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762节


“那不行,照你那样说,我的人一块钱都挣不着了。”金声恒不干了,他也不笨,知道自己的斤两。

“那你说咋办?”邢红艳一甩胳膊,怼了金声恒一句。

“依我看,还是按月发俸禄的好。”

“啊呸!挺高的汉子,说出这种想偷懒丢人的话。”邢红艳用极为瞧不起的眼神看了金声恒一眼骂着,把金声恒弄得脸红脖子粗的。

“月俸还是要给的,不过高邢氏的话也在理。既然是做生意吗,自然还是要靠各凭本事吃饭的。不如二者合一,你们以为如何?”朱由检见会场斗了起来,只能他出面来圆场了。

大明的第一届经济工作会议,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举行了,而且连一个二品以上的官员都没有,只有皇帝和一群基本上只能算是投机分子的人。

朱由检认为,让这群人去干行政,恐怕时间长了,一定会出贪官。如果让他们去上战场,估计最多也就搞搞后勤运输的料。什么叫生意?曾经有一段时期,后世给过一个名字“投机倒把”。不投机,哪来的钱赚呢?思来想去,朱由检还是决定把这项事业交给专门钻研投机的人来做,这也算是量力而行吧!

另外,朱由检针对合作社组织的其他人手的招募,则主要还是选定在山西、浙江以及广东的潮汕地区。历史已经证明了,这几个地方,就是出商业人才的地方。

有了销售,货源也必须跟得上才行。

送走了金声恒、高邢氏等人,朱由检又马不停蹄地准备下一场会议。

第六百四十六章:大明和欧洲的差距

朱由检要开的第二个会议,就是全国一盘棋了。

这个事情好理解,那就是为了配合即将展开的大明经济发展,必须要找准一个点来寻求突破,依照找个突破口,全大明必须要统一行动。

有人说,组建合作社,推动商品流通,不就是突破口吗?

朱由检认为这还不是,推动商品流通,加速消费,依旧是做铺垫的。因为推动商品和消费,还需要寻找准百姓的消费需求才行。而小农经济时代,普通百姓的消费需求在哪呢?同样的,要向外走出去,那么出口的需求又在哪呢?

所以,第二次会议的级别就更高了,几乎就是一场内阁扩大会议。

“陈子龙,新作物良种,都已经移交给农业部了吧?”朱由检首先问。

“全部移交完成,只是里面有好多东西臣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负责农业的陈子龙瞬间从身边翻出来一个大本子,上面画了满满一本插画。这些可都是这次从海外带回的稀奇玩意。

册子的第一张很好辨认,就是辣椒。这东西在大明已经开始普及,而且在皇帝的推动下,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里。特别是湖广和四川等地,流行很快。

但是册子另外一些物种,的确让大明官员们陌生了。比如:卷心菜、南瓜、四季豆、西葫芦、番茄、花菜、洋葱、西芹、菠萝、草莓、番木瓜当然还有苹果。

除了朱由检,在座的官员还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全的。

看到上面一串的名称,恐怕很多穿越者表示还是不要穿越到明以前的好,光是食材的种类,明以前都能让你吐槽。

“额,这个问题,等明天朕给你一一细说。”朱由检头已经大了,这项工作还必须要他亲自点拨了。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可是离开他这个穿越者,还是容易走弯路的,这就是穿越者的作用。

良种只是开胃菜,接下来才算正题。正题就是,大明的商品生产,到底应该先从哪个行业开始撕开一道口子。

前面的章节说过,朱由检选择的第一个行业是造船业。大明再也不能只是把目光局限于内陆,而应该穿越大洋,放眼世界。那么造船业就必须追赶欧洲。

这一时期欧洲的造船业有多发达,有很多资料都有披露。就拿荷兰来说,小小的荷兰光是游荡在各海洋的船只有达八千多艘。

“梁九,朝廷官办的造船厂一年能造多少艘海船?”朱由检把目光对准了梁九,这个大明最具有权威的大匠掌管着所有的官办造船厂。

“启禀圣上,我朝现在每年可营造大海船300艘,民间每年可造渔船500艘。”梁九说道这个成绩,很有些得意。而满屋子里的大臣听到之后,也都把欢喜挂在脸上。

这个数据跟以前比,可以说提高了很多倍了。如果按照传统福船来计算,之前整个大明的造船能力也没有达到一个月三十艘的水平。更别说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了。就算是郑家经营几十年,凑起来的大船也不到现在一年的产量。或者说,大明现在可以一年造一支舰队,已经很夸张了。

可是这个数量和荷兰人比起来,起码要三十年才能持平,朱由检能等三十年?而整个欧洲又是多少?

“不够,远远不够。”朱由检摇摇头喃喃自语。

不够只是皇帝的一句话,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因为不够也不能盲目地多造,造那么多用不上也是浪费。何况造船的成本是很高的,国力也承担不起。

“皇上,目前的营造规模已经很多,不能再增加了。”左懋第提醒朱由检说。

“朕今天让你们,就是想大家一起想出一个办法,既能营造更多的海船,又能不伤国本。”朱由检说。

“皇上的意思是,朝廷要像成祖时那样,派出更大的使节团去向海外吗?”有人立刻问。

大明已经连续两次派出使团去欧洲了,虽然规模都远比郑和时期要小,而且两次贸易也没吃亏,但是总目前的收益看,也没占便宜。要不是船队的规模小,恐怕多半也是亏本买卖。当然,从长期效益看肯定是划算的。

“不,朕的意思是要比郑和的规模大上好几倍,我朝最少要有万艘大船整日航行在大海之上。”朱由检用展望未来的口气说着。

众臣倒吸一口冷气,大家想到的不是欢喜,而是恐怖。要知道郑和船队的规模也就是大明目前一支舰队的大小,换言之就是大明目前一年的造船量。二百多艘已经让朝廷屋里承担了。上万艘大船,朝廷得投入多少钱?砸锅卖铁怕是也凑不齐啊。想要追赶欧洲,还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以大明的实力,还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

“皇上,这怕不是短期内能办到的。”李岩也站出来说到。

从战略全局来看,李岩已经算是最懂朱由检的了,而且论眼光和政治手段,都比朱由检这个穿越者强。他认为困难的事情,那就一定是很困难的。

“朕这也是找你们来商量的嘛!”朱由检也说软化了,他自己心里也有数:“一两年当然是办不到的,咱们可以指定一定长期计划,三年不行五年。但是不能超过五年。行不?”

说到这,朱由检居然带着哀求,这可是大名朝堂独一份了。想想大明历朝皇帝,谁服过软?谁求过大臣?朱元璋会剥皮,万历敢三十年不上朝,崇祯吊死都不离开京城。

“合计合计?”众臣一对眼,得,皇上都这样了,咱们还是赶紧卖命吧。

干这样大的事情,靠攒钱是行不通的。特殊的政策就必须要用特殊的手段。穿越也不能违背基本的规律,哪怕你弄来飞机大炮,那也得有人会开,不然和一堆废铁无异。不是说你弄一堆飞机,就能撵着敌人到处跑的,要在大明培训出飞机飞行员,估计比造蒸汽机的难度小不了多少。

朱由检制定政策虽然不行,但是好歹手下还是有一帮子能臣干吏的,这事大家凑在一起好几天,最后还是商量了一个计划出来了。
首节 上一节 762/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