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75节

拥有近两亿人口的纽兰联邦,不但在人口上超越了所有老牌帝国,而且是全球第二,西方第一的工业强国,国力已经超过了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具备了统领西方列强的实力与资格。

把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纽兰联邦的综合实力超过了其他西方列强的总和!

如果由实力说了算,战后的世界秩序就该由纽兰联邦说了算。

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显然不会答应。

前者还好一点,毕竟跟纽兰联邦一脉相承。

对洛克共和国来说,听从纽兰联邦的指挥,而且由纽兰联邦来分蛋糕,那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当时,这种观点在洛克共和国被当成叛国。

别说拿来进行讨论,哪怕只是这样的念头,也会遭到谴责与声讨。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塞巴和会期间,洛克共和国有十几名政府高官因为主张做出必要的让步而下课。

不要忘了,在这场大战当中,洛克共和国牺牲了数百万将士,还有近千万军民伤残。

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伤亡,最后却是替别国做嫁衣裳,有谁能接受?

可见,就是洛克共和国不肯妥协,逼迫威尔金斯在和会上做出巨大的让步,纽兰联邦国会才不肯批准总统带回来的和约,纽兰联邦也因此爽约,而且没加入由威尔金斯发起的国际联盟。

从这个角度看,说洛克共和国是自作自受也没有错。

不管怎样,在纽兰联邦退回了孤大陆,重新筑起孤立主义的围墙之后,摆在西方列强面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两个。一是尽快适应与接受新的势力格局,承认纽兰联邦为梁夏帝国之后新的超级霸权。二是调整本国的安全战略,跟曾经死敌和解,通过抱团取暖抵抗来自超级霸权的威胁。

其实,这也正是战后国际局势的两个突出特点。

只是,不同的列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选的是前者。洛克共和国,以及在大战的废墟上重建的迢曼帝国选的是后者。

战后风云,也由此开始。

第54章 连锁反应

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和解,是一个相当漫长,非常曲折的过程。

关键,这并非孤立事件。

布兰王国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与波及。

早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在舰船还依靠风帆航行的那个年代,已经称霸全球海洋的布兰王国所奉行的战略,就是用结盟、扶持与遏制等等手段,阻止西大陆出现一个能对其构成威胁的陆权强国。

严格说来,在大战中联合洛克共和国对付迢曼帝国,就是这套战略的具体表现。

现在好了,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干脆利落的捐弃前嫌,史无前例的走到一起,准备共同统治西大陆。

怎么遏制这个巨无霸级别的陆上强权?

不要忘了,任何一个陆上强权在发展起来之后,都会谋求海外殖民地,向海上强权发起挑战。

合起来算的话,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有大约一点三亿人口,国土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千米,而且洛克共和国是全球第三的殖民地宗主国,控制的殖民地拥有一亿多人口。在其他方面,这两个强权的工业生产力远超布兰王国,大约有纽兰联邦的百分之七十,梁夏帝国的一半,为全球第三。

更加重要的是,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在西大陆有巨大的号召力,如果把众多的小国算进去的话,这个以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为核心的联盟,有大约三亿人口,近三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全世界第二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及超过了纽兰联邦,仅次于梁夏帝国的第二强的工业生产力。

这样的巨无霸,别说称霸西大陆,逐鹿全球都不是问题。

那么,靠一条最窄处只有三十千米的海峡,布兰王国就能自保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在历史上,西大陆的强国在崛起之后,都会挑战仅隔一条海峡的布兰王国,甚至是征服布兰王国。

因为别无选择,所以布兰王国只能向纽兰联邦靠拢。

有人会说,是布兰王国先跟狭夷皇国结盟,向纽兰联邦递出了橄榄枝,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才全面和解,因此布兰王国的战略调整是因,洛克共和国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之下才转向迢曼帝国。

显然,这种说辞很牵强。

原因也很简单,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和解肯定不是一戳二就的事情,有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

除了布兰王国,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刚刚诞生的骆沙联邦。

只是,对骆沙联邦来说,此事是有好有坏。

在最初那几年,对刚刚诞生,处境极为艰难的骆沙联邦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甚至可以说是上帝的恩赐。很简单,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冰释前嫌后,首先得考虑大局,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整合,接下来还得扫荡周边地区,至少需要联合周边的小国,最后才轮到对外扩张。

此外,战败的迢曼帝国需要休养生息。

结果就是,西方列强出兵干预骆沙内战的美梦彻底泡汤。

换个角度来看。

如果没有这当子事,那么在停站之后,最迟在塞巴和会结束之后,西方列强肯定会大举出兵。为了能以雷霆之势扑灭骆沙的兵变,得从西大陆出兵,也就需要由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充当主角。

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
首节 上一节 75/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