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803节


他真怕李定国玩霍去病的招,到时候人没了,马也没了,光剩下草了。

“那臣需带一人一起前往,往皇上恩准。“李定国表情出奇的淡定。

”谁?“

”皇子朱慈烺。“李定国说:”以大皇子身份,足可低十万雄兵。“

朱由检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因为这是在古代,以朱慈烺的身份去到草原,的确足以安抚民心。

第七百零三章:防务一本帐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对于发动战争的一方,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朱由检想要对草原发动最终统一战,当然不可能一提出来第二天就开战,就算是李定国有作战策略,那也需要在小范围内讨论讨论。这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不过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是可以提前作军事部署的。

大明现在军事部署的防御力量依旧是在北方,重兵都在北方,这也是华夏几千年的战略,谁让我们的敌人一直都来自于北方呢。和以前不同的是,原有的北线防务现在变成五大区,分别是西北、延遂、察哈尔、锡林格勒、东北。

东北的防御力量其实是最少的,仅有三个军,不到十万人。但是整个大东北地区是北方最稳定的。其一是东北的北面现在没有敌人了,部队的任务就是剿匪或者说是驱赶毛熊的入侵;其二是东北有大批的孩儿军退役军人被安置在哪里,人数超过五万,这些人可不是好惹的,召集起来就是兵。

军队部署最多的是察哈尔,有两个骑军,三个野战军,人数超过十七万;其中察哈尔驻扎骑兵第一军,野战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十军防守从归绥到张家口一线,是北京都的外围防线。

骑兵第三军和野战第十一军驻扎热河,目的不言而喻,同时承担了骑兵住训的任务。不管是朱日和还是锡林格勒还是科尔沁,现在都是大明的重要马匹的来源地,这里承担了一半的马匹供应,尤其是大明内地的驮马,主要从这里产出。而大明的战马三分之一是从草原购买,三分之二是靠确山、宁夏等地自产。

延遂驻扎有骑兵第四军和第五军,同时部署有野战军第三军、第五军;总兵力十四万人,但是要承担河套的防务,也是目前一直处于零星战斗的地区。因为河套自古才是最容易被争夺的地盘。准葛儿部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河套的骚扰,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小规模的战事发生。

宁夏驻扎的有骑兵第二军,混编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兵力十五万。所谓的混编军,就是骑马的野战军,换句话讲,可以是野战军,也可以当骑兵用。这是根据当地的环境决定的。西北如果没有马,就只能窝在边镇守城。从最开始朱由检给曾英的就是额外照顾,至少是一人双马的奢华配置。

别以为一人双马很牛,真正的骑兵是一人三马,两匹战马之外,还有一匹是驮马,专门负责随军运送物质补给的。现在的大明对骑兵的要求是,能突击、能运送,仗要快打,补给也要跟得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如果专门配备后勤补给部队,容易脱离前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补给随着部队一起推进,仗打到哪儿,补给就能跟到哪。当然是基本补给,不可能做到完整的补给也能跟上。

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养马场,干嘛不给每个人都配备一匹战马?

这是没有常识的想法。就大明现在养的这二十万骑兵,就把全国的战马已经掏空。简单算笔账,二十万骑兵一人双马,总数需要40万匹战马。而马一年只能生一胎,马的生命周期是二十到三十年,五岁以前是幼仔,十六岁以后就是老马了。要拥有40万匹战马,最少要有五万匹母马的保有量。要不是有察哈尔和科尔沁,朱由检去哪儿弄这么多母马?

从马种来说,蒙古马适合长距离奔袭,耐寒、耐力,但是马力差。而河套马是好的战马,产量少。确山马场里有世界各地的马种,但是现在还没形成规模,没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别想搞出大变化。

正因为有了规模庞大的骑兵,大明现在才能不依靠大规模步兵以及长城防线的情况下,安全地守住了北方防线。当草原人想要南下劫掠的时候,大明的骑兵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对方根本占不到便宜。但是,明军想要向北进击,也没那么容易。

想想一下草原的面积以及草原上的人口数量,进攻的军队少了,几乎相当于是旅游一趟,对方只需要避开锋芒即可。而进攻的军队数量多,那么万一对方反向攻击内地怎么办?别以为围魏救赵的计谋只有汉人懂。草原战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反正他们只有一顶破帐篷,卷起来就能走。而你汉人的城池是万年不动的。

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只有武帝做到了北伐的完全胜利,后世的清朝,用了联盟的手段才收拢了草原的原因。在没有足够剩余力量之前,我们能出击的距离绝对不超过八百里。再远点,你就等着被别人牵着鼻子遛弯吧!还保不齐对方饶过弯在你身后咬一口。

现在李定国要抽走所有北方防线的机动力量,那么北方防线等于彻底暴露在别人面前。这就是考验决心的时候了,同样的问题,朱由检相信武帝也考虑过,但是武帝打击匈奴的决心比谁都大。他宁愿放弃北方防线,也要解决草原问题。

南京城,朱由检整夜整夜睡不着。整个世界地图就在挂在他的面前,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北方。这个世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北方有多大,只要过了准葛儿,就能找到一条通达北冰洋的河。朱由检自觉野心不大,只要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就行。

别的不说,秋明得是大明的秋明,那儿的石油是真多。

“万岁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况咱们现在手上拿得可不是烧火棍。那些乱臣贼子如果敢来,不得脱层皮才怪。”王承恩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站在朱由检的身后了。

“你怎么还不休息?年龄大了,要多注意修养。别老是呆在宫里,可以到处去走走。”朱由检扶着王承恩坐了下来,这老家伙现在身体不好,经常腰酸背疼的。

“老了!哪儿也去不了了。就是这南京比北方潮,老奴还是想念北京。”王承恩说。

“等这一仗之后,北方就平定无战事了。以后大明的发展在南方,在海上,咱们不能鼠目寸光的。你能理解吗?”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说。

“是老奴多嘴了。可是这一次,皇上还要亲征吗?”王承恩问。

“草原我是去不了的,那是李定国的事。可是我还是不放心北方防线,我想去帮忙管管粮草,这也是大事。”朱由检没瞒王承恩。

“那就北京吧,老奴正好能陪在万岁爷身边。”王承恩带着盼望的眼神,让朱由检不忍拒绝。

“好。”

第七百零四章:战前

所有人都没料到战争居然在一开春就到来了。

正月一过,报纸上就突然刊登了一则消息:大明向准葛儿开战了。

但是,整个大明似乎都没感觉到任何战争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骑兵的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变。每一次大规模战争来临之前,几乎是全国动员,不光大批工匠需要集中,民夫也是大规模征调。

以前开战前,光是甲胄就需要集中打量的铁匠集中打制,比如骑兵装备的铠甲、弓弩、箭支等。可是现在的明军已经很少装备笨重的铠甲了,转而换成了轧制马甲防护,就连钢盔都轻了一大半。钢材质量的提高,甲胄只会越做越薄,越做越轻。同样是防范蒙古人轻箭的甲胄,以前最少需要穿鱼鳞甲,现在就一块薄铁皮就够了。

再说明军装备的步枪,无论射程还是射速,都不是弓箭可以比拟的。在远距离杀伤上,明军除了担心胸部和头部的防护外,不担心其他部位能收到远距离轻箭带来什么大的伤害。

在后勤上,子弹远比箭支要轻得多。去掉了大量笨重的作战物资之后,大明的军队几乎和蒙古人的骑兵携带的物资等量重了。同样的,这一次北伐,明军也没有携带重型武器,比如大炮这种笨重的武器,根本就没拿。反而是新改进的迫击炮带了很多。

蒙古人会带什么作战物资呢?一身的盔甲、箭支、刀斧枪、牛羊。别以为他们不带吃的,那是不可能的。

而明军吃的是什么?磨制好的面粉、大米、压缩饼干、罐头、方便食品、肉干、咸菜、糖果等。就连马吃的草料,明军携带的都是压缩的颗粒材料。不管是体积还是重要,还是移动速度,蒙古人这一次都没办法和明军比。

在大明报纸报道消息的这一天,明军主攻部队将帅们才全部汇聚到巴彦卓尔,这里也是第一个大本营。

“各位!多的我就不说了,仗你们打,抢到的东西我要分七成。别跟我喊冤,因为你们可能抢得那点东西,都不够买枪子的钱。”李定国的开场白很特别。

“哈哈哈”满屋子的将帅们一阵哄堂大笑。

大家没有觉得李定国的话有什么错,去现在的草原抢东西,确实还不够打出去的枪子贵。
首节 上一节 803/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