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679节


“你是马场的杂役?”马场终于想起对面的汉子在哪见过了。

在马宝这次出征的时候,就有一位算命先生特意求见了他。算命先生特意嘱咐,此次出征千万不要枉杀无辜,如果遇到百姓,能救则救,能放则放,功德无量。

马宝平时对这种屁话一般都只当妄人的啰嗦话来听,倒是像极了老太太的啰嗦话,一点用处没有。但是这一次,那位算命先生最后居然公然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天地会会员。

马宝听得一惊,赶紧制服了算命先生,然后悄悄关押在自己府中。

马宝没有杀算命的,因为他这几年暗中收到过不少闯军原老营兄弟们从南方的问候。马宝自然对天地合有所耳闻,整个西安都知道惹谁别惹天地会,会像京城那些汉奸一样被人当街刺杀的。

算命的似乎毫不介意马宝关押他,反而对马宝没有当场把自己交给吴三桂充满了喜悦。

马宝回忆到这里,后来的事就更清楚了,算命的话不多,他都听进去了。所以马宝在攻打马场的时候,对马场里的杂役网开一面就地征调,变成了吴三桂军中的劳役。

“托马将军鸿福,在下活得好好的。”汉子一笑,露出一嘴洁白的牙齿。这一刻马宝总感觉有些不对。

“你不是普通杂役。”马宝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他伸手就要摸剑,可惜剑到手边他却抽不出来。

不只是汉子的精神面貌比一般人要好,他那一嘴的大白牙也出卖了他。哪个底层的杂役会有一口洁白的牙齿?真以为这是后世人人都买得起“中华牙膏”吗?

“马将军别激动,你的这点病根本不是大问题,最多两三天应该就能恢复的差不多了。”汉子微微一下,装作没有看到马宝抽不出剑的动作说:“信阳现在已经被我英勇的大明军队接管了,这里很安全。你们每一个人都会得到有效救治的。另外,我就是大明当朝的大皇子:朱慈烺。”

“啪”的一声,马宝手中的长剑终于没拿稳,丢在地上。所谓的大明大皇子,当然就是以前的太子,天下皆知。

“你们好歹毒啊,为什么要给我的兄弟们下毒药?”马宝虽然知道自己落入敌手命不久矣,可是他从心里有些瞧不起明军下毒的下作手段,算不得堂堂正正。

“毒药?我想马将军误会了。我们一起吃的那东西叫泄盐,就是一种拿来刮油减肥的泻药,连巴豆的药性都没有,根本就吃不死人。最多是屁多拉得多一些而且。”朱慈烺微笑中带着关怀,没有一丝嘲笑,倒是有点自嘲,因为他也吃了硫酸镁的。

“那我们怎么会怎么虚弱?”马宝不信朱慈烺的话。

“可能是心里作用吧,你们全都以为得了瘟疫,心里压力过大。”朱慈烺解释道。

“既然落入你们手中,要杀要剐,悉听尊便。”马宝心一横脖子一梗,一副听天由命的表情。

“我想马将军误会了。父皇早已有言“中原大战多年,百姓身受侵害。如今京城已复,平定女真,正是我华夏创造太平幸福生活的机会。为何还要被一小撮人的私欲挑动海内动乱呢?”朱慈烺说。

“说的好听,我们这些人在你们眼中都是汉奸,是和秦桧齐名的败类,你们天天欲除之而后快,就不要再欺骗我们这些人了。”马宝言辞激烈,但是话里话外都是在狡辩,不承认自己是汉奸。

“秦桧者,古来只一人。类秦桧者有之,然真秦桧者寥寥。今之秦桧者,吴三桂一人也!一人汉奸瞒骗千万人,此真秦桧亦,势必会遗臭万年。

何必为一个真秦桧去做了华夏子孙所不耻之事呢?这是大义,马老弟不会不懂吧!”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外传了进来,马宝侧目一看,一个魁梧英雄像的汉子微笑着走进了马宝所在的房间。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大明最年轻的战役总指挥,李定国将军。”朱慈烺见到李定国,居然恭恭敬敬地连忙站起身见礼,这让马宝感到稀罕。

自古皇子位高,哪有皇子瞧得起一个丘八的。倒是这大名的皇长子表情不似演戏,颇有认证的意思。

“马将军不必多虑,大明现在崇拜英雄,李定国将军是真英雄,当世岳武穆也!”朱慈烺狠狠地夸了李定国一句。

然而马宝一定也没觉得朱慈烺说得有错,李定国横扫辽东的事周军也有耳闻,同样都是收拾女真人,李定国当然可以媲美岳武穆。

“在下代表所属部下向李兄弟投降。”马宝深深一拜到地,他骨子里是钦佩仰慕李定国的。

再说吴三桂,自从他离开信阳,军队的行军速度慢如蜗牛,两日功夫居然没有走完八十里。

别说走出大别山到达孝昌,他们连大悟都没赶到,相反被困在了上孤寺的山谷里,进退两难。

吴三桂杵着拐杖,插着腰,眺望着大山。他身后就是一长条歪歪斜斜的骑兵,只是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变成了一条条晒蔫的蚯蚓。

第五百五十九章:刘玄初找出中毒源

这里是一处山谷,这里有一条小河,小河由北向南缓缓流淌。

夏初的的天气一点都不热,尤其是在大别山里,反倒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这里森林密布,植被茂密,一条不宽的小路沿着山谷通向南方。走在这条路上的行人不用多问,大多都是去武昌的。

和如此勃勃生机相反的,是一群走路摇摇晃晃,精神萎靡不正的数万大军,他们三三两两地瘫在河岸边烧着火堆,煮着一些稀粥吃食,无精打采地拢在一起很少说话。

一大群随军医士哈着腰,杵着木棍来来回回穿梭在营地之间,一群青壮被人强逼着在一排行军大锅里煮着什么。

“皇上,下毒的症结找到了,就是我们吃的粗盐。郎中说只需要把粗盐里面的杂质过滤,然后得到干净的精盐,所有人都会得救。”刘玄初没有杵拐棍,倒是精神面貌比许多人都要好。

作为吴三桂帐下仅次于方光堔的谋士,他的谋略还在方光堔之上,但是他的出身跟方光堔是不能相比的。至少在吴三桂势力初期,出身名门的方光堔还比刘玄初地位更高。至于正史的后来,刘玄初的才华还是得到了吴三桂足够的重视。

最为谋士,刘玄初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的细心。他是文人,吃东西都喜欢清汤寡水,所以这人压根就没有摄入多少硫酸镁,身体比很多人都要好。

经过这么多天的推断,刘玄初已经找到了明军下毒的根源。食盐里参毒,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大家能想到的下毒方式就是酒水,食物等等。

“你确定?”吴三桂半信半疑,他甚至怀疑这事就是刘玄初干的,不然为什么就他看起来像没事人一样。

“皇上,您信臣一次,我当场来制作精盐。”刘玄初言之凿凿。

作为文化人,知道的一些事情比普通人自然是强很多的。海边的盐农煮盐或者晒盐,都是去除杂质蒸发水分的一个过程。但是煮盐的味道就是比晒出的盐要苦,而且吃多了症状有点类似现在的周军。

晒盐要多一道沉淀卤水的工艺,盐健康得多。刘玄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的确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惜他只懂理论不懂实践,更不懂化学。

当着吴三桂的面,刘玄初小心地把完全溶解后的粗盐水经过多层棉布过滤,最终得了一大缸清澈的盐水。然后就着陶缸,让抓来的一些百信玩命地煮。

“看,这就是精盐。这和从贱民家里搜出来的精盐是一样的。”刘玄初得意地把煮干了的盐和从百姓哪抢来的精盐作对比。
首节 上一节 679/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