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450节


八旗兵是不能损失的,损失了八旗后金拿什么稳住军队?所以,阿济格必须先救江油的八旗兵。

同时,他还给孙可望去了一封信,答应了孙可望所有的要求。阿济格的要求只有一个:把川军的援兵第九军堵住。

阿济格的算盘打的很精明,他要先解救准塔,再驱使孙可望和第九军血拼,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后,再用江油的兵去收拾残局。

阿济格觉得川军的这步棋玩得太凶险,居然想靠一个军去闯孙可望的狼窝,有点自不量力。

而作为川军此战的指挥官,李定国正骑在马上心不在焉地想问题。他的脑袋的一直在搜索着地图,盘算着每一步的时间进程。

“报!前方探报:尾随我军的后金兵已经在涪江对岸全速西进,已经和我军齐头并进了。”

“下去吧。”李定国始终话不多,语言简练。

李定国沉思了一会,就从怀里拿出地图,继续研究者。而他的缰绳却由警卫员在前面牵着,行为很怪异。

从第九军原驻地射洪到绵州,四天行军路程,现在已经走了三天了。也就是说前面不远就该到绵州了。

李定国想起了孙可望,这个他喊了十多年的大哥。如果当初孙可望没有流露出那一点想要投靠后金的心思,李定国想自己可能会鼎力相助孙可望好好当国主吧。

在民族大义这件事情上,李定国分辨的非常清楚,他不会去投降后金,永远都不会。

“大哥,希望这最后一次选择不要让我失望。只要你让开路,我一定会放条生路于你。”李定国心里打定主意,他收起了手中的地图,眼神越发坚定。

而在绵州的孙可望正在调兵遣将,他已经于一日前正式收到阿济格的回复,随信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套后金王爷的蟒袍和那种锥形的帽子,以及印绶等等。

孙可望的双手紧紧地捧着印绶,心里美滋滋地乐。这是他压抑了多年的夙愿,从他被张献忠授予大将军开始,他都希望自己能有光宗耀祖这一天。

一字王啊!等同于皇家贵胄的地位,在大金的外姓外族中都从来没有过。

“国主,探马来报:川军已经快到两河口了,想必是顺利地通过了刘艾两位王爷的防区了……”白文选是孙可望手下大将,手握重兵。

“哼,他们不敢得罪大明那是他们俩眼瞎。还有那个李定国,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非要给我们多年的大仇敌同流合污。亏得小时候我还那么照顾他们,一群白眼狼。”孙可望咬牙切齿地想。

可是跟川军打仗得有个理由吧,孙可望现在不能说他要帮着后金打明军,他还是要打着抵挡川军侵犯西军地盘的名义出兵才行。

“去告诉将士们,川军欺人太甚。此次作战一定要狠狠地打击他们。”

“国主,末将想去前线视察布防,请国主应允。”白文选见孙可望那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有些犯恶心,尤其是桌子上那定猪尾巴帽子,看得扎眼睛。

“去吧,告诉将士们好好守住两江口。要是碰到李定国,先给我乱箭射死他。他已经投靠了我们的敌人,不要念及旧情。”

白文选听完孙可望的话心里一哆嗦,普通士兵不了解怎么回事,但是高级将领心里多少都明白时局。

“李定国亲自来了吗?”

第三百五十三章:李定国的狠招

孙可望打着阻击川军的名义出兵,阻击阵地就在涪江和安昌河交汇处。

白文选来到前线,压根就没有视察什么防御,他直接前出二十里,去探查敌情去了。

当李定国跟着中军来到丰谷这个小村子,第九军已经开始派兵布阵了。

“报:外面抓住一个奸细,对方抓了我们好几个侦查兵,要挟着非要见最高长官。”

“探清是什么来路了吗?”李定国以为是普通的西军夜不收,这种事也很常见,被敌人的夜不收围住为了活命要挟几个人在手上而已。

“对方给了我们这个,说是他自己的。”警卫从兜儿里逃出一个东西放在李定国的面前。

李定国定眼一看,这是一枚“西王赏功”钱,银制,便赶紧说:“快把人请进来。”

西王赏功钱分三种,李定国自己是拿金的那种,但是能拿到银制的也不算很多。这样的东西拿出手,必然不是一般人。

“果然是安西王您来了。”一阵脚步声之后,李定国抬头一看,一个熟悉的面孔就出现在眼前。

“白文选!?”李定国有些意外,吃不准他来什么目的。

“看来安西王这是不欢迎我啊。”白文选有些失望,这似乎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自然欢迎,请坐。”李定国惜字如金,也听不出什么态度,平淡的如同白开水一样。

“好,坐就坐。”白文选生气地一屁股坐了下来。

“不知白兄弟此行是否奉我大哥之意?”

“我来是代表我自己。我有两句话要说,说完我就走。第一,如果川军是打鞑子兵的,我可以给你们让条路过去;第二,如果川军是来打我们西军的,那咱们兄弟之间就算翻脸了,以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白文选带着怒火中烧,他感觉自己这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了。

“你们国主会让路吗?”

“我……”

李定国一句话把白文选直接呛得没脾气了。

“我们打没打鞑子,所有人有目共睹。别人打不打鞑子,大家也看得到!白兄您说呢?”

李定国也不用多说,他早知道白文选是个直肠子,以前大家在一起共过事,知道这人心思正直。
首节 上一节 450/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