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193节


朱由检刚刚回南京的第一次上朝,吕大器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众多大臣附议。

显然,这已经不是吕大器私心作祟了,此事应该成为朝廷的当务之急了。

侧身看了一眼朱聿键,只见他低着头,不言语,很明显有些沮丧。朱由检明白了,朱聿键陪着太子监国以来,这件事肯定也有人提过,估计他一直在左右挪腾,勉强支撑到了现在。

“朕认为,开科还是应当在今秋,目前朝局艰难,不易过早。一直以来,朕都未曾亏待学子们。吏考一直都有,有心报国的读书人大可以去参加吏考,难道非要等着科考吗?”

朱由检再一次当庭拒绝了开科的建议。在朱由检的心里,对于官员的空缺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如果这个时候开科,必然会让中举的人大规模的直接进入官位。

同时也代表了大明又将引来一大批新的不纳税的利益团体。

财政本身就艰难,朱由检不想在局势稳定之前再多花一笔不在税目帐外的开销。

而吏员,只需要负担俸禄,还是同样需要缴税的,大明的科举是一旦中举,就可以免税,捎带着一大帮子人可以投效,一起免税。

“皇上啊!此举会寒了士子之心啊。”吕大器当庭痛哭起来,东林党那一套玩得特熟。

对于这个人,朱由检不想得罪,也不想重用。虽然历史把吕大器写的很好,但是朱由检认为,他充其量就是史可法的一个翻版,而且还没有史可法有名望。

凭借着儒学道德标杆式的做派,遇事都和稀泥,无错也无功。

史可法对付高杰,就是这种手段,靠的就是一顿说教。吕大器后来对付西军,也是这一套。

如果让他俩去对付洪承畴,恐怕没出场多久就得死。

“吕爱卿,如果你认为吏治混乱,朕可以让你带领刑部,严查贪污不法。爱卿可愿意领命?”

朱由检被整得没有办法了,只好出此下策。既然你看不惯,愿意整天把道德标杆挂嘴上,那你就去找错去,最好是找下面人的错。

“朕意已决:今秋开科,且今年科试大改,文体不限。朝廷既然缺人,应当不拘一格将人才。”

“哗!”整个武英殿都喧哗开了。

一时间,争论不休。朱由检不可能不碰科举这个大明最大的核心问题根源。他尝试着动一点点试一试。

就这一点小小的改变,都让整个朝廷震动。科举的禁锢程度,是非一般的严酷。

第一百四十六章:痛打搅屎棍

“臣反对!”正在一片杂乱声中,一个站在大臣队列靠后的官员走了出来,大声喊道。

朱由检定眼一看,这个人中等个,豆眼,薄唇,老鼠须。说完话两只眼睛贼溜溜的转,似乎在刻意憋着什么话要说。

“说说爱卿反对的理由。”朝堂上有争议,本身不是坏事,朱由检不能当庭阻挡言路。

“臣监察御史,监军黄澍启奏皇上:科考乃国朝选士之本,自开国以来为我大明甄选了无数优秀人才。此乃太祖祖制,断然不可废......”

当朱由检听到黄澍自报家门之后,根本就没有心思听他说什么了,而是黑着一张脸在捉摸怎么弄这家伙。

监察御史官不大,但是权利很大,掌管登闻鼓,可以随意弹劾百官。

所谓“风闻奏事”说的就是监察御史,说白了,就是捕风捉影,而且皇帝还不能怪罪他们。

史料记载,这个黄澍正是左良玉的监军,正是他在朝堂上跟马士英闹起来后,逃到武昌,导致左良玉兵变的。

监察御史加大明最大军区的监军,好家伙,这人的实际权利还真是不小,一般人谁敢得罪?

黄澍口干舌燥的说了半天,见皇帝对他的论调一点兴致也没有,急得有些冒汗。

“臣还有本奏:次辅,原凤阳总督马士英有七大罪状......”

此时,大殿内已经鸦雀无声了,黄澍提到马士英之后,所有大臣全都竖起耳朵。

朱由检就纳闷了,原本不是说马士英有十条罪状的吗?怎么现在变成七条了?转念一想,可能是历史改变了,自己南渡之后,马士英没有来得及做。

马士英的连一阵青一阵白,他闹不明白为什么朝廷总有人和自己对着干。

“黄爱卿,今日朝政不是议事科考吗?为何弹劾起马士英来?”朱由检装作不知,反问起黄澍来。

黄澍一愣,随即答:“臣在市井有闻,马士英早对科考制度不满,到处散播言论,要改制科考,此乃大奸似忠。”

“爱卿从哪听来的,可有实据?”

“臣在坊间听闻的,皇上可令人核实。”

大明的御史就是这么任性,明明是朱由检要改制科举,黄澍硬生生的按在马士英的头上,还顺道牵连出一堆的罪状。

看到朱由检被难住的表情,黄澍心里乐开了花。好端端的一次朝会,就这样被搅局了。

南京城里但凡是对政治有点敏感的人都知道,现在的马士英已经成了朱由检的粉丝了。

科考改制,是动了某些人的奶酪了,自然有人害怕朱由检会用霹雳手段执行。这个时候,心眼灵活的黄澍站出来,把朝堂的注意力转到马士英的头上,顺利的改变了风向,让科考的事情朝后拖一拖,从朝堂变成了民间的话题。

黄澍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身份,完成了这一转变。

“哗!”武英殿内掀起了更热闹的争吵,小黄门一连几个“肃静”都不能制止。

朱由检索性站起身,回到偏殿去休息去。朝会已经被黄澍这个搅屎棍搅动的一塌糊涂了。
首节 上一节 193/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