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300节


从贡院门口开始,在经历了严格的搜身,查验之后,金圣叹还算顺利的进入考场。

金圣叹曾经来过贡院,自然不算陌生。但是这一次再进来,却发现有一些不同。

首先,让所有考生最深恶痛绝的茅厕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每次考试,考生最怕的是被分配到距离茅厕最近的考舍里。如果不幸被分到了这里,他将直接面临三日的“毒气”笼罩,其中滋味不可言喻,传说有考生直接在第二日昏厥的。金圣叹发现现在的茅厕全都建成一排,中间有一条四四方方的水沟,每隔一炷香时间,都会有一股水流冲刷,带走污物。

其次是考舍,每一个考舍里面都布置了一个软垫,软垫的长度刚好跟挡板一样,方便考生坐或者躺下。

考卷发放之后,金圣叹看了一眼经题的第一题题目: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金圣叹一笑,他大约能猜到舅舅也就这个水平,在野的时候总是喜欢埋怨;在朝时又喜欢拍皇上的马屁。

当金圣叹很轻松的答完两道题之后,已近午时,这个时候,只见几队巡视考场纪律的巡丁分别抬着几大木桶东西走了过来。

毕竟是到了饭点,金圣叹老远就闻到一股菜香,似乎比平日常吃的饭菜要可口,他感到有点饿了。

这是朱由检特旨的待遇,所费不过几百两,但是却得到了所有考生的赞誉。朱由检有点想不通,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就没有一人在这点细节上为别人想一下的?

不过是几顿简单的饭而已,他们更愿意让考生带着炉灶在考场生火做饭,也不愿意供一顿吃的。他们更愿意的是给考中的考生举办一次“鹿鸣宴”。

或者说,只有考中的考生才是官员们眼中的“自己人”,其他人都不值得一提。

金圣叹领到了一个木制的餐盘,餐盘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个平托盘而已。但是里面的饭食还是不错的,第一顿的饭是大米饭,菜有两个,一个烧豆腐,另外一个是萝卜烧肉。跟理工学院学生的待遇一样。

因为有肥肉的缘故,闻起来特别的香,很多考生吃的一粒不剩。

考生们吃完之后,再有巡丁统一把餐盘收走。

......

朱由检还是比较看重这次考试的,所以他在第二科的时候,就换了装束亲自进入贡院,想看一看这些考生的状态。

第二科考的是明算,就是数学。一般的学子大约还是度过《九章算经》这样的书的。朱由检出题当然不会太简单,毕竟这是最高等级的国考。同时他也不会出的太难,整一点高数出来,只怕一个能看懂的人都没有。这个时候,牛顿才两岁而已。

朱由检选择了后世初中一年级的数学题来出题,比如:小数,平方根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等。试题可以说非常的简单。

可惜,他还是高估了这个时代这些读书人的数学水平了,这些理工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只学了一年多就会的试题,在这里难倒了一众的考生。

朱由检甚至看到许多考生交白卷,整张卷子上面一个字没写。

到了格物这一科,朱由检就更是不报希望了,这部分题可以说更简单,就是一些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哪怕是有心人在世面上找一下理工学院基础班的课本,稍微学习一下都能得高分的试题,全场考生有八成交了白卷。

整整有一万多名考生啊,八成交了白卷,朱由检的心是哇凉哇凉的。

三场考试下来,朱由检直接宣布不用殿试了,他对殿试根本就不报多大的希望,要想让他看着一帮子考生在皇宫大殿里用八股写经义,他估计得疯。

朱由检明白一个事实,大明的教育是太注重经义了。

经义有没有有?肯定是有用的。

经义是什么?其实很多人都会以为经义就是迂腐的说教。其实也不是,经义其实就是哲学和社会学,他是一种纯理论的探讨行为的学问。

如果让所有的人都去学哲学,当然是偏科了。儒家就是希望让全天下的人都在自己设定的哲学范围内达到统一,即所谓的大同。

让学哲学的人去当官,去当一切的领导者。这非常的理想化。

第二百三十章:学子闹事

阅卷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尤其是明数和格物两科,朱由检几乎找不到能帮忙阅卷的人。

大明开国以后,对数学的研究几乎是停歇不前甚至对比前代还有所下滑。后来连倭国都根据宋元数学遗产发展出了微积分,但是大明近三百年,能成为数学大家的却寥寥几人。

大明,“偏科”的太过畸形了!

实在是无奈,朱由检只好把宋应星兄弟招回了南京,好歹这两人也算是知名人士,朝臣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

如果朱由检去调理工学院的优秀学生帮忙阅卷,只怕又会是一场无妄的口水战。

凑一凑,勉强凑够了五六个人,朱由检自己都亲自加入了阅卷之中。

好在这两科的试卷审阅难度不大,大片大片的白卷不说,胡说八道的还占有一大堆。这种简单的题目本身答案也很简单,不像文科那样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最后,朱由检他们从一万多考生中总算是挑选出了五百人左右的试卷,这些人属于能认真答题,且多少还能对几题的“人才”。

这一次的皇榜不直接公示考中者的名单,而是公示每一位考生在每一科中的成绩,再公布综合成绩的名次。整个皇榜有礼部签发,足足贴了太庙门前一整条街,甚为壮观。

经文和进士中名列前茅的名单里,有九成人居然都进不了综合成绩的前一百人名单中。真正综合成绩前一百名单的人里,大部分是一些文科成绩在中游的学子。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前三名。第一名就是金圣叹;第二名是郑成功。

郑成功就不用说了,他本身比较有才,加上钱谦益这个老师,文科成绩不算差。又跟在朱由检身边混了几个月,受到新学的影响很大,理科对他来讲几乎是小儿科,他的格物和明算两科都是满分。

怪才金圣叹就让人意外了,这家伙的明算和格物成绩虽然没有得满分,但是成绩也是很高的。一个痴迷于预测术的人,能不懂点数学和格物?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的明经和策论分数也非常高,因为他用的是白话文答题,由朱由检亲自审阅的试卷。

第三名是黄道周的一名学生,属于在朱由检的皇帝办公室里打过几个月下手的储备人才。

获得最大丰收的就是黄道周了,这一次他有三十多名学生直接参加考试,几乎全部榜上有名。
首节 上一节 300/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