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563节


热兰遮城是一座棱堡,换到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没有重武器帮助都难攻下来,何况是这一次的渡海作战,根本运不去重炮的情况下。

台湾,并不好打,可是现在郑成功却说他有九成把握。

“爱卿,我军从未跟红毛人在陆地交手过,还是小心为妙。”朱由检说的是实情,之前郑芝龙在沿海打败过荷兰人,但是对于欧洲人建立的文艺复兴式城堡,东方人可从没进攻过。

“皇上,只要我军能顺利登陆,就是咬我也会把荷兰人咬死。我们人多。”郑成功太高兴了,因为朱由检足足给了他五万精锐。这些人的战力可是比他们郑家原来的军队强多了,那都是熊家的嫡系。

“我不要你咬,更不要你啃。区区两千荷兰人,你们只需要把他们围住就可以了。”朱由检气坏了,他赶紧现在的郑成功还是太年轻了,打打水战或许还行,可是论大规模指挥作战的能力,跟李定国这种天才差远了。

也难怪郑成功一生除了台湾这一战之外,鲜有好的战绩了。李定国这种二十出头就封王的角色,还真不是他能比的。

“那样是不是拖的太久了?”郑成功不理解,自己带着几万人去打几千人的小小城池,还需要长期围困吗?

“郑爱卿啊,荷兰人总共才两千多人,如果咱们伤亡超过这个数目,你说我们划算不?朕的意思是,我大明将士的性命要比荷兰人精贵才是。”朱由检苦口婆心地说。

“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是,咱们打仗一定要赚,不能亏。”

“孺子可教!”

第四百五十二章:凭空处永华惹嫉妒

水师攻台的前锋并非是西式战舰,而是原来福建水师营造的仿西式战船,这些船只能算是对传统中式船的改进型号。

而跟在这些战船后面的才是大明的西式战舰。东海水师参谋官陈永华就躺在旗舰上不断地呕吐,他已经脸色苍白,虚弱不堪了。

陈永华是参谋,但是不是参谋长。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东海水师真正的参谋长是刘国轩,比他陈永华的官可大多了。

但是陈永华这个人命好,也不知怎么地,原本只是一个小秀才的他被皇上点名了,然后他不光当了参谋还做了福建船政学院里的教习,成了司令部里的红人,郑成功的座上宾了。

“我说陈参谋,你好歹也是水师的人,咋能晕船呢?”郑成功的侍卫官冯锡范有些嘲讽地看着陈永华。

“陈参谋,你要管好你的学生,看看一个个都吐成什么样了?”刘国轩训斥道。

刘国轩和冯锡范都有些嫉妒陈永华,这家伙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居然升官像蹿火箭一样。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陈永华在后世有个响当当的大名——陈近南。

陈永华是文官,没有什么高超的武艺,倒是冯锡范那是亲卫出身,的确是武艺超群。换言之,陈永华不过是郑经的语文老师,而冯锡范才是郑经的贴身保镖。

陈永华这次出来的任务,就是带着船政学院的优秀学员来观战的,这也是朱由检额外派的任务,自然就更让人嫉妒了。

“大,大人,下官马上就好。呕…”陈永华差点没把胃吐出来。

“马上就要到澎湖了,陈参谋你没事吧?”郑成功走进船舱关心地问陈永华。用个人感情上讲,郑成功是非常欣赏陈永华的才能的,尤其是陈永华对时局的判断,让郑成功惊讶,很多朝廷内部没有透露出来的事情,陈永华也能猜出几分。

要不是陈永华是朱由检看上的人,他都想让陈永华做参谋长了。

舰队攻占澎湖的速度很快,这里只是一个临时的补给点,平时荷兰人也很少来,偶尔有船只遇到风暴才会在这里停留。

之所以在这个季节采取行动,是因为现在刮的是向北的季风。就算现在攻打热兰遮,荷兰人也没办法南下求援,风向不对啊!

水师需要在澎湖先建立一个稳定的补给站,然后再休整一下,等到合适的时机进鹿耳门。

(关于热兰遮的防御情况,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打法也一样。因为历史上郑成功的打法是最合理的,没有必要强调自己多强大,非要整一出强攻显得多热血。

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又或者是经济,用最小的代价战胜敌人就是最好的。无需显示自己多热血或者是自己的武器多先进。如果喜欢看开着飞机打匈奴人,还不如找个蚂蚁窝对着它尿泡尿过瘾。)

陈永华强撑着去检查学员的宿营地,这是他份内的事情,水师并无义务帮忙。

这一次带出来历练的学员总共有五百多人,全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而且全部都已经在学院里学满一年了。换言之,这是第一批大明正式培养的水师军官。

朱由检对这些人是给予了厚望的,陈永华不敢马虎,有什么闪失他知道后果很严重。最近两年以陈永华对朝局的分析看,大明皇帝似乎对海事更有兴趣。他曾经暗暗地计算过,朝廷花在水师上的银子几乎快要和陆军齐平了。

这个发现让陈永华兴奋地几夜都睡不着,但是他忍了没有对任何人说,在北方没有收复的情况下,这种论调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陈永华的发现是正确的,从表现上看,最近两年大明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整顿军队,休养生息。可是朱由检却几乎没有扩充陆军,只是单纯地改变编制。

反而是水师不断地扩编,仅仅是两大水师就足足扩编到了二十万人。可能是因为所有人把水师陆战队也习惯性算作陆军的缘故,也就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陈永华有一个习惯,他善于从细节上去推理事情。朝廷扩建的造船厂数量,船政学院的招生规模,都可以让他推理出未来海事的规模。

总之一句话:皇帝想要的规模远远大于大明对海事的需要。

他陈永华就是一个搞情报的天才。

陈永华一一检查了所有的营帐,然后才去军医哪领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汤药喝下,再之后才开始拿出一个小本本记录一些事情。

同营帐的是一个年轻人,似乎也是一个参谋,不过陈永华从来没见过。对方长的很普通,话语很少,似乎让人永远都记不住。

陈永华看了对方一眼,对方早早地睡下了,而且没有打呼噜,连翻身都很少,特别地安静。

“皇帝好像也没有要让这批学院全部进入水师的意思,因为这些学员也有一大半都被分配在后勤的运兵船上了。”陈永华心里盘算着。

“这是什么意图呢?难度皇上不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吗?这怎么可能呢?”陈永华继续用一些奇怪的符号记述着他的笔记。

四月三十日,休整了好几天的舰队开始登船。所有人在军号声中集合,然后依次走向停在海边的小艇前。

“记住,你们的任务是学习,用好你们手中的六分仪,看看老兵们是如何作战杀敌的。”陈永华走到两个少年的跟前,整理了一下他们穿在身上的软木救生衣吩咐着。
首节 上一节 563/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