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69节
离下午两点还有五分钟。
这已经是一年一度的舰队演习的第十三天,如果今天依然是一无所获,恐怕还要拖上半个月。
想到在之前十多天里发生的事情,白止战不免有些心烦意乱。
十七年前,帝国新历82年,在获得内阁批准之后,海军恢复了因大战中断八年的舰队演习。
全称是“探索发现舰队战术与既有问题实兵对抗演习”,只是一般没人用这个称呼。
在此之前的新历81年年底,“海龙”号母舰正式服役。
这是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母舰,跟纽兰联邦的“兰利”号一样,用一艘万吨快速货轮改造而来。因为以训练为主,不要求具备实战能力,所以只用了四个月就改造完毕,然后花了几个月进行验收测试。在新历80年的年底就交付给帝国海军,只是直到第二年才完成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就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大量时间,急也急不来。
有了“海龙”号才有了新时代的舰队演习。
这正是舰队演习重启之后的重点所在,通过演习摸索航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新的战术体系。
前面五年,也就是从82年到86年的五次舰队演习,“海龙”号与舰载航空兵基本上都在打酱油。
没啥好奇怪的,因为这五次,只有“海龙”号一艘母舰。
为了让演习更加的逼真,或者说为了模仿有数艘母舰的舰队,帝国海军还动用几艘水上飞机母舰,用水上飞机来顶替舰载机,执行一些低难度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将搭载常规起降飞机的战舰正式命名为“航空母舰”,以此跟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其他类别的母舰加以区分。
五次舰队演习,舰载航空兵都以侦查任务为主。在后两次演习中,才获得了几次防空战斗的机会。
在这五次演习当中,海战的主角依然是战列舰。
不说别的,五次演习最终都是通过主力舰“炮战”分出胜负。
直到在新历87年举行的第七次舰队演习,航母与舰载航空兵才真正成为主角,因为这一年,两艘货真价实的航母加入了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即浦州建造的“龙江”与刺州建造的“横江”号。
这两艘航母在同一个月下水,完工时间只差了几天。
原因无二,前者由本土舰队督造,后者由南方舰队监工。海军司令部早就明确,建成之后分别归属于两支舰队。因此在建造阶段,两支舰队就暗中较劲,都想抢在对方的前面获得舰队航母。
因为战斗力实在太强了,远远超过“海龙”号,所以帝国海军提出了“舰队航母”这个概念,并且通过对速度、吨位与载机数量进行限定,设定了一道门槛,对这种战舰进行推广宣传。
只是,“龙江”号与“横江”号并不是当时最大的航母。
早在两年之前,纽兰联邦的“列克”号与“萨拉”号就已经下水,均在帝国新历87年建成服役。
在吨位上,“列克”号与“萨拉”号大了四成。
此外,狭夷皇国的“赤诚”号也在帝国新历87年交付服役,“加禾”号则在新历88年服役。两艘战舰的吨位,同样超过“龙江”号与“横江”号,跟纽兰联邦的那两艘巨舰有得一拼。
当年的舰队演习也最为复杂,前后持续了近三个月,根据不同的假想情况,总共进行了三次对抗。
至于对抗的方式与结果,那是帝国海军的头号机密。
当然,对全程参与演习的白止战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正是这次舰队演习,奠定了航空母舰,以及舰载航空兵在海军的地位,确立了以航空兵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当年,白止战累功晋升海军少校,跨入了高级军官行列。
接下来的三年,三次舰队演习全都围绕着两艘母舰展开。
到帝国新历91年,也就是重启之后的第十次舰队演习,因为两艘全新战舰的加入,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这就是“墨河”号与“岭河”号。
与前面两艘姊妹舰一样,“墨河”号与“岭河”号同样分别归属两大舰队,而且两大舰队均在此基础之上,组建了单独的航空分舰队,以此强化航母的地位,提高航母在战术上灵活性。
当年的舰队演习再次刷新了持续时间纪录,而且是精彩纷呈。
也是在这一年,舰队演习结束后,白止战升任本土舰队航空分舰队参谋长,破格晋升为海军中校。
同样是这一年,帝国海军开始了全面改革。
虽然遇到巨大阻力,没办法撤销两大舰队,但是祝世建顶住压力,把所有的航母收归海军司令部,成立单独的航空特混舰队。因为此举动了两大舰队的蛋糕,甚至可以说是从两大舰队身上割肉,所以祝世建当仁不让,兼任了航空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只不过保留了原先的编制体系。
简单的说,航空舰队分为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与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分别是本土舰队航空分舰队与南方舰队航空分舰队的原班人马,连指挥官都没换,只是在名义上归属海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在发起改革之前,祝世建就知道会遭到反对,也因此采用了高开低走的打法。
这下,从原先的分舰队司令官到基层士兵,全成了海军司令部的嫡系人马。
只是,这个嫡系的分量到底如何,就不好说了。
白止战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不止因为他是主要的获益者,还因为改革能够更有效的发挥航母与航空兵的战斗力,是大势所趋。
不说别的,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先后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围绕着航母组建舰队。
可见,时间相当的紧迫,可以说时不待我。
这已经是一年一度的舰队演习的第十三天,如果今天依然是一无所获,恐怕还要拖上半个月。
想到在之前十多天里发生的事情,白止战不免有些心烦意乱。
十七年前,帝国新历82年,在获得内阁批准之后,海军恢复了因大战中断八年的舰队演习。
全称是“探索发现舰队战术与既有问题实兵对抗演习”,只是一般没人用这个称呼。
在此之前的新历81年年底,“海龙”号母舰正式服役。
这是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母舰,跟纽兰联邦的“兰利”号一样,用一艘万吨快速货轮改造而来。因为以训练为主,不要求具备实战能力,所以只用了四个月就改造完毕,然后花了几个月进行验收测试。在新历80年的年底就交付给帝国海军,只是直到第二年才完成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就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大量时间,急也急不来。
有了“海龙”号才有了新时代的舰队演习。
这正是舰队演习重启之后的重点所在,通过演习摸索航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新的战术体系。
前面五年,也就是从82年到86年的五次舰队演习,“海龙”号与舰载航空兵基本上都在打酱油。
没啥好奇怪的,因为这五次,只有“海龙”号一艘母舰。
为了让演习更加的逼真,或者说为了模仿有数艘母舰的舰队,帝国海军还动用几艘水上飞机母舰,用水上飞机来顶替舰载机,执行一些低难度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将搭载常规起降飞机的战舰正式命名为“航空母舰”,以此跟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其他类别的母舰加以区分。
五次舰队演习,舰载航空兵都以侦查任务为主。在后两次演习中,才获得了几次防空战斗的机会。
在这五次演习当中,海战的主角依然是战列舰。
不说别的,五次演习最终都是通过主力舰“炮战”分出胜负。
直到在新历87年举行的第七次舰队演习,航母与舰载航空兵才真正成为主角,因为这一年,两艘货真价实的航母加入了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即浦州建造的“龙江”与刺州建造的“横江”号。
这两艘航母在同一个月下水,完工时间只差了几天。
原因无二,前者由本土舰队督造,后者由南方舰队监工。海军司令部早就明确,建成之后分别归属于两支舰队。因此在建造阶段,两支舰队就暗中较劲,都想抢在对方的前面获得舰队航母。
因为战斗力实在太强了,远远超过“海龙”号,所以帝国海军提出了“舰队航母”这个概念,并且通过对速度、吨位与载机数量进行限定,设定了一道门槛,对这种战舰进行推广宣传。
只是,“龙江”号与“横江”号并不是当时最大的航母。
早在两年之前,纽兰联邦的“列克”号与“萨拉”号就已经下水,均在帝国新历87年建成服役。
在吨位上,“列克”号与“萨拉”号大了四成。
此外,狭夷皇国的“赤诚”号也在帝国新历87年交付服役,“加禾”号则在新历88年服役。两艘战舰的吨位,同样超过“龙江”号与“横江”号,跟纽兰联邦的那两艘巨舰有得一拼。
当年的舰队演习也最为复杂,前后持续了近三个月,根据不同的假想情况,总共进行了三次对抗。
至于对抗的方式与结果,那是帝国海军的头号机密。
当然,对全程参与演习的白止战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正是这次舰队演习,奠定了航空母舰,以及舰载航空兵在海军的地位,确立了以航空兵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当年,白止战累功晋升海军少校,跨入了高级军官行列。
接下来的三年,三次舰队演习全都围绕着两艘母舰展开。
到帝国新历91年,也就是重启之后的第十次舰队演习,因为两艘全新战舰的加入,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这就是“墨河”号与“岭河”号。
与前面两艘姊妹舰一样,“墨河”号与“岭河”号同样分别归属两大舰队,而且两大舰队均在此基础之上,组建了单独的航空分舰队,以此强化航母的地位,提高航母在战术上灵活性。
当年的舰队演习再次刷新了持续时间纪录,而且是精彩纷呈。
也是在这一年,舰队演习结束后,白止战升任本土舰队航空分舰队参谋长,破格晋升为海军中校。
同样是这一年,帝国海军开始了全面改革。
虽然遇到巨大阻力,没办法撤销两大舰队,但是祝世建顶住压力,把所有的航母收归海军司令部,成立单独的航空特混舰队。因为此举动了两大舰队的蛋糕,甚至可以说是从两大舰队身上割肉,所以祝世建当仁不让,兼任了航空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只不过保留了原先的编制体系。
简单的说,航空舰队分为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与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分别是本土舰队航空分舰队与南方舰队航空分舰队的原班人马,连指挥官都没换,只是在名义上归属海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在发起改革之前,祝世建就知道会遭到反对,也因此采用了高开低走的打法。
这下,从原先的分舰队司令官到基层士兵,全成了海军司令部的嫡系人马。
只是,这个嫡系的分量到底如何,就不好说了。
白止战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不止因为他是主要的获益者,还因为改革能够更有效的发挥航母与航空兵的战斗力,是大势所趋。
不说别的,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先后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围绕着航母组建舰队。
可见,时间相当的紧迫,可以说时不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