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83节


陈子龙出身农家,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是样样都懂的。但是,就是不懂这个新式的煤炉子怎么用。

长官让他换媒,他朝炉子里瞅了一眼,看到里面码放着齐整的圆柱形的东西,中间也都是整整齐齐的小孔,火焰从小孔里朝上直冒。

“杵着干啥?让你换媒。”邓之容看着发愣的陈子龙就生气。

“哦。”陈子龙拿起一根铁棍对着炉子就是一戳,一片灰尘立刻从炉子中飘起来,炉子当中的几个煤球被陈子龙捅了个破碎。

“我靠!你在干啥?完了完了,老子还等着火蒸馍馍呢。”邓之容一边叫唤,一边跑过来想救炉膛里的煤球。

“这点事都不会干,把你给我这有啥用。唉!”邓之容一边小心的夹起破碎的煤块,一边埋怨陈子龙:“你肯定是没见过煤球,看到没?要这样弄。我们这里的煤炉都是司令弄出来的,不比你们乡下人,把煤灰堆一起就完事。”

陈子龙这个从大明最富裕的江南走出来的大才子,被邓之容无情的鄙视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还只能干瞪眼,活脱脱一副做错事的孩子样。

“这煤炉是司令做的?”陈子龙不信。

“想什么呢,这么多煤炉,司令一个人能做得过来?这是司令发明的蜂窝煤炉,特别好用。”邓之容虽然这次被贬,但是心里没怨气,不像上次带着情绪,他现在是由衷的对朱由检敬畏。

“司令会做很多东西?”陈子龙有点诧异,难道这朱由检跟他哥哥一样,热衷匠工?

“做东西只是小事,司令会排兵布阵,军营里所有的军官都是司令教的。”邓之容说完,一脸的憧憬,这次军官的实训,他可是没份的。

“啊!”如果说朱由检会做一个煤炉子,那震惊还可以理解,可是朱由检亲自教授所有军官的军事指挥,这就很让人匪夷所思了。

排兵布阵,可不就是战术指挥吗。

第六十六章:武器选择

实际上,朱由检根本就没有教授排兵布阵,他压根就不懂这个时代的战术。

一个后世的穿越者,如果跑到这个时代的战场上一通瞎指挥,估计士兵会死的很冤枉。哪怕你在后世是研究古代战术的,也未必就能真的指挥得了古代的战争。

朱由检不会,但是打过仗的人多少是懂一些的,李岩的队伍里,就有这样的人。所有,这次实训成绩最好的前十五名军官,其中十一名都是李岩以前的部下。

按照朱由检的要求,成绩最好的前十五名,是要被委以重任的。李岩提交名单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忐忑,害怕朱由检会多想。

“司令你看,这些人提交的战术方法都很不错。”李岩把话题扯到具体的战术上,想避免名单上的人名带来的尴尬。

“我现在感兴趣的不是他们是怎么打的,而是他们演练的时候,设定的是什么军种,什么武器。”朱由检挥挥手,对名单完全没有兴趣。

合理的战术,是建立在自身的武器运用上的。落后的武器并非不能战胜先进武器的敌人,当然,总有人会说绝对力量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有绝对力量的时候,你的敌人还不自知,那么这样的敌人也不称之为对手了,只能称之为猪。

大多数战争,都很少有绝对力量出现,除非萨达姆那样的,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战争,都发生在非绝对力量的双方中。

所以,武器的合理化,加上战术的正确,才是取胜的关键。传说后世的某个元帅,一场战斗能把每一挺机枪的位置都能计算出来,这种对自身武器的熟悉程度,是一种境界。

那种把燧发枪一祭出,鞑子兵纷纷倒下的场景,朱由检是不奢望的。那是梦,在自己的故事里是不可能出现的,是爽不到喜欢战争爽文故事的人的。

“我们的弓箭手不够,而且司令似乎也没有训练弓箭手的安排。甚至连大炮都没有,火铳兵有一些,但是火铳数量不够。”

朱由检看了一眼李岩,培养一名弓箭手最少需要三年,造一门炮需要半个月,这才是现实。

“我把南京兵部的火铳全带过来了,你等会看看能不能用。”朱由检对这些火器的质量抱有怀疑的态度。

目前的情况是,骑兵没用足够的马,弓箭手没用足够的时间培养,火器的质量不可靠。从哪一方面讲,面对鞑子兵,朱由检这边都不占优势,除了士兵的数量之外。

别怀疑,形势的确是这样的。后金自从孔有德投降之后,火器技术就全面的超过了大明。

而且后金还以骑射见长,大明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就是关宁军,现在正在帮后金打李自成。

武器比不过,军种比不过,连单兵作战能力都差着一截儿。朱由检这边唯一成建制的骑兵,在高杰手上。大约两万人,是中原战场留下的最后一点精锐。步兵的精锐,在左良玉手上,还跟朱由检不是一条心。

唯一真正超越鞑子兵的兵种是水军,正在福建替郑芝龙做生意赚钱呢。可惜的是,要跟鞑子打仗,目前只有陆军派得上用场。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远程攻击武器了?”朱由检很无奈。

“恐怕是的。”

“你们商量出最有效的办法了吗?”朱由检只能寄希望这段时间,这些人有新的思路。

“按照部队的编制,二十五人为一班。正好可以分成十三人和十二人两排。一排单刀盾牌手,一排长枪兵。这样,只能穿戴甲胄后近战接敌。”

李岩的思路很简单,大量刀兵和枪兵,是目前最能快速装备的兵种。零星的火铳只能作为补充火力,骑兵也就是当个传令兵用。

“为何不用鸳鸯阵?”朱由检很奇怪,为什么李岩会放弃大名鼎鼎的鸳鸯阵。

“鸳鸯阵只适合打击倭寇,面对大规模的骑兵,没有作用。打骑兵,用的是车阵。但是车阵面对大炮的时候,就无用了。可惜戚少保不在了,我们没人能想得出新的战阵来。”

戚继光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精髓在于他总是根据具体的作战对象,运用相对应的克敌武器来进行不同的组合编成军队。

“我之前说的车阵,有演练过吗?”朱由检之前提到过古斯车阵,还对李岩做过详细说明。

“也演练过,而且还造出几辆实物。最终证实,这种车阵对抗鞑子骑兵的效果一般,鞑子的骑兵是重甲龙骑兵。既不同于蒙古的轻骑兵,也不同于重骑兵。”

“或者说他们就是一群重装步兵,士兵勇猛过人。身着多层甲胄,我军火器和弓矢均不能敌。在打斗方面也不是对手,最后就只能溃败。”

“骑兵方面,鞑子兵的骑兵靠的是硬弓破甲箭,我军骑兵往往只能冲锋,在马背上的射杀不能敌。”
首节 上一节 83/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