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738节


第二天,整个伦敦上流社会全疯狂了,没有哪个女人不爱俏的。九儿拿出的,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化妆品的范畴了。

一张保湿假面面膜,就足够引起英国女人们的尖叫声的。

在她们眼中,大明公主就是一位可以让人变年轻的魔法师,太神奇了。

“你说,咱们的这些东西应该比卖香料赚钱多了吧?”九儿看着方怡问。

“那还用说,香料卖的是木头,咱们卖的是香料精,能一样嘛。我现在特佩服皇上,这么好的主意他是怎么想到的?”方怡看着一屋子疯狂的女人,接连摇头。

她要是知道后世一些穿越小说里还在做香水发财,心里肯定嗤之以鼻。

“我父皇手里的好东西多着呢,我也很奇怪,为什么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没有发现。”九儿说。

此次她们来欧洲卖的,压根就不是传统商品。什么瓷器,丝绸,已经不是大明东印度的经营重点了。已经掌握香料生产地的大明东印度公司,如果还在卖瓷器、丝绸和普通香料,那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同时,已经具备初级化工技术的大明,也自然顺便要开启欧洲人日化产品消费的新时代。这些东西,只要打开市场,才能推动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潘多拉魔盒的盒盖。

衣食住行用,大明不可能给欧洲送吃的,也不可能过来替欧洲人盖房子,除非欧洲容许大明人过来搞地产开发,可惜他们的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

所以,九儿在卖了布料之后就卖日用品,紧接着,明人又拿出了一些非常好看的皮鞋,皮具,以及一些小装饰件。

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架不住款式多,种类齐全。

总之,大明有的,要卖给欧洲人;大明现在还没有的,也要卖给英国人。朱由检简直是疯了,他如今就是不顾一切要开战东西方的贸易,尤其是要大把赚欧洲人的钱。

“卖这么多东西,咱总不能空着船回国吧。”作为一个精明的女商人,九儿考虑问题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她已经再考虑把欧洲的什么好东西运回国了。

要不然,单方面的贸易可不是一个好买卖。

“你父皇说了,欧洲没什么东西是大明最需要的,但是可以在欧洲雇人。”方怡说。

“雇人干嘛?”九儿不解。

“皇上说欧洲雇佣兵适合帮大明打仗,大明可以用赚到的欧洲人的钱请欧洲的雇佣兵,然后消灭其他和大明作对的敌人。免得大明的士兵在战场上白白战死。皇上说大明人的命更精贵。”方怡说。

第六百一十九章:朝鲜对日本的战争

说实话,欧洲现在还真没有可以让大明惦记的东西,除了人口。

鸦片战争就是因为东西方贸易的不对等,才导致英国要把鸦片输入中国,以减小贸易差。

朱由检当然也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所谓进流入对经济也未必是好事。大明可以出口更多的商品,但是欧洲如果没有对应的流入,势必对经济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朱由检首先想到的是欧洲的人口,如果大明想引进人口,欧洲的白色人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反跟大明肤色相近的美洲土著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欧洲人用来干什么,当然是用来在战场上当炮灰用。欧洲人没有国家观念,他们只追求金钱利益,自然是最好的雇佣兵。

1654年就这么过去了,大明也没有发生太重大的事件,一切平稳。时间很快进入1655年中。

朝鲜对日本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难分难解,你死我活。日本人在牺牲精神上是值得尊敬的,在朝鲜军队攻入日本本土之后,整个日本都动员了起来。

山娃子团的正对面,日本人已经发动了多次自杀式进攻。朝鲜军队已经伤亡三分之一了,山娃子从望远镜里已经看到日本兵阵地上已经没有什么生机了,这才下令肉搏进攻。

然而,当朝鲜军队进攻到日军阵前时,荷日军阵地说立刻响起了喊杀声的咆哮。日军又一次发动反攻击了。

一个日军浪人一把保住了一个朝鲜士兵,然后引爆了身上的火药,瞬间三个人化为一滩肉泥。

“这种打法打下去,最后只怕这些朝鲜兵会受不了的。”作为副团长的汉子提醒山娃子注意天气变化。

“基础理论不突破,整个行业的技术就跟不上来。同样是枪管露气的事,燧发枪的要求比栓动步枪的要求低得多。”朱由检说。

“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能教格物之学的老师严重短缺且水平不够,就算现在天天不睡觉现教也教不出来啊。”方以智补充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前不重视格物,是因为没有发现格物的好处。要想让格物之道发扬光大,在推广上就必须有所倾斜。

现在朝廷拿下了南洋之地还需要巩固,正好借机发展造船业。造船行业需要用到大量的格物之学。

索性就朝这个方向倾斜,等到把下一代人才培养出来了,再从海里转回来。教书育人是一个亏本的事情。朝廷以前为了照顾读书人制定了不纳税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百姓拿着土地投靠举子。

这是弊端,不能因为读了几天书就当霸王。以后朝廷的教育不能一味指望朝廷倒贴,要考行业来支撑。就先有造船业来支持适合造船技术发展的格物之学吧!”

朱由检一口气说得口干舌燥的,赶紧端起茶碗猛灌。穿越也不是万能的,大明就算是有朱由检带来一点后世的先进知识,也不能说整个社会就此大发展了。

什么事情都可以跨越式发展,唯独教育不行。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教育支持,想一下子就发展出几百年的成就,那还真真是扯淡了。

“炼钢的技术发展现在很慢,老臣愧对皇上……”宋应星嘴巴蠕动几下,有苦难言。

“别这样想,宋爱卿已经做的很好了。”朱由检赶紧劝住。

炼钢看起来容易,实则相当困难。炉温的提高技术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小炉到大炉也不是简单的把炉体扩大。

很多小说里写炼钢,只要一实验出来,然后一两年钢产量直逼二战的米国,再过几年中原大地就能跑火车了,而且还能从新疆修到中原,从河北修到关外。

胡扯!

能用小炉实验出的钢产量,怎么支撑一条铁路的用钢量,建一万座小炉子吗?

钢铁洪流听起来激动人心,可惜钢铁行业的发展整整经历了几百年,而且从技术层面上,人们很早就知道原理了。
首节 上一节 738/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