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952节

可惜的是,到大战结束,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此后,进入到喷气时代,防空导弹取代高射炮,在大战中表现突出的小口径高射炮首先遭到淘汰。

原因无二,射程太近与射高太低,根本就没法用来拦截喷气式战斗机。

在战后的30年里,除了能用来支援地面部队,以及在对付小型舰艇的时候还有一些价值的大口径高平两用炮之外,几乎所有高射炮都被防空导弹取代,海军也没再研制小口径高射炮。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8年之前,发生在南夕落洋上的那场战争。

当时,布兰皇家海军最为新锐的,满载排水量达到4100吨,42型驱逐舰的首舰“谢菲尔德”号,竟然被一枚全重不到700千克,战斗部的装药量只有70多千克的“飞鱼”导弹送到海底!

消息传来之时,帝国海军上下是一片哗然。

不过,也只是一片哗然。

在深入调查后,帝国海军才知道,事发的时候,“谢菲尔德”号上的对空搜索警戒雷达处于关闭状态,原因是,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卫星通信,而该舰当时正在用卫星天线接受来自后方的信息。

此外,为了控制排水量,这种战舰的上层建筑物竟然用的是极易燃烧的铝合金!

结果就是,在被导弹击中前,别说是开火拦截,甚至没来得及发射干扰弹。

根据战后做的测试,42型驱逐舰的雷达干扰弹能够对“飞鱼”产生影响,比如让导弹脱靶。

几天后的另外一场战斗,布兰皇家海军就成功干扰了一枚射向航母的“飞鱼”导弹。

此外,还有损管不力的因素。比如在被导弹击中后,舰长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启动灭火系统!

这么多的巧合,“谢菲尔德”号不沉才是怪事。

从“谢菲尔德”号身上,帝国海军得出的结论就是,把战舰造得更大一些,避免让电子设备产生相互干扰。

此后,帝国海军驱逐舰的吨位是扶摇直上,发展到现在,都接近1万吨了!

如果有一种能够拦截导弹的手段,那就完美了。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帝国海军翻出了已经尘封30多年的转管机关炮,并重新投资开始研制。

只是,初期研制投入并不是很大。

不要忘了,波伊战争才结束5年,帝国还处于战略收缩阶段,首先遭到削减的就是帝国海军。

不过,这种局面也就持续了几年。

4年之前,“昭通”号在波斯湾遭到“飞鱼”导弹攻击之后,帝国海军立即认识到了硬杀伤拦截手段的重要性。

关键就是,“昭通”号并没有犯低级错误。

如果一定要说有啥失误的话,也就是在接到袭击警报后,“昭通”号没有立即转向离开危险海域。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昭通”号及时撤离,那架伊拉克战斗机未必会发起攻击。

可问题是,在受到威胁之后转向撤退,绝对不是帝国海军的作风。

反正就是,挨了打之后,帝国海军立即加大在末端防御系统上的投入。

也就过了1年,研发代号为“730”的速射炮,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能够拦截掠海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问世。

正式装备的其实第二代,也就是绰号“火旋风”的“730b”。

不是说“730a”不好,而是设计在的时候考虑欠周到,把至关重要的火控系统放在了别的地方,没有跟火炮系统联动,因此存在反应速度慢,以及精度偏低等问题,没有达到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

有趣的是,因为“730a”更加便宜,所以出口销量是“730b”数倍,装备数十个国家的数百艘战舰。

相对而言,“730b”的主要改进,就是把搜索火控雷达整合到炮座上。

为了提高毁伤效果,帝国海军还专门研制了一种用来对付反舰导弹的炮弹,即30毫米次口径穿甲弹。

在理论上,只需要命中1发,就能摧毁“飞鱼”这种级别的战术导弹。

即便拦截重型导弹,也只需要命中3到5枚就能够确保摧毁。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在持续时间为3秒的短点射中,对“飞鱼”这种尺寸的反舰导弹的命中概率高达85。如果开火时间设定为5秒,命中率能够达到95,只是持续作战能力会大幅度的降低。

至于选短点射,还是长点射,由实际情况决定。

此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帝国海军集中采购600多套“火旋风”,装备了所有大型战舰。

像“攀枝花”号这类3000吨级的护卫舰,一般就只有一套。

其实,“攀枝花”号已经服役了10多年,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需要安装重达10吨的速射炮。

所幸的是,直升机的机库顶部够宽敞,安装一套“火旋风”的难度还不大。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应付来自正面的反舰导弹。

当然,反舰导弹一般是从侧舷方向上射来。

看到“火旋风”转动的时候,卫少龙暗自松了口气,不过随后举起挂在胸前的便携式望远镜,朝西北方向看去。
首节 上一节 952/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