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938节
早在10多年之前,白止战为了让他回海军司令部任职,并推动海军改革,主动放弃入主首辅官邸的机会,还提前以海军大元帅身份退役,把海军总司令的位置让给了才能明显差了一大截的李铭博。
此后,海军在周涌涛发起的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几乎是改头换面,重新成为帝国的强势军种。
只是,在时任首辅的推动下,国防部迅速发展壮大。
简单的说,白止战做的这些安排,特别是妥协让步,全都在为了在今后某一天让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没有出任首辅。
原因也很简单。
在他那个时代,还有廉旭升与李云翔,而且廉旭升捷足先登,轮到白止战,他都80多岁了。
可见,力保周涌涛,就是因为周涌涛小了20多岁。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只有出一位首辅,帝国海军才能改变受陆军牵制,处处听从陆军调遣的命运。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周涌涛是再清楚不过。
没错,跟波伊战争有关。
在这场改变全球格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帝国海军可以说尽职尽责,巅峰时期投入的参战兵力,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新历134年6月,只是部署在波沙湾与穆阿海的航母就多达22艘。
海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沉重,仅舰载机就损失了上千架。
可是,在战后,帝国高层与民众,竟然把战败原因归到海军身上,而白止战也因此愤然辞职。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舆论宣传上让海军背锅,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室威严,即最后一任前线总司令是官拜陆军大将的帝国皇太子,但是白止战坚持认为,这其实是在逼迫海军就范。
简单的说,就是逼迫海军大幅度削减舰队规模。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的舰队规模依然超过1000艘,其中6成是在上次大战中建造与设计的老式战舰。
只是维持这些战舰,就占用了将近3成的军费。
要命的是,白止战与李铭博都反对以缩小舰队规模的方式来降低开支,一直在努力保持舰队规模。
用新式战舰一比一的替换即将退役的老式战舰!?
对战后的帝国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重担。
果真如此,陆军与空军,还有陆战队,都得饿肚皮!
波伊战争结束后的5年之内,包括12艘“行省”级大新航母在内的,近600艘在二战中建造的战舰相继退役。
关键,并没有建造替补战舰。
结果就是,到李铭博担任海军总司令后期,航母数量由波伊战争爆发前的37艘锐减到了15艘,而且在大战之后建造大型航母仅有7艘,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首舰当时还在建造当中。
在新历141年,跌到谷底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在编战舰仅383艘!
这个数量,比维持全球霸权需要的545艘足足少了30。
此外,帝国论议两院还通过了一项看上去是在维护海军利益,实质上却是在限制海军规模的法案。
把航母的数量限定为15艘!
也就是说,只有在爆发全面战争,废除该法案的情况下,帝国海军才有权采购第16艘航母。
不然,每服役一艘新航母就得退役一艘旧航母。
为了此事,白止战还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出席当今圣上的登基典礼。
不要忘了,他是小长公主的丈夫,帝国的驸马,按照民间的亲缘关系,他是当今圣上的姑父。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希望海军能诞生一位帝国首辅。
显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周涌涛。
只是,周涌涛同样清楚,白止战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显得过于偏颇。
限制海军规模,其实是必然之举。
此外,获益的不是陆军,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陆军与海军,加强在空军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战结束后军事变革的主旋律。
虽然海军没有,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战争的胜负与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空军。
是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空军!
其实,白止战同样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大战结束那年,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白止战就批准了“帝国”级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几个月后,“帝国”号就在浦州开工。
与之前的航母相比,“帝国”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包括舰岛在内,一切有碍飞机起降的突出物体。
此后,海军在周涌涛发起的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几乎是改头换面,重新成为帝国的强势军种。
只是,在时任首辅的推动下,国防部迅速发展壮大。
简单的说,白止战做的这些安排,特别是妥协让步,全都在为了在今后某一天让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没有出任首辅。
原因也很简单。
在他那个时代,还有廉旭升与李云翔,而且廉旭升捷足先登,轮到白止战,他都80多岁了。
可见,力保周涌涛,就是因为周涌涛小了20多岁。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只有出一位首辅,帝国海军才能改变受陆军牵制,处处听从陆军调遣的命运。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周涌涛是再清楚不过。
没错,跟波伊战争有关。
在这场改变全球格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帝国海军可以说尽职尽责,巅峰时期投入的参战兵力,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新历134年6月,只是部署在波沙湾与穆阿海的航母就多达22艘。
海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沉重,仅舰载机就损失了上千架。
可是,在战后,帝国高层与民众,竟然把战败原因归到海军身上,而白止战也因此愤然辞职。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舆论宣传上让海军背锅,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室威严,即最后一任前线总司令是官拜陆军大将的帝国皇太子,但是白止战坚持认为,这其实是在逼迫海军就范。
简单的说,就是逼迫海军大幅度削减舰队规模。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的舰队规模依然超过1000艘,其中6成是在上次大战中建造与设计的老式战舰。
只是维持这些战舰,就占用了将近3成的军费。
要命的是,白止战与李铭博都反对以缩小舰队规模的方式来降低开支,一直在努力保持舰队规模。
用新式战舰一比一的替换即将退役的老式战舰!?
对战后的帝国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重担。
果真如此,陆军与空军,还有陆战队,都得饿肚皮!
波伊战争结束后的5年之内,包括12艘“行省”级大新航母在内的,近600艘在二战中建造的战舰相继退役。
关键,并没有建造替补战舰。
结果就是,到李铭博担任海军总司令后期,航母数量由波伊战争爆发前的37艘锐减到了15艘,而且在大战之后建造大型航母仅有7艘,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首舰当时还在建造当中。
在新历141年,跌到谷底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在编战舰仅383艘!
这个数量,比维持全球霸权需要的545艘足足少了30。
此外,帝国论议两院还通过了一项看上去是在维护海军利益,实质上却是在限制海军规模的法案。
把航母的数量限定为15艘!
也就是说,只有在爆发全面战争,废除该法案的情况下,帝国海军才有权采购第16艘航母。
不然,每服役一艘新航母就得退役一艘旧航母。
为了此事,白止战还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出席当今圣上的登基典礼。
不要忘了,他是小长公主的丈夫,帝国的驸马,按照民间的亲缘关系,他是当今圣上的姑父。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希望海军能诞生一位帝国首辅。
显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周涌涛。
只是,周涌涛同样清楚,白止战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显得过于偏颇。
限制海军规模,其实是必然之举。
此外,获益的不是陆军,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陆军与海军,加强在空军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战结束后军事变革的主旋律。
虽然海军没有,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战争的胜负与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空军。
是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空军!
其实,白止战同样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大战结束那年,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白止战就批准了“帝国”级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几个月后,“帝国”号就在浦州开工。
与之前的航母相比,“帝国”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包括舰岛在内,一切有碍飞机起降的突出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