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426节


“皇上,地图在这呢。”邓之容赶紧找出地图铺在桌子上。

朱由检手指顺着遂宁朝下滑动,李定国部的防线就很清楚地展现出来。他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

“左爱卿,朕想接你的指挥权,你不会生气吧?”朱由检换了一个表情,笑容满面地瞅着左懋第。

“皇上可是有新安排?”左懋第能不同意?肯定得答应啊,军权本来就是皇上的,何况还只是指挥权。

“陈团长,朕让你送一封信去西军那边,你可敢去?”朱由检突然转身看着陈可曾。

“敢!”陈可曾脖子一梗,仰着头回答。

“那好,你稍等一下。”朱由检转身走到案几上,顺手写了一幅字。辛亏还有崇祯的一点书法底子,不然朱由检这皇帝早就露馅了。

陈可曾送信走了,第九军军部暂时安静了下来。

“朕决定放弃潼南,只守涪江南岸。”朱由检敲着桌子上的地图说。

“皇上,这样一来后金东线部队就会直插钓鱼城了,咱们的后背就暴露了。”左懋第糊涂了,这么明显的局势难度皇上看不出来?

“如果他们先没了后路,就凭骑兵和步兵,他如何突破我的水师,如果过嘉陵江?”朱由检骄傲地说。

“这不可能吧?”左懋第难以置信地问。

排兵布阵其实跟下棋一样,领先对手一步棋先攻入对方阵地吃掉一枚棋子,或者从背后堵死攻进来的敌人,都能稳稳地占优。

“相信我,只需要再等一天一夜。只要后金在一天一夜内过不了涪江,这一仗我们赢定了。”朱由检自信心爆棚。

可是左懋第还是找不到赢点在哪,就算川军东线部队全部压上,最多在遂宁和后金摆开一个决战的架势,也没有绝对赢的把握啊。

“派人回复孙可望,就说大明皇帝还要考虑考虑,让他再等一天。

告诉于大海:水师严控嘉陵江和涪江航道,务求不让后金一人过江。”

“是。”

紧接着,第九军就开始撤退,不光放弃了龙形镇阵地,还连带着把潼南也放弃了。

川军只在涪江南岸安营扎寨,至此潼南阻击战落幕。后金军大踏步南下,而川军居然悠闲地休整起来。吃吃喝喝的好不乐呵。

大半日之后,阿济格就收到了东线战报:南行一百里,没找到一处可以渡江的地点。

阿济格急了,如果后金的东线部队不能过江,西线部队又被阻挡在遂宁以北,那这一仗后金压根就没有占到一丁点的便宜不说还白白浪费了许多钱粮。

最关键的是有可能还搭进去东线的五万兵,东线那几万人已经前出一百里了,过不了江就等于钻进了川军的布袋里了。

“快,让吴三桂别攻广宁了,赶紧过嘉陵江救援东线大军。另外答应孙可望的所有条件,请西军给我们让出遂宁。”

阿济格现在寄希望于西军能把防线让出来,这样他的主力可以南推,全局就还有救。

……

孙可望这两日高兴坏了,他的人生还从来没有到达过这样的高度,被南北两个朝廷都小心捧着。

这是一种境界啊!

“国主。”孙可望一想到这个称呼做梦都能笑醒。张献忠算什么,他的皇帝是自封的,处处受到南北双方的攻击,一个不小心连成都都丢了。

他孙可望要选择一个能被最有希望的朝廷承认的“国主”,从此以后世袭下去,当一个实实在在的土皇帝。

其实孙可望是希望大明皇帝朱由检答应他的要求的,这样一来,他的“国主”地位更正,也符合所有的条件。如果是后金答应的,起码说他还是违背了张献忠那份“遗嘱”。

“管他正不正的,谁能让我当国主我就向谁称臣。”孙可望一遍遍地说服自己,并且给自己脑袋里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可惜,他等了足足两天,南北两方都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

气急败坏的孙可望正准备再派兵逼一逼川军的,南北双方又同时都回复了。大明皇帝的回复很简单:再考虑考虑。

孙可望看着朱由检的亲笔回信,冷哼一声:“小气的崇祯小老儿,你就等死吧!”

后金的回复也很简单:全部答应。

第三百三十五章:李定国血战遂宁

孙可望决定给阿济格让路,他心里对大明皇上朱由检失望之极。

“离开大明,老子一样活得潇洒。”孙可望如是说。

大西国主的命令下达了,但是李定国所部八万人没动,依旧守着遂宁防线。紧接着,孙可望连下三道军令,李定国依然纹丝不动,甚至都没理会孙可望的意思。

大西军目前兵力最多的是孙可望,大约有十万人,刘文秀有六万人,艾能奇有五万人。

但是战力最强的是李定国部,因为这几年李定国一直在西面大山里转悠,损失最少,还一直在练兵。孙可望合川一战损失有点大,补充的新兵战力没办法和李定国部比。

因此,孙可望不敢动李定国,反而要好言好语地拉拢他。

孙可望给李定国去了一封信,着重讲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情义,还描绘了一番大西国的美好前途,并承诺一旦事情成功,就封李定国大将军,总揽兵权云云。

李定国看完孙可望的信,随手一丢,纸张随风飘落,远远地飞向地面。而他的眼睛,却紧紧地盯着桌子上的一副字:炎黄子孙。
首节 上一节 426/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