得菊花朵朵开。

“那个,陈哥儿”,兴奋之余,陈太公好像想起了什么,问身边的陈伯,“上旬王家是不是送了个请帖来让老夫去走动走动?老夫记不清了,有没有这个事啊?”

“是的,家主。王家太公有了曾孙,想请您去一起热闹热闹。”

“好好,今天天气不错,子德陈坤字子德),去备马车,我们现在去王家一趟,陈哥儿把礼物也备一份”。陈太公很雷厉风行,大手一挥就要出门。

“家主,礼物上旬已经送过去了,而且当时按您的吩咐,说您身体不适就不登门道喜了”陈伯一脑门黑线,很善意的提醒了一下。

“咳咳,我记起来了。但是我现在身体不是好了吗,老友有曾孙了,这是大喜事,怎能不亲自去一趟呢?快去把礼物再备一份”。老太公这个时候是很强势的

好像你上旬说的是“生了个孩子而已,谁家不能生个孩子啊!这种小事随份礼就好了,没必要亲自去一趟,就说老夫身体不适”陈伯内心嘀咕着,我看你有了这个四轮车,迫不及待的要去老友那边得瑟吧!再说了,上旬你身体也没毛病啊

几十年的主仆关系,老太公的心思早就被陈伯吃透了。不过家主吩咐的事还是要做的,应了一声就准备礼物去了。

“子德,还不赶紧的去备好马车?快点!年轻人做事怎么磨磨蹭蹭的!天都要黑了!”陈太公说完老的,再骂小的,大声嚷嚷。

那股猴急劲把小陈恒看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的抬头看了下天。太阳还在东边,离晌午至少还有一个时辰,而且从陈家到王家也就小半个时辰的路程

“恒儿,你看天干嘛?没事的,今天不会下雪。来来来,推为父去府门口等着。子德这小子手脚是越来越慢了。”

好嘛,人老了果然是小孩子心性,想不到当过一郡主簿的老爹,竟然也是古代版的老小孩。

小陈恒跟在陈太公身侧,陪伴着来到坞堡外。小车自有典韦来推,小陈恒虽然也练武,但是陈太公连人带车400斤出头汉斤,现在的200斤),就陈恒8岁的力气还是推不动的。

“恒儿,为父记得你说过想找点兵书来看是吧?王家的藏书里好像有吴子兵法,吴起写的,等下为父帮你问一下王老头,看能不能抄写一份回来。”

可能是陈恒今天献了个宝贝四轮车的关系,一直不赞同陈恒看兵书的陈太公,破天荒的主动开口了。

“谢谢阿父!”

“你我父子,说什么谢!不过,恒儿啊,兵书那是武夫读的,现在武人地位低下,打仗也是个危险的事,你看看就好了,可别沉迷在其中。我们陈家一直都是诗书传家,靠经书入仕,习武能强身健体就好。恒儿你打小就博闻强记,只要多花点功夫读经书,长大以后就能被郡里举孝廉,将来和你大父一样当上两千石的太守,那就可以告慰祖宗了!”

陈太公心情很好,今天话特别的多,在等马车的时候不停的对小陈恒絮絮叨叨。
首节 上一节 10/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