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190节


“今天议事,茶水自己倒,朕把这里的杂役都撵出去了。朕就不亲自伺候了!”

“哈哈哈......”众人一听,轰然一笑。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

“陈子龙担任今天的书记官,左懋第,你先来说说。”

......

一场会议开了整整一天,连午饭都是由纪彪一个人送的。

围绕着徐州,各主管捋顺了大明在这一带所有的军事力量。

总结出来就是:山东有兵八万,是各镇中实力最强的;合州的黄得功实际领兵六万;阎应元带了五万人驻守徐州;李本深手下满打满算才一万五千人。

邢夫人手上倒是有三万人,但是战力肯定是最弱的。另外还有大约一万人的长江水师,属于一般性的地方部队,暂时归黄得功统领。

朱由检估算了一下,之前江北四镇报给兵部的兵力都是有水分的。

“我大明目前在江北总共有二十四万人。我们需要防守的重点是两个方向:山东,河南......”左懋第开始阐述自己的战术构想。

朱由检还没说完,钱谦益插话道:“皇上,为什么不把武昌的左良玉部调来淮泗?”

这一点,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左良玉又没有公开谋反,说到底也还是大明的一支军事力量,可是朱由检却已经很明显的把左部排除之外了。

山东面临后金,河南又面临着闯军(李自成当时在南阳一带休整。),如果再加上一个武昌,南京等于是同时有三个敌人。

“朕给左良玉下过三道圣旨,皆没有回应。”朱由检不能当众说,我就知道左良玉要反吧?所以,在他到南京之后,就连续的下了三道圣旨,招左良玉入南京述职。

左良玉怎么可能会只身去南京述职,这明摆着是鸿门宴。但是,圣旨就是圣旨,连续违抗圣旨,基本就等同于谋反了。

或者说,朱由检的策略就是逼反左良玉,加强兵权。与其维护名义上的统战,不如统一兵权。

如果时间和形势都宽裕,朱由检当然也想慢慢去整编左良玉部,可是眼下时间已经不够了,加之左良玉已经快不行了,左部马上将要分裂。

原本的历史上,左部在铜陵战败,就很快投降,说明左良玉的根基本身就不稳。手握重兵,却连抵抗闯军和后金打一仗的勇气都没有,以为偷袭南京能成功。

还被写成左良玉临死对部下屠城九江有悔恨之意,恐怕是侯方域等文人在欺世盗名。

但是这次的会议是讨论淮泗战事的,虽然现在提到左良玉,朱由检还是不想来谈论他,只想一笔带过。

“朕会再下一道旨意,让左良玉率部守住湖广。”朱由检最后也只能这样决定了,在左良玉没有反叛之前,还是尽可能的争取他。

众人无话可说,违抗圣旨就不说了,皇上不光不直接定罪,而且还让左良玉就地驻防,只要守住湖广就好。

新到的消息说,闯军已经败退到襄阳一带,且只有十来万人了。左良玉可是号称几十万大军的,仅仅是守一下湖广,应该可以吧。

就连钱谦益都找不出替左良玉说好话的理由了。朱由检这可以算是给足了左良玉面子,另眼相看了。

“总的战术构想是:整个防线分成三个方向,以山东牵制住北线之敌;重兵守徐州,以毫州作为第一道防线,以合州做侧翼。

此战我军是防御为主,尽可能的防守住淮泗为目的。如果是后金重兵从北面南下,需要守住山东腹地即可,万一守不住,可以大河为防线,阻敌于徐州以北。

如若敌军从西面进犯,则毫州军诱敌东进,于凤阳一带从徐州和合州两翼包围敌军。

如若敌军两面来犯,则需要鲁中军拖住北面之敌,配合完成南线战事。”

“为什么不直接在徐州决战?”黄得功问,他很不能理解朱由检把阎应元这个不知名的小吏放到徐州军司令员的位置上。

但凡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徐州的位置比山东还重要。如果说山东给李岩守,大伙还能理解,毕竟李岩在闯军里不是无名小卒,加之自身又带了几万军队臣服朱由检。

可是阎应元这个人,太没名气了,连年龄都偏大。黄得功认为,怎么着,也应该是自己来当这个徐州军的将领才对。

第一百四十四章:燧发枪的威力

“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

“围绕着徐州一带进行的大小战役,总共达五十多次。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失去徐州,则江淮不保。

徐州之要,毋庸置疑。江淮之地,一马平川,易于敌之骑兵,而不易于我之步兵。

不把敌之军围剿在江淮一带,则徐州依旧会面临敌之侵犯之下。击溃敌军,敌还会再来。

故,徐州在于一个“守”,而彻底解决徐州困局,则必须歼敌之主力于江淮。要想歼灭敌之骑兵,需一员勇将带重兵围敌于徐州之外。”

朱由检喝了口水,看了看黄得功,继续说:“黄将军久经沙场,勇猛异常,当时歼敌的最佳人选。”

江北虽然在手,可是统军将领却没有可靠的人。朱由检实在也找不出能指挥大规模作战的人才出来,唯一能有战略层面眼光的左懋第,也威望不够,只能当总参谋长使用。

至于山东的李岩,那是一名定国之才,可惜山东的战略地位太重要,派谁去朱由检都不放心,唯有李岩可派。

“可是,就算撤到凤阳,军力还是不够。”李本深比较郁闷,他兵力少,又首当其冲。

“李将军无虑,朕已下令,在南京的勋贵们集中家将前往河南,帮助毫州军成军。”

勋贵们是什么?原则上说,就是朝廷的后备军官。大明养勋贵,剥夺军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指望他们在危难的时候能为国出力的。

朱由检此言一出,武将们全体沉默,文官们则纷纷点头称赞。武将们不相信这些人的本事,所以很是怀疑;文官们觉得把这些人派去,是应该的,别以为朝廷白白花钱大家心里会爽。

“另外,南京的京营也会参加围歼。如此,兵力方够。”
首节 上一节 190/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