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478节

此外,这里还涉及到巴铁当局的立场。

虽然一直把梵罗国当成头号威胁,当初就是为了对抗梵罗国才跟梁夏帝国结盟,但是站在巴铁当局的立场来看,在过去十几年里,巴铁能受到重视,获得大量的援助,乃至在东方集团里的地位,其实都跟梵罗国有关。

如果来自梵罗国的威胁不存在了,巴铁还会受到重视吗?

等到南方次大陆上出现众多像巴铁这样的中等国家,梁夏帝国有了更多的选择,未必会继续倚重巴铁。

为了维护地区平衡,梁夏帝国肯定会扶持其他国家,避免让巴铁独大。

可见,巴铁会在第一时间接受梵罗国投降。

没有巴铁参与,帝国在南方次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就失去了合法性,毕竟帝国并不是南方次大陆的国家。

显然,即便是从帝国的政治立场出发,也不能直接攻打德城。

可问题是,这重局面肯定没办法一直维持下去。

随着战局发展,特别是主要战略方向,即大陆战场上的局面发生逆转,哪怕首都德城还没有遭到攻击,梵罗当局都很有可能决定尽早投降。从时间上看,大陆战场的局势肯定会在半年之内发生转变。

不要忘了,大陆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都在春季进行,现在到明年春季,差不多也就半年。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只给了丁镇南半年时间的原因。

半年之后,等帝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发起总攻,梵罗当局有可能直接投降,因此不管有多大难度,必须在半年之内取得重大胜利。

所幸的是,南方次大陆没有四季之分,有的只是雨季与旱季!

第218章 轻重主次

气象一直是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的战争中,仅次于地理。

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气象对战争的影响一直在降低,但是当今的技术手段,仍然无法完全消除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事实上,越是先进的武器,越容易受气象的干扰,甚至因为恶劣气象而无法正常使用。

比如在波沙湾战争当中,沙尘暴就让联军空中打击的效率降低了六成以上,还严重限制了激光制导弹药的使用范围。

当然,严寒产生的影响同样突出。

虽然在吸取了第二次全球大战的教训之后,各国都很重视在高纬度地区的作战能力,比如西骆沙坚持为t-80系列主战坦克配备燃气轮机,与燃气轮机的冷启动性能更好,更适合在严寒环境下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受技术限制,装甲部队在严寒环境下的作战效率依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说别的,除了少数几个型号的主战坦克之外,其他战车全都使用柴油机。

再说,燃气轮机的巨大油耗,抵消了冷启动性能因为不需要热车而带来的好处。

此外,严寒产生的影响,不是说有了好的装备就能忽略。

比如,积雪对道路与铁路交通产生的影响就没办法忽视,而且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交通线瘫痪。

正是如此,在10月初降下了第一场大雪之后,大陆战场的局势就渐渐稳定了下来。

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比如提供御寒的衣物,为营房安装取暖设备。

当然,气象产生的影响,不止有坏的一面,同样有好的一面。

放眼整个战场,气象因素其实对帝国更加有利。

道理就是,帝国陆军能利用各战场的气象变化打时间差,以此来解决,至少是大幅度缓解兵力不足造成的问题。

不要忘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帝国都面临两线,甚至多线作战的难题。

即便在地面战场上,也要面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劲敌。

可问题是,哪怕能够从论议两院获得充足军费,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保持能打赢全球大战的常备军事力量。

也就是说,在大战时期,肯定会在完成军事动员之前遇到兵力不足的问题。

指望通过战争动员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显然不现实。

正是如此,帝国的总体战略,在初期是以防御为主,通过防御争取获得完成军事动员的时间。

不过,这并非全部。

利用跟地理息息相关的气象,也是主要的应对手段之一。

这里,关键其实就是面向西陆集团的大陆战场,以及面向梵罗国的南方次大陆战场,在气象上存在巨大的差别。

大陆战场在巨大陆腹地,是典型的高纬度地区,特点是冬季非常寒冷。

相对而言,南方次大陆属于热带季风,一年的气温变化并不明显,主要的季节标志是降雨量。

关键就是,大陆战场的冬季,跟南方次大陆的旱季高度吻合。

在大体上,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就是南方次大陆的旱季。

因为降水减少,河流的水位降低,所以在河网密布的冈伽罗平原,旱季更加适合大兵团作战。

严格的说,也只能在旱季发起大规模作战行动。

随着雨季到来,特别是连续下了几场暴雨,河流的水位暴涨,不管多么厉害的部队都肯定是寸步难行。
首节 上一节 1478/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