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719节
离天亮还有差不多2个小时,航空勤务人员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准备起飞的不是轰炸机与攻击机,而是几架侦察机。
原因无二,至今都没有获得中转岛的确切消息!
要说,这也是最让白止战头痛的事情。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所以部署在火山群岛的巡逻机飞不过去,没办法对中转岛进行空中侦查。
当然,就算能够飞过去,意义也不大。
纽兰海军早已装备雷达,而且肯定会随时保持几架战斗机在空中巡逻,也就能及时拦截飞来的侦察机。
之前,对中转岛的侦查行动都由潜艇承担。
在这几天,那几艘前往中转岛的潜艇都没发出消息,或许没有能够逼近中转岛。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过去,只要帝国海军的主力特混舰队离港,纽兰海军会立即加强防范,不但让主要战舰出港待命,还会增强主要岛屿附近的巡逻力度,以避免遭到突然袭击,同时给帝国海军制造心理负担。
在西北东望洋海战之前,当纽兰海军大举出动,帝国海军同样会加强防范。
那么,在2支特混舰队离开锚泊地后,纽兰海军必然会增强中转岛附近的反潜力量。
如果附近有敌人的舰艇活动,那么执行侦查任务的潜艇肯定不敢上浮,更别说靠近中转岛了。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白止战就没有指望能够获得潜艇的侦查报告。
按照安排,发起攻击的当天,首先就得出动侦察机,在确定了中转岛上的情况,特别是机场上的情况之后,再发起打击。
这里,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战术。
第一个就是超低空进入。
摸索了几个月,经历过几场实战检验,也吃了不少的亏,最终能够确定的,就是超低空突防,能够有效缩短敌人防空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敌人的防空作战时间,从而提高机群的突防效率。
显然,不止是攻击有用,侦查也有用。
第二个是协同作战。
其实,侦查与攻击的衔接问题一直就存在,而且非常的突出。
道理也很简单,在侦察机到达后,敌人肯定会加强防空,而防空战斗机一般都能在空中巡逻数个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攻击机群到晚了,必然会面对成群结队的防空战斗机。
在以往的战斗当中,一般是采用的增加护航战斗机,以及让护航战斗机前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由护航战斗机去夺取制空权,在掌握绝对优势之后,再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群进入。
显然,这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某些时候,没有办法派遣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
在敌人的基地或者舰队附近作战,因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指挥,所以护航战斗机的作战效率肯定不如防空战斗机。
这种战术在过去行得通,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帝国海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超过了纽兰海军的战斗机,也超过了纽兰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关键是,帝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在用战斗机的性能与飞行员的个人能力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大战的初期,帝国海军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官兵的个人素质。
可惜的是,这种优势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西南梵炎洋海战之后,六局就发出警告,纽兰海军已经扩大飞行员队伍,还培养出了一批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飞行员,其中不少来自西大陆战场,也就是之前派往布兰王国的志愿飞行员。
此外,纽兰海军很有可能在一年之内获得性能先进的新式舰载战斗机。
可见,要保持优势,还得在战术上做文章。
正是如此,周涌涛提出把第一波攻击分成两个机群,突前机群就跟在侦察机的后面。在侦察机确定了目标情况之后,突前机群就立即进入发起攻击,并重点轰炸机场、雷达与指挥中心。
在瘫痪敌人的机场之后,跟进的机群到达,轰炸其他的军事目标,或者是对机场等主要目标进行补充轰炸。
关键,就是要在第一波攻击之后就瘫痪敌人的机场,不给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升空作战的时间。
当然,这需要侦察机与攻击机群紧密衔接,因此得派人员在前方指挥。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要指挥官去执行侦查任务!
在完成了侦查任务之后,还要留下来指挥机群发起攻击,对攻击结果进行甄别,确定是否要补充轰炸。
可见,这对指挥官的要求非常高。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航空兵最不缺的就是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打到现在,在战前就已服役的那批飞行员全都成了军官,而很多在与狭夷皇国交战时参军的飞行员也成了军官。
上过几次战场,执行几十次作战任务,几乎都能够指挥战斗。
准备起飞的不是轰炸机与攻击机,而是几架侦察机。
原因无二,至今都没有获得中转岛的确切消息!
要说,这也是最让白止战头痛的事情。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所以部署在火山群岛的巡逻机飞不过去,没办法对中转岛进行空中侦查。
当然,就算能够飞过去,意义也不大。
纽兰海军早已装备雷达,而且肯定会随时保持几架战斗机在空中巡逻,也就能及时拦截飞来的侦察机。
之前,对中转岛的侦查行动都由潜艇承担。
在这几天,那几艘前往中转岛的潜艇都没发出消息,或许没有能够逼近中转岛。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过去,只要帝国海军的主力特混舰队离港,纽兰海军会立即加强防范,不但让主要战舰出港待命,还会增强主要岛屿附近的巡逻力度,以避免遭到突然袭击,同时给帝国海军制造心理负担。
在西北东望洋海战之前,当纽兰海军大举出动,帝国海军同样会加强防范。
那么,在2支特混舰队离开锚泊地后,纽兰海军必然会增强中转岛附近的反潜力量。
如果附近有敌人的舰艇活动,那么执行侦查任务的潜艇肯定不敢上浮,更别说靠近中转岛了。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白止战就没有指望能够获得潜艇的侦查报告。
按照安排,发起攻击的当天,首先就得出动侦察机,在确定了中转岛上的情况,特别是机场上的情况之后,再发起打击。
这里,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战术。
第一个就是超低空进入。
摸索了几个月,经历过几场实战检验,也吃了不少的亏,最终能够确定的,就是超低空突防,能够有效缩短敌人防空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敌人的防空作战时间,从而提高机群的突防效率。
显然,不止是攻击有用,侦查也有用。
第二个是协同作战。
其实,侦查与攻击的衔接问题一直就存在,而且非常的突出。
道理也很简单,在侦察机到达后,敌人肯定会加强防空,而防空战斗机一般都能在空中巡逻数个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攻击机群到晚了,必然会面对成群结队的防空战斗机。
在以往的战斗当中,一般是采用的增加护航战斗机,以及让护航战斗机前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由护航战斗机去夺取制空权,在掌握绝对优势之后,再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群进入。
显然,这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某些时候,没有办法派遣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
在敌人的基地或者舰队附近作战,因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指挥,所以护航战斗机的作战效率肯定不如防空战斗机。
这种战术在过去行得通,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帝国海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超过了纽兰海军的战斗机,也超过了纽兰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关键是,帝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在用战斗机的性能与飞行员的个人能力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大战的初期,帝国海军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官兵的个人素质。
可惜的是,这种优势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西南梵炎洋海战之后,六局就发出警告,纽兰海军已经扩大飞行员队伍,还培养出了一批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飞行员,其中不少来自西大陆战场,也就是之前派往布兰王国的志愿飞行员。
此外,纽兰海军很有可能在一年之内获得性能先进的新式舰载战斗机。
可见,要保持优势,还得在战术上做文章。
正是如此,周涌涛提出把第一波攻击分成两个机群,突前机群就跟在侦察机的后面。在侦察机确定了目标情况之后,突前机群就立即进入发起攻击,并重点轰炸机场、雷达与指挥中心。
在瘫痪敌人的机场之后,跟进的机群到达,轰炸其他的军事目标,或者是对机场等主要目标进行补充轰炸。
关键,就是要在第一波攻击之后就瘫痪敌人的机场,不给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升空作战的时间。
当然,这需要侦察机与攻击机群紧密衔接,因此得派人员在前方指挥。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要指挥官去执行侦查任务!
在完成了侦查任务之后,还要留下来指挥机群发起攻击,对攻击结果进行甄别,确定是否要补充轰炸。
可见,这对指挥官的要求非常高。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航空兵最不缺的就是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打到现在,在战前就已服役的那批飞行员全都成了军官,而很多在与狭夷皇国交战时参军的飞行员也成了军官。
上过几次战场,执行几十次作战任务,几乎都能够指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