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926节

什么文化、习俗与传统,不就是一脉相承的吗?

至于战争,白止战早已抛到了脑后。

哪怕战火还会点燃,那也是今后的事情了。

白止战现在想要的,也只是跟家人在一起。

第1章 空中霸王

新历190年7月31日清晨,巨大陆腹地,巴尔卡什湖以西,骆沙联邦共和国境内。

万里无云的蓝天下,除了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以及零星的几株沙枣之外,就只有那座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了。

远远的从高空俯瞰,就像顽童在海滩上垒起的沙堡。

空中,朝霞映衬下,一支庞大的机群正朝这边飞来。为首的,是一个中队的8架单发中型战斗机。

全是去年交付的第32批次“战10b”战斗机。

与“战10a”,以及之前批次的“战10b”相比,第32批次最显著的变化是在进气道前段增加了2个斜置的轻载外挂点,能够用来挂载导航吊舱与指引吊舱,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对地打击能力。

“战10b”也由此成货真价实的多用途战斗机。

凭借无与伦比的敏捷性,“战10b”依然是空优战斗机,具有第三代战斗机中最出色的缠斗性能。

因为非常敏捷,操作的响应速度极快,所以在私下,飞行员喜欢在其官方名称前面加上一个“迅”字。

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为不同。

“猛龙”变成了“迅猛龙”。

除了敏捷之外,“战10”战斗机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便宜,不但采购价格低,使用与维护费用也很亲民。

正是如此,“战10”成为了帝国空军,乃至全球装备数量最多的第三代战斗机。

迄今为止,仅在帝国空军的装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架,还有1000多架出口到数十个国家。

按照厂商估计,“战10”系列的产量将会超过5000架。

在“战10b”机群后面,是一个中队的8架双发重型战斗机。

就是绰号“霸龙”,又称为“霸王龙”的“战11b”。

严格说来,“战11”才是帝国空军第一种,或者说理想中的第三代空优战斗机,一度被帝国空军寄予厚望。

可惜的是,“战11a”在首飞之后不久就因为发动机不够可靠而全面停飞,批量交付时间也一再推迟。

等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战10”已经批量交付给空军,才用了“11”的编号。

跟“战11a”相比,深度改进型的“战11b”,主要就是换上性能更好的雷达,并且在发动机舱采用统一标准接口,能按客户要求采用其他发动机。其他方面的改进,都以提高战斗机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为目的。

要说的话,“战11”才是真正的纯空优战斗机。

受波伊战争的刺激,在设计阶段,帝国空军就明确要求,不需要考虑对地作战,尽最大努力提高机动性能。

此外,空军坚持要求“战11”能够执行截击任务,用来取代专用截击机。

结果就是,在内油系数高达035的情况下,“战11”的高空飞行速度达到惊人的275马赫,由此成为了除专用防空截击机之外,飞行速度最快与全内油作战半径最大的第三代战斗机。

携带4枚空对空导弹执行截击任务的时候,“战11”的作战半径达到了1500千米。

只是,“战11”的缺点同样突出。

除了敏捷性不如“战10”之外,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太过昂贵,就连财大气粗的帝国空军都吃不消。

其实,这也是“战10”能够获得帝国空军青睐的关键原因。

迄今为止,“战11”的产量还不到700架,有接近200架出口给盟友,帝国空军的装备数量在500架左右。

这个规模,仅相当于“战10”的四分之一。

只是,没人能否认“战11”是一种改进潜力极为巨大的先进战斗机。

早在8年多前,用“战11a”改进而来的“战11d”在空军发起的“先进多任务空中优势战斗机”招标中,击败了由“战10a”改进而来的“战10d”,并且在去年拿到了空军的批量采购订单。

只是,这种多用途战斗机被重新命名为“战16a”。

因为在去年才投产,所以“战16a”的装备数量不到100架,装备该型战斗机的几支联队依然在进行换装训练。

至于这种多用途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到底有多么强大,现在谁都说不准。

重型战斗机后面是4架“运10a”战略运输机。

做为全球第一种宽机体,而且运载能力达到150吨的战略运输机,“运10a”是当之无愧的空中霸王。

不要说中型战斗机,就连重型战斗机,在她面前都是小不点。

这4架运输机,运载了2个战斗机中队的全部保障设备物资,以及数百名地勤人员。
首节 上一节 926/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