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75节


丁继兴沉思了一会说:“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却很难。要点在于严谨,记录的资料和工匠们的回忆上是有差别的,我们没有人能够确定谁对谁错。而且,这记录上面说的东西,太天方夜谭了。小人觉得,会不会有误导之嫌。”

朱由检懂丁继兴的意思,这家伙是被记录吓着了。一个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听着类似科幻故事一样的描写,不被吓着就怪事了。

丁继兴肯定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朱由检亲自讲出来的,所有才有怀疑,而那些工匠们,却是知道这些知识是有皇上亲自说的,不会对皇上的话产生疑问的。

至于第一个问题,这是事实存在的。除了朱由检,没人能确定产生分歧之后谁对谁错。知识量太大,朱由检又远在北方,大家只能搁下分歧,向前走。

现在朱由检回来了,这就有了能解决分歧的机会。

“从今天开始,你跟在我身边,利用我的一切空闲时间,跟我提你们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分歧。”朱由检指着丁继兴说:“包括吃饭,走路,拉屎,撒尿,睡觉。”

“啊!万岁爷,这南京后宫里,还是有宫女的。”王承恩一脸愁容,这可怎么办,万一朱由检想跟宫女敦伦一下,难道丁继兴也看着?

“什么宫女?我暂时没兴趣,他要有兴趣,赏他两个。”朱由检不是不喜欢美女,实在是没时间泡妞。

丁继兴已经大概知道朱由检是谁了,一听要赏自己美女,心里正一乐呵呢。就听见王承恩说:“多余的没了,赏他几个老宫女还可以。”

“小人不敢要,千万别赏小人。”丁继兴一听要给自己个老妈子,立刻推脱。

好吧,在这之后朱由检留在南京的这段时间里,丁继兴就成了朱由检身边最近的一个近臣。朱由检吃饭,就会多一双筷子,朱由检上厕所,丁继兴就跟着上厕所。甚至朱由检睡觉的旁边,临时也搭了一张床给丁继兴。

幸好朱由检没把陈圆圆带过来!

好多人都以为朱由检身边的这个人是不是最新得宠的宦官,怎么能被皇帝这么看重呢?

第六十章: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

朱由检回南京这件事,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该知道的必须知道。

史可法,马士英,卢九德这样的重臣自然要知道。而内阁三辅臣,也是必须知道的。朱由检不想上朝议政,并不代表不议政,明朝不上朝的皇帝多了。

朱由检首先正式接见的,就是内阁三辅臣。对于这三个人,朱由检只知道史书对朱聿键描写的很好,至于阮大铖,这个人物争议比较大。但是从资料看,确实能力出众。

本着相信晓松的梦幻团队的建议,朱由检把阮大铖拉进了核心队伍里来。至于堵胤锡,朱由检只知道是个忠臣,而且是招降李自成部是有大功的。既然是个大忠臣,那就重用吧。

朱聿键长得很一般,至少在皇族里,算不上帅哥,顶多也就一个普通人,不丑而已。朱由检想,这家伙可能长得像爹,所以父子俩才不受爷爷待见。

最后爷爷亲手毒死了自己的亲儿子,老唐王被官员告发了,唐王的继承权落在了他的身上。

这个人其貌不扬,但是很中二,就是一个愤青,至少年轻的时候愤青过。朱由检的记忆里有他,而且还是之前那个崇祯亲自把他关到凤阳的。

在凤阳关了好些年,沉稳了不少,一举一动颇有样子。眼神也干净,举止不轻浮,身上穿着非常普通的老百姓的衣服,朱由检甚至看到他的脚上是一双布条编织的草鞋。

第一感觉,朱聿键让朱由检很喜欢。到底是历史名人,不失偏颇。古人诚不欺我!

阮大铖就不一样了,一副儒衫,风流才子的样子,四十多岁的眼神里还带着一丝丝的傲气,大有一幅胸中有乾坤的神情。堵胤锡最年轻,有这年轻人的阳光气,完全不像高官样。

“三位爱卿坐吧!”内阁是皇帝最常见,也是最近的大臣,谈事情的时间多,赐坐是常事。当然,主要还是朱由检不喜欢看到总是有人站着说话。

“朕找你们来,是想问问最近可有要事?”皇帝问政,臣子自然是要回答的。

“夏赋已经征收完毕,各地正在解压进京;广东沿海有海盗劫掠沿海渔民,臣等奏请皇上派福建总兵郑芝龙率部清剿;江北四镇奏请拨军饷二百万两,请皇上定夺。”阮大铖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办事利索,大小事都安排的很不错。

“户部有这二百万两银子吗?”南京毕竟是新立,所谓的南京户部到底有多少银子,朱由检还没过问。

“目前夏赋还未入库,户部存银不够。臣想把家产捐献给皇上,充作军饷。”朱聿键是个老实娃,还跟当初一样,准备散尽家财来救国难。

“加派税赋,国家危难之时,全国应当团结一致。”阮大铖不咸不淡的说了句。

“那,你觉得应该加征什么税?”

京城都没有了,之前加征的辽饷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朱由检明白这个阮大铖肚子里的花花肠子,无非就是想把原先的辽饷改成现在的国防加饷继续征收。

阮大铖正想说,看到朱由检的脸色,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他很明白,自己的那点心思被朱由检看穿了。

“你呢?没什么想说的?”朱由检望着堵胤锡。

“皇上让臣怎么做,臣就这么做。”好嘛,这个来了一个一推三六九。

“我打算提高商税,江南富庶,商业发达,有钱人多啊!正好可以为国出出力。”朱由检立即抛出了这个重磅炸弹。

南京到目前为止,官面上一潭死水,除了抢着当官之外,其他政策毫无改变。朱由检其实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是他晓得,明末的税收制度是一大弊政,农税重而商税轻。

“万万不可。”阮大铖立刻就跳了出来,立即表示反对。

阮大铖虽然是阉党核心成员,马士英一伙的,但是阉党同样也是江南商业的获利者。在这一点上,阉党也好,藩王也好,东林党也罢,利益一致,根本就是一块铁板。

朱由检抛出商税这一炸弹,明知道暂时是不可行的,只不过是故意为之,示弱给这些人罢了。让阮大铖这些人觉得自己无能,没什么办法治国。

“爱卿觉得为何不可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只是想抽取一点点商税而已。”朱由检假装不懂。

“皇上此举,乃是与民争利。”好吧,这是明末大臣反对收取商税的惯用说辞。朱由检也懒得去争论,白白浪费口水罢了。

“那该如何?”朱由检显得素手无策,有些慌张的样子。

向内阁问政,一直是惯例,先在内阁里讨论好之后,再拿到朝堂上去讨论,最后拍板。这就是中原的朝政。以前有宰相制度的时候,现有宰相开府,宰府制定出政策,再向皇帝报告,然后由廷议决策。

明初朱元璋罢免宰相,一个人把皇帝和宰相的事全干了。后来的皇帝可没有这个本事,就设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实际就相当于宰府,只是没有宰相的实权那么大而已。
首节 上一节 75/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